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慧龍,字子逸,松風閣主人,1970年出生於廣州,自幼從學於中國著名書畫家吳榮漢先生,吳師獨具慧眼,師承百年巨匠潘天壽的得意門生張立辰先生,潘天壽先生深入淺出地闡明了中國畫的哲學精神與筆墨意境,形成了影響深遠的理論體系。一脈相承,一以貫之。幸得如此,才得窺見氣韻生動、筆墨精妙之門。師門前輩陸維釗、陸抑非、吳茀之、吳昌碩、任伯年皆是百年巨匠,蘇先生潛心學習,未敢懈怠,心追手摹,作品寄情傳神,深得乃師精髓。
儒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這句話朱熹的解釋是,
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不滯,有似於水,故樂水。
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
知者因為明達事理、思維敏捷、知識淵博而通透無滯,與水的特質相似,故樂水而好動。仁者因為穩重敦厚、豁達明理而沒有憂慮。跟山的特質相似,故樂山而好靜。
這就是佛家與儒道兩家的不同。儒家強調的是品德,是修養,道家強調的是對人世羈絆的解脫,是在「我」基礎之上的超越。 而禪宗則是真正要做到「 物我兩忘」。
「 我」 已隱入山水之中,「我」與山水完全融為一體, 難分彼此,諸念俱息, 萬事隨緣, 有的只是至靜、 至虛、 至淡、 至粹。 從而達到了物我相忘、 主客合一、 心無塵垢的空明境界。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
生命,是一樹花開,或安靜或熱烈,或寂寞或璀璨。
日子,在歲月的年輪中漸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躍動的、抑或沉思的靈魂,在繁華與喧囂中,被刻上深深淺淺、或濃或淡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