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是這樣,世間的痛苦我感同身受,我不想再像孤鳥一樣單飛,我不想再過沒有朋友的日子,我希望有人告訴我何去何從,我不想再看到人間的爾虞我詐,我不想每日再承擔全世界的痛苦。
——《綠裡奇蹟》
《綠裡奇蹟》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小說,由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執導。同一個作家,同一個導演,是弗蘭克·德拉邦特這位大導演繼《肖申克救贖》5年之後的另一部人性救贖的經典之作,在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提名最佳影片獎。
導演: 弗蘭克·德拉邦特
主演: 湯姆·漢克斯 / 大衛·摩斯 / 邁克·克拉克·鄧肯
類型: 劇情 / 懸疑 / 犯罪 / 奇幻
上映日期: 1999-12-10(美國)
片長: 189 分鐘
劇情簡介
1935年,美國南部冷山監獄的死刑犯關押於E區,這裡有片一英裡長的綠地,這裡的人將其戲稱為——綠裡。在綠裡的另一頭,是行刑用的電椅。這段一英裡長的路,連接了生與死兩個世界。死刑犯在這一段最後的日子,悲喜中笑罵,懺悔中回憶;獄監們在仿佛無止無休的將死刑犯接來、看守、送上電椅的日子裡,從習慣到麻木,卻始終保持悲憫......
獄監保羅這天迎來了一位不平凡的殺人犯――約翰·克菲因殺了兩名幼女被判死刑來到了這座著名的冷山監獄。約翰不僅不像想像中的兇殘,相反,他出奇的溫厚、機智。
約翰的到來給獄中的各人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老囚犯特裡沃的小老鼠注入了生命的強度,給特裡沃最後的人生帶來最後的慰籍;神奇的拯救了被病痛折磨的保羅和馬琳達;將金保斯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保羅這些天也從約翰身上看到了人生的真諦。
約翰·克菲(Coffey),他每次都解釋他的名字「和咖啡同音,只是拼法不同」。他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可以說,約翰克菲以最原始的角色,像沒有進化的巨型猩猩,更像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出現在我們面前。想起顧城的詩句——「我是被悲哀寵壞的孩子,始終沒有長大。」
他帶給我們的只有神秘,沒有半點的兇神惡煞。以上帝賦予他的異能,他想拯救兩個被殺害的小女孩,結果卻是以死囚的身份,成了影片的主角。他是忍者,更是仁者。或者說,他是上帝的使者,檢閱著世間的痛苦和憂傷。
約翰分辨善惡還是用我們小時候看電影那樣簡單,即好人壞人。他說,人心是無法隱藏的。他的能量似乎都用來完成揚善懲惡的使命,為不能挽回兩個小女孩的生命而仰天長嘯,完全忽略了追殺兇手的村民把他當成了兇手。
或者,他是為了懲罰自己的力不從心,一聲不吭地被送進囚牢,他至終一直內疚不已——「我沒有辦法,我試著要挽救,已經遲了。」
「兜風」的時候,星光和枯葉都讓約翰克菲興奮不已,他內心是那樣的純粹,他的笑容如同嬰兒。這個熱愛光明害怕黑暗的漢子,始終沒有找到他的搖籃,哺育他的,是他洞悉到的世界洶湧而來的痛苦。「每天都是這樣,世人的痛苦我感同身受。」
獄監保羅(Paul)曾經問他,需要為他做些什麼,要他放他走嗎?能逃多遠就逃多遠。約翰說,他不想再像孤雁一樣。約翰克菲已經承載不了巨大的孤獨。他無辜而迷惘,「我希望有人能告訴我我要何去何從」他說,「我不想再看到醜陋的人性。不想再每日承擔全世界的痛苦。」
在孤獨和痛苦面前,約翰選擇踏上綠色之旅,放棄身上上帝的神跡,對他來說,是一種釋懷。他的上刑遺言居然是—我不想身為我自己。
約翰最後想得到的滿足,是看一場電影,因為他從來沒看過。他神態投入,天真而喜悅,放映機從背後投射過來的光束,視覺上,我們發現,這個時候約翰克菲光芒四射。就像以前電影開映時某某電影製片廠的片頭。
那天下午,約翰說他夢見老鼠村了,和兩個微笑的小女孩一起,看「金格先生」(小老鼠)表演,這是他的童話。他愛大自然、愛生靈,他的形象已經不是憤世嫉俗者,而是上升到一個仁者的高度。他是一股自然的力量,以大悲大愛,注視著芸芸眾生。
戴爾(Del)上刑時的慘叫,同樣讓約翰克菲感受到了地獄,那種排山倒海般的痛苦。「世上的痛苦實在太多了,就像我腦中有無數玻璃片一樣」,約翰克菲無法繼續完成他的使命,他太累了。擺脫塵世,成為他自我解脫的唯一途徑。
約翰在為美琳達(Melinda)驅逐病魔時,時間曾經為他凝固,天地為他搖撼,可是,他曠世的孤獨,他沉重的身體,無人能解的悲情,誰來稀釋?誰來化解?約翰克菲,在現代人的眼裡,無異是個理想主義者,他的大愛宮殿,在凡俗面前,土崩瓦解。
冷山監獄,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Frank Darabont)把場景安排在終極的死囚牢,包括人物的設置,都在表現殘酷與極端。「綠裡」,在這裡,我們把它理解為關懷與饒恕。死亡,就是對所有罪孽的償還。人最大的恐懼的是死亡,最大的壓力是時間。這個曇花一現的蒼茫生命,誰能夠燦爛與從容?
保羅(Paul)在約翰眼裡,就是善者,他的仁慈和寬容,讓約翰主動地伸出手掌,最終他把生命和能量,寄予保羅身上得以延續。
約翰眼裡兩個「壞人」,比利和佩西,是惡的極端,把快感依附在殺戮和虐待上面。佩西本來下一個工作目標是某某精神病院,因果報應之後,他來到了醫院,卻是以病人的身份——他瘋了。角色很典型,演員表演也很出彩。
保羅從約翰身上得到的神力,知道了小女孩兇殺真相後,他跟老婆說,他無法改變。是的,這不是他能夠改變的。人世的陰霾和瘡痍,也不是我們能夠改變和終結的。
保羅的扮演者湯姆漢克斯,好像成了電影的代言人,《阿甘正傳》《幸福終點站》《荒島餘生》…,在這個影片裡,導演把仁慈的情懷寄托在保羅身上。對保羅這個角色的拿捏挑戰了湯姆漢克斯的演技。
看完電影,我們忘記了其中魔幻的部分,認為這是真實的存在。並且相信人類有如斯潛能。我們更多的是,像約翰克菲一樣的緘默。我們參悟的同時,也檢閱了自己。
"死亡雖然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卻不會因此湮滅;死亡雖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視角卻可以讓人們得到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