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出土中國元朝的文物,外國學者考察後發現:波斯曾是中國的省

2020-12-23 百曉生侃中國史

(聲明:本文內容並非新聞,望周知)

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郡,建立起大蒙古國。冷兵器時代,蒙古鐵騎似乎是無敵的存在,整個亞歐大陸任由蒙古鐵騎馳騁。成吉思汗所創建的騎兵部隊,是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並且蒙古人以遊牧為主,從小騎馬射箭,主食基本上是肉類,其體格也格外強壯,戰鬥力驚人。蒙古鐵騎橫掃亞歐大陸,最後建立了宏偉的帝國——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後,曾多次對外侵略擴張,縱觀整個蒙古帝國的發展史,似乎也是一部侵略史。歷史的大道上,已經深深地印上了蒙古騎兵的鐵蹄印,蒙古騎兵在極短時間內改變了整個亞歐大陸的格局。蒙古帝國最鼎盛時期,已經完全佔據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地區,分別建立金帳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窩闊臺汗國、鐵木爾帝國。公元1294年,蒙古帝國的疆域面積已經達到3300萬平方公裡。

自公元1218年至1260年,蒙古帝國曾發動過三次西徵,先後滅了40多個國家。從蒙古帝國的疆域來看,中西亞地區很多國家的領土都劃歸於蒙古帝國,其中也包括波斯。1935年,波斯國改名為伊朗,並沿用至今。在上世紀中期,曾有歐洲的學者在波斯發現中國元朝時期的文物,經過研究討論後發現:波斯國原來曾是中國元朝的一個行省。

公元1219年,鐵木真親率大軍入侵並徵服花剌子模,而後大伊朗地區均被大蒙古國統治。1251年,蒙哥繼位後,命旭烈兀再次西徵,此戰直接佔領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並且消滅了阿拔斯王朝,後來又佔領大馬士革。整個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地區終於納入蒙古帝國的版圖。在西徵的過程中,旭烈兀突然得到蒙哥去世的消息,於是撤軍駐守在波斯。旭烈兀後來一直駐守在波斯,並在後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鬥爭中選擇支持忽必烈,還因此被冊封為伊利汗,建立伊利汗國(也稱伊兒汗國)

旭烈兀一直致力於鞏固在波斯的統治,並且使波斯與元朝的來往密切,通過絲綢之路將中國的器物和思想傳到波斯,中國的雕版印刷術、火藥武器、絲綢和瓷器製造等都傳入了波斯(今伊朗)。旭烈兀通過強硬的手段,徹底清除了波斯境內的割據勢力,最終使波斯成為伊利汗國統治的核心地區。從忽必烈爭奪汗位時起,旭烈兀便一直表示支持,後來伊利汗國與元朝的關係也格外深厚。

元朝給予了伊利汗國非常特殊的地位,還專門給伊利汗國的君主頒發了特製的印章,上面刻著「輔國安民之寶」(旭烈兀去世後,阿巴哈受忽必烈賜王印)。至於為何是漢字,還要提到忽必烈。忽必烈長期居住在中原地區,並且主張推行漢法,對漢文化是較為推崇的。時間轉眼來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歐洲有學者在波斯考察時,有一封寫在羊皮紙上的信件正出土不久,上面的內容主要是關於伊利汗國第四任君主阿魯渾與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的聯盟要求。

從外界看來,伊利汗國似乎是獨立於元朝而存在的,其實由於旭烈兀的影響,伊利汗國與元朝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甚至可以稱其為藩屬關係。自忽必烈賜王印與伊利汗國第二任君主阿巴哈後,歷代君主便一直沿用王印,以表示伊利汗國對元朝的忠心。外國學者對於信件本身的內容是並不感興趣的,反而對信件中的印章非常感興趣,因為印章的文字既不是蒙古文,也非波斯文,而是由漢字組成「輔國安民之寶」。伊利汗國對外上是非常獨立的,導致許多國家認為伊利汗國是獨立於元朝而存在的。

外國學者在看到信件上的印章後發現:原來在十三世紀時期,波斯曾經是中國元朝的一個行省,伊利汗國的君主也是一直效忠於元朝皇帝的。其實,在蒙哥去世後,蒙古帝國內部便發生巨大變化,除元朝外還有四大汗國存在,並且還需要元朝帝王的冊封。在當今歷史界,很多人都認為「元朝並非中國王朝」,但是在明朝時期就已經給元朝編制《元史》,便已經承認元朝是傳承中華文明的朝代,並且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因此也不必爭論。大家或可以將蒙古帝國與元朝區別來看,如此還是可行的。想要了解更多有關蒙古帝國的故事,大家可以考慮百曉生推薦讀物,感謝大家的關注與支持。

相關焦點

  • 北京發現元大都遺址,出土國寶級元青花,後成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
    元青花元青花,是中國青花瓷第一個巔峰,其實早在宋代就有少量的青花瓷問世,但是這種瓷器卻在元代達到了鼎盛,不是因為別的,恰巧是因為元代因為受到中亞地區的影響,蒙古貴族的審美因而帶上了濃鬱的中亞色彩所導致的。在中亞,有一個文明古國十分的崇尚藍色,它就是波斯,波斯人自稱伊朗人,如果你今天前往伊朗,就會發現,伊朗人特別喜歡洋蔥頂和藍色的瓷磚。
  • 李零新書換了個方向看波斯,原來與古代中國關係緊密的不是羅馬
    這部關于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著作,則是李零研究中國史的延伸,至於為什麼要選擇波斯作為研究對象,他在書中表示:波斯(今伊朗)位於歐亞大陸的中央,是古代世界互相交流的關鍵樞紐,波斯帝國不僅是伊朗高原的大一統,也是近東古國的大一統——從字面意義上講,堪稱另一個「中國」;同時,在所有早期帝國中,伊朗的三大帝國也與秦漢隋唐時期的中國最相似,在絲綢之路東西交往的歷史上,伊朗與中國的關係也最密切
  • 鄭和,為何也被伊朗人看作是「波斯民族的英雄」?
    鄭和是中國明代著名航海家,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先後率領船隊出洋七次,前後到過三十多個國家,史稱「鄭和七下西洋」。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僅是我們中國,伊朗人也將鄭和看作是「波斯民族的英雄」。這是怎麼回事呢?這要從鄭和的祖上說起。據史書記載,鄭和的祖上曾當過元朝的官員,叫做賽典赤·贍思丁·烏馬兒。
  • 雅利安人的家園「:「波斯「為何改名為「伊朗「?
    雅利安人的遷徙路線假說之一1雅利安人的後裔18世紀後期,英國殖民印度,學者威廉·瓊斯在學習當地語言過程中,意外發現了波斯語、梵語和以希臘語為代表的多種歐洲語言之間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讓他相信,梵語和拉丁語、希臘語存在著同一祖先。
  • 西安發現波斯國王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的臉色立馬就變了
    聽到「波斯」,大家會首先想到「波斯美女」,聽到伊朗,大家可能就不會想到美女,不過波斯卻是伊朗的古名,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從公元前600年起,希臘人將這一地區稱作了「波斯」,一直到1935年,建立了巴列維王朝的禮薩·汗將國名改為了伊朗,並永不再使用國名「波斯」。
  • 亞洲有三大文明圈——中國、印度、波斯,而結局最慘的其實是波斯
    亞洲和歐洲的分界是歐洲人來定的,而如果一定要以東方(亞洲)和西方(歐洲)來劃分世界的話,那麼我覺得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世界(不包括伊朗)可以算作西方,而波斯、印度、中國則可以看作東方,或者說亞洲。我們需要承認,從影響的廣度來說,印度文明其實是要比中國更為深遠的,因為佛教深刻的影響了中國,而我國的儒道都沒能進入中亞和南亞。波斯,以伊朗高原為核心,文化輻射了西亞、中亞和部分南亞地區。
  • 葛兆光:誰更了解亞洲——日本學者對中國古蹟的考察
    當然,對中國古蹟遺存的考察,並不是從常盤大定和他的合作者關野貞(Sekino Tadashi,1868-1935)開始的。十九世紀後半期以來,日益潰敗的大清帝國,國門不得不洞開,任憑各式西洋人和東洋人長驅直入。對中國好奇的東洋、西洋學者就像水銀瀉地一樣,陸續滲透到中國各地,做人類學調查的也有,做生物學調查的也有,當然做古蹟考察的也有。
  • 伊朗在蒙古帝國時期,為何颳起中國風?
    海獸葡萄紋鏡從出土的實物來看,似乎伊朗紡織品對中國紡織品的影響力更強大,其為中國紡織品提供了更具影響力的風格靈感來源,正如唐代和粟特紡織品中無處不在的薩珊波斯聯珠紋所反映的那樣。但在蒙古伊朗時期,中國紡織品對伊朗紡織品的影響開始凸顯出來,大量中國的裝飾主題和紋樣在伊朗紡織品中被採用和改編。比如在波蘭格丹斯克發現的對鷹盤龍紋織金錦,就是一件極具中國特色的伊朗紡織品,鷹翅膀上刻著「榮耀歸於我們的主,蘇丹國王,正義、明智的納西爾」銘文,很明顯這是具有政治意義的織金錦,這件織金錦上我們還看到具有中國特色的龍紋。
  • 義大利的錫瓦發現古代的文物,破解了五萬波斯軍隊,突然消失之謎
    2007年時,兩位義大利籍考古學家在埃及錫瓦地區進行考古發掘,意外發現了許多古代文物,繼而破解了一宗關於2500年前的謎案。這宗謎案究竟是什麼?考古學家的發現又會詮釋一個怎樣的道理?想要揭開該問題的答案,還是需要從文物資料入手,查找當年所發生的重要事件。經過不懈的努力,安格諾和阿爾弗雷多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終於找到了可靠的文字記載。原來,在2500年之前,阿契美尼德王朝在伊朗崛起,被後人稱為是「古波斯帝國」。古波斯帝國當時的皇帝是剛比西斯二世,他是一位窮兵黷武的君王,有著極其野蠻的徵服欲。
  • 新疆出土一文物,其上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8個字到底啥意思?
    文物,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文化歷史,是古人存在過的證明。當年,秦陵兵馬俑一經問世,整個世界都沸騰了,西方國家很難相信,2200年前的中國實力竟然如此之強。然而對中國來說,兵馬俑只是冰山一角罷了,那個在新疆出土,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發現的文物,才是最令無數國人激動的,因為很多人都認為,那是昭示中國誕生的先知預言。只要一提到精絕國,相信很多人都會將它與盜墓聯繫起來,的確,精絕國藏著不少秘密。精絕國是西漢時期中國西部的一個小國,位於尼雅河畔的一處綠洲之上,國家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足,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 湖南發現一文物僅僅0.03克,為何讓外國人羨慕不已?學者:意義重大
    說起中國的文物數量來,實際上還是挺讓外國友人羨慕的。比如羅馬帝國雖然存在了將近2000年,但是它發現的文物數量加起來可能還沒有秦朝不到20年發現的文物數量多。畢竟,秦朝光是一個兵馬俑的文物數量就足以「欺負」羅馬帝國了。不過,外國人倒也很理智,這玩意兒沒法比就不要比。
  • 最殘忍的文物造假:富豪購藏一具「木乃伊」,事後發現是現代女性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攻進埃及後,發現了很多未曾腐爛的乾屍,它們的表面都覆蓋有一層厚厚的黑色樹脂狀物質,看著像瀝青泡過一樣,便誤以為這種防腐技術就是靠瀝青製成,並取名為mummy,後被中國翻譯成木乃伊。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木乃伊還作為一種燃料,為蒸汽火車提供動能。就這樣,原本存世量巨大的木乃伊,愣是被歐洲人糟蹋成稀有文物。20世紀後,隨著考古學的發展,木乃伊作為古埃及文化的代表,終於被正視起來,但此時木乃伊已被「揮霍」了幾百年,出土量已經極少,文物價值也越來越高。一些人再次看到商機,開始批量製作假木乃伊。
  • 北齊重臣之墓壁畫上為何有波斯來源的聯珠紋?西域文化東漸的結果
    到徐顯秀墓發現以前,學者們已經發現了大量各式各樣的聯珠紋錦,從羅馬的梵蒂岡到奈良的正倉院都有收藏,其中尤其以粟特地區壁畫圖像、吐魯番墓葬出土織錦、敦煌藏經洞發現的經帙和畫幡、青海都蘭吐蕃墓葬出土絲織品最為豐富多彩
  • 阿拉伯人滅亡波斯,末代波斯王子逃到中國求援,唐朝皇帝說:省省吧!
    》,是不少80、90後童年的美好記憶。而在2010年,美國迪士尼公司根據遊戲拍攝了《波斯王子:時之刃》這部風靡一時的電影,把人們帶到那遙遠而神秘的國度。在歷史上真的有很多波斯王子,但他們的人生並沒有遊戲、電影中那樣充滿奇幻和浪漫,有的波斯王子生活悲慘,甚至還有一位末代王子懷著國破家亡的悲憤流亡到中國,並最終在此長眠。波斯是古代著名的國家,她位於現在的伊朗。
  • 2019年出土的驚世文物
    當我們在博物館裡欣賞著嘆為觀止的精美文物時,腦海裡會打個問號,這個文物是哪個歷史朝代?是做什麼用的?是怎麼被發現的?等諸多問題帶來的神秘感,就會對博物館或文物領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今天一起看看在過去2019年我們考古界的新發現!
  • 走進伊朗5000年的國家歷史,分析下古波斯文明有沒有被中斷
    在伊朗學者看來,中國並不是唯一保持5000年文明史沒有中斷的國家,伊朗也是一個與中國一樣有著同樣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而且同樣也沒有中斷。而且伊朗人認為中國的文明史和古希臘文明一樣,存在著很多的神話傳說,而他們才是實打實的5000年的歷史。
  • 重看百年前日本學者鏡頭下的中國史跡,或悲或嘆
    2018年紐約蘇富比秋拍上拍賣了一尊中國唐代佛首,有文物愛好者發現,這尊佛首與民國期間洛陽龍門石窟1720窟被盜割的一尊佛首高度相似。而提供了對比圖的則是日本學者關野貞與常盤大定於20世紀初多次考察中國石窟等遺蹟後合著的《中國文化史跡》。
  • 【文物裡的中國】丨曾侯乙編鐘
    而真正可以稱之為中國禮樂文化象徵的,非編鐘莫屬。著名考古學家鄒衡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什麼能夠代表中國?在我看來無外乎兩者,一是秦始皇兵馬俑,二是曾侯乙編鐘。」曾侯乙編鐘以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它還被列入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推選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堪稱古代中國精神與物質雙文明的巔峰代表。
  • 伊朗把中國診療方案翻譯成波斯語,中國能為全球抗疫做些什麼?
    伊朗把中國診療方案翻譯成波斯語,中國能為全球抗疫做些什麼?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作者:  2020-03-04 回想一個多月前,中國抗疫初期,伊朗就向我們表達慰問、捐獻物資。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這裡出土了石雕、陶鷹、卜骨、口簧、玉器等文物。根據其中的口簧來看,這座遺址和上古時代的遊牧民族有十分密切的聯繫。目前,許多學者認為石峁遺址是黃帝的都城。4,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制的始源平糧臺古城遺址,位於河南省淮陽區東南4公裡的大朱村西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