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奘》踽踽獨行,向心中的那爛陀寺

2021-02-19 萬達電影生活

(好像不小心暴露了年齡……)

但是裡面迷亂紛紛的各色妖怪,仙俠僧道,港真,除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幾個,小萬是一個都沒有記住。

倒是每一次師父又被妖怪抓走的時候,想必大家都清楚記得眾妖糾結使用何種烹調手段吃唐僧肉的橋段,總是別出心裁挑戰新東方…… 

(說到這裡為什麼突然餓了……)

儘管烹飪方法是五花八門,但是妖怪們吃掉唐僧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長生不老。

畢竟在《西遊記》中,唐長老作為如來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蟬子的第十世轉世,又肩負著拯救大唐子民的歷史重任,他的肉體一定和其他人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唐僧這樣一個人物,其實並不是完全虛構的。 

他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唐玄奘,同小說中敘述的一樣,他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裡,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經。並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僧人。

所以,雖然真實的唐僧並沒有遇到過什麼妖魔鬼怪,吃了他也不能夠長生不老。但是他的人生經歷,精彩程度也完全不亞於《西遊記》。

在小說《西遊記》和它的影視改編版本當中,唐僧的父母在船上被害。母親拼死保護下自己的孩子,將他放在木盆中順流而下。小唐僧被金山寺的法明和尚救了下來,取名叫做江流兒,從此便與佛結下不解之緣。

所以在《大聖歸來》中出現的小和尚江流兒,據說就是唐僧的十世前世中的某一世,或者就是唐僧本人。

其實真實的玄奘大師據說是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的人,父親接近晚年才得了這麼一個眉清目秀的孩子,所以對他格外疼惜。玄奘幼年的時候格外聰明,看起東西來也是過目不忘。

當然了,這樣的高僧,出生的時候怎麼能夠沒有一點兒異象呢?

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就記載,在玄奘法師將要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夢到了一位白衣飄飄的清秀法師向他辭行,母親詢問緣由,法師便說:「為了求法,所以西行」。而這位白衣法師便是後來的玄奘。

而在《續高僧傳·唐京師大慈恩寺釋玄奘傳》中則提到玄奘「少罹窮酷」。據記載,本來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的玄奘,5歲便死了母親,而8歲的時候做官的父親也辭官歸故裡。所以他小時候的家境並不是太好,加上二哥在前幾年出家,小小的玄奘對於佛法耳聞目染,於是也跟隨著二哥,在13歲的時候出家了。

在《西遊記》中說,唐僧在辦水路法會的時候,受到觀音的點化,於是他向唐太宗請纓,踏上前人從未成功的西行之路,獨自前往西天求取大乘佛法。

但其實玄奘並不是真正意義上到達古代印度學習佛法的僧人,在東晉的時候,就有名僧法顯,從長安出發,經過西域至天竺,遊歷20多個國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前後歷時14年,於義熙九年歸國,並撰寫歷遊天竺傳記《佛國記》。

正是法顯和他的《佛國記》,激勵了玄奘求取佛經的決心。在唐武德九年的時候,雲遊的玄奘偶然在長安遇到了來自印度的僧人般若頗密多羅,他是印度那爛陀寺權威佛學家戒賢的弟子,能記誦大小乘佛教經典十萬頌。

玄奘親自向這位高僧請教,並得知這位戒賢法師正在印度的那爛陀寺講學,於是立志西行求法。

關於這個問題,小萬還是能夠不那麼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那些想要吃掉,或者是嫁給唐長老的妖怪啊女王什麼的,大概是不存在的。

甚至連取經行為本身,都不是被官方所認可的,所以小說裡面的唐玄宗深受感動,將唐僧封為自己的御弟,也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簡單,初唐的時候邊界不穩,國人出境是很困難的。

玄奘在貞觀元年三次向國家機關申請「通關文牒」,都遭到了唐玄宗的拒絕。但是他並沒有就此放棄,在貞觀三年的時候,長安發了一場大災,於是玄奘就混在了災民中,冒著私度邊關的罪名偷偷出了關,那一年他才27歲。

這一路上,各色各樣的管卡和官員阻攔姑且按下不表。在走到瓜州之前,玄奘雖然遇到了各種各樣人為或是自然的麻煩,但是基本還是順利的。直到瓜州到今天新疆哈密之間的九百裡路途,才是這西行道路中最為艱難的一段旅途。

在沙漠和大風之中,他的馬死去了,與他同行的胡人石磐陀也拋棄了他,唯一的水袋灑落了,玄奘本來已經退卻了十多公裡,但是最終還是折回頭向西邊行進。在五天沒有水,迷路不知道方向的情況之下,他居然奇蹟般的走出了沙漠,到達了哈密。

可是過了哈密,到了高昌國境內,他又遇到了麻煩。高昌國的國王麴文泰也是一個佛教的愛好者,聽說了玄奘到了,便盛情邀請這位僧人留在自己的身邊。玄奘絕食了四天,才使得這位國王改變主意,在求得玄奘返回時留住三年之後,放他西行。

離開高昌的時候,有一批僧人願意跟隨他一起到印度取經。但是這個隊伍並沒能夠存在太久,隨後在雪地和高原中,就有很多人死去了,只剩下兩個僧人和玄奘僥倖活了下來。

一路風霜雪雨,也沒能夠阻擋住玄奘的步伐,終於在631年,在穿越了20多個國家之後,他踏上了印度的國土,看到了自己心中的聖地——那爛陀寺。

在印度學習了十幾年之後,玄奘重新踏上了自己的漫漫歸途。在回到長安的時候,與矇混出去時不同,迎接他的陣勢是空前的——「道俗奔迎,傾都罷市」。

此時距離他出發,過去了十九年。他走了5萬裡,138個國家,帶回了佛教經典520篋,657部。又在隨後20年間共翻譯出1335卷。他還將中國的《老子》等書翻譯成梵文,傳入了印度。

信仰,便是人類生生不息中蘊藏的力量。 

——止貢噶舉 盛噶仁波切

4月29日

《大唐玄奘》

「黃沙漫漫西行路,千古取經第一人」

看黃教主如何演繹這位千年前跨越黃沙

心懷信仰的偉大僧人




相關焦點

  • 印度那爛陀寺,真實歷史中唐僧取經的終點站,後來怎麼樣了
    事實上,唐朝高僧玄奘在印度參悟真經的地點,不是神話小說中的大雷音寺,而是舉世聞名的那爛陀寺。在那裡,玄奘渡盡劫波,終成大器。而那爛陀寺也因玄奘的到來聲譽鵲起,因玄奘的離開日漸式微。01潮起那爛陀關於那爛陀名稱的由來,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有兩種說法:一是龍的名稱。「此伽藍南庵沒羅林中,有池,其龍名那爛陀。傍建伽藍,因取為稱。」
  • 高僧傳 | 大唐玄奘!
    但玄奘的意志非常堅定,他還沒有達到最終的目的地,行程仍在繼續。玄奘進入北印度後,往南而行至一小嶺,嶺上有塔,據說佛陀當年也曾在此駐足而立。小嶺向南行20餘裡,就到了那揭羅曷國(今阿富汗賈拉拉巴德),阿育王曾在此建塔以紀念佛陀,燃燈佛便是在此地為佛陀授記的。再往東南10餘裡便是達佛頂骨城,城中有重閣,在第二重閣的七寶小塔中存放著佛頂骨。
  • 高僧傳 | 大唐玄奘
    但玄奘的意志非常堅定,他還沒有達到最終的目的地,行程仍在繼續。玄奘進入北印度後,往南而行至一小嶺,嶺上有塔,據說佛陀當年也曾在此駐足而立。小嶺向南行20餘裡,就到了那揭羅曷國(今阿富汗賈拉拉巴德),阿育王曾在此建塔以紀念佛陀,燃燈佛便是在此地為佛陀授記的。再往東南10餘裡便是達佛頂骨城,城中有重閣,在第二重閣的七寶小塔中存放著佛頂骨。
  • 黃曉明主演電影《大唐玄奘》 吐槽幕後艱辛
    原標題:主演電影《大唐玄奘》 黃曉明吐槽幕後艱辛 電影《大唐玄奘》劇照 1300多年前,大唐高僧玄奘的西行之路,不僅帶回了佛教經典,還將古印度的所見所聞帶回中國。
  • 大唐玄奘——佛性佛法堪佛心
    近觀大唐,遠眺華夏,泛泛塵世,芸芸信徒,不乏懷素之狂,辯機之慧,鑑真之韌,但能稱得起聖僧且毫無爭議的,唯有玄奘。玄奘,大唐高僧。只一人一念一瓶一缽,西風瘦骨,且行且學,千般磨難,佛心如鐵,歷盡何止八十一難,終抵印度那爛陀寺,得拜真經,用5年的悉心研習,名震五印,被印度佛界尊為「大乘天」、「解脫天」,揚名無遮大會。643年東歸後,玄奘受到唐玄宗親自接見,受命主持大慈恩寺,設立譯經院,翻譯取回的經書,並奉旨著書《大唐西域記》12卷,由弟子辯機執筆。
  • 舞劇《大唐玄奘》在京上演
    本報電 (記者鄭 娜)2019年12月30日,數百名北京方莊社區觀眾走進中國歌劇舞劇院,觀看由該院舞劇團表演的《大唐玄奘》。扣人心弦的故事、精湛的表演、恢弘的舞美,給大家帶來了全新的藝術享受。
  • 《大唐玄奘》上映了!
    百合書院每日發布親子、國學、佛學、奇蹟課程、心理學、新時代思潮、身心靈、靈氣最新資訊,請長按下面二維碼,自動掃描關注即可一代高僧的傳奇經歷,一部閃耀人性光輝的史詩巨製將於2016年4月29日傳奇上映。電影講述的是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歷時19年,不畏艱難險阻,前往天竺取經的傳奇故事。
  • 黃曉明《大唐玄奘》劇照曝光 蒲巴甲演西域僧人石磐陀
    曝光的「信念」版預告片中,主演黃曉明過足了戲癮,展現了玄奘決定西行時的平靜,旅途中面對生命威脅時的淡定從容。此外,玄奘西行路上遇見的不同人物紛紛亮相——王繪春飾演的智嚴法師和由羅晉飾演的瓜州太守李昌,對玄奘苦言相勸;由蒲巴甲扮演的西域僧人石磐陀,折服於玄奘西行求法的決心,拜他為師,卻又無法克服對未知的恐懼半途放棄。
  • 影片《大唐玄奘》:一顆善良執著的心
    電影《大唐玄奘》是由霍建起導演,2016年拍攝,有黃曉明主演的電影,是黃曉明獲得義大利最佳電影影帝獎的一部影片,並憑此片獲第十三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影帝。大唐貞觀年間大唐高僧玄奘歷經十七年,不畏艱難險阻,前往天竺取經的傳奇故事 。
  • 漢傳佛教人物系列之七: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俗名「陳煒」,梵文名「摩訶耶那提婆奴」,是河南洛陽洛洲人。玄奘大師是唐朝最為著名的三藏法師,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也是唯識宗的創始者。玄奘大師於公元600年出生在今洛陽偃師陳河村的玄奘寺。
  • 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中):歷史典籍裡的大師
    在中印度的那爛陀寺學習5年之後,又相繼訪問了東印度、南印度、西印度,最後重新回到那爛陀寺。歷時19年(一說17年,緣於對走出國境時計算上的差異),行程5萬裡,返回長安,共帶回657部佛經、150粒佛舍利、7尊金銀佛像,還有許多果菜種子,為加強我國同中亞、南亞諸國的友好往來和開展文化交流,作出了傑出貢獻。後於玄奘40年、同樣西行取經的義淨法師寫過一首《求法詩》,在佛門中廣泛流傳。
  • 唐玄奘擁有怎樣的現實身世和命運?孫悟空是否真實存在?
    為了看到真正的佛學經典原著,解決國內佛學研究分歧問題,30歲的玄奘隻身一人踏上了取經求法之路。他的目的地正是印度佛教最高學府那爛陀寺。《西遊記》中唐僧的一號保鏢是孫悟空。按歷史來講,玄奘法師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帶一隻猴子來保護自己。我們能看到被保留的唐僧真實畫像,都是一個人背著小小的行李架子,身邊也並沒有跟著猴子。
  • 電影《大唐玄奘》上映 黃曉明為演玄奘剃光頭
    這部影片,歷時半年多實景拍攝,再現了玄奘法師求法之路,也再現了這一段充滿人性光輝的偉大旅行。   電影《大唐玄奘》還原了歷史上的玄奘經歷19載的求學之路,不戲說、不傳奇,只用光影將1300年前這段關於「一念執著」而成就的偉大旅程呈現在觀眾面前。本片由導演霍建起執導,編劇鄒靜之操刀,特別邀請王家衛擔任藝術指導。
  • 玄奘在中國譯經史上是一位劃時代人物,一生中翻譯經書多達千部
    《大唐西域記》作為研究古代佛教史學的重要參考資料,時至今日,幾乎所有與古代印度問題有關的著作,都不可避免的會引用到《大唐西域記》,就連重新挖掘荒廢的那爛陀寺等古寺廟遺蹟,印度人也借鑑了《大唐西域記》中的記載。不僅中國學界對於玄奘和《大唐西域記》有著極高的肯定,外國學者,尤其是印度學者,在涉及到古代文化時,也不忘提及玄奘所作的突出貢獻。
  • 玄奘晚年遭皇帝軟禁,疾病纏身跌倒後圓寂,大唐百萬子民痛哭送葬
    同時,玄奘這個人沒有門派之別,無論是大小乘的僧侶還是婆羅門的學者,只要他是覺得有學問的人,他就虛心地向他們請教。玄奘途徑的地方極其複雜,尤其是語言相當繁雜,筆者一直想不明白一個問題,玄奘是如何與這些人交流的?根據史料記載,玄奘掌握了數十門外語,精通梵語和巴利語,或許這只能用菩薩再來解釋了。
  • 玄奘大師: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五,唐代高僧玄奘大師圓寂紀念日。許多人了解的玄奘形象是《西遊記》中的唐僧。然而,歷史上真正的玄奘大師是一位舉世聞名的佛學家、翻譯家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取經道路多艱險(攝影:妙雪)取經路上,玄奘大師「乘危遠邁,策杖孤徵」,歷盡艱難險阻,經過古代中亞和南亞地區大小一百多個國家。最後,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
  • 看看真實版的大唐玄奘,就知道西遊記裡的最高級黑
    了解真實的大唐玄奘,你才能讀懂唐僧!唐僧是中國佛教四大翻譯家,也是唯識宗的創始人。曾經編寫過《成唯識論》,論證「我」、「法」不過是「識」的變現,都是虛幻不實的,修行者要破除「我執」和「法執」才能走出誤區,覺悟成佛!唐僧自幼出家,屬於父子僧。中國佛教的傳承很有意思,講究衣缽,如果你想成為新的一代方丈,就要自幼出家,被寺廟的方丈撫養長大,有點子承父業的味道。
  • 玄奘法師圓寂日 | 矢志不渝的玄奘法師
    大沙漠廣闊無垠,玄奘法師一時迷失了方向。不僅如此,在迷途中,他不小心打翻了水袋,茫茫沙海中,失去了飲水意味著喪失了一切生存下去的希望。在幾近絕望的境地下,法師幾乎要放棄西行的計劃,但最初的志願一直鼓舞著他。法師以「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半步生」的決心,忍飢挨渴,懷揣一腔追求真理的熱情和為眾生求福祉的悲願,以堅強的意志,九死一生,最終戰勝了種種磨難。
  • 唐玄奘: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什麼出發
    我們都有自己的信念,只是有人的信念上蒙了塵,有人堅守了一生。而堅守一生的人,即是聖賢。玄奘原名陳禕,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父母早逝後,家境困頓,二哥剃度出家,年僅10歲的陳禕,隨兄長來到洛陽淨土寺旁聽佛經。陳禕13歲那年,隋煬帝號令度僧,通過考試選擇27人出家為僧。
  • 玄奘大師—不該忘記的「民族脊梁」
    在人們津津樂道於孫悟空的時候,唐僧的原型,玄奘卻被扭曲、被誤讀。幾個世紀的時間裡,真實的玄奘越走越遠,逐漸離開了中國人的視線,只剩下一個輪廓模糊的背影。本文僅是玄奘法師簡傳。諸君若有興致,可進一步翻閱《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梁啓超先生曾言該傳「在古今所有名人譜傳中,價值應推第一」。現已有白話文譯版《玄奘法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