高振宇——青瓷人生

2021-03-04 藝術商業

「在我童年時代,宜興老家百米之內就排列著3座龍窯,整個丁蜀鎮大約有30餘座大大小小的龍窯。 一到晚上,窯頭上噴出的火龍映紅了半邊天空,燦若晚霞的壯景令我至今記憶猶新。」陶藝家高振宇的記憶中始終有這個場景,他出生於中國著名陶都—江蘇宜興的一個紫砂世家,先代從宋朝(公元 960 ~ 1279 年)就開始做陶。平時家裡談論的話 題除了紫砂還是紫砂,這曾讓他對自己從事的手藝十分厭倦,一度想去開拖拉機。然而他的人生卻從 18 歲高中畢業,來到宜興紫砂工藝廠研究所,拜當時任所長的顧景舟為師開始有了本質上的改變。顧景舟對他的教導不僅讓他重拾了對於手工藝的興趣, 也喚醒了他兒時對於陶瓷的本真記憶。


▲ 陶藝家高振宇

玉出青瓷

「以往我們對中國的陶瓷有一個誤解,認為景德鎮的『青花』才是最具中國風格的瓷器,實際上並非如此。『青花』最早是為了滿足西亞商人的訂貨要求而生產的,因而有伊斯蘭風格。後來中國人也很喜歡,所以逐漸盛行起來。其實,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瓷器還是青瓷,像青玉一樣細膩、溫潤的瓷器,也代表著中國人對玉的喜愛。」


▲ 青 興盛時期:唐、宋、明 黃金產地:浙江 譜系代表:越窯、龍泉窯

隨著技藝的日漸精進,高振宇開始渴望更加新鮮的東西。美籍華裔陶藝家李茂宗的作品深深吸引了他,這些抽象的、不實用的陶瓷品深深震撼了他,想不到陶瓷還能做成這樣。由此,他想要走出去,去學習新的東西。1985 年,高振宇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工藝美術系陶瓷專業,當他把這一消息告訴顧先生時,顧先生說了句「真的?你去那兒還不如跟著我學習」。回想當年,顧先生的心情一定十分複雜,他既尊重高振宇的選擇,又確實捨不得高振宇走。然而在這段時間,高振宇的作品總是不能讓自己滿意。他不明白問題究竟出在了什麼地方。

1990 年,高振宇赴日留學,就讀於有名的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先後師從日本著名陶藝家辻清明和加藤達美。他從這些日本陶藝大師那裡學到了一種理念,即「 用」才是器皿的靈魂,沒有實用性的陶瓷即使漂亮,也是沒有生命力的。擺脫困惑後,他說:「在日本的學習經歷,實際上是驗證了早年學紫砂時接受的教育。」高振宇沒有想到,自己走出顧先生的陶藝工作室,原本是要突破傳統陶藝的框架,尋找陶藝新的發展方向,可他追求的結果卻讓他又回到傳統的陶藝上來。他懂得陶瓷作品不只是陶藝家張揚個性、追求小眾審美情趣的代言品,也並不是越讓人看不懂就越現代的自我標榜,陶瓷作品在傳統的製作工藝上要創新,更要有實用價值。


▲ 高振宇覺得「用」是器皿的靈魂,所以他偏愛茶器系列

在高振宇的家鄉,有著上千年制陶史的宜興,直到他父親那一代,祖祖輩輩都伴守著龍窯之火,然而,他原有的陶瓷觀卻在來到日本後有了全新的認識。當時的日本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著民藝運動,這場運動的倡導者富本憲吉在倫敦留學時,對威廉·莫利斯提出的在日用品上體現人情味的美感設計產生了共鳴,他從倫敦留學回國後不久,來到日本巴納·德利奇,對一種被稱為「樂燒」的低溫釉陶發生了興趣,這位英國銅版畫家為了得到繪畫的素材,決心掌握這項技藝。於是,早在20 世紀初,陶瓷器皿便在日本現代生活中佔據了一席之地。而富本也曾用「東洋復興」來抗衡「文藝復興」在西方佔有的分量。這兩個外行人的成功故事讓高振宇豁然開朗,他想到了家鄉在傳統陶瓷上的特長,不同於千篇一律的官窯,而是有著眾多自由創作陶藝的先例。


▲ 高振宇燒制草灰、配製灰釉,以求青釉的高雅明麗有渾厚瑩潤之美

高振宇的第一件青瓷作品嘗試是用鶴嘴鎬在瓷器表面勾出獨特的「水波紋」。在轆轤成型有了一定弧度的壺坯上,他刻上了近乎剔透的流水狀條紋。今天在回首這段創作經歷時,他仍舊感覺很激動。「20 世紀後期,渴求陶藝發展的日本青年陶藝家將壺嘴封死,使陶器成為物體而加以崇拜,運用黑陶這一原始制陶法的八木被稱為陶藝的先驅,但是我想無論作品形狀如何,能喚起人們的感動才是關鍵。如果作品未注入與現代人生活感覺相連的情意,那麼無論如何也喚不起感動,青瓷也是如此。」

於是他在北京通州的工作室中自己建造了一間柴窯,他熟知青瓷創作過程中的全部工序,從揉泥、拉坯、製作成型一直到燒成成品,二十幾道工序他都堅持自己完成,每件青瓷作品也都是親手完成各個工序,這在今天難能可貴。


▲ 青瓷以其釉色的純淨、高雅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

器皿之心

經過了日本的歷練與悟道,高振宇開始將精力放在創作瓷藝上。高振宇說:「器皿之美,美在有用,『用』是器皿的靈魂,器皿因用而活著。藝術並不意味著奢侈,因為美就在人們的周邊。」也由此,他在生活器皿方面進行的研究、創作都希望「從器皿的原點出發,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創造現代的器皿藝術」。欣賞高振宇的青瓷系列,你會發現,線條舒展同時也是內聚的,每一線條都具有強大的張力,極力濃縮的線條中隱藏著無限的想像。而釉色也如雨後青山般蒼翠瑩潤充滿生機,釉下仿佛有生命之液在流動。在中國,燒造青瓷有著極為久遠的傳統,東漢時期已創製出真正的青瓷製品,不過當時的釉色還是在青黃中泛綠。唐宋以後,作為高溫釉的青瓷,其釉色的純淨、高雅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唐朝陸羽《茶經》謂唐越窯青瓷「如冰類玉」,邢窯白瓷「類銀似雪」,表達了中國制瓷和用瓷的追求和審美特徵。元代景德鎮的影青瓷、明清青瓷在釉色上都有更高的發展。高振宇在這一傳統上力爭有所發展。他自己燒制草灰、配製灰釉,以求青釉的高雅明麗有渾厚瑩潤之美。形與色,青瓷系列都讓人體會到延伸生活藝術是如此的高雅純淨。


▲ 在中國,燒造青瓷有著極為久遠的傳統

「一團瓷泥在轆轤的旋轉中升展,就像植物從花蕾到花朵,再到果實,是一個生命在成長,當達到拉坯的極限之時就是果實到了最鮮美的時候,洋溢著充沛的生命活力。」高振宇常說自己享受這創作的過程,「當30 公斤的瓷泥一口氣拉起60公分高的大瓶,不帶停等、不帶鑲接,儘量使器型一氣呵成,也讓之後的刻紋不受滯礙。我的水波紋刻紋,是用自用的刻刀順著器型弧度一瀉而下。胎體極薄處,如履薄冰,但求刻紋不僅僅是一種表面的裝飾,而能深入形內,燒成後呈半透明狀。」

每到秋收之際,高振宇便會選擇一段天氣清爽的時間,取麥秸、玉米秸燃燒成灰,淘洗調配成釉,使之具有自然柔和的光澤。1280 度的高溫還原燒成,是成功的關鍵。高振宇用調控保溫時間來掌握釉的流動,並採用一部分時間的氧化燒成青瓷作品,使整件瓷色在冷調中略帶暖意。「對我來說,一件大形的青瓷,整個創作過程中有一萬個失敗的可能,克服它們是向極限挑戰,而成功就是我與泥土間所能達到的最高和諧。」

也正因為這種態度,讓高振宇紫砂藝術以及其它的陶瓷藝術作品近年來博得一致的好評,國學大師馮其庸稱他的作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江南水鄉的童年生活是我心中永遠的風景,浩淼的太湖、白牆黑瓦、小橋流水。當我從單色的深沉紫砂壺第一次看到青瓷時的感覺,那就是水,故鄉的水。不需要更多的點綴,水流淌的紋理、四季變換的形態,就是我創作永遠的題材,也是我創作的情結。」

其實,「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既雕既琢,復歸於樸」。順物自然,一直是中國傳統藝術中一個十分重視的原則,人們按照自然的物性,求得其中之真,求得其中之美。


▲ 高振宇對青瓷的感悟是越往後做,越貼近材料的本質


▲ 一團瓷泥在轆轤的旋轉中升展,就像植物 從花蕾到花朵,再到果實,是一個生命在成長

此文章選自《藝術商業》10月刊,購買雜誌請戳原文連結

文/ 《藝術商業》記者 楊列

攝影/上上


讓|藝|術|贊|美|生|活

關於我們——這是一頁掌上日報

承接權威專業雜誌《藝術商業》的優良基因

立足藝商獨特的關注視角

用耳目一新的藝術細節裝點您的生活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 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即可訂閱雜誌

📍

本微信平臺刊登文圖所有權歸《藝術商業》所有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訂閱雜誌

相關焦點

  • 【大師】高振宇專訪:「用」是器物的靈魂
    著名陶藝家高振宇先生在1997年,我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高振宇陶瓷藝術》個展中所呈現的作品也是體現了這一理念,當時展覽的作品都是生活器皿,在那個時候這樣的展覽是很少見的。大概在這二十年中,我一直在做和講這個理念。
  • 龍泉青瓷和景德鎮青瓷的區別 龍泉青瓷特點
    對於一些比較喜歡收藏古董的人來說,他們家裡有各種各樣的古董,那麼,如果你們想要在這方面有更好的了解的話,一定要在網上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看一下龍泉青瓷和景德鎮青瓷的區別是什麼,因為這兩種之間有一定的區別的,所以一定要先看一下,此外,龍泉青瓷的特點有哪些。
  • 官與商、法與情、名與利,從《青瓷》看故事,從故事看人生
    電視劇《青瓷》在2012年上映後就創下單日千萬播放量的驚人成績。該劇主要講述了一部經典的商戰故事,塑造了一個成功男人的慾念原型。故事主人公在法律的邊緣遊走,在婚姻的盡頭中醒悟,以情感為紐帶將現代社會官與商的對立統一,婚姻愛情的期望與反思淋漓盡致的呈現了出來。
  • 冰心玉壺——竺娜亞的青瓷天地
    如冰似玉,是青瓷的審美品格,似玉,也是文人君子一貫追求的品德,是中國藝術所追尋的氤氳澄明的狀態。青瓷是中國陶瓷史中的一門重要體系,它含納著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工藝以及審美。龍泉青瓷作為中國青瓷體系中的代表窯口,它承載了上千年的文化史與工藝史,並在這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地方,將傳統的技術與審美得以傳承。釉色依然溫潤,質地依然清明。
  • 《天衣無縫》青瓷是《偽裝者》阿誠,貴婉是青瓷唯一上線
    《天衣無縫》是《偽裝者》前傳,小說中「青瓷」真實身份就是《偽裝者》中的阿誠。阿誠曾遠赴巴黎求學,與貴婉偶然相識後也走上了革命道路,「青瓷」是阿誠在組織內部的代號。結束任務之後,明樓將阿誠帶回了上海,這就是青瓷在巴黎消失的原因。雖然劇版《天衣無縫》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劇情多少是有些變動的。從劇版來看,「青瓷」應該是被資歷安的手下給清除了,資歷安找了個特務假扮「青瓷」,等待地下黨成員送上門來接頭。
  • 《探索翡翠青瓷》--開啟中國漢唐血脈翡翠青瓷的前世今生
    中國是陶瓷的故鄉,也是世界上最早燒制青瓷的國家。青瓷起源於商周時期,歷經漢、晉發展成熟,直至唐代成就了青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原始青瓷起源於商周,那時的先民們還沒有掌握煤炭的開採技術,他們在燒造原始青瓷時只能以木柴為原料,他們將土坯直接放入窯爐中高溫燒造,這些作品在出窯時有的外表會形成一層自然的薄釉,有的則會出現不規則的窯汗或者無釉。這些薄釉、窯汗就是用木柴燒窯產生的自然釉也就是最早的灰釉。而這種燒造方法與何志隆的不謀而合,消失了千年的灰釉青瓷再現人間。
  • 愛蓮說——青瓷蓮花尊
    高度接近一米,通體裝飾蓮花紋,陳列在南京六朝博物館的青瓷蓮花尊是迄今發現的六朝時期最大、最精美的青瓷器,被譽為「青瓷之王」。1972年,南京麒麟門外靈山南朝墓出土了一對青瓷蓮花尊,南京六朝博物館展出的是其中一件。關於青瓷蓮花尊的用途,一度有人認為是酒器,主要依據是《說文》中將「尊」定義為「酒器也」,字亦作「罇」,但研究後發現這種說法站不住腳。
  • 王志文跟張國立演的太真實,讓人意想不到——《青瓷》
    對於《青瓷》的低估,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喜歡鵬哥被比喻成金庸武俠中的人物的演員,想,如果,王志文東邪「黃藥師」,抓住遵循武功不均勻的高絕的人搞不定;張國立是指那南帝段皇爺,禪功夫冠絕天下青瓷雖然不能說演員的演技絕妙,但令人陶醉我沒有找到網絡高清畫質的「青瓷」,我們看到的影響,但甜蜜的繼續和真正(韓雨芹),沉默的唐學院(王海燕
  • 青瓷姬打造及新玩法直播爆料
    特殊寵物都寫過啦,之前就有小夥伴問,為什麼不寫青瓷姬呢?那就寫一寫吧,剖析一下青瓷姬的真正實力。如果你想看爆料,可以直接滑到最後!小夥伴們可以在新手籤到玩法第2天籤到或在寵物圖鑑界面花費2000銀幣獲得,初始為4技能,每人最多擁有一隻青瓷姬(大家可通過為青瓷姬進階來解鎖第5個技能)。
  • 一把青瓷茶壺
    何俊一把青瓷茶壺,造型端莊,釉色清瑩,紋樣雅致,壺上刻有四個醒目的隸書字體:「病解相如」,右上一行小字:「贈光簡賢弟」,左下落款:「瞻岵贈,甲寅仲春」。為感謝族弟招呼照顧,叔衡公特意買了一把上等青瓷茶壺送給曾祖父,感謝之情盡在壺上刻的「病解相如」四字上。1916年,曾祖父在省立一師畢業,時已二十五歲。為照顧他年近古稀、身體每況愈下的父親,辭別革命回家成婚後,曾祖父就在鄉間辦私塾教書。1925年5月,高祖父病逝。叔衡公特地從長沙趕回草衝悼念族叔,與我曾祖父久別重逢,悲傷至極。
  • 龍泉青瓷:哥窯篇
    大窯龍泉窯遺址的考古調查工作起步較早,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時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的陳萬裡先生,曾先後8次對龍泉窯遺址進行了調查,著有《調查龍泉青瓷報告》、《龍泉青瓷的初步調查》、《瓷器與浙江》等,成為中國古陶瓷考古的先驅者。
  • 龍泉青瓷大師苑|張紹斌藝術作品欣賞
    張紹斌很小的時候就跟隨父輩學習陶藝,從揉泥拉坯、點火焚爐開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不但學會了全套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更在制瓷上突破陳規。張紹斌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圓滿恢復了青瓷薄胎厚釉燒制、金絲鐵線紋飾和支釘架燒等關鍵技藝,為其作品贏得「瓷中精品」、「當代官窯」的美譽。
  • 344、定窯與高麗青瓷的比較研究
    這個時期,也是高麗瓷的轉折期,是從中國文化表象逐步轉變到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徵,在器物上表現為主流產品由翡色青瓷向鑲嵌青瓷的過渡。高麗青瓷與定窯對比圖(禽鳥類)高麗並把北宋前期出現的鑲嵌工藝加以完善,並根據本民族的審美理念,發展了極具民族特色的鑲嵌青瓷。鑲嵌青瓷的發展,更多地得益於翡色青瓷胎釉的穩定性和透明性。也就是說,鑲嵌青瓷的高度,必須有翡色青瓷亮麗的透明釉作基礎。定窯的精細產品,一直採用木柴在強還原環境下燒制,這樣釉色表現純淨透明、玻化極好玻璃感強、溫潤又不乏亮麗。
  • 編劇浮石:《青瓷》好戲在後頭
    王志文、張國立主演的商戰大戲《青瓷》前晚登陸湖南衛視,首播劇集看點頗多,賭博、跳樓、權錢交易、一夜情等諸多戲碼噱頭十足,王志文和張國立的精彩飆戲也獲得觀眾好評。不過,該劇的首播收視率卻差強人意,對此,編劇浮石發話:「我很有信心,好戲還在後頭。」
  • 愛情劇情劇本|《雨過天晴》青瓷之鄉,宋朝美感!
    於是她接受了日本商人杉本的交易條件——廖傾楠幫杉本偷青瓷配方,杉本給廖傾楠父親的公司注資。廖傾楠來到中國青瓷小鎮龍泉上垟盜取青瓷配方(配方是葉小春重新研製出來的失傳千年的冰裂紋青瓷配方)。最終獲得愛情與成長,找到一條面對人生絕境的路徑。1、這是一段年輕人的愛情故事。2、講述父親與兒子的觀念之爭。3、故事有打鬥、有懸疑、有舞劍、過招好玩。4、有瓷器圍棋···古典玩物,含有觀眾可能感興趣的樂趣。
  • 一把青瓷「鑰匙」 開啟幸福之門
    在上虞區上浦鎮大善小塢村,隨處可見的是青瓷的元素和隱藏著的秘青色。山峰秀,碧水清。這個江南小村,如同青瓷上特製的一幅潑墨山水畫,在嫋嫋炊煙中,成為人們嚮往的「詩和遠方」。大善小塢村是中國青瓷的重要發源地,依託青瓷遺址,當地將獨特的文化印記呈現出來,讓古老的藝術飄逸在大地上,讓村莊和原野浸潤在青瓷中,讓村民們走進小康生活,讓遠方的遊人來此打撈千年的詩意和月色。
  • 龍泉青瓷:青綠淡雅,靈秀脫俗!
    龍泉青瓷的美,是「如蔚藍落日之天,遠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淺草初春」,是「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它契合了中國文人對美的追求:含蓄、內斂、優雅、深沉。它靜默成景,卻又意境深遠。龍泉香爐青瓷  南宋時燒制出晶瑩如玉的粉青、梅子青釉色,更是將青瓷推向頂峰。青釉和梅子青釉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
  • 浮石自曝曾有婚外情 寫《青瓷》演繹中國式關係
    「我給電視劇85分,編劇作品120分」  日前, 王志文、張國立合作出演的電視劇《青瓷》熱播,小說原作者、電視劇《青瓷》編劇浮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青瓷》開創了一個新類型記者 張曉媛  「小說比電視劇更真實」  「有人說前三十集有點悶,還有人說是男版《甄嬛傳》,其實我的立意主題是思考人生和社會,有自我救贖的概念,所有人都渾渾噩噩不擇手段,最後會反思。起先看到張國立、王志文在劇中怎麼利用關係講鬼話騙人,最後十幾集我相信很多人都會看到熱淚盈眶,包括我自己看電視都淚流滿面。」浮石說。
  • 龍泉青瓷與寶劍周五起將亮相上海中心
    活動期間將在上海中心大廈寶庫文化中心展出龍泉青瓷藝術與寶劍文化的頂級佳作、舉辦系列非遺文化傳承與時代創新的焦點文化論壇。 國家級「非遺」龍泉青瓷傳承人徐朝興 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全球陶瓷類迄今為止唯一的「人類非遺」。
  • 為什麼日本人鍾愛龍泉青瓷?
    那麼,這種禪意在被戲稱為「日本人手一件」的中國龍泉青瓷身上是如何體現的呢?接下來讓我們戴上「和風」濾鏡,一起來欣賞龍泉窯中的精品吧?要說到日本最著名的龍泉青瓷,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件以殘破之美聞名於世的「螞蝗絆」。(它的故事之前的文章有過精講,戳這裡看)。這種美應該可以理解為日文中的「侘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