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尋覓成都市青羊區青龍街的歷史

2020-12-23 百家號

這幾天翻看《成都城區街名通覽》,再次看到青龍街,腦海中始終迴蕩著「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初識青龍街是因為新華少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團隊社區訪視,這裡是我們的轄區的一個普通街道。然而站在歷史的角度回放,你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青龍街,穿越2000多年,讓厚重的歷史給這裡披上美麗的霓裳。收拾一下心緒,開始靜靜的在歷史長河中流淌吧。此刻,有一種無比莊嚴而肅穆的感覺。青龍街的幾個關鍵詞:張儀、楊雄、洗墨池、龍女堂、墨池書院、芙蓉書院、聶銑敏、成都縣立中學堂、成都七中、十三中……

一、張儀築城來掘土

秦惠文王后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秦在古蜀地置成都縣並令張儀、張若按秦首都鹹陽建制修築成都城牆,「周迴十二裡,高七丈」。據《成都通史》記錄,因秦人不認識成都天氣、土壤,用關中板築法築,土牆較薄,經20多年後,不少地段已毀於暴雨、大水之下。

後來一隻烏龜從河裡爬出,繞城走了一圈,巫師說要沿著烏龜走過的線路築城,城牆才築成,所以成都別名為「龜城」。烏龜就停在青石橋所在之處,是以青石橋又稱龜化橋。築城必然需要掘土,於是在現在青龍街北挖土挖出來一個大坑,坑內積水成池,稱之為「龍堤池」。

二、楊雄著書洗墨池

揚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蜀郡郫縣人。漢朝時期辭賦家、思想家。據《漢書 揚雄傳》,揚雄曾居於成都,至於宅在何處,說法不一。《太平寰宇記》載:「子云宅在少城西南角,一名草玄堂」。宋何涉《墨池準易堂記》載:「揚雄子云有宅一區,現錦官西部隘巷,著書,墨池在焉」。

晚唐之後,人們傳西漢揚雄故宅在龍堤池畔,揚雄曾在此池洗筆,故龍堤池改稱之為墨池。據傳,當年揚雄的子云亭也建在墨池旁邊,周圍浣紗、種菜的老百姓每天一大早起來,最為享受的就是聆聽揚雄那抑揚頓挫、節奏起伏的讀書聲。唐代劉禹錫《陋室銘》寫到:「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三、龍女堂旁青龍橋

唐玄宗年間擔任成都最高長宮的章仇兼瓊有一天晚上夢見水中龍女,便在洗墨池邊修建祭祀龍女的龍女祠。宋仁宗慶曆時經擴建後改名龍女堂。左側之橋按照古代對天空中星宿「四象」稱呼,即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故稱為青龍橋,以後在橋邊形成的街道稱為青龍街。

為了紀念揚雄,從唐代開始這裡就陸續修有一些建築(宋代還有記載說早在南齊時就建了草玄院),宋代有草玄亭、準易堂、解嘲亭、吐風軒、洗墨池等。明代萬曆年間曾經重修洗墨池,池北建有草玄堂,池前建有子云亭,但是在明末清初的戰火中盡毀。

四、墨池書院書聲琅

宋朝開始,人們懷著對揚雄的敬仰,就在此興建學堂學院,歷經元、明、清,風風雨雨,兵火匪患,但歷代官府一旦在戰火平息,經濟民生恢復後,均著手在此舊址上興建學堂書院,而且名稱幾百年不變,都稱之為墨池書院。 清朝初年,成都城市重建於草莽之中,百廢待舉。

道光年間,學政聶銑敏捐俸約1萬兩白銀購買墨池故址處鄭氏私宅三院及空地數畝,重建墨池書院,並置學田70餘畝於溫江向家碾,讓書院的經費由了堅實的保障。共有三大院房舍200餘間,空地4畝。中為書院,左為東園,右為廉泉精舍,氣象一新。青龍街上再次響起讀書聲。

五、縣立中學墨池平

隨到成都經濟逐漸繁榮,潛溪、芙蓉、尊經等書院相繼恢復興建。到了鹹豐三年,墨池書院原址一分為二,牆左邊是墨池書院,牆右邊是芙蓉書院。清末改設成都縣中學。民國時還在校側建成都縣立女子中學。墨池水面逐漸縮小,直到民國初年仍然存在,有亭有橋,綠蔭接地,遊人還可垂釣。

民國時期,日本飛機轟炸成都,成都縣政府搬遷西郊茶店子,墨池遷不走,被填平了。1946年又把校園中的子云亭也拆往茶店子,20世紀70年代因擴建成灌公路而被拆除。五十年代初,成都市縣中遷新南門外磨子橋,改稱成都市第七中學。華西協合高中遷成都縣舊址,改名成都市第十三中學。

六、家庭醫生步青龍

青龍街屬於成都市青羊區,東起人民中路二段,西止老東城根街北口接八寶街,長346米,寬20米,瀝青路面,梧桐成蔭。青龍街南清末創辦習藝所,民國後設南燻中學,抗日戰爭時期學校遷走。此處設立省醫院,1954年10月省醫院外遷,此處改稱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

青龍街在1968年改為紅光路一段,1981年地名普查時恢復原名。新華少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團隊醫護人員走在青龍街,走進青龍巷、走進西府南街、走進守經街……為社區居民開展健康管理。一個個充滿歷史韻味的街名,一群群孜孜奮鬥的醫護,美好的時代,見證歷史,創造歷史。

響石潭

2020年12月19日於不可齋

相關焦點

  • 陋室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圍觀諸葛廬!
    南陽諸葛廬(今河南南陽),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同遊魅力諸葛廬:南陽諸葛廬又名武侯祠,俗稱諸葛庵,為豫西南名勝之首,馳譽中外,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城西裡臥龍崗上,是後人為紀念蜀漢丞。南陽諸葛廬——郭沫若題相諸葛亮躬耕南陽而興建的。
  • 《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的西蜀楊雄
    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郫都區 )人。西漢時期辭賦家、思想家,名士嚴君平弟子 。少年好學,博覽群書,長於辭賦。遊歷京師長安,擔任大司馬王音門下史。漢成帝時,得到同鄉楊莊推薦,入奏《甘泉》、《河東》等賦。授給事黃門侍郎,修書於天祿閣,結交大夫王莽。
  • 成都市青羊區燈籠街107號項目由金地開發,再一次見證高周轉
    2020年05月上旬,成都金曙置業有限公司建設的青羊區燈籠街107號項目獲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2019年12月10日,宗地一位於一環內青羊區燈籠街107號,淨用地面積約8畝,為純住宅用地,起始樓面地價13200元/㎡,成交樓面價16200元/平米,溢價率約22.73%,競得者陝西朗坤投資有限公司(金地) 青羊宗地面積雖小,僅8畝,但位於一環內,青羊區政府一側
  • 【襄陽別鬧】臣本布衣,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南陽~南陽~
    諸葛亮是在河南南陽躬耕的三十個鐵證: 諸葛亮是在河南南陽躬耕的. 諸葛亮躬耕地是千年歷史疑案。依我之見,躬耕於南陽臥龍崗是一個不容爭辯的歷史事實。因為諸葛亮在給後主劉禪的奏章(前後出師表)中,完全可以說自己是山東人;也可以說自己家住哪裡。偏偏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呢?
  • 30個鐵證證明諸葛亮在南陽!!!臣本布衣,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南陽!南陽!!!
    諸葛亮是在河南南陽躬耕的三十個鐵證:證據之一: 諸葛亮是在河南南陽躬耕的. 諸葛亮躬耕地是千年歷史疑案。依我之見,躬耕於南陽臥龍崗是一個不容爭辯的歷史事實。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得很清楚,「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駕,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諮臣以當世之事。」《古今圖書集成》「南陽府」古蹟部分曰:「諸葛廬,府城西南七裡臥龍崗,昭烈三顧處,有詞,春秋祀焉。劉備當年屯兵新野,來南陽臥龍崗「三顧茅廬」,必經梅溪河橋。該橋原本是一座極普通的小橋,因劉備「三顧茅廬」時經過此橋,世稱三顧橋,至今約有1700年歷史。
  • 2000多年歷史的保山板橋青龍街將於6月底啟動道路保護修繕
    新聞發布會現場 隆陽區委宣傳部 供圖青龍街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永昌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是中原文化進入永昌、傳向西方的第一大驛站,有「迆西第一大集市」之稱。青龍街老式店鋪林立,居民集中,沿街兩側100多座民居、民宅的歷史風貌保存完整,形成了獨具生態文化、建築文化和馬幫文化的風貌,是雲南省內保留較為完好的古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