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最近湖南衛視的育兒原創綜藝節目,有一檔節目讓人感覺耳目一新。
央視直接點名表揚,湖南衛視曾在某社交平臺曬出拿下四網省級衛視第一的實證,其口碑絲毫不差《爸爸去哪兒》。
這是一部怎樣的綜藝節目?有人說拍得又暖又「虐」,也有人說滿滿都是乾貨,還有人說想不到孩子的教育還可以這樣做。
這是一檔狀況連連卻一片叫好的綜藝,說它「狀況連連」是因為它展現了最真實的生活狀況,說它「一片叫好」是因為它口碑好,的確受到很多孩子與家長的喜歡,並從中受益。
我們一起來看看湖南衛視這檔最純真、真實的綜藝—《誰知盤中餐》,看看它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去徵服廣大的觀眾朋友們。
在最近這期節目中,有一對來自深圳的8歲雙胞胎兄弟引起了我的關注。
他們一開始進入農村小平房的時候,就已經嫌棄起了這簡陋的裝飾,而其媽媽則擔心起了他們離開自己怎麼洗衣服和沒有電飯鍋怎麼做飯等一些生活的細節。
果不其然,第一天媽媽帶著他倆上山拾柴火的時候,兩兄弟一個嫌髒怕刺,一個怕累,就連上山路也是媽媽攙扶著。稍有不順心,哥哥就哭。而弟弟呢,也一樣,基本上有點啥事都喊媽媽幫忙。這一幕讓一同拾柴的兩姐弟都看不慣,8歲的弟弟還直言我就不喜歡愛哭的小孩。
甚至在同一天,兩兄弟還盤算著直接回去了。幸虧節目組還有其他小孩以及媽媽的開導之下,兩兄弟終於留下來了。
在教育親子專家張雅蓮看來,其實這一切與母親的教育不無關聯。因為媽媽對環境的第一印象就已經影響了孩子的判斷,兩兄弟一有什麼問題就哭,媽媽給到的更多是擁抱。在這裡,她提醒家長,給孩子太多的擁抱會導致孩子覺得自己是脆弱的。對於男孩子的教育,作為父母,更應該拍拍他的肩膀,告訴他一切都可以的。
第二天,哥哥澤讓看到茶樹上的毛毛蟲就大哭。於是來自天津12歲的於書懿安慰他,讓他看看天空,一切都不會害怕了。對此,張雅蓮調侃道沒想到這經典的金句居然就這樣從孩子口中出來了。是的,「當你害怕的時候,就抬頭往天上看」。
儘管幾個孩子再次去拾柴,但雙胞胎兄弟已經比第一次收斂多了。特別是在於書懿拾柴後,自己一個人回家感到委屈而落淚的時候。澤讓與澤瑞就慢慢意識到了自己要像個男孩子一樣活著,幫姐姐分擔著。
於是就有了雙胞胎兄弟很多的第一次,兩兄弟會第一次詢問要不要幫姐姐洗衣服;三個8歲的小孩第一次獨自去買菜;甚至哥哥澤讓還學會了煮飯。
熒幕外的媽媽,看著這一切,感慨兩兄弟變化猶如脫胎換骨,從嬌生慣養的兩個小孩慢慢轉變成了獨立自主,有擔當的男子漢。教育專家張雅蓮則說出了關鍵,其實孩子身上的毛病呢,就像刺一樣。我們要一根一根地去拔,要有耐心。
作為節目組中最受歡迎的寶藏兄弟開開與郎朗,他倆懂事,情商又高。
特別是6歲的開開,說話做事頗具暖男風範。
但是他也是個孩子,存在與孩子一樣的天真與疑惑。
比如說媽媽讓6歲的孩子開開洗碗的時候,他馬上表示這不是我們家的。媽媽馬上引導這是不是你吃的?然後他就拿起自己的碗準備去洗。這種行為在部分人眼裡,就是所謂的自私。
好在媽媽的深入引導,開開終於與哥哥郎朗一起承擔了洗碗的責任。
不過這一切在教育專家張雅蓮眼裡,並非如此。
孩子在這個年齡很單純。當媽媽和他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時候,開開會覺得我自己的碗就自己洗,哥哥的碗當然要自己洗。從這個層面來說,我們不能說孩子自私,而是重在後期引導孩子在做完自己事情的基礎上,在特定的環境中要幫助別人。因為在孩子這個年齡段,他還沒辦法去認識更深的層面。因此機會教育特別重要,在特定的機會中,家長要學會引導與教育孩子。
這檔綜藝節目除了體驗切切實實的農村生活之外,我們還會遇到一些孩子之間相處的問題。
事實上節目裡9歲的哥哥馬晨焱就與6歲的馬堇馨發生了爭執,起因是哥哥用手招妹妹,但是妹妹並不喜歡他這種做法,於是就自己生悶氣然後向媽媽告狀了。
但是馬堇馨的爸媽並不著急罵哥哥,反而是了解事情真相之後,先讓妹妹與哥哥去和解。只有當兄妹間並不能自己解決矛盾時,他們的爸媽才讓兩兄妹當面解決。然後爸爸當面指出兄妹之間兩人各自的過錯,於是雙方重歸於好。
這個可以說是教育中的一個樣板。父母嘉賓也大讚這種行為,馬堇馨爸爸則解釋為這種年齡段的孩子,只會從一個角度想問題,那麼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教育專家張雅蓮表示兄妹之間有矛盾很正常,但是千萬不要一上來就指責孩子的不是。否則就容易引起反效果,導致兄妹之間的感情出現裂痕。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先肯定哥哥確實是想和妹妹玩的這個想法,然後再慢慢擺事實講道理。
這檔綜藝雖然狀況連連,有看到毛毛蟲就大哭的澤讓,有嫌髒怕刺的澤瑞,也有隻願洗自己碗的開開,還有吵架的兩兄妹……
但正是這檔節目讓孩子們回歸了返璞歸真的農村生活,讓他們學會了獨立成長,珍惜糧食。在這個勞動與成長的過程當中,孩子們身上那林林總總的小毛病才會顯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慢慢地把這一根根刺拔掉。這些刺,也正是普遍孩子存在的一些問題。
而節目組,通過設計讓孩子回歸農村,學會勞動這一重要環節,找到這些問題存在的根源,並及時請教育專家提出了修改意見以及方法。
我想,這就是《誰知盤中餐》能讓很多家長一片叫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