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媽媽會用茴香來做包子餡,離開家鄉後就再也沒有吃過這種味道,去年在北京北新橋地鐵站旁的「烤肉宛」又再次嘗到茴香包子時,我的心情只能用驚喜交集來形容了。還好,回到佛山後經朋友介紹找到了一家能做茴香餡餃子的餐廳,令我不至於思念成疾。
茴香有一種令人著迷的獨特香味,廣受大眾歡迎。但廣東人沒有吃茴香的傳統,往往以為茴香就是用作香料或是藥材的小茴香,其實那是茴香的果實,而用來做包子餡、餃子餡或是做菜用的茴香,是新鮮的莖葉。
茴香
外省不少地方的人愛吃茴香,春天來了,雖然還沒到最香的季節,但茴香已經急不可待地出現在家庭餐桌上了。挑新鮮的茴香,或切小段,或剁得細細的,根據口味搭配豬肉或牛肉成餡,就可以包茴香餃子了。餃子剛一出鍋,趕緊夾一個放入口中,那個性強烈的芳香便充盈整個口腔,也將這種味道永遠烙在味蕾的記憶之中。
茴香餃子
用來煎蛋,茴香的特點同樣鮮明,在焦香的蛋味兒中,也能充分展現自己的魅力。這種有別於日常煎蛋的味道,讓人一試難忘。
茴香煎蛋
春天適合包餃子的當然不止茴香,作家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作者)回憶家鄉人對「四鮮」的說法:「頭刀韭菜香椿芽,新娶的媳婦嫩黃瓜」,雖是俚語不甚雅潔,卻也生動活潑地點明,春天裡出產的韭菜、香椿、黃瓜和新娶的媳婦一樣,都讓人垂涎。
對於頭刀韭菜,李存葆的形容是:「春天裡獻給百姓的第一道美味……給人們帶來的是一種從腸胃裡湧出來,從涎水裡激出來的食慾」。不論是炒肉絲、煎雞蛋,還是烙盒子、攤餡餅,頭刀韭菜都有著不可況比的清純和鮮嫩。至於包餃子,與雞蛋的搭配更是天作之合,煮熟的餃子,透過餃皮看著那韭的綠和蛋的黃,沒動筷子便已齒頰生津。
韭菜雞蛋餃子
吃著韭菜,春黃瓜也下來了。一直以來我對北方人吃黃瓜的認知,最深刻的莫過於黃瓜蘸醬,一整條拿在手裡邊蘸邊吃,清清爽爽的,咬起來嘎嘣脆,沒曾想也可以用來包餃子,更沒想到竟然這麼好吃。黃瓜與豬肉的結合異常和諧,與其它餡對比略有不同的是,黃瓜水份大,因此餃子餡特別多汁,而在這鮮美多汁的餃子餡裡,黃瓜的清香顯得份外悠長。
黃瓜蘸大醬
黃瓜餃子
至於香椿,也是個性鮮明的食材,有一種奇特的濃烈異香,一送入口便從鼻腔中一下子透到腦門,初嘗之人往往難以接受。新鮮的香椿味道最濃鬱,只是上市時間太短,所以也有用鹽漬方法保存的,味道就淡很多了。最常見的吃法是過水後加點兒香油涼拌,或是用來煎雞蛋。包餃子應該說是比較少見的做法,但如果是喜歡香椿的人,一定不會錯過。
香椿
香椿餃子
李存葆說的「四鮮」,我只能給餃子控們介紹這三鮮了,至於如何娶個新媳婦,就是各位看官的個人問題了,哈哈!
推薦餐廳:大餡餃子
推薦理由:10多年的老字號東北菜館,有30種各類肉餃子、素餃子、海鮮餃子可供選擇,各類東北菜式也很豐富。
餐廳地址:禪城區麗日玫瑰名城商業街4區A座Ap8
餐廳電話:83835948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希望轉載,請聯繫微信號:fstv03。未經授權轉載的,我們將按照《微信公眾平臺關於抄襲行為處罰規則》進行侵權投訴。歡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作者:特約吃客——李星
自由職業者,雲南人,福建求學,佛山定居。骨灰級吃貨,大學起便開始每年不少於一萬公裡的火車美食之旅,走遍了大江南北,遍嘗全國各地美食,生生把自己吃到近200斤。星爺中文系畢業,研究歷史和民俗也是其興趣之一,各地美食在他眼中,都有歷史背景和生活習俗的影響。
此公的名言是:「什麼都是假的,吃到肚裡才是真的。」
往期美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