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是由誰發明的?為何酒、醋同源?山西人為什麼叫「老西兒」?

2021-02-07 晉行記少年童行

文章轉自頭條:風物地標

醋的起源

1、杜康釀酒,兒子造醋

傳說中,醋是由杜康的兒子黑塔發明的。

杜康,我們都知道,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說文解字》中載,杜康始作秫酒。

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國君。

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曹操的名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中所說的杜康就是這位杜康。

話說杜康的兒子黑塔,從小耳濡目染,跟著父親也學會了釀酒。

在日日的釀酒過程中,他覺得將酒糟都扔掉了實在可惜,節儉之下,就把酒糟存放起來。這一存放不要緊,等到21天過後突然想起來,再去打開的時候,一股從來沒有過的清香氣味蕩漾而來。

他禁不住味道的誘惑,便親自嘗了一口。一嘗之下,發現味道酸酸甜甜,十分爽口,就把這個漿液收集起來,作為一種調味醬來使用。

這就是傳說中醋的由來。

後世之所以把這個酸甜的漿液寫作「醋」,就是指在「酒糟」的基礎上繼續發酵二十一天而獲得的液體。一個「酉」字,加上「二十一日」的會意,這也就是 「醋」字的由來。

所以,在民間有「杜康釀酒,兒造醋」的說法。

這個傳說顯然有一定的道理。

不過,在中國的食醋之鄉山西,關於醋的由來,還有另外一種傳說。

2、酒發黴而成醋

在漢文帝之前,醋被稱之為「醯」,醯則成於商朝。

在周代,就有「醯人」的官職。據《周禮》記載,「醯人掌五齊、七菹」。

所謂醯人就是周王室掌管五齊、七菹的官員,所謂「五齊」是指中國古代釀酒過程五個階段的發酵現象。所謂「菹」,就是醃菜和泡菜。

那麼,「醯」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商紂王為給寵妃妲己治病,在都城朝歌修建「摘心樓」,以供摘取亞相比幹的七巧玲瓏心給妲己吃。

但吃食人心需要用山泉水和高粱酒做引子,於是,商紂王便下令天下的臣民想朝廷進獻高粱酒。

晉陽之地的官員為了獻媚,便將出產於晉陽西南四十裡呂梁山下汾河岸邊的高粱酒上供給朝廷,命製酒工匠日夜兼程趕往朝歌。

不料想,由於山高路遠,加之又封大熱之天兒,未出太行,負責運酒的工匠們就中暑病倒了。經此耽擱,加上酷熱,不幾天,就覺得從甕裡散出的酒味不是酒味,眾人以為酒味變質,都嚇得是魂不附體。一路同行的自知犯下大罪,都逃命而去。

其中一位釀酒師,本也要逃走,但想想要將親手釀造的美酒丟棄,又有些捨不得,便想著帶一些走。沒想到待打開酒甕,竟聞到一股撩人的醇香味兒,遠比酒味兒更濃厚。

一嘗之下,還很酸甜。釀酒師不免心中大喜,逃回家後,便將這「發黴的酒」送給鄰居們品嘗鑑定。眾鄰居皆說味美。

食用了一段,不但無害,還發現這「發黴的酒」竟然還有治拉肚子和感冒的效用,還能增加食慾。加在飯食之中,更是美味。其中之酸效,比用蓂莢調味好之萬倍不止。

3、山西人為什麼叫老西兒

後來,晉陽的官員聞之,便復又獻於商紂王。妲己品嘗之後,「唏噓」不止,酸得要命,便問官員這「酒」的名字。這官員靈機一動,便把這「發黴的酒」稱之為叫「唏」。

書記官在記載時,臨時造字,結合形音、會意,把這個液體飲品就寫作了「醯」。這就是醋最早被稱之為「醯」的由來,也是山西人被稱之為「老西」的由來。其實,原本是「老醯」的意思,加上山西又在太行之西,就把山西人稱之為「老西兒」。

到了西漢時期,陳平、呂勃誅殺呂后,擁立長於晉陽的劉恆為漢文帝,「醯」隨之成為漢宮的指定貢品。

到了漢文帝十二年,晉陽官員照例送貢給朝廷時,被漢文帝的生母薄太后召見。

薄太后本是晉人,自然喜歡家鄉的物品特產,但聽到宮女們把這東西喚作「老醯」時,心裡十分不舒服,便想著換個名字,以取代「醯」字。

一位博士想了片刻說,今年是癸酉年,又是臘月二十一日,將年月日一合,就是「醋」字。這個「醋」字又恰又暗合將酒發酵二十一天而成的意思。

漢文帝聽聞之下,龍心大悅,御筆親書了一個大寫的「醋」字,並命人將這個醋字貼在盛「醯」的罈子上,從此,「醯」就不在稱「醯」,而稱之為醋。

這就是醋的由來。

酒醋同源


1、

在釀醋界都流行著這樣一個說法:會釀酒的不一定會釀醋,但會釀醋的肯定會釀酒。

這句話陳述了這樣一個事實:酒醋同源,酒是醋的前身,醋是酒的來世。而它們都擁有著一個共同的凡胎,那就是糧食。

糧食經過人間的蒸煮煎熬,它就被賦予了一個生活在別處的生命和靈魂,這就是酒,又被稱之為酒神或酒魂。所以說,人間的酒肯定都是有靈魂的,除非假酒。

然而,酒如果想要再涅槃為醋,它還需要走過更多的磨難。

就像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作為一個石胎,他經歷了人間的遊歷學藝,再經過煉丹爐的歷練,方成為齊天大聖。這才只是他進入神界的第一層,這個時候的孫悟空只能算是一杯二鍋頭的酒。

後來,他跟隨著唐僧,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的煎熬,方才成佛。這和老陳醋的釀造手法如出一轍。釀造老陳醋也必須經過「夏伏曬,冬撈冰」的長期磨練才能換來經年的醋香。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老陳醋是酒的最高級,不經一番寒霜苦,哪得醋味撲鼻香?

這和人生的造化是一樣一樣的。不在人世的煉獄裡經歷煎熬,哪會收穫天堂的神仙姐姐和鮮花?

所以,醉酒之後,最好再喝一杯醋,你就能體會到天堂的曼妙了。

2、

所以,在我國古代,原本就把醋稱之為苦酒。一個苦字,道進人間多少滄桑不平事?

實際上,醋,最初它只是一種變酸的酒類,因此略帶苦味,所以被稱之為苦酒。

在過去,古人還一直把苦酒作為一劑中藥來用。

南朝時,著名的醫學煉丹家陶弘景說:酢酒為用,無所不入,愈久愈良。以有苦味,俗呼苦酒。所以,他又被稱之為「山中宰相」。

而從現代的生物學來看,醋的釀造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先使澱粉經酶的作用水解成糖,糖經過酵母的作用發酵成酒。酒再在醋酸菌和乳酸菌等類產酸菌的作用下氧化成醋酸。

部分醋酸還可以在適宜的條件下與醇結合而產生酯,從而,賦予食醋以濃鬱的香氣。

這就是食醋的生成原理。

基於這一基本原理,在實際的生產實踐中,人們既可利用富含澱粉的糧食作物、蔬菜等為原料制醋,又可利用富含糖分的糖蜜和水果等來做醋。同時,也可利用酒或酒糟為原料來做醋。

而這三種不同途徑做醋手法的區別,僅僅在於工藝過程環節的多少和長短。

所以,從工藝上說,只要有酒,就能抵達到醋的核心。

在日常的生活中,古人們經過日積月累的觀察和實踐,竟能發現這麼複雜而精妙的化學原理,足見古人的的智慧和這個他媽的世界的奇妙。

3、

人類的文明總是不約而同地走向同一個山頂。

正如西方現代的科學家所說的,當他們經歷了一番艱苦卓絕的攀登最終到達山頂時,發現古老的東方哲人早在這裡等候他們多時了。

人類的文明其實就是一座山峰,有人從這邊爬,有人從那邊爬。

當中國的古人在酒和醋的世界裡尋找著文明的密碼時,西方的人民也在另一個山坡上探尋著醋的芳香。

據傳,西洋醋誕生於公元前5000年,在古老的巴比諾利亞,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椰樹的樹液、果汁以及葡萄乾釀酒,並再經發酵製成醋。

由於椰棗樹液的甜度較低,人們摘下成熟的果實,曬乾,製成濃稠裝糖漿,在聖經中稱之為蜜。在蜜中添加葡萄酒發酵液作為菌種,一個人就能製成酒,酒再製成醋。

醋在英文中稱之為vinegar,來源於法文vinaigre,意思是酒(vin)發酸(aigre)的產物。

由此可知,西方醋的詞元本意就是指酒的酸敗,有意思的是這和中國有關醋的傳說不謀而合。中國古代「酉」即「酒」,「酉」再經過「昔」日的行走就變成了「醋」。所以中國就有了「酉」經卄一日成「醋」的說法。

可見,在人類生存的道路上,對生活原料的發現和掌握都屬於人類的不約而同的共同認知。

所以在遠古時代,當人類發現酒酸敗,可以變成一種優良的酸味料時,人們就有意地人為使其酸敗,以此來製取酸味調料。

中世紀的英國將以酒為原料來製取的醋稱之為vinegar,將以啤酒為原料製取的醋稱之為alegar。

但英國把所有釀造醋都統稱為:vinear,而合成醋卻不能稱之為vinear,而改叫artificgar或叫imination vinegar。

總之,醋是以酒為原料來製取的,這是早在遠古時代東西方的祖先早就達成的共識。

——  END  ——


相關焦點

  • 山西老陳醋VS鎮江香醋,誰是中國"醋王"?
    圖/圖蟲·創意為了調色、增香,生在「魚米之鄉」的鎮江人選擇在淋醋時加入由大米或小米炒後水溶而成的炒米色,讓淋醋後進入陳釀期的香醋,顏色更深,味道更香甜;與此同時,山西人也秉持著將「黑醋」進行到底的原則,在淋醋前加入了半燻醋醅的環節。
  • 山西人被稱「老西兒」 這稱呼是怎麼來的?
    用「老西兒」這一稱呼指「山西人」,大概華北東北地區的人很熟悉,山西人多半也都有所耳聞,尤其是在外的。筆者最早聽到「老西兒」這個詞,應該是當年劉蘭芳先生的評書《楊家將》裡對宋朝名相寇準的稱呼。不過這是題外話,評書中一直是將寇準描述成「山西人」,葛優葛大爺在電視劇的角色裡,還有「愛吃醋」和愛吃「刀削麵」這兩個山西符號。除此外,如閻錫山,也常被戲稱作「閻老西兒」,單田芳先生的《白眉大俠》中,也常會將徐良稱作「老西兒」。
  • 3個山西陳醋典故,山西人都不一定知道!吃出不一樣的「醋」味道
    一說山西特產,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醋。山西老陳醋,想像一下,都是滿嘴生津,呵呵!小心口水出來了。醋是好東西!經常喝醋能夠維持身體酸鹼平衡、有助消化,起到消除疲勞,緩解感冒引起的併發症等作用。醋有益健康!大家都知道,談起關於醋的故事,知道的人就少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會讓人懷疑你是不是山西人了!枯燥的理論知識大家不愛聽,說起文化故事,大人小孩都感興趣!
  • 全國最愛吃酸的是山西人還是貴州人?為什麼說女人嫉妒叫吃醋?
    到了周代,宮廷有專門掌管「醯」的官員,所謂「醯」,許慎的《說文解字》說,「醯(xí),酸也」,也就是後世所說的「醋」。據說,在周天子食譜中,醯列為上品。醯人的官制規模在當時僅次於酒和漿,這也充分說明了醋及醋的相關製品在帝王日常飲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 山西老陳醋,能飲一杯無?
    汪曾祺的《五味》,開篇即是一句「山西人真能吃醋!」幾個下館子的山西人點菜前先喝三調羹醋不算,還見到太原的油鹽店在春節前貼出條子:「供應老陳醋,每戶一斤。」讓汪老忍不住感慨:醋,「在山西人是大事」。 山西老陳醋,特別在哪兒呢? 一在歷史。
  • 醋的前世今生
    ▲醋傳說是酒的發明者杜康的小兒子杼娃發明的。用江水浸泡酒糟,每日翻缸攪動,至第21日的酉時釀成了醋。所以,「醋」字在漢語中就是由「酉」和「廿一日」組成的。在《康熙字典》等古代辭書中,「醋」也是被歸「酉」部的,「酉」又是古代的酒器,代表酒。所以,「醋」的意思就是:「酒成二十一日後釀成的。」至今,燈謎遊戲中,還常用「二十一日酉」來做為「醋」字的謎面。有了現代工藝,醋的釀造自然用不了21天那麼多了,但還是有些醋廠遵守,比如馳名海內外的百年老字號鎮江恆順醋廠,據說釀醋還是要經過21天,這種精神讓人讚嘆。
  • 為何山西人那麼「愛吃醋」?背後原因太奇葩,網友:喜歡你沒道理
    推薦語:說到山西,有兩個無法越過的代名詞,那就是「煤老闆、愛吃醋」。自古山西多產煤,煤礦遍地可見,但是無論再怎麼富有的煤老闆,只要是山西人,就逃不過一碗正宗的老陳醋。下文轉載自作者:美食趣聞錄說起醋,必定會說起山西人,仿佛這兩者是一體的,山西人愛吃醋已經是全國人公認的事情。以至於山西人老是會被人問你們平時會拿起醋瓶直接喝嗎?雖然沒有誇張到喝醋的地步,但是山西人確實是比其他地方的人更愛吃醋,你要問他們為什麼愛吃醋,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但是小編卻覺得山西人愛吃醋不是沒有道理的!為何山西人那麼「愛吃醋」?
  • 常喝醋吧!
    徐文兵:老醯兒嘛,說這個山西人愛喝醋,交槍不交醋。 梁冬:為什麼山西能成為中國的醋都呢? 徐文兵:就是全國各地都有醋,但是山西出產的醋最好。所以山西又出另外一個更有名的,就除了汾酒以外,就出醋。為什麼我們山西人叫老醯兒呢?以前醋那個寫法就叫醯,其實它最早叫醯兒。山西老醯兒是說他那個醋。所以山西那個地域環境,就是再加上它傳承下來的這種傳統的工藝釀出來的醋是最好的。清末明初的時候山西的商人是走遍世界的,但是你說帶了幾罈子醋,他不方便。只好把這醋濃縮以後就帶了到那兒一勾兌,還是老家的這個味。
  • 中國有四大名醋,為什麼山西老陳醋最有名?
    中國有四大名醋——山西老陳醋、江蘇鎮江香醋、四川閬中保寧醋、福建永春老醋。其中山西人嗜醋如命,一切皆可醋。那麼,為什麼山西人這麼愛吃醋?在醋未誕生前,人們靠什麼獲得酸味?按製作原料分,醋可分為:糧谷醋(以糧食和穀物為主要原料)酒精醋(以酒精為主要原料)糖醋(以各種糖類為主要原料)酒醋(以各種酒類為主要原料),白醋就是以蒸餾過的酒發酵製成。果醋(以各種水果為主要原料)等。在中國,糧谷醋佔了醋的半壁江山。
  • 和山西人談戀愛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刷屏,說起談戀愛,有兩句話不得不提:「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對於山西來說,醋就是命根子。雲南有潑水節,山西有潑醋節。其他省市都嚴查酒駕,山西查醋架。山西的下水管道都不用金屬,因為怕被醋腐蝕。歷史上有名的司馬光就是山西人,試想一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如果是一個小孩掉進醋缸,那司馬光一定會因為心疼醋捨不得砸缸。而且,按照山西人吃醋的量,掉進醋缸的小孩應該能把醋喝光。
  • 除了山西老陳醋,這3個地方的醋,味純香味濃
    花花又是一個比較喜歡「吃醋」的人,家裡面的醋可是少不了的。久而久之,任何糖醋口味的菜都是花花非常喜歡吃的~花友們有沒有喜歡吃的呢?關於醋,花花有很多的挑選醋的方法,咱們都知道山西的醋是非常出名的,其實除了山西,還有其他三個地方的醋都是非常出名的。常吃醋,對身體也是有好處的, 能夠軟化血管。但是很多地方產的醋味道不純正。
  • 醋有哪幾類?中國的幾大名醋是什麼?大智帶您一一認識
    除了百味之首的鹽以外,估計眾多的廚房調味品中最受歡迎的應該就是醋了。據說醋是酒聖杜康的兒子黑塔發明的,能從文字中追溯的歷史就已經長達三千多年。在中國的飯飲食文化中,不管炒菜還是做涼拌菜,或者包餃子吃火鍋時用的蘸醬裡都能見到醋的影子。甚至還有不少年輕愛美的姑娘以醋為食材做成各種減肥飲品,可是說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大把的人愛吃醋。
  • 買醋時,只要有這2類字樣,不管是陳醋還是香醋,全是好醋
    @果拉日記是個愛「吃醋」的人,別誤會,此「吃醋」非彼「吃醋」,我是愛到,吃火鍋時,也一定要用醋做蘸料的打底。醋的來源也很奇妙,古人杜康發明了酒,他的兒子黑塔也在學釀酒,有一次,黑塔覺得酒槽扔掉可惜,就把它浸在缸裡。就這樣,過了二十一日的酉時,一揭開缸,一股濃鬱的香味就撲鼻而來,黑塔嘗了一口,發現酸酸甜甜,非常適合做「調味漿」。
  • 「鐵球熱寶」酷暑中劉園亮相;「附酒附醋」徵文後即將現寶.
    從"開門"(即開始家庭一天正常運作之時或持家,維持生計),就都離不開七件維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分別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今天的「現寶人」是吳廣慶,他的「寶貝」與這七件事中的「醋」及與醋相關聯的「附酒」一起來說一說。
  • Sidecar 到底是誰發明的?
    但他並沒有具體寫明是誰在哪家酒吧發明的。撲朔迷離的是,巴黎的Ritz酒店始終聲明是他們發明了Sidecar,David指的是巴黎的Ritz酒店嗎?許多人指出Ritz酒店的說法毫無依據,太牽強附會,如果真是在Ritz發明的,那他們的調酒師Frank Meier一定會在其1936年的書裡有所記載。然而Frank的書裡關於Sidecar卻隻字未提。
  • 醋的味道,不僅僅一個酸字了得
    本文共1512字,2圖,閱讀9分鐘醋是中國人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之一。然而,正如醋的釀造需要漫長而嚴密的過程一樣,「醋」的身份也可謂來之不易。箇中緣由,則需要從「醋」的源頭講起。▲「醋」字的字形演變「醋」由「酉」和「昔」構成。
  • 重回世界第一的餐廳 它的靈魂食材竟然是醋
    山西人善釀醋愛吃醋,素有「老醯兒」之稱。在漢朝史遊所撰的《急就篇》中就有「蕪荑鹽豉醯酢醬」的說法,其中「醯」和「酢」指的都是醋。因此,吃醋不叫吃醋,而叫「吃醯」。由於山西人對釀醋技術的特殊貢獻,再加上山西人嗜醋如命,又巧合了「醯」和山西的「西」字同音,所以外省人就尊稱山西人為「山西老醯」了。
  • 山西的特產有哪些,讓作為山西人的我,來告訴你
    山西由於地處於黃河流域的中部,東臨巍峨雄壯的太行山,又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故稱為山西。其實在山西各地都有著自身特點的特產,下面是山西的一些常見與代表的特產,介紹給大家為大家的選擇提供參考。
  • 日本調味料——醋篇
    在正餐之前一碟精緻清爽的醋物總能讓人食慾倍增醋為何物醋,英文為Vinegar,法語為Vinaigre,日語為「す」,日語漢字寫作「酢」。指代醋酸含量在3%~5%左右程度的酸味調味料。醋是醋酸(乙酸)的3%~5%(質量分數)的水溶液。除乙酸外,一般含有其他的一些微量物質。
  • 「酒」發明背後的一場政變,杜康、后羿、嫦娥都涉及其中
    還是許慎的《說文解字·巾部》釋:「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也就是說杜康還有個名字叫「少康」。少康是誰呢?是大禹的五世孫,大禹死後,兒子啟結束了堯舜禹的「禪讓」,開始了「家天下」。啟耽於飲酒作樂,在位十年而卒,傳位給其子太康。太康自小跟著父親啟享樂,即位後生活比啟還荒淫腐敗,只顧飲酒遊獵,不理政事。結果弄得是百事廢弛,民怨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