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格局加速重塑!未來五年,中國農村經濟佔比將越來越大

2020-12-23 科技泰坦

前段時間,中國農業又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在今年中國夏糧早稻雙雙增產之後,作為全年糧食生產大頭的秋糧也已經收穫近八成,全年糧食豐收基本已成定局,有望連續六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第一產業增加值48123億元,同比增長2.3%,農業生產形勢一片向好,表現十分穩定,預計產量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這也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最有力的後方支撐。

這樣的盛況,也讓人不禁感慨,今年的中國農業真是一波三折!要知道,在年初,農民們還在為了因為疫情而滯銷的水果發愁,那時,誰也沒想到,疫情竟然成為了中國農業的催化劑。時至今日,社會各界都開始聚焦農業,為中國農業升級轉型助力!

在農產品線下銷路受阻的關鍵時期,中國發達的基建成為了救命稻草,四通八達的物流和深入農村基層的新電商平臺則加速為農民構建了一條農產品出山進城的線上鏈條,全國人民以買代捐,上下一心,迅速幫助農民和農業度過了難關。

而這也只是中國農業轉型的開始,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發生了改變,對線上購買農產品的需求大幅增高,農產品的線上銷售變得更也加火爆,僅在2020年上半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就達1937.7億元,同比增長39.7%,比2019上半年增速還高6個百分點。

最近,中國農貨上行第一平臺拼多多,也公布了一組數據。現在拼多多每天發送包裹平均超過7000萬個,約佔全國三分之一。在十一長假前後,受益於社會消費提速,拼多多日訂單量峰值更是成功突破億單。平臺的包裹增量中,有很大一部分與農產品相關。

除了網上銷售農產品增速,網際網路技術還被更加廣泛地運用在了農業中,比如華為,就與移動合作,在山東構建了一個擁有5G技術的無人農場。還有做農產品起家的拼多多,也開始將數位技術應用到農業領域,這樣的變化也吸引了不少外媒羨慕的目光。

而隨著這些行業龍頭率先作出嘗試,以後還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進這場變革中,用科技武裝中國農業,發展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農業之路。

這樣看來,今年的中國農業變化真是太大了,當農民也能享受到網際網路發展的紅利,農業也將隨之掀起了變革的風暴。相信隨著網際網路對農業的進一步滲透,中國農業還會創造更多的奇蹟!

相關焦點

  •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農村青年將決定中國經濟的未來
    ▲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新京報智庫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新京報訊(記者 鄭偉彬 實習生 餘丹)近日,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發表了《要成為高收入經濟體,中國需要增加對農村青年的投資》這本書探討了這一問題:中國接下來能否邁入高收入經濟體之列,將取決於中國是否有充足並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中國農村青年決定中國經濟未來該書的核心主題是中國悄然面臨著人力資本危機。那些成功的現代化國家,在開始向高收入水平靠攏時,擁有更好的人力資本水平。
  • 中國3分鐘 | 「雙循環」發展格局是新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一招
    中國網總編輯聯手相關領域權威專家,第一時間、第一現場聚焦國際、國內熱點事件,回應關切、表達觀點,及時傳播中國立場與聲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五中全會落下了帷幕。此次全會審議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中國經濟在大戰大考中躍上新的大臺階
    數字經濟增長強勁,「雲經濟」、「雲消費」、無接觸交易服務較快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釋放新增長動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愈加鞏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國際機構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而中國將是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就業形勢總體改善並保持向好態勢。
  • 人民日報刊文:中國經濟在大戰大考中躍上新的大臺階
    數字經濟增長強勁,「雲經濟」、「雲消費」、無接觸交易服務較快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釋放新增長動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愈加鞏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國際機構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而中國將是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就業形勢總體改善並保持向好態勢。
  • 趙廣彬:未來十年中國將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第一個話題是當前,不僅僅是中國以及全球經濟上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新冠疫情。所以要分析未來經濟的發展,沒有對新冠疫情做個大概的判斷的話,很多時候很難做預測的。第二個說一下數字經濟,未來十年中國將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未來十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是更加迅速的十年。
  • 普拉沙恩帕拉梅斯瓦蘭:新冠病毒疫情將怎樣重塑亞洲未來的能源格局?
    全球新冠病毒疫情還在持續深刻影響著亞太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宏觀政治經濟形勢,在某些關鍵行業,疫情也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在這些行業中,能源行業是最值得關注的。新冠病毒疫情可以重塑該行業亞太地區多個層次上不同參與者之間的互動,從而對地緣政治產生更廣泛的連鎖效應。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系列更廣泛的長期趨勢驅動著亞洲未來的能源形勢。
  • 中國通信企業協會苗建華:加速5G應用創新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5G技術主導經濟發展新時期苗建華指出,近年來,國際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而複雜的變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向我們走來。與此同時,一場時代變革正在從技術領域拓展到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導,成為重塑經濟模式、社會治理模式,甚至是重塑國際競爭格局的重要驅動力量,引領著世界進入數字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經濟發展的新時期。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以及中國聯通充分發揮自身網絡、技術優勢,打造5G雲會議系統、5G天翼對講、5G無人機防疫、5G智能巡防機器人等新技術,助力全社會邁向數位化新階段。
  • 美媒:今後五年裡,中國將繼續削弱美國的經濟領先地位
    這個景象強有力地說明了中國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快速復甦。 這與美國截然不同:中國已基本控制了病毒,經濟活動持續加速;美國的許多州則重新實施各種隔離措施,以應對病例激增的局面。在有些人看來,這證實了中國有望實現其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強國的目標。 我們的預測顯示,今後五年裡,中國將繼續削弱美國的經濟領先地位。
  • 佔中國GDP三分之一的數字經濟是什麼
    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G20 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18)》,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佔GDP比重為32.9%,位列世界第7,前三名分別是德國(61.36%)、英國(60.29%)、美國(59.28%)。你或許會驚異,體感上中國網際網路挺發達的啊,居然相差這麼多?有兩方面原因。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從5大趨勢看中國經濟的未來
    劉俏分析了當下中國經濟發展五大趨勢,並表示,這五大趨勢很大程度會決定中國經濟未來的需求情況,從而驅動產業格局的形成與變遷。趨勢一:全要素生產率成為增長最重要動能劉俏指出,在改革開放40多年時間裡面,中國保持了全球領先的增長速度,背後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保持全要素生產率的高增速。
  • 關鍵五年啟幕 重塑「中山虎」精氣神
    未來五年,不僅決定著中山能否打贏「重振虎威」經濟翻身仗、重返全省經濟強市行列,更將影響中山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版圖、中國經濟版圖、世界經濟版圖中的地位。 迎戰關鍵五年,中山必須激發高質量發展的「非常之力」。這次全會明確以「六新」開局: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全力融入新發展格局、大力促進發展新融合、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激發協調發展新活力、推動民生福祉新提升。
  • 俄專家:至未來十年中葉中國將達到技術和經濟獨立的新水平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10日消息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亞太研究中心負責人、負責科研工作的副所長亞歷山大 洛馬諾夫認為,到未來十年中葉,西方國家對華的制裁政策將失去任何效力,因為中國將達到技術和經濟獨立的新水平。
  •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重磅打造,《新發展格局》即將出版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重磅打造的《新發展格局: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以下簡稱《新發展格局》)一書,將於 2021 年 1 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上市。
  • ...中國有望對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將啟之際,如何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確保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中國正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準確把握新發展格局的意涵?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中國,可從哪些方面發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 張佔斌:以新發展格局引領中國經濟新發展
    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擘畫發展藍圖、規劃實踐路徑、作出戰略部署,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注入強大思想和行動力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的主動作為,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它構成了「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和突出特色,也為我們展望2035年更長遠的發展提供了方向性引領。
  • 尋找下一輪中國經濟節奏:深度理解十四五規劃之核心價值
    因此權衡性主動的市場關鍵就在於如何處置市場和人為的關係,一份具備適宜宏觀格局的經濟遠期規劃疊加堅持市場探索主導為內容的理解執行,這才是中國經濟智慧最富有魅力的地方,我們能靈活運用人為審視和充分調動市場積極,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逢經濟關鍵節點就會展開「五年規劃」整理和制定的原因。
  • 全球經濟主要靠中美吃飯 未來將更加依賴中國
    明年的全球經濟能否復甦,主要看中美經濟能否穩定,畢竟美國與中國是全球第一與第二大經濟體,全球一些主要經濟體都要靠中美來吃飯,因此中美的經濟增長情況對全球經濟增速影響明顯。當前的全球經濟是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提供貨幣,中國提供經濟增速,這是一道非常奇特的風景,而從中長期來看,美歐日將提供全球金融風險,中國將成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器,這是今後幾年的總體發展趨勢。如果美國不能積極回歸到WTO規則當中,這一發展主線將會更加清晰。
  • 「行業」融入雙循環,洞見新未來——2020中國紡織經濟發展高峰論壇...
    高勇指出,當前,我國已由高速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成為社會主要矛盾,人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迫切。作為我國重要的民生產業,紡織行業是保障和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消費需求的重要支撐,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發揮著重要作用。高勇強調,「十三五」時期是值得點讚、必須銘記的五年。
  • 【微財經】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的大趨勢
    禍害與反禍害,遏制與反遏制,依然是世界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中的長期主題。這就是未來10年裡,中國將面臨的外部環境。至於臺海問題,南海問題,東海問題,本質上,都是中美關係的延伸。但是一旦這個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答,那麼所釋放出來的制度紅利,將對未來幾十年的中國經濟,提供源源不斷的驅動力。三農問題,也不再是個問題,農業現代化也將補上拖欠的一課。全面實現現代化,不提農業現代化,那是說不過去的。這個問題可以往後拖,但是早晚總得要面對它。一個新版的作業系統,也無法直接跳過最底層的設計。
  • 明年中國經濟工作,將有這些新變化!
    過去40年,中國改革開放講好了市場經濟,外向型經濟和工業經濟的故事。「因此,我覺得無論是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還是中華復興的戰略全局,要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尊重常識,尊重規律,尊重我們的歷史和現實的基本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