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時間9月1日中午,英國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內此起彼伏的掌聲、口哨聲、歡呼聲,不絕於耳。應著近四千名觀眾的熱情期待,數度返場的指揮家餘隆再次上臺,悠揚清麗的江南小調《茉莉花》緩緩響起,把觀眾瞬間帶到遙遠的東方大地。緊接著,傳奇樂隊披頭四的《Hey,Jude》被以管弦樂的形式演繹,滿場頓時笑聲四起,大家隨之大聲哼唱,站立區的觀眾更是揮手、擊掌、舞動。臺上演奏員也深受感染,激情昂揚的演奏,點燃了觀眾的似火熱情,也為上海交響樂團140周年世界巡演劃上圓滿句號。
這次演出是餘隆攜上交在逍遙音樂節的首度亮相。今年,這個老牌音樂節迎來了第125屆。逍遙音樂節總監大衛·皮卡德表示:「逍遙音樂節125歲了,沒想到上海交響樂團140歲,歷史比很多歐洲的樂團都要長。每年在逍遙音樂節有100多場演出,但只有10多支海外樂團能夠獲邀參演。我們選擇上交,是因為我們認為,即使在世界範圍,上海交響樂團也是一支一流樂團,是中國交響樂團的代表。」
上交以「東方遇見西方」的主題音樂會首次亮相逍遙音樂節,受到了英國樂迷的極大關注。演出開始的時候,可容納五千多名觀眾的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已經爆滿,其中有千餘人在內場、環廊的地板上或站或坐,成為逍遙音樂會的一道獨特風景。
其實,站票是逍遙音樂節的一大特色。不必正襟危坐,無需西裝革履,甚至可以隨意走動,逍遙音樂節讓聆聽典音樂變得更輕鬆、更具親和力。每場音樂會發售當日站票時,都會吸引大批觀眾排隊購買。上交在逍遙音樂節演出當天,慕名而來的樂迷早早就繞著阿爾伯特音樂廳排起了「長龍」。 排在第一位的威廉老先生,清晨六點就從沃特福德的家中趕來,他說,「在逍遙音樂節能聽到中國的交響樂團演奏,機會太難得了。」
11:00音樂會正式開場,當陳其鋼《五行》的叮咚水聲汩汩「流進」音樂廳時,有人微閉雙眼,靜坐沉思,中國數千年的古老哲學在西方觀眾的腦海中久久迴蕩。古老深刻的哲思在鮮明的現代色彩映襯下,煥發著跨文化的感染力。隨後,利茲鋼琴比賽首獎得主陸逸軒(Eric Lu)與樂團合作帶來了莫扎特《A大調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贏來陣陣掌聲。下半場,拉赫瑪尼諾夫的絕筆之作《交響舞曲》再次展示了樂團紮實的功底,原本站立區內坐著的不少觀眾聽得饒有興致,紛紛起立,隨著節奏舞動搖擺身體。至此,上海交響樂團140周年全球巡演的七場演出完美殺青。從美國的狼阱表演藝術中心、拉維尼亞音樂節到英國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從瑞士的琉森音樂節、奧地利的格拉芬內格音樂節,到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夏季音樂會」系列、英國的逍遙音樂節,上交在二十餘天裡接連登臺一系列國際一流音樂節,不僅創下了中國交響樂團國際巡演的紀錄,即便放眼國際樂壇也並不多見。在此次橫跨歐美兩大洲,貫穿大西洋兩岸的音樂之旅中,上交通過東方與西方對話的音樂作品,將中國傳統文化以全球觀眾熟悉的方式呈現,俘獲了大批歐美樂迷的心,也引起了海外主流媒體的關注。
上海交響樂團用實力給各國觀眾傾聽到「中國聲音」,感受了中國文化,留下美好的「上海印象」, 在彼此交融、多元碰撞的同一個世界,用音樂增進理解與包容。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瀅 實習編輯:陸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