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並非新聞,望周知)
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郡,建立起大蒙古國。冷兵器時代,蒙古鐵騎似乎是無敵的存在,整個亞歐大陸任由蒙古鐵騎馳騁。成吉思汗所創建的騎兵部隊,是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並且蒙古人以遊牧為主,從小騎馬射箭,主食基本上是肉類,其體格也格外強壯,戰鬥力驚人。蒙古鐵騎橫掃亞歐大陸,最後建立了宏偉的帝國——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後,曾多次對外侵略擴張,縱觀整個蒙古帝國的發展史,似乎也是一部侵略史。歷史的大道上,已經深深地印上了蒙古騎兵的鐵蹄印,蒙古騎兵在極短時間內改變了整個亞歐大陸的格局。蒙古帝國最鼎盛時期,已經完全佔據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地區,分別建立金帳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窩闊臺汗國、鐵木爾帝國。公元1294年,蒙古帝國的疆域面積已經達到3300萬平方公裡。
自公元1218年至1260年,蒙古帝國曾發動過三次西徵,先後滅了40多個國家。從蒙古帝國的疆域來看,中西亞地區很多國家的領土都劃歸於蒙古帝國,其中也包括波斯。1935年,波斯國改名為伊朗,並沿用至今。在上世紀中期,曾有歐洲的學者在波斯發現中國元朝時期的文物,經過研究討論後發現:波斯國原來曾是中國元朝的一個行省。
公元1219年,鐵木真親率大軍入侵並徵服花剌子模,而後大伊朗地區均被大蒙古國統治。1251年,蒙哥繼位後,命旭烈兀再次西徵,此戰直接佔領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並且消滅了阿拔斯王朝,後來又佔領大馬士革。整個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地區終於納入蒙古帝國的版圖。在西徵的過程中,旭烈兀突然得到蒙哥去世的消息,於是撤軍駐守在波斯。旭烈兀後來一直駐守在波斯,並在後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鬥爭中選擇支持忽必烈,還因此被冊封為伊利汗,建立伊利汗國(也稱伊兒汗國)。
旭烈兀一直致力於鞏固在波斯的統治,並且使波斯與元朝的來往密切,通過絲綢之路將中國的器物和思想傳到波斯,中國的雕版印刷術、火藥武器、絲綢和瓷器製造等都傳入了波斯(今伊朗)。旭烈兀通過強硬的手段,徹底清除了波斯境內的割據勢力,最終使波斯成為伊利汗國統治的核心地區。從忽必烈爭奪汗位時起,旭烈兀便一直表示支持,後來伊利汗國與元朝的關係也格外深厚。
元朝給予了伊利汗國非常特殊的地位,還專門給伊利汗國的君主頒發了特製的印章,上面刻著「輔國安民之寶」(旭烈兀去世後,阿巴哈受忽必烈賜王印)。至於為何是漢字,還要提到忽必烈。忽必烈長期居住在中原地區,並且主張推行漢法,對漢文化是較為推崇的。時間轉眼來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歐洲有學者在波斯考察時,有一封寫在羊皮紙上的信件正出土不久,上面的內容主要是關於伊利汗國第四任君主阿魯渾與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的聯盟要求。
從外界看來,伊利汗國似乎是獨立於元朝而存在的,其實由於旭烈兀的影響,伊利汗國與元朝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甚至可以稱其為藩屬關係。自忽必烈賜王印與伊利汗國第二任君主阿巴哈後,歷代君主便一直沿用王印,以表示伊利汗國對元朝的忠心。外國學者對於信件本身的內容是並不感興趣的,反而對信件中的印章非常感興趣,因為印章的文字既不是蒙古文,也非波斯文,而是由漢字組成「輔國安民之寶」。伊利汗國對外上是非常獨立的,導致許多國家認為伊利汗國是獨立於元朝而存在的。
外國學者在看到信件上的印章後發現:原來在十三世紀時期,波斯曾經是中國元朝的一個行省,伊利汗國的君主也是一直效忠於元朝皇帝的。其實,在蒙哥去世後,蒙古帝國內部便發生巨大變化,除元朝外還有四大汗國存在,並且還需要元朝帝王的冊封。在當今歷史界,很多人都認為「元朝並非中國王朝」,但是在明朝時期就已經給元朝編制《元史》,便已經承認元朝是傳承中華文明的朝代,並且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因此也不必爭論。大家或可以將蒙古帝國與元朝區別來看,如此還是可行的。想要了解更多有關蒙古帝國的故事,大家可以考慮百曉生推薦讀物,感謝大家的關注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