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今河南南陽),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同遊魅力諸葛廬:
南陽諸葛廬又名武侯祠,俗稱諸葛庵,為豫西南名勝之首,馳譽中外,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城西裡臥龍崗上,是後人為紀念蜀漢丞。南陽諸葛廬——郭沫若題
相諸葛亮躬耕南陽而興建的。相傳,諸葛亮曾居於此,三顧茅廬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史載,魏晉時南陽已有紀念諸葛亮的建築,唐宋期間不少著名文人為此題詠。
元大德二年(1298年)即廬為祠,塑像祭祀。監郡奉直馬哈馬割近旁田地200餘畝給諸葛廬,收入作為歲時香火費用;
皇慶二年(1313年)仁宗皇帝敕建諸葛書院於茅廬東側。
明嘉靖七年(l528年),敕賜門額、祭式,並在檄文中說:「諸葛亮避東漢之末運,寓南陽之西崗,躬耕隴畝,不求聞達,其出處之正,輔佐之誠,先儒比之伊呂。」明萬曆皇帝欽賜諸葛廬七弦琴1件,仍珍藏在廬內。南陽諸葛廬的現存建築基本上保留著元、明時期的建築特徵,建築佔地約12萬平方米,殿堂樓閣155間,牌坊、仙人橋、山門、大拜殿、茅廬、小虹橋、寧遠樓等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分布在兩側的建築有諸葛井、碑廊、古柏亭、野雲庵、老龍洞、伴月臺、躬耕亭、讀書臺等。諸葛廬的左側為三顧祠,祠內有關張殿、三顧堂、射圃亭等。廬之右側為道人居住的二進四合院。
諸葛廬內保存宋、元、明、清碑刻300多塊,其中宋代紹興八年(1138年)嶽飛書《前出師表》,字跡蒼勁,歷來為書法愛好者所推崇。明李東陽的《重修諸葛武侯祠記》、任義的《書指道碑陰》等碑刻,是研究諸葛廬沿革的重要文字資料。
廬內大量的匾額、楹聯、碑碣中保留古代不少名人的佳句和名篇。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修葺。郭沫若曾先後題寫了南陽「諸葛草廬」和「武侯祠」兩幅門額。廬內茂林修竹,綠蔭遮道,景色宜人,成為國內外遊人嚮往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