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圍觀諸葛廬!

2021-02-08 世紀添翼

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今河南南陽),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同遊魅力諸葛廬:

南陽諸葛廬又名武侯祠,俗稱諸葛庵,為豫西南名勝之首,馳譽中外,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城西裡臥龍崗上,是後人為紀念蜀漢丞。南陽諸葛廬——郭沫若題

相諸葛亮躬耕南陽而興建的。相傳,諸葛亮曾居於此,三顧茅廬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史載,魏晉時南陽已有紀念諸葛亮的建築,唐宋期間不少著名文人為此題詠。

元大德二年(1298年)即廬為祠,塑像祭祀。監郡奉直馬哈馬割近旁田地200餘畝給諸葛廬,收入作為歲時香火費用;

皇慶二年(1313年)仁宗皇帝敕建諸葛書院於茅廬東側。

明嘉靖七年(l528年),敕賜門額、祭式,並在檄文中說:「諸葛亮避東漢之末運,寓南陽之西崗,躬耕隴畝,不求聞達,其出處之正,輔佐之誠,先儒比之伊呂。」明萬曆皇帝欽賜諸葛廬七弦琴1件,仍珍藏在廬內。南陽諸葛廬的現存建築基本上保留著元、明時期的建築特徵,建築佔地約12萬平方米,殿堂樓閣155間,牌坊、仙人橋、山門、大拜殿、茅廬、小虹橋、寧遠樓等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分布在兩側的建築有諸葛井、碑廊、古柏亭、野雲庵、老龍洞、伴月臺、躬耕亭、讀書臺等。諸葛廬的左側為三顧祠,祠內有關張殿、三顧堂、射圃亭等。廬之右側為道人居住的二進四合院。

諸葛廬內保存宋、元、明、清碑刻300多塊,其中宋代紹興八年(1138年)嶽飛書《前出師表》,字跡蒼勁,歷來為書法愛好者所推崇。明李東陽的《重修諸葛武侯祠記》、任義的《書指道碑陰》等碑刻,是研究諸葛廬沿革的重要文字資料。

廬內大量的匾額、楹聯、碑碣中保留古代不少名人的佳句和名篇。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修葺。郭沫若曾先後題寫了南陽「諸葛草廬」和「武侯祠」兩幅門額。廬內茂林修竹,綠蔭遮道,景色宜人,成為國內外遊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相關焦點

  •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尋覓成都市青羊區青龍街的歷史
    這幾天翻看《成都城區街名通覽》,再次看到青龍街,腦海中始終迴蕩著「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初識青龍街是因為新華少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團隊社區訪視,這裡是我們的轄區的一個普通街道。然而站在歷史的角度回放,你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 《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的西蜀楊雄
    故後世有「揚馬」之稱。揚雄晚年對賦有了新的認識,在《法言·吾子》中認為作賦乃是「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並認為自己早年的賦和司馬相如的賦一樣,都是似諷而實勸。這種認識對後世關於賦的文學批評有一定的影響。揚雄賦寫得比較有特點的是他自述情懷的幾篇作品,如《解嘲》、《逐貧賦》和《酒箴》等。《解嘲》寫他不願趨炎附勢去作官,而自甘淡泊來寫他的《太玄》。
  • 琴事 君子居之 • 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陋室銘》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作。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仙,是仙人,一般住在山裡;名,指出名,有名;陋室即簡陋的屋子;馨是散布很遠的香氣,這裡指高尚。山不在於多高,有仙人居住則有名,水不在於深,有龍棲息則神靈。雖然這是一間簡陋的屋子,但住在這兒的人品德高尚。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每日一薦】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今天,為大家推薦唐代著名文學家劉禹錫《陋室銘》中的名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劉禹錫的《陋室銘》膾炙人口,我們來看全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襄陽別鬧】臣本布衣,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南陽~南陽~
    劉備屯兵新野的時候,徐庶向劉備推薦了人喻為「臥龍」的諸葛孔明,於是就發生了「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具體發生在哪裡呢?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得很清楚,「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駕,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諮臣以當世之事。」《古今圖書集成》「南陽府」古蹟部分曰:「諸葛廬,府城西南七裡臥龍崗,昭烈三顧處,有詞,春秋祀焉。劉備當年屯兵新野,來南陽臥龍崗「三顧茅廬」,必經梅溪河橋。
  • 30個鐵證證明諸葛亮在南陽!!!臣本布衣,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南陽!南陽!!!
    「三顧橋」在歷史文獻中屢有記載,如:康熙壬辰年編修的《龍崗志》中云:「三顧橋在南陽府城外西南三裡許,離臥龍崗亦三裡許,漢昭烈帝三顧草廬經此,因名。」令人驚喜的是2003年元月6日,在臥龍區棉花加工廠院內的建築垃圾中發現了一塊「三顧橋」殘碑。碑文曰:「…..三顧口更有義焉,三顧者昔劉主顧草廬而謁諸葛者也,後來漢室所由興亦始,不假此橋謁諸葛之路乎,雖謂先人之遺蹟,即今人往來所利便也。
  •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tán xiào yǒu hóng rú,wǎng lái wú bái d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