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遊記:漫步在紅磚古厝裡,與古老的靈魂相遇

2021-01-18 為了美好向前奔跑

一直想去這樣的小城,紅牆綠瓦,小橋流水,煙雨飄搖,別有風味。

春節末尾,我獨自漫步在泉州古老的街巷裡,終於領略到這般別致的風味與浪漫。

泉州這座小城,偏安一隅,隔絕了部分喧鬧的遊客,靜謐而古樸。在這裡閒逛,你不會迷路,只會在許多個不經意間被打動。

抵達泉州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剛下飛機,迎面撲來微涼的風,就像這座城市一般,清爽而舒服。

翌日早晨,在對新的旅程的嚮往中醒來,收拾一番後便出門,開始了與這座城市的幽會之旅。

早晨天氣有些涼,卻也十分舒爽。悠悠地走在西湖公園裡,賞湖光山色,與自然親密接觸,逛亭臺樓閣,感受古老建築的歷史與風韻,時間也仿佛慢下來,讓身心在這一刻充足浸潤。

已有不少人早早來到公園,晨練的老人,帶孩子來玩的父母,放風箏的小孩,好在公園很大,來遊玩的人散落在各處,並不喧鬧。

遠處有一小亭屹立在湖中央,不禁想起張岱的那首《湖心亭看雪》來,而溫暖的泉州幾乎不下雪,只有「人看湖心亭」了,倒也不錯~

湖對面是閩臺緣博物館、清源山,亦是適合一個人走走看看的好去處。

這裡的沙灘很乾淨,乾淨的讓我不敢上去走一走。就這樣靜靜的站在木板橋旁,感受林間吹來的風,讓沙灘邊的綠樹和湖水洗禮雙眼,就十分美好。

園內隨處可見的亭臺樓閣、石階石像,掩映在一排排參天綠樹旁,漫步其間仿佛走進了水墨風景畫裡,詩意盎然,古意縈繞。

這是一座比圖片看上去還要高與陡的石拱橋,猶豫了一秒鐘後還是爬了上去。

站在石拱橋的最高點,俯瞰整個湖畔,近處的遠處的風景全都收歸眼底。

不過我還是有點恐高,呆了一會就下來了,走到這裡公園已逛了一半,剩下的留下一次再來看吧~

泉州開元寺是福建最大的佛教寺院,宋朱熹曾題聯句云: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

也許是因為適逢春節,也許是寺內香火一直很旺盛,寺內拜佛遊逛的人特多,我不信任何宗教不拜佛,門口隨便看看便溜了~

東西兩塔。蒼翠的老樹開了新芽,粉嫩的櫻花墜滿了細枝。

一簇簇鮮花一樹樹嫩葉與古塔相伴,讓沉靜莊重的古寺多了幾分浪漫和俏皮。

寺內隨處可見種植的櫻花花樹,一簇簇的粉紅搖曳在寂靜的古寺中,綻放於紅磚白牆之間,好不活潑,驚起心底一陣陣漣漪。

如果我不是一個人,我一定與此美景合影。

弘一法師紀念館。當年弘一法師被這泉南佛國的潔淨之氣感染,遂在此住寺講經弘法,直至圓寂。

可能有的人沒怎麼聽說過他,但是一定哼過他寫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歌吧!

前半生是風情才子,後半生是世外高僧,他的一生留給了世人許多難以揣測的玄謎,而我匆匆走過,只能瞻仰著他的畫像,想像著那個年代裡關於他的故事。

古船陳列館,裡面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古船,我拍了最大的一隻。

出了開元寺向前走去,就是東西街與中山路了。

「南國多雨天,騎樓可避風」。一排排南洋風情的紅色騎樓縱橫幾條街,走在這裡仿佛回到上個世紀。

這裡很少有汽車開過,一點也不喧鬧。過馬路也不用找斑馬線,想過就過,很恣意悠然。

走到東西街與中山路交匯的路口,就會看到這座地標鐘樓了,白色簡潔,臨街而立,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變遷和歷史光跡。

總感覺有了燈光的裝飾,夜晚的鐘樓會不一樣。果不其然,在夜幕降臨的時候又特意返回來看,感受到了與白天不一樣的味道。

泉州有很多小巷,小巷裡藏著很多本土最地道的美食美物美景,稍不留神就會與之擦肩而過咯~

不知為何,覺得這個巷名很好看很有意境,忍不住拍了下來。

網上查了得知巷名緣於清末民初扎花業在此巷裡興盛,董必武遊泉州時曾題詩:清泉隨地湧,曲巷有花齋。原來是有典故。

在巷子裡的一家小店吃了泉州的特色美食——面線糊。和我想像中的一樣,味道比較清淡,好重口味的我加了不少醋和辣椒。

店主是個年輕的小哥哥,看我吃法不一樣便知道我是外地遊客,很熱情的給我介紹泉州好玩的地方,我差點就要微信了,哈~

沿花巷快要走到盡頭的時候,轉個彎就會看到這座粉粉的天主教堂。

即使不信教,來到教堂這樣的地方,內心也會變得沉靜和肅穆起來。

走進教堂裡,我靜靜的坐了會,內心變得十分寧靜。

準備離開時看著一對情侶手挽手走進來,男生高高的,側臉望過去很清秀,女生長發過肩,甜甜的笑著,看著他們往堂前走去,腦海裡忽然冒出一幅婚禮現場神父主持婚禮的畫面,多美好。

走出教堂,在門口看到小姐姐們互相拍照,她們拍風景,卻沒想到她們也成了我眼裡的風景。

沒有人幫我拍,我拍了這朵刺桐花,它應該懂我的寂寞。

逛完花巷逛金魚巷。相比花巷,金魚巷就相對熱鬧一些,很多店鋪都開門迎客,前來遊逛的人成群結隊。

路過一家手工作坊,作物圖案很別致,忍不住踏進來瞧。

走過一家小院,看到這隻眯眼瞌睡的小白貓,似乎早已習慣過路人對它的關注,它也不怕生,懶懶的蹲著小憩。

泉州府文廟,既是供奉孔子的神聖之所,也是古時州府的府學所在。

抬眼望去,依舊是一排排紅牆赤瓦房,腳下走過的是古樸的青石板,很有年代感。

臺上有舞蹈表演,引來不少人駐足觀看,我有點心疼,她們穿那麼薄的衣服,希望不要感冒了。

很多寺或廟都有這樣寄託心願的地方,有的是心願牆,有的是心願樹。無論是怎樣的形式,我希望有一天我是和我喜歡的人一起寫下彼此的心願一起掛上。

清淨寺

又名麒麟寺,阿拉伯名叫「艾蘇哈卜大寺」。是我國現存最早、獨具典型古阿拉伯伊斯蘭建築風格、國內罕見的石結構清真寺。

下午5點才來,進門的時候被看門的大叔告知5點半就關門,我趕緊跑進去,卻沒想到寺裡並不大,半個小時足以逛完。

寺門口賣小吃的前來遊玩的人很多很喧鬧,寺內卻很安靜祥和。

有些地方被封禁了不能進入,只能在外面看。

寺內綠植很多,但由於是陰天,在裡面逛著也有點小陰森。逛到這裡的時候差不多逛完了,準備離開的時候,管理人員正在清場,一切剛剛好~

從清淨寺出來,天已有些暗了,這座城市也迎來了屬於它的夜晚。

泉州特色公交小白車,看到過很多次,卻沒能去坐一坐。總感覺一個人坐很孤寂,那麼小巧的車,如果兩個人排排坐,一起吹著這座城市的風,看路過的風景,應該很美好。

聽說這裡很適合夜晚來逛,剛好天黑了便尋了來。果然不錯~

整條街的布置很漂亮,只是不知是因為春節的緣故還是時間不夠晚,很多酒吧沒有開門。聽著僅有的開門的幾家酒吧裡放出來的歌,慢慢自嗨的散著步,倒也挺有樂趣~

廣場中央立著很大的一面求籤板,偶爾有小姐姐過來搖籤解籤。

之前去香港黃大仙廟的時候我搖過一次,還是找大師解的籤,但是感覺說了跟沒說,從此對搖籤無感。但是卻很喜歡看籤文,像讀詩一樣,倒頗有意思。

隨便找了一家飯館吃飯,結完帳讓我抽紅包,抽了一個無門檻代金券,下次再來的時候,我會再來這裡吃的。

玩到這,一天也就結束了。由於計劃不善,只玩了一天,但也逛了好幾個地方,拍了幾百張照片,走了幾萬步,玩的很飽滿,並不遺憾。

從泉州帶回的明信片和鐘樓模型,如果有一天遇上一個喜歡寫與看明信片的人,我會寫下自己的小心情小故事送給他。

還有很多沒有去過的地方,留著下次再來。

我一定會再來的。

相關焦點

  • 泉州石獅小眾打卡地,四端堂裡的紅磚古厝,被譽為城市文化會客廳
    閩南的紅磚大厝在泉州一帶保留最為完好,不僅是文化留存也是遊客最愛的打卡地。紅磚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華,成為閩南文化的重要體系。「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棟皇宮式 」是對閩南紅磚建築特色的形象表述。
  • 福建泉州十八景之一,被譽為閩南建築大觀園,紅磚古厝的傑出代表
    在歷史的滄桑巨變中,有許多東西被其車輪碾碎,歸於塵土,而也有許多東西在時代的潮流中堅強地保留了下來,這些寫滿了歷史痕跡的古老事物,如今就如一本本恢弘的史書,為我們講述著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閩南建築的傑出代表,除了土樓,另一個就數那些獨具特色的紅磚古厝了。
  • 泉州傳統村落之惠安西頭:書香古厝湧動文化氣韻
    StartStopStartStop漫步西頭村,這裡的紅磚古厝小巷隨處可遇,古樸而清新。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東南網11月28日訊(記者 謝玉妹 林傑 實習生 林晶穎 文/圖)古村落,因深厚的歷史積澱而唯美,因靈動的現代規劃而鮮活。
  • 紅磚古厝裡的森系美食,高顏值低熱量,你打卡了嗎?
    ↓戳視頻,跟小SHUI開啟一場探店之旅↓一棟古厝,一種情懷一份輕食,終身追求漫步在充滿古早味的大社裡,當你看到大社戲臺旁的一棟閩南古厝,紅磚青瓦,庭院綠意盎然,那便是大社三喜輕食。踏入三喜輕食,仿佛進入舊時光,生活節奏慢了起來,休閒安逸。
  • 品讀中小學生筆下的古厝,瞬間服氣!
    用手中的筆 寫下一篇篇動人文章 字裡行間 充滿對古城深深的眷戀 聽著古厝裡兄弟姐妹的故事,我明白了古厝的古樸典雅或雄偉壯觀都只是它的外表,而它更吸引我的是古厝裡愛的故事,愛的延續……
  • 廈門翔安:講述紅磚古厝的文化味兒-光明日報-光明網
    不久前,「來去翔安住一晚 兩岸攝影師聚焦紅磚古厝」的主題拍攝活動在廈門翔安舉行。「透過鏡頭捕捉古厝景觀時,也發現古村落中民風淳樸,景美人更美。」 受邀的福州攝影師唐希說。
  • 有故事,更有情懷,這三座古厝都是泉州石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早在今年3月的時候,泉州石獅市公布了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其中古厝就佔了5處。這五座古厝中的三座都是華僑回鄉所建,均歷經百餘年滄桑。如今,這三處文物保護單位有的已修繕完畢,有的還在進一步修繕中。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蔡松柏、吳景重、王起沃三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厝,一起感受這些古大厝的滄桑變化,探尋古厝主人的舊日故事,了解大厝的後人們保護古蹟、留住鄉愁、傳承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精神的感人作為。「松柏」居裡的俠義情走進了一座古色古香的紅磚大厝。這就是聞名四鄉的蔡松柏古厝,也稱「松柏」居。
  • 泉州一座古村落,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藏在山裡的石頭古厝
    「紅磚白石雙撥器,出磚入石燕尾脊」,說起閩南特色的古建築風格,我們首先就想到這樣的畫面,這些已經成為了閩南民居的象徵,而在沿海例如平潭島,那裡最常見的卻是石頭村。在泉州泉港一個偏僻的小村落裡,一座油畫般的石頭厝吸引了萬千遊客。
  • 泉州泉港土坑村,閩南古厝隱藏著劉氏家族百萬身家背後的故事
    同事小劉是泉州泉港人,數次提及他老家土坑村那片規模宏大的閩南老建築。於是周末我們相約去做客觀光。抵達土坑,先到家中泡茶閒敘。巧得很,小劉的父親是劉氏宗族長老,劉氏古厝的維護開發主事人之一,家裡客廳就堆著一摞的宣傳冊,看著冊子上那規模宏大的閩南特色紅頂建群,我們已經按捺不住,劉爸便親自導遊,帶著我們走進那一段目前尚不為人知的歷史。
  • 蔡芳本:古厝茶坊
    古厝茶坊是咱們老泉州值得記憶的一個地方,也是泉州人無法從記憶中抹去的一個地方。我更是永遠記在心中,而且時時走入其中。  這座在泉州只是普通的古大厝,能成為泉州的記憶,證明它是不一般的。  20世紀90年代那場大拆大建的風暴中,這座古大厝居然倖存了下來,這是個奇蹟。作為一個奇蹟,還因為這座古大厝打造了一個茶館,取名就叫古厝茶館。
  • 泉州傳統古村落,藏有108棟古厝洋樓,省重點保護區和項目
    在福建省泉州市內,就有著一片頗具特色的傳統古村落,這片古村落裡面的房屋,都是下南洋後的華僑們回國修建的。而這片古村落的名字就叫做梧林傳統古村,位於泉州晉江石鼓山下,梧垵溪旁邊,距離晉江市中心僅有15分鐘車程,截至目前,梧林傳統古村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建築就包括11棟古羅馬式洋房,12棟具有南洋風格特色的番仔樓、11棟哥德式小洋樓,60棟充滿閩南特色的紅磚白瓦古厝樓房,還有就是14座充滿閩南建築風格的石頭結構建築物。
  • 閩南紅磚建築:華僑遺產 承載幾多歷史記憶
    紅磚古厝:華僑留下的遺產  與傳統的閩南古厝一樣,大嶝島田墘紅磚建築群的外貌均是以紅磚建築為主。「紅厝頂、紅牆磚、紅地板」是大嶝紅磚古厝最大的特色。屋脊雙燕尾式、馬背式,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築風格。
  • 泉州洛陽橋的橋南街,滿是閩南古厝的老街,已是千年歷史
    從臺灣自由旅行回廈門,在廈門機場直接坐泉州專線一個小時就到了,非常快,泉州是一直被忽視的觀光城市,旅遊資源太多了,值得停留幾天。首先從有近千年歷史的古橋洛陽橋說起吧,介紹了蔡襄祠,當地老百姓懷念蔡襄在泉州造福,走出蔡襄祠,來到橋南街,直通洛陽橋。
  • 泉州傳統村落之南安觀山:深山古厝散發時代新韻
    觀山村青山環抱、綠樹掩映,紅磚古厝點綴其中。東南網記者 林婕 攝東南網12月11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 林婕 文/圖)山風微涼,已入寒冬,觀山村依然草木蔥鬱,青山如黛。充滿異域特色的番仔樓,絕對是觀山村古大厝裡一枝獨秀的存在。
  • 泉州驚現巨型玩偶餐廳!獨佔650㎡紅磚洋樓,堪稱平價米其林!
    ▽ 笨菜+笨茶+笨貨+笨食  一秒從紅磚古厝到動漫世界   進去的第一秒拍照的手就停不下來... 泰式風格的冬陰功魚,分量可以說是很大了。翻了一下菜單,108元!!驚呆我的吃貨小夥伴啦!參與留言區互動 # 分享一個你最喜歡的卡通形象 為什麼 #開飛機的舒克 開坦克的貝塔截止時間10月29日12:00留言區第1名獲得專屬紅包一個探店丨第904期編輯:蛋蛋  攝影:小酸- 舌尖上的泉州出品
  • 泉州!比廈門更值得去!
    泉州不是旅遊城市, 但紅磚古厝, 比廈門更具文藝風情; ,石頭是它的靈魂。城牆下的居民區裡,生活著當年抗倭軍隊的後裔。 爬上老城牆,站在燈塔處,可以看到城牆輪廓。
  • 泉州古城的老街古厝,已有百年歷史,網友:真是太有魅力了
    這次咱們來到了泉州,參觀古城的老街古厝,在閩南語裡,「厝」讀cuò,意思是房子,深入背街小巷,你會發現,東街的古厝不少。多到數不清,它們像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就在這裡原封不動地等待著你解開她的秘密。它不同於北方屋簷統一的顏色和樣式,而且也能體現出泉州人文精神,為什麼這麼說呢?閩南民居的裝飾都極為精細格外用心,非常有自己的獨特的風格,顏色更是花花綠綠分外絢麗。普通民居便是飛簷,一向喜歡屋脊的我到了閩南拍屋脊拍得很開心,閩南大厝的正脊多為馬鞍脊或者燕尾脊,尤其是燕尾脊,兩段靈動而高傲地翹起。想必這飛簷,也是代表了閩南人叛逆和冒險的態度。
  • 羅望紅廂,感受廈門紅磚大厝的前世今生
    大嶝島在八二三炮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今硝煙散去,長期作為「前線」的大嶝島雖沒有趕上改革開放後的現代高樓潮,卻也使得成群的古民居得以保留,這種被譽為紅磚古厝的閩南民居,造型精美,用料獨特,功能豐富,極具觀賞、藝術及研究價值。借著品味農家流水席以及拜訪彩虹村的機會,有幸預定到了大嶝的羅望紅廂民宿,得以近距離體驗閩南紅磚古厝的魅力。
  • 泉州這個新的網紅打卡地,實在太撩人了!
    泉州這個新的網紅打卡地,實在太撩人了! 晉江五店市 尋找閩南古厝紅磚 五店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開元年間蔡姓五人在青陽山下開設了五間飲食店
  • 泉州中山南路大隘門:城南巨賈濟時困 武醫世家傳仁術
    穿行小巷間,大隘門8號蔡氏古厝,濃濃的閩南風情裡,藏著泉州大名鼎鼎的商號「瑞裕行」的傳奇。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陽光照耀下的古厝古色古香,這便是當年城南大名鼎鼎的三大頂尖商行之一,「瑞裕行」老闆蔡光華的家宅。老泉州人大抵知道,城南有三大頂尖商行合稱「珍裕源行」,其中「裕」指的便是蔡光華家的「瑞裕行」。民國時期,家住大隘門的蔡鋒和蔡光華父子,在泉州水巷(今萬壽路)開設瑞裕行,因代理亞細亞火油公司的石油發家,成為泉州巨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