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裡看寧晉】唐僧曾到雲臺寺學習《成實論》

2021-03-02 寧晉鄉愁

 

玄奘恩師   襄國道深

 

 神話小說《西遊記》讓唐僧和他的徒弟們家喻戶曉,唐僧西天取經、歷經八十一難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但要說起他西行前曾親赴趙州寧晉雲臺寺向道深法師「取經」一事,就鮮為人知了。

《西遊記》的故事源於唐僧玄奘隻身赴天竺(印度)取經的史實,他的原型乃是唐代高僧「三藏法師」唐玄奘,俗姓陳,名禕,洛州緱氏縣(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生於隋文帝仁壽二年(602),圓寂於唐高宗麟德元年(664)。是我國古代著名的佛學家,旅行家和翻譯家。

陳禕出身於儒學世家,敏悟過人, 13歲時即被大理卿鄭善果破格度其為僧,取法名玄奘。玄奘立志學佛,廣投名師,苦研經書。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玄奘年滿21歲,在慧空寺受具足戒。風華正茂的玄奘思欲出川,他方遊學,「乃與商人結侶,泛舟三峽,沿江而遁」。出川後先到荊州天皇寺開壇講《大乘法》,半年後,又由荊州北遊,遍謁高僧。在相州(今河南安陽),訪慧休法師說法,聽講《雜心》、《攝論》。唐高祖武德5年(622)玄奘慕名來到趙州寧晉雲臺寺,謁見心儀已久的道深法師,學習《成實論》。

雲臺寺今在何處?位於寧晉縣北河莊鎮柏房村南,原名普照庵,始建於東漢末年。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易名雲臺庵,唐朝開元年間(713-741)改為雲臺寺。唐高祖5年,玄奘東遊至此,從高僧道深法師研討「成實論」。

道深法師是哪裡人?「襄國道深」,邢臺,古稱「襄國」,道深法師是邢臺人,當時有名的高僧大德。

一、玄奘道深法師學習《成實論》的歷史記載

道深,志念之弟子,精擅《成實論》,玄奘從學《成實論》五聚之學。《舊唐書·續高僧傳》卷十一的《隋渤海沙門釋志念傳》中,記載他的弟子中有「襄國」道深:「受學者數百人。如汲郡洪該、趙郡法懿、漳濱懷正、襄國道深、魏郡慧休、河間圓粲、俊儀善住、汝南慧凝、高城道照、洛壽明儒、海岱圓常、上谷慧藏,並蘭菊齊芳踵武傳業,關河濟洽二十餘年。」從釋志念傳記可以明確地分辨出,道深是襄國郡人。「襄國郡」在哪裡?今天的邢臺市一帶。

並且據志念傳,隋開皇四年(584),志念告其弟志湛,自謂窮貫小乘,功夫與羅漢齊等,志湛便告當時的《成實論》大師明彥法師,明彥便與弟子洪該等請講《心論》,又傳《迦延》,受學弟子中有「襄國道深」。如此道深為志念早期的弟子,也曾受過明彥指導,故精通《成實》。《續高僧傳》卷四有《京大慈恩寺釋玄奘傳》,其中介紹道深法師,「有沙門道深,體悟成實,學稱包富,控權敷化,振網趙邦。」

在西安碑林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碑記》中,記載「又到欒州,謁深法師,學《成實論》。」《開元釋教錄》卷第八:「次到趙州謁道深法師學成實論。又入長安止大覺寺。就嶽法師學俱舍論。」《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一和《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均作:「又到趙州謁深法師學成實論」。

因此,玄奘在西天取經之前,確曾到趙州寧晉雲臺庵向道深法師學習《成實論》。由此觀之,道深確是在今趙州寧晉一帶傳播《成實論》的大師。 並且玄奘向道深法師學習《成實論》的時間長達十個月。

二、玄奘為何要向道深法師學習《成實論》

《成實論》,佛教經典,梵名 Satyasiddhi-s/a^stra。凡十六卷,漢語翻譯為《誠實論》。訶梨跋摩(梵 Harivarman)著,來到中國的印度高僧鳩摩羅什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姚秦弘始十三年至十四年(411~412)譯出。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冊。所謂「成實」就是「成四諦之實」之意。論中說明宇宙各種現象之存在最後終歸於空,修如是觀可體解四諦之理,以八聖道滅除所有煩惱,最後到達涅盤。

   《成實論》的內容分發聚(序論)、苦諦聚、集諦聚、滅諦聚、道諦聚,先論述佛、法、僧三寶,後說造論之理由及四諦法義,並列舉佛教有關有相、無相等十種重要異說,以示明立場。其中,智乃空無我之真智,系滅煩惱後所得者。《成實論》不僅網羅小乘佛教的重要教理,亦含有大乘之見解;被認為是由小乘空宗走向大乘空宗的重要著作。

《成實論》傳譯中土之後,從南北朝至唐初,許多高僧學者講說或作註疏,形成一個學派,即成實師。弘傳《成實》的人很多。其中,就有「襄國道深」。在佛教禪宗盛行時代,成實宗逐漸衰落,當時唯有道深法師還很執著,是「成實宗」的一位高僧。玄奘為了更多地了解佛教宗派和學派之間的爭議,所以就來到趙州寧晉,向道深法師學習《成實論》。《大正藏·史傳部》:玄奘「後復北遊。詢求先德。至相州造休法師。質問疑礙。又到趙州。謁淡法師。學成實論。又入長安。就嶽法師。學俱舍論。皆一遍而究其旨。經目而記於心。又於京城諸德。尋訪異同。」

由此可見,玄奘通過向道深法師學習《成實論》,對於他深入認識中國佛學的宗派,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促使他到西天取經的因素之一。  

三、與玄奘有緣的兩位道深法師

襄國道深法師之外,還有一位道深法師,唐代貞觀年間廓州法講寺僧人道深,房玄齡為玄奘譯經選取證義、筆受等人才。道深因精通經論,成為一十二名入選者之一;玄奘回國設置譯場時,「廓州法講寺沙門道深」參與其中,《慈恩傳》卷六記載:貞觀十九年(645年)夏六月「證義大德、諳解大小乘經論、為時輩所推者一十二人至,即京弘福寺沙門靈潤……廓州法講寺沙門道深」。後任大慈恩寺方丈。

為什麼說此道深不是彼道深呢?根據《舊唐書·地理志》的記載:「唐武德二年,置廓州。天寶元年,改為寧塞郡。乾元元年,復為廓州。」廓州治所在化成,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州西。二者參照可知,此位道深確實是從廓州徵發來的。鑑於廓州距離河北過於遙遠,從常理推測,這兩位道深很大可能不是同一人。


相關焦點

  • 宜興高僧傳 ∣ 成實論高僧慧弼
    永定二年(558),武帝在南京大莊嚴寺行了三次清淨大舍(出家),都被群臣表請回宮。同年,慧弼出家於東南著名佛寺惠殿寺,並接受《成實論》教義。慧弼拜惠殿寺領法師為師,「親承雅訓,聽受《成實》」,其後對《成實論》「窮神追討,務盡教源」,所以「六足」、「八犍」、「四真」、「五聚」,明若指掌,罔或有遺。
  • 【寧晉歷史】大明邢臺群英譜,寧晉這些名人你了解嗎?
    在十三位尚書中,曹鼐、張瑛曾入閣為宰輔,寧晉曹鼐正統5年以侍講入閣,正統9年,以吏部侍郎升為首輔,正統14年8月,犧牲於土木之變。邢臺張瑛宣德元年以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入閣為宰輔,宣德2年晉為尚書,宣德4年10月出閣改任南京禮部尚書。李若珪、韓策是卒後封贈尚書,另外巨鹿張紹先雖在清代官至侍郎,但在明代官至通政使,因此選取後者,寧晉孫昌齡在清初為右副都御史,因此明代未選入。
  • 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中):歷史典籍裡的大師
    詩云:「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後一段也是19年,主要是譯經、著書。回到長安後,他悉心翻譯佛學經典,共譯出《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重要經典75部,計1335卷,佔唐代翻譯佛經總量的一半以上。
  • 印度那爛陀寺,真實歷史中唐僧取經的終點站,後來怎麼樣了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到達西行取經的終點站大雷音寺,拜謁如來,取得真經。事實上,唐朝高僧玄奘在印度參悟真經的地點,不是神話小說中的大雷音寺,而是舉世聞名的那爛陀寺。在那裡,玄奘渡盡劫波,終成大器。而那爛陀寺也因玄奘的到來聲譽鵲起,因玄奘的離開日漸式微。
  • 《西遊記》裡弱不禁風的唐僧,現實中有多牛?
    電視劇裡的唐僧有多討厭?總結一下,應該有以下幾點:一、雖然長得人畜無害,但是總有妖精不是想吃他就是想嫁給他,給自己的隊友帶來不少麻煩。後來周星馳的《大話西遊》更是把唐僧刻畫成了一個嘮叨且迂腐不化的人物,而且在劇情也是利用了孫悟空的反抗情緒發洩對唐僧的不滿。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對唐僧這個人物沒什麼好印象,除了他的善良和自律我很欣賞。直到我看了《大唐興亡三百年》這本書之後,我突然喜歡上這個叫唐玄奘的人,並且很為他叫屈。在歷史上的他真是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且非常可敬的人,我想了很久,決定為他正名。
  • 當年《西遊記》第一個唐僧是個女孩,如今34年過去,美到犯規
    看電視是一種休閒和娛樂,我們都選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或在我們的業餘時間學習和工作,看電視劇是我們打開電視最重要的動機之一,電視劇中的人物很多,而這些人物都有各種各樣的特點,這也是人們記住或喜歡他們的重要原因之一,《西遊記》一直是由電影和電視劇改編而成的熱門IP,如果你要說哪個版本是最經典的,很多人一定認為是央視
  • 秒懂寧晉——寧晉南北二魚臺,太公故事講起來!
    秒懂寧晉——寧晉南北二魚臺,太公故事講起來!古時候寧晉東南一片汪洋,因為在東海西邊就叫西海。後來滄海桑田,退化為寧晉泊。寧晉地處海邊,土質鹽鹼,不長莊稼,人們生活相當貧困。
  • 到河北寧晉,一定要吃百年的西關餄餎鍋和「祥聚魁」驢肉,獨一份
    我們鄰縣寧晉的西關餄餎鍋是非常有名的,如今打著西關餄餎鍋字號的小吃部都開到了我們趙縣。但很多吃貨為吃上真正的餄餎鍋,不惜開車三四十裡到寧晉縣城去吃。寧晉人說,當地有這樣的順口溜:北關的老豆腐、南關的豆沫水煎包、西關的餄餎、東關的燒餅各領風騷。
  • 《燕雲臺》裡尋「天津往事」
    本報訊(記者 張帆)近日,由蔣家駿執導,蔣勝男任編劇,唐嫣、竇驍、佘詩曼等主演的古裝傳奇電視劇《燕雲臺》熱播。獨樂寺重建正當韓家風頭最盛之時,從韓匡嗣開始,到韓德讓結束,工程前後歷經兩代。遼國有建立家寺的風俗,且遼朝推崇漢化,修建寺廟佛塔,是遼推進漢化的一項重要措施。
  • 西遊記唐僧三度換角,一個為電影退出一個為文憑,只有他堅持到最後
    在電視劇《西遊記》中,唐僧是一個可愛可敬的人物,而且還能領導孫悟空,可謂是大家瘋搶的角色。但是唐僧的演員居然換了三個!這是為什麼?86版西遊記為什麼有三個唐僧?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第一個是汪粵導演到戲劇學院和電影學院去挑演員。
  • 西遊裡有一對夫妻,吃過唐僧肉的死了,沒吃唐僧肉的卻長生不老了
    文/姜子說書  《西遊記》故事裡,有一對拋繡球結因緣的夫妻,便是陳萼與殷溫嬌。陳萼表字光蕊,溫嬌又名滿堂嬌。  話說陳光蕊跨馬遊街三日,被溫嬌看在眼裡,將繡球拋下,恰打著烏紗帽,拜了天地。  《西遊記》故事裡,兩人前赴江州之任,不覺已到洪江渡口,稍水劉洪、李彪二人卻將光蕊打死,劉洪將船付與李彪自管,他卻冒充光蕊上任去了。  卻說滿堂嬌身懷有孕,逢南極星君奉觀音菩薩法旨特子而來,此子便是唐僧。
  • 寧晉這位偉大的女性!
    寧晉這位偉大的女性!於是,便有了寧晉的七大姓氏,便有了後來的名門望族。她走後的600多年 ,一個地方為她樹碑立傳,為她修身為蓮。寧晉自古多方正、賢良、俠義之士,他們得一方水土哺育,受淳樸鄉風浸潤,深明大義、博愛無言。石姑是尤為突出的一位。
  • 神化的唐僧與真實的玄奘
    雖然在電視劇中,玄奘的袈裟和僧袍都是紅色、黃色甚至白色,但是在現實中,袈裟的顏色到宋朝時期才變得豐富起來,唐朝時期的袈裟是以黑色基調為主的,如青色、灰色等。玄奘西行時應該帶有兩種僧服,一種是便裝,一種便是正式的袈裟。
  • 渠吉堂:從寧晉走出去的老紅軍
    「1921年7月,俺伯伯出生於北河莊鎮中孟村,因為父母去世早,他從小跟著俺爺爺奶奶生活, 1937年4月跟隨同村青年董梅子到山西加入革命隊伍,走上了革命道路。1938年8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了感謝黨的培養,他把自己的生日定在7月1日,因為他的想法單純而美好——要跟著共產黨幹一輩子!」渠吉堂老家的堂侄渠建輝說。
  • 唐僧為什麼叫唐三藏?何為「三藏」?
    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在改編成電視劇後,成為無數人的童年回憶。
  • 汪粵徐少華中途退出,遲重瑞取到「真經」,演藝之路都定格在唐僧
    劇集開拍前,楊潔導演曾想請趙樸初先生題寫片頭字幕,但被對方婉拒,原因就是無法接受《西遊記》對玄奘法師的醜化。 之後,陳書亮先生為《西遊記》題寫片名時,還特別贈送了楊潔導演「脫形取神」四個字,也是讓她不要完全按原著來。 而兩位藝術家的建議,恰巧也是楊潔導演的想法。雖然小說中唐僧性格不討喜,但只憑他單身一人踏上取經路這一點,已經值得人欽佩。
  • 《大唐玄奘》踽踽獨行,向心中的那爛陀寺
    倒是每一次師父又被妖怪抓走的時候,想必大家都清楚記得眾妖糾結使用何種烹調手段吃唐僧肉的橋段,總是別出心裁挑戰新東方…… (說到這裡為什麼突然餓了……)儘管烹飪方法是五花八門,但是妖怪們吃掉唐僧的目的只有一個
  • 電視劇《燕雲臺》被質疑不符合歷史,原作者發文回應
    新京報訊 近日,有網友發文質疑唐嫣、竇驍等主演的電視劇《燕雲臺》劇情不符合歷史。11月5日,《燕雲臺》原作者兼劇集編劇蔣勝男在微博發文回應爭議:「我不只是寫了關於遼國的故事《燕雲臺》,還寫了關於北宋的故事《鳳霸九天》和關於西夏的故事《鐵血胭脂》。關於楊家將的故事主要內容是在北宋篇裡頭,《燕雲臺》這個劇裡還真沒他的戲份。」
  • 廣電最新收視:李易峰《隱秘》2,唐嫣《燕雲臺》8,芒果臺實慘
    最近一段時間,電視劇市場自從暑假檔期後,終於又迎來了一波熱度。唐嫣帶著古裝電視劇《燕雲臺》登上了北京衛視黃金檔期,這也是近幾個月以來唯一一部在衛視黃金檔期首播的古裝劇。李易峰的電視劇《隱秘而偉大》登上了央視8臺,近幾年李易峰一直在尋求轉型,這部講述小青年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歷經坎坷最終成功的勵志故事一開播就吸引了眾人的眼光。
  • 86版《西遊記》有一集,兩個唐僧穿幫,因出現常識錯誤多年後補拍
    ,到了今天,依然有觀眾認為這一集最後改動過,最初看到的並不是如此,那麼事實到底是怎麼樣呢?其次,「兩個唐僧」出現穿幫。86版《西遊記》因為拍攝時間長,以及演員自身的原因,先後有過三個唐僧,分別是汪粵、徐少華、遲重瑞。因為拍攝的時間不一樣,拍攝順序也不是按照電視劇播出順序拍攝,所以汪粵和徐少華在前半部中交替出現,後來是遲重瑞一直取到了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