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縣千村行(314)丨金陽縣東山社區移風易俗:喪事從簡,鄰裡親戚都叫好

2021-01-13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丁寧 王雲 陳昊 尹鋼

6月2日,來自全縣14個高山鄉鎮、38個貧困村的1200戶、6595人搬遷至千戶彝寨——易地扶貧搬遷東山社區集中安置點。

一個多月前,入住涼山州金陽縣馬依足鄉東山社區的居民齊吉說日因愛人病逝需要籌辦喪事,考慮到自己的積蓄並不寬裕,喪事的規格讓他犯了難。「既要讓愛人家的親屬覺得體面,又要節省開支。」齊吉說日求助了社區。

東山社區組建了以黨員引領的紅白理事會。由紅白理事會出面協調,原本可能花四五萬元的喪事,在社區努力下,僅花了1萬元左右。

鄉黨委書記白只曲介紹說,「紅白理事會充分發揮監管和服務作用,好習慣、好風氣逐步養成。社區鄰居都幫忙互助、少添負擔,辦事用餐控制在兩個樓棟內的人員。」

當地群眾歡聚在一起,參加感恩奮進表揚大會。

喪事如何從簡?

首個案例,紅白理事會勸了一天一夜

涼山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待客、婚嫁、喪葬、祭祀,殺豬宰牛,殺羊宰雞是體面的表現,為名不為利成了彝人特質。「一頭活體牛,市場上均價1萬元左右,殺幾頭牛就是幾大萬……以前,就算是再普通的家庭只要辦喪事最低都要花個六七萬元。」白只曲說,大涼山彝區一步跨千年,思想觀念落後、財富積累意識不強等現象是長期以來彝區發展緩慢甚至陷入「貧困陷阱」的重要原因。

如何改變村民們的傳統思想觀念,讓喪事從簡成為馬依足鄉勁吹移風易俗之風的核心工作。

東山社區是該鄉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6月初,來自14個鄉鎮38個村的1200戶、6595名村民從高山上集中入住。村民入住後,該社區第一件事便是組建了由黨員擔任理事長,7名居民組成的紅白理事會。

許多居民在社區的幫助下,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尚。

7月初,紅白理事會得知37棟一住戶家的老人過世,第一時間趕去慰問。

老人家有三個兒子,正在計劃宰10頭牛,盤算請多少人。「當我們提出不宰牛時,這三兄弟很牴觸。我們選擇與三兄弟分開談。」白只曲說,對方認為「以前別人都這樣幹,我們不做沒面子」,「外嫁過來的女兒和自己親戚都會沒面子」……

三個兒子裡,大兒子是黨員。「如果我們要脫貧致富,這個傳統觀念必須要改變,黨員有義務帶這個頭。」白只曲與大兒子談了到半夜,逐步做通了思想工作。「我們就以心換心地做思想工作,勸了一天一夜,終於勸住了對方不宰牛,不放煙花。「這門喪事,對方節省了五萬多元。」白只曲說。

「我們已採購了47000餘元的切肉機、桌子等移風易俗物資,無償提供辦喪家庭使用,並組建了7人組成的紅白理事會,理事會成員跟蹤督辦,辦喪吃回鍋肉,出殯時也不發砣砣肉。」鄉黨委副書記、社區支部書記俄的土享說,充分發揮成立由村黨支部書記、群眾中威信高的老黨員、老幹部、村民共同組成的紅白理事會,要求理事會成員全程參與婚喪事宜辦理,在關心幫助群眾辦好婚喪事宜的同時加強監督,讓移風易俗成為社區居民的自覺行動。

卸下「枷鎖」

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尚

在社區黨支部的努力下,東山社區不僅讓居民逐步改變了婚喪嫁娶大操大辦「枷鎖」,還通過制定完善村規民約,配備鄉村清潔員,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文明家庭創建,積極改變居家清潔衛生條件,推動群眾逐步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尚。

「逗硬『喪事宰牛不超6頭、婚嫁彩禮不超6萬元、婚喪酒席不超30桌』等剛性約束,引導居民紅白事新辦儉辦,主動積累家庭經濟。」白只曲說,社區還以婦聯組織為主體,組建「古嫫阿支互助隊」等服務隊「樹新風助脫貧」,有效推進了移風易俗,紅白事吃「回鍋肉」不吃「坨坨肉」、不宰牛等好風氣逐步推廣開來。

甲依鄉省祖村搬入東山社區的石以裡格說,按照過去的習俗辦的話,他家要宰幾頭牛,再加上煙花、火炮、菸酒等,七加八加至少要花8萬以上,但這次的喪事簡辦,他家總共才花1.3萬多。

11月12日,當地群眾在金陽縣易地扶貧搬遷東山社區,當地群眾歡聚在一起,在舉行感恩奮進表揚大會同時,興高採烈進行歡慶彝族年文藝匯演。

「在移風易俗中,我們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並舉,引導群眾循序漸進化風成俗。」白只曲說,隨著黨的富民惠民政策的疊加,精準扶貧力度的不斷加大,社區群眾的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金陽縣馬依足鄉東山社區的居民都說,移風易俗,喪事簡辦,讓子女和親戚都減輕了負擔。

相關焦點

  • 東山社區移風易俗:紅白喜事從簡 鄰裡親戚都叫好
    一縣一策11月12日,金陽縣易地扶貧搬遷東山社區,當地村民歡聚在一起,在舉行感恩奮進表揚大會的同時,進行歡慶彝族年文藝匯演。 記者尹鋼攝東山社區居民。記者尹鋼攝一個多月前,涼山州金陽縣馬依足鄉東山社區居民齊吉說日因愛人病逝需要籌辦喪事。考慮到自己的積蓄並不寬裕,他在喪事規格上犯了難。齊吉說日找到了社區幫忙。涼山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待客、婚嫁、喪葬、祭祀,殺豬宰牛,殺羊宰雞。
  • 喪事從簡,親情不減!
    疫情當前 安全第一冀南新區文明辦向全區父老鄉親發起「喜事緩辦、喪事簡辦」的倡議書新區廣大群眾積極響應以實際行動有力支持疫情防控「現在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吃勁時期,為了減少疫情傳染可能性,白事要從簡、從快。
  • 婁底:村民身後事立遺囑 遺體火化不辦喪事
    紅網時刻婁底5月4日訊(記者 袁雅琴 通訊員 賀虎剛)「停止呼吸,馬上火化,骨灰不要;不燒紙錢,不放鞭炮,不響鑼鼓;子孫不戴孝,不跪拜;不告訴親戚朋友,不對外宣傳……」5月3日下午,記者來到雙峰縣印塘鄉鐵馬山村,村支書賀運希拿出收藏多年的一張遺囑給記者看。遺囑的主人是鐵馬山村村民王慶福,大伙兒親切地稱呼他為「稼木匠」。
  • 百縣千村行(272)丨老謝的「蜂」迴路轉
    近日,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組來到歡喜坪村,會了會這位老謝。我們從他「蜂」迴路轉的經歷中,探尋致富密碼。「沒技術肯定一事無成!」見到記者的謝壽虎,剛從半山腰的蜂場趕來。山裡溫度低,他早早穿上了黑色夾克。
  • 嶽母除夕去世,他強忍悲痛說服親戚喪事一切從簡
    嶽母去世,親戚提出按照當地習俗用三天時間辦理喪事,為減少人員聚集,他強忍悲痛不要虛名,說服親戚喪事一切從簡。如今已經55歲,可他還每天堅持巡山,查處涉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這個人就是濰坊臨朐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大隊長李興武。
  • 四川「百縣千村行」大型採訪活動出發
    7月23日,在南充市南部縣八爾湖鎮純陽山村,隨著脫貧戶姚素瓊在平板電腦上按下啟動鍵,將採訪隊旗從「雲端」授給在全省各地整裝待發的記者,四川日報全媒體「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大型報導的「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正式出發。點擊視頻 一起感受「雲授旗」↓↓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
  • 移風易俗「武陵源樣板」
    紅網時刻記者 全江玲 張家界報導「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現在辦一場喪禮,只需2千元左右,比起往年,少了很多。」日前,在辦完哥哥的喪禮後,武陵源區張家界社區居民熊志強感慨地說。
  • 「特殊時期,喪事一切從簡」
    喪事現場既沒有鞭炮齊鳴、也沒有哀樂奏響,既沒有宴請大廚、也沒有人群聚集,特殊時期的喪事簡辦,受到了當地群眾讚賞。這是針對當前疫情,該鎮提倡的紅喜事緩辦、白喜事簡辦,防止疫情「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積極應對。2月2日下午3時許,在觀音河鎮疫情排查站,一輛小車疾馳而來,駐守幹部前攔住車輛開展排查登記,經詢問得知駕駛員名叫儲召林,幹部聽說他住在縣城就立即要求他返回。
  • 長沙縣:移風易俗入心間 村民帶頭簡辦喪事
    11月18日,長沙縣果園鎮田漢社區老屋組72歲的宋菊華老人因病去世。23日下午,宋菊華的兒子黃勁松來社區衛生室辦理死亡證明。記者了解到,黃勁松遵照老屋組的組規民約來辦理喪事,未設靈堂,不辦酒席,也沒有哀樂、花炮等平時村裡辦喪事的繁文縟節,積極響應移風易俗號召。「我雖然不是一名黨員,但移風易俗的踐行,給老百姓減去很多經濟負擔,所以我願意帶頭做好,帶動更多人參與其中。」黃勁松說道。宋菊華患有痴呆症長達七八年,生活不能治理,記憶也退化。
  • 百縣千村行|新村「新」人 不笑都不行啊,30萬元的債馬上要還完啦!
    掃碼看「百縣千村行」更多報導。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 侯衝12月12日,鹽源縣青天鋪村,看到記者一行,村民馬長生不住地推銷自家蜂蜜。「質量好得很,才從蜂箱裡摘出來的,顏色都沒變。」「不笑都不行啊,我30萬元的外債馬上就要還完啦!」2015年,馬長生一家正式脫貧摘帽,有了「大幹一場」的想法。此前,因老婆生病、4個孩子都在上學,他家成了貧困戶。在政策扶持下,老婆看病和孩子上學問題都得到妥善解決,成功摘帽。
  • 福建各地積極踐行移風易俗 攜手阻擊疫情
    一方面,通過微信群發布《「防控疫情、移風易俗、共克時艱」倡議書》《移風易俗、文明新春倡議書》,倡導廣大市民在疫情防控期間停止聚會,停止婚嫁、慶典等人群密集的活動,倡議新婚夫婦微信賀喜、網絡送祝福等婚事簡辦新辦活動,堅持喪事從簡原則。另一方面,嚴格實行事前報批制度,每日收集各鄉鎮(街道)《操辦婚喪喜慶活動日報表》,及時掌握一線動態,持續倡導移風易俗,傳播文明新風。
  • 甘肅隴南禮縣:防控疫情 喪事從簡
    「通知,本村王氏老大人患病去世,特殊時期,經本村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和主家協商議定,喪事從簡辦理……」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的關鍵時刻,甘肅省隴南市禮縣橋頭鎮雀坪村一戶人家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
  • 摒棄天價彩禮 喪事不擺流水席 浙江發文推動家宴移風易俗
    原標題:摒棄天價彩禮 喪事不擺流水席……浙江發文推動家宴移風易俗   10月26日,記者從省民政廳獲悉,為弘揚勤儉節約的美德,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近日省民政廳印發
  • 87歲老人過世 社區書記面臨喪事大考
    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 李星 王培霖 太原報導 當清晨第一縷光線乍現時,社區工作人員已經投入到忙碌緊張的防疫工作中了。和所有的一線工作者一樣,太原市萬柏林區南社社區黨支部書記侯力紅早已戴著口罩、手套開始投入戰「疫」。2月20日,記者聯繫到了侯力紅。
  • 喜事緩辦、喪事簡辦 鄒平市發布疫情防控期間婚喪嫁娶事宜移風易俗...
    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鄒平市民政局發出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婚喪嫁娶事宜移風易俗倡議書。倡導喜事緩辦。為減少不必要的聚集,原則上停辦、簡辦或延期舉辦結婚、祝壽、滿月等喜慶事宜,大力倡導用電話、微信賀喜或網絡送福,不搞慶典儀式,不在酒店、景點、婚紗拍攝等場所聚集,防止發生交叉傳染。鼓勵喪事簡辦。
  • 長沙縣:推進移風易俗工作 厚養薄葬成村民共識
    星辰在線2月13日訊(通訊員 陳靜明)2月13日,長沙縣高橋鎮百錄村大友組83歲的王巧文娭毑壽終正寢,她的兒子響應號召,生前盡孝厚養,身後文明薄葬。  (長沙縣高橋鎮百錄村紅白理事會成員上門慰問逝者親屬。
  • 市界行 看小康⑧丨打破鄰裡人情帳,小山村裡漾新風
    市界行 看小康⑧丨打破鄰裡人情帳,小山村裡漾新風 2020-10-13 17:1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百縣千村行(288)|讓村民搬得來、穩得住 有好點子更有好產業
    郝飛 攝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 徐莉莎一棟棟紅牆黛瓦的樓房沿地勢鋪展,平坦整潔的柏油路連到樓道單元門口,庭前屋後微田園生機勃勃……日前,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組,走進達州市大竹縣月華鎮九銀村,眼前的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儼然是一個乾淨利落的小城鎮。「水電氣三通,壩子的衛生有專人打掃,住著很舒服,很方便,還可以種自己愛吃的蔬菜。」
  • 晉江市紫帽鎮湖盤村:移風易俗戰「疫情」 喪事從簡孝心不減
    按照要求,喪事的舉辦不得超過三天,且要控制弔唁人數,不舉辦火光、功德等引起人群聚集、流動的法事和相關民俗活動,不辦「公飯」和「答謝席」,不舉辦大規模出殯前祭拜活動。在去的路上,大家邊走邊商量著如何去做好家屬工作,也做好了家屬不願意配合的準備。
  • 陸河為紅白喜事「立規矩」 移風易俗剎住奢靡之風
    竹園村定期發布村民道德紅黑榜今年2月,東坑鎮竹園村一村民給過世的老人操辦喪事,紅白理事會的成員來到他的家中,耐心細緻地做家屬的工作,提倡喪事一切從簡。村民接受了理事會的勸導,按照村規民約辦理喪事,以簡單樸素的方式送別親人,上一炷香緬懷,在紅白喜事集中辦理服務場所吃一頓簡餐,喪事辦的靜悄悄。整場喪禮期間,沒有在席間發放高檔香菸,出殯時沒有聘請樂隊、「偽孝」哭喪,沿途看不到送葬隊伍,喪禮總計花費不到3萬元。該村黨總支書記莊纂花介紹,「以前辦一場喪事,都要花費近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