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國GDP三分之一的數字經濟是什麼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兩天前,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順利閉幕,在為期三天的大會裡,小巴只記住了一個數據:34.8%。

這是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佔GDP總量的比例。

什麼是數字經濟?我們用打車來舉例:

通過App打車——數字經濟;

馬路上招手打計程車——傳統經濟;

招手打到計程車,並用手機付車費——好吧,又是數字經濟了。

也就是說,當我們的日常行為是通過數位化或者網際網路的形式來實現時,所帶來的效益就是數字經濟的業務範疇。

當然,數字經濟也可以拆成兩部分,一頭是大家熟悉的網際網路,另一頭,學名叫產業數位化或數字產業化,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網際網路+。

因此,34.8%這個佔比就意味著,中國經濟去年三分之一的產出,是依靠網際網路行業和網際網路+行業驅動的。

和許多發達國家相比,這個數字並不算高。

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G20 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18)》,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佔GDP比重為32.9%,位列世界第7,前三名分別是德國(61.36%)、英國(60.29%)、美國(59.28%)。

你或許會驚異,體感上中國網際網路挺發達的啊,居然相差這麼多?

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從歷史維度看,美國的「網齡」高達50年,德國是35年,中國是25年。1995年比爾·蓋茨已經依靠網際網路成為世界首富,中國卻才通網不到1年,和美國差了整整一代人。

其次,從數字經濟的整體規模看,中國的名次倒不差,排在世界第二,但差距依然不小,還落後美國近兩個身位。因為美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大部分在做全球市場的生意,而中國的卻大多只在本土深耕細作,這也是我們要追趕的地方。

數字經濟如何計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數字經濟有時候並沒有製造任何實物,卻左右著一個體量大到嚇人的經濟活動。但這些東西,怎麼計入GDP呢?

現在的數字經濟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可簡單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是信息技術(IT)驅動的經濟,也被稱為「信息經濟」,當時學者們也曾試圖衡量IT對經濟產生的貢獻;

第二階段是網際網路經濟,主趨勢是應用擴展到消費者層面的產業現象。1996年,《商業周刊》將之稱為 「新經濟」,後來被稱為「虛擬經濟」,網際網路產業輝煌20多年後,大家改稱之為「網際網路經濟」;

第三階段是近幾年逐漸清晰的未來趨勢,被命名為「數字經濟」,網際網路超越產業而滲透到經濟的方方面面,也出現一些新變化:網際網路賦能線下的消費者體驗;從消費網際網路擴展至產業網際網路;以及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及新興的5G技術等全面更新經濟的基礎設施。

對於數字經濟帶來的效益,沒有宏觀衡量指標,無法把一切歸結到經濟數字也可能並非什麼大問題,因為我們每個人可以作為用戶感受到,網際網路和各類數位技術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好、讓商業與社會運轉得更好。

數字經濟與人才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佔當年總就業人數的24.6%,同比增長11.5%,顯著高於同期全國總就業規模增速。

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的是人才的結構性調整。

以德國為例,德國推出工業4.0的同時也推出了職業教育試點。意味著在工業4.0時代,作為勞動者的技能必須要跟著提升,否則就面臨淘汰,但是在另外一些行業裡面,也確實出現了新興的機會。國家有責任提供這樣一個教育環境,讓那些面臨轉崗的勞動者有學習的機會,轉到新興的工作崗位上去。

所以我認為數字經濟的發展肯定會給整個教育體系帶來衝擊,但同時又會帶來機會。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一定是職業教育。去年年底,我國也推出了職業教育改革20條,明確提出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支撐高質量發展。

德國的職業教育給我們的啟示是,在人才培養上,除了針對技能層面上的數位技術教育以外,還需要一個軟技能層面上的素質教育。

數字經濟帶來的問題

但數字經濟發展的同時,帶來的問題也舉不勝舉,最令人擔憂的是隱私安全。

雖然我們是數據的生產者,如今卻很難真正成為擁有者,幾乎每天接一個騷擾電話的小巴,清楚地知道,這意味著數據洩露每天都在發生。

在數字經濟時代,解決數據安全和數據隱私問題的方法,也恰恰在於數據的共享。

越是共享,越是注意保護隱私,這聽起來有悖論,原因在於,大家做的是數據生意,所謂的流量經濟就是在賣數據,因為企業在買賣數據,所以就有了侵犯別人隱私的可能性和動機。但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本身就是共享的,是靠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共享獲得的,不是買來的,所以就不應該賣,沒有了買賣,也就沒有侵犯隱私的動機了。

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做的是加強信息的流轉。個人為了便利,將自己的數據公開或讓渡給網際網路平臺,我們可能還將沿著這個路逕往前走。但是,數字經濟的未來發展不能只有這條路徑,現在人們對未來數字經濟引發問題的擔憂正反映這一點。

隱私安全和數據孤島實際上代表了兩個相反方向的問題:要保障隱私安全,個體就要嚴守自己的數據;要消除數據孤島,那麼各種數據綜合起來就容易讓別人猜測到我們是誰。

未來的路徑可能是找到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而如果實在沒有最優選擇的話,完全側重個人隱私可能是次優選擇,像歐洲《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做的那樣,它嚴格要求網際網路平臺承擔保護用戶數據的義務。我傾向於認為,在未來,我們個體也必須自己保護自己:個人自己應主動嚴格保護自己的隱私,個人應持有自己的數據,也就是每個人都努力成為數據意義上的「孤島」。

既然是數字經濟,必然以大數據的採集、整理、存儲、挖掘、共享、分析、反饋、應用為核心。

對於企業而言,一方面要承擔「向善」的社會責任,在使用數據過程中,自覺抵制侵犯個人信息隱私行為;另一方面,要承擔「普惠」的社會責任,在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過程中,責無旁貸地消減數字鴻溝。

對於政府而言,要從政策、戰略、規劃、標準等四個方面著手,圍繞數字經濟進行產業組織、產業布局和產業協調。

數字經濟的未來

還有哪些領域,蘊含著數字經濟的未來的機會?

「人類社會、網絡世界和物理世界日益融合」,幾年前騰訊研究院在《數字經濟》這本書中的這句話中有三個圈。

我認為這是理解數字經濟的一個好模型:原本很小的網絡世界在過去20年以驚人的速度擴張,而人類社交活動越來越移到線上,近年來物理世界在快速數位化,比如普通人可感知的是打車、餐飲、新零售等。未來的終局可能是,網絡世界、人類社會、物理世界完全重疊。

變化的驅動力和挑戰都在網絡世界這一邊,未來最根本的挑戰是網絡世界的基礎架構。

現在的網際網路有兩大困局:

一是基礎上現在的網際網路基礎架構是為信息傳播設計的,為了在這個基礎上實現商品交易、金錢轉移等功能,我們做了很多折中;

二是結果上現有網際網路業最終被大型網際網路平臺所主導,它們的確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權力越來越大的龐大巨頭亦成為潛在問題,我們只能期待它們是善良的。

這兩個問題將是我們要發掘數字經濟的最大可能所要面對的根本問題,換種方式說是:如何重新設計基礎技術架構?技術革新將如何重構產業格局?

①AI底層技術進步緩慢。

儘管在應用層面,AI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了,但由於底層技術進步慢,所以從狹窄AI到廣泛AI,從廣泛AI再到通用AI,進步的速度也是相當緩慢。如果不能把這些問題解決的話,那麼我們的神經系統還是不能完全打通,整個社會的大腦也就不能非常好地建立起來。

②數據存儲技術跟不上數據膨脹速度。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數據的存儲。有的技術進步是呈線性發展的,有的技術進步是呈指數級發展的,但數據的總量卻是10倍10倍發展的。

根據IBM專家統計,最近這兩年全球人類社會產生的數據幾乎是前面1萬年的總和。數據在急劇膨脹,但我們現有的存儲方式仍比較原始,這個問題很多人還沒意識到。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吳曉波頻道」微信公眾號,原標題:《都佔中國GDP三分之一了,你們還不知道數字經濟是什麼》

相關焦點

  • 到日本的遊客暴漲,中國遊客佔三分之一,日本人如何評價中國遊客
    導語:到日本的遊客暴漲,中國遊客佔三分之一,日本人如何評價中國遊客說到日本這個國家,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歷史問題,覺得日本人比較壞,並不能很公平的來看待日本,如果不提歷史問題,我們來看日本,正確的評價日本,日本雖然是個小島國,國土面積不大,但是小而精悍,這個國家的經濟非常發達,而且還有著非常先進的科學技術
  • 我國這省會「開掛」了,GDP佔全省三分之一,領先第二位1.4萬億!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國家,擁有世界第三大陸地面積,中國幅員遼闊,有34個省級行政區,省這麼多,各有特色,他們在文化、語言、經濟發展等許多方面都有所不同,這34個省中,有一個省很特殊,發展很不平衡,其省會城市堪稱新一線城市,但省內其他城市發展並不盡如人意,這個非常特殊的省份就是四川省。
  • 港媒:中國讓立法跟上數字經濟步伐
    參考消息網1月13日報導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12日報導,中國領導層誓言要加強立法以監管科技企業,確保相關法律制度能夠跟上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步伐,並將其作為未來五年的一大政策重點。報導稱,作為一項更大的五年規劃的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全面改革該國法律制度的詳細藍圖強調將重點關注對網際網路金融、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領域的監管。報導注意到,新華社援引《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說:「及時跟進研究數字經濟、網際網路金融、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相關法律制度,抓緊補齊短板。」該規劃還說:「加強區域協調發展法律制度建設。
  • 重慶「含金量最高」的區,單位平方創48億GDP,高居重慶首位
    「中國速度」一次又一次的驚豔世界,沒有最快,只有更快。上到繁華的城市下到偏僻的鄉鎮,到處都可以感受到中國速度給人們帶來的便利,「中國速度」的崛起少不了我國經濟的支持,而同樣也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而這都是我們祖國日益強大繁榮的表現。
  • 中國七大國家級城市群,北方佔有三個,這二個城市成為最大受益者
    城市群的發展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概念,據此,城市群是指一個地區內多個城市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最高組織形態,城市群各有規模,也有核心城市,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城市群是以一個或多個城市為核心,以三個以上城市為構成單位,依託基礎設施網絡,實現高度城市化的發展,去年年末,國家發布的《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
  • 他生產的杏鮑菇,佔全國市場三分之一
    公司總經理徐淮如說:「企業日產杏鮑菇120噸,產量佔全國市場三分之一,去年銷售收入達1.5億元。」從2015年開工建設,短短幾年時間,公司從「0」發展成年開票銷售超2億元的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徐淮如付出了太多的辛勞。
  • 浦東三十年,從一片荒地發展成為佔到全國GDP的八十分之一經濟大區
    而立之年,交出來一份非常驚豔的成績,2019年浦東新區實現GDP1.27萬億元,佔到了上海GDP3.8155萬億元的三分之一,全國GDP的八十分之一。而遙想當年,1990年,浦東剛開始開發,很多人都說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而現在能夠在浦東有一套房可能已經是很多人的夢想了。而現在浦東三十而立,未來可能將會發展更快。
  • 截至6月,我國網民9.40億,佔全球五分之一
    CNNIC副主任張曉對報告進行了解讀,從八個方面總結了2020年上半年中國網際網路發展亮點:一是「網」匯力量,「新業態」助抗疫穩大局。上半年,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遠程辦公等應用服務在維持社會經濟正常運轉、穩住民生基本所需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 gdp通俗講是什麼意思,人均gdp越高越好嗎,2019年國家gdp排名
    gdp是什麼意思通俗講就相當農村一個家庭每年種地收糧食、蔬菜、水果的總價值,養豬、雞、鴨的總價值,編框子成品的總價值,打工的總收入,一年全部累加起來就是這個農村家庭的GDP。與種植、養殖、買編框子原料的支出無關。
  • 婦女村民代表至少應佔三分之一
    婦女村民代表至少應佔三分之一 2013年10月09日06:51  來源:法制日報   本報訊 記者徐偉 實習生鍾偉偉 村民選舉,一直以來都是「爺兒們」打主力,不過今後婦女們也能撐起半邊天了。
  • 臺灣人均GDP或將破3萬美元,令蔡英文興奮
    近日,臺灣地區統計部門發布了最新經濟預測數據,今年臺灣經濟gdp增長率上調至2.54%。並且,預計明年臺灣人均GDP將首度突破3萬美元。
  • 曾經人均GDP全國第一 如今蒸發三分之一!這個城市 沒救了?!
    文/檀扒爺曾經人均GDP全國第一,如今GDP蒸發三分之一!這座「石油之城」,發生了什麼?說到2018年全國百強市中的人均GDP第一,你第一個想到的城市是哪個?深圳?查看了下東營近三年的經濟發展公報,發現18年是沒有實際數字的,只有增長率,所以這裡就看下2019年和2017年之間的差距。數據來源:東營統計局對比一下可以看出,東營這個擠水,主要都是在二產和三產上,尤其是二產,佔比極大。
  • 2020數字經濟對稅收制度報告: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2萬億美元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19 年全球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已超過 31.8 萬億美元,數字經濟佔 GDP 的比重達到 41.5%;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 5.2 萬億美元,數字經濟體量穩居全球第二,佔 GDP 的比重超過 30%。
  • 中國經濟格局加速重塑!未來五年,中國農村經濟佔比將越來越大
    前段時間,中國農業又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在今年中國夏糧早稻雙雙增產之後,作為全年糧食生產大頭的秋糧也已經收穫近八成,全年糧食豐收基本已成定局,有望連續六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第一產業增加值48123億元,同比增長2.3%,農業生產形勢一片向好,表現十分穩定,預計產量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這也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最有力的後方支撐。這樣的盛況,也讓人不禁感慨,今年的中國農業真是一波三折!
  • 習近平用一個字描述中國數字經濟
    一個「快」字貼切地描繪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最顯著的特徵。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省烏鎮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  一、增長快   在世界範圍內,數字經濟方興未艾。
  • 2020中國(常州)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與合作推進大會舉行
    12月3日,2020中國(常州)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與合作推進大會在常州高新區舉行,會議由常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常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常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常州國家高新區(新北區)創意產業園區管理辦公室、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網、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智慧城市分會、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百人會和智慧城市評價網承辦。
  • ...人工林面積佔森林總面積三分之一以上;5、慄戰書在第七個國家...
    今天《人民日報》頭版的主要內容有:1、習近平接見全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代表;2、就法國前總統德斯坦逝世,習近平向馬克龍總統致唁電;3、《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單行本出版;4、「十三五」——義務植樹一百一十六億株,人工林面積佔森林總面積三分之一以上;5、慄戰書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座談會上強調,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依法治國依憲治國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 2020經濟數字與數字經濟
    從各經濟體的具體情況看,在以二十國集團(G20)成員為代表的主要經濟體中,IMF預計中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儘管1.9%的經濟增速較上年的6.1%有明顯下降,但能在如此重大的疫情衝擊下增長不停步殊為不易。這與中國決斷早、行動快、舉措有力、製造業基礎雄厚且得到「網際網路+」的有效支撐,從而率先控制住疫情並防止了後續幾波反覆等因素緊密相關。
  • 義大利 「封城」初解 美國確診佔全球三分之一
    點擊圖片查閱疫情實時動態人民網北京5月6日電 綜合消息,過去24小時,全球新冠疫情要點如下:中國以外新冠確診病例達3432941例。美國新冠肺炎確診超120萬例,已佔全球三分之一。俄羅斯累計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破15萬。義大利復工,歐洲最漫長「封城」初解。法國新冠死亡病例升至25531例。
  • 深度解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2020年數字經濟增加...
    據《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報告顯示: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已由2005年的2.6萬億元,擴張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數字經濟佔GDP比重已提升到36.2%,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預測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將突破40萬億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