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熱評:華誼要賣幾部「八佰」 , 才能抵一個馮小剛?

2020-09-04 90憨憨小書生

時隔5年,管虎帶來了另一部略帶浪漫英雄主義的戰爭片《八佰》。這部8月21日正式上映的電影,截至發稿,票房已突破了3.25億元。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這都是一部過於重的電影。製作成本高達5億,背負的也太多,它是華誼的續命之作,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扛鼎野心,現在還成了院線的救市指標。

某種程度上,這部電影也將正式確立管虎與華誼的關係。

管虎的上一部作品《老炮兒》,以6000萬元的成本拿下了9億元票房,成為出品方華誼以小搏大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華誼上上下下都非常滿意的電影。」一位接近華誼的製片人說。

那時華誼最重要的導演馮小剛正處於低谷,在經歷了2011年《一九四二》的票房慘敗和2013年《私人定製》的口碑崩塌後,2015年他沒有自己的導演作品。

「以前華誼的大投入電影或者說戰爭片,都是由馮小剛導演。」上述製片人說。

過去幾年,綁定一個知名導演或製片人,成為電影公司的常規操作。但如此也就將電影公司的業績與一個導演的命運聯繫在一起。以至於華誼上市時,招股書上的風險提示裡,就有「公司對馮小剛團隊有一定的依賴性」。

現在,華誼和管虎的關係也更近了一步。《八佰》戲裡,是一場被圍觀的戰爭。戲外也同樣如此,投資人們也在圍觀《八佰》的製片水平、票房成績。「華誼與騰訊、阿里巴巴都有合作,網際網路巨頭投資華誼的邏輯,就是未來要能拍出業內標杆式的片子。」一位電影業內人士說。

華誼上上下下都對《八佰》充滿期待。2015年底《老炮兒》上映時,華誼的股價穩定在40多元,《八佰》自去年6月宣布撤檔至今已經過去了463天,出品方華誼的股價跌了又漲好幾輪震蕩,但都沒有突破個位數。

《八佰》能拯救華誼嗎?

2019年,華誼全年虧損39.6億元。王中軍不惜質押股權、賣畫,打響華誼業績保衛戰,現在《八佰》更是關鍵的「重器」。

電影還沒上映,就因為發行惹來非議。

為了鎖定收益,《八佰》採用了正常分帳、保底發行和一次性買斷的組合發行模式。其中,保底發行即2019年年票房不足200萬的影院要承諾保證一定票房,並為此提前支付一定保底票房費用,超過約定部分之後正常分帳。業內傳聞這一規模的影院數量可能多達幾千家。

很快一部分院線方開始抵制,理由是歷經了疫情,不少小影院拿不出幾萬塊錢的保底費用,也可能失去《八佰》的放映資格,乾脆決定抵制華誼。

不過一位業內人覺得這些影院有點不講道理。「好多小影院至今還扣著春節檔預售的電影票錢,平臺方最後是自己墊付的錢退給了用戶,這個金額已經上億了」,他對《八佰》的發行策略表示了認可,「《八佰》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這樣可以優先回款,不然帳期可能會多達半年,甚至打水漂,萬一小影院拿錢跑了怎麼辦」。

除了提前鎖定收益,這種模式還能杜絕一部分偷票房行為。

因此也有人認為這種模式值得借鑑。一位院線經理表示,小影院敢這樣出來叫板,只是因為在《八佰》逐漸成型的5年時間裡,「抵制」華誼甚至嘲諷馮小剛都成為了一種輿論正確。

幾年間,華誼的市值從最高點的八百多億,到目前僅剩一百多億。不僅電影一哥的地位不保,業績在最近一年內每況愈下,連續幾個季度經營虧損額都在數千萬到幾億之間。

《八佰》成為華誼重回電影行業一線梯隊的關鍵之作。7月,自打影院宣布復工以來,整個行業都在翹首以盼一部救市大作。但考慮到50%上座率的硬性限定,以及用戶觀影信心重新建立的難度等問題,一般大製作電影絕不會在近期上映。

因此,《八佰》票房就成為全行業眼中的試金石。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預測當下的票房格外困難。

去年暑期檔,《八佰》首次定檔時,業內原本預估票房體量在20億-30億元之間,但換到今年同一檔期,這一預估數字就降至15億元以下。實際上,以5億元的成本算,這一數字也基本是《八佰》回本的最低票房。

考慮到當下的經營狀況,選擇這個時間點上映也算是背水一戰。一方面票房回款,緩解華誼的現金流壓力;另一方面,華誼需要憑藉《八佰》讓市場對自己重拾信心。首映禮那天,王中磊站在臺上,幾次哽咽,「我等首映的這一天已經等了463天了」。

好消息是,《八佰》點映反響出乎意料的好。不少影院方十分激動,「可算等來了《八佰》這種大片」,一位影院經理感嘆,「只有這種片子可以拉動大家進影院,點映場場爆滿」。

市場提振也顯現出來,春節檔撤檔的影片《姜子牙》《奪冠》先後宣布定檔國慶,「希望大家都去支持《八佰》吧,市場很快就會活絡起來」,前述影院經理表示。

在《八佰》的首映禮上,導演陳思誠說,「這樣的電影就是要在電影院看,如果不在電影院看,就太對不起電影這兩個字了」。

復原一段歷史太貴了

如果《八佰》是一部中等成本的電影,現在形勢可以說一片大好。可這是一部重工業戰爭片,管虎一心想做一部「多少年以後回頭看,還有價值」的作品,不依靠特效,儘量真實。

在一位有著多部戰爭、災難片經驗的製片人看來,「復原一段歷史,真的挺難的。」

對於製片方來說,首先得捨得砸錢。對於管虎而言,這是他第一次面對如此高程度的工業化,原本想請好萊塢團隊,但最後全部由本土團隊完成。

2015年,一個完全復原的四行倉庫在蘇州陽澄湖的魚塘裡蓋了出來。長50米,寬40米,總佔地2000平米,相當於半個足球場,用來一比一還原蘇州河及兩岸風貌。由於南方多雨、土質疏鬆等等問題,工期一拖再拖,以至於熬走了許多原已定好檔期的演員。

《八佰》的夜戲特別多。最關鍵的一場「撤離」戲,要用真正的軍用級別照明彈。現役的當然不能用,只能研發定製款,一顆成本8000元,最後用了300多顆。

美術指導林木則一手構建了《八佰》的世界,以蘇州河為界,一岸是風情萬種的大都會,一岸是殘酷無情的屠殺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展示衝突。林木想通過場景的搭建重建這個「社會」,從時代場景還原到每個人的情緒。當時在這裡,除了對峙的中日士兵,還有老上海貴族、中產、街頭藝人、英國人法國人以及尋求租界庇護的難民。僅僅是群演就多達一千多人。

2019年6月,《八佰》的後期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作為上海電影節的開幕影片,創作團隊興致勃勃的奔赴上海這個大本營,在當時看來,在那樣一個環境下,這個原本發生在上海的故事於情於理就該在上海電影節首次亮相。

不過,噩耗很快傳來。上影節突然宣布原定於開幕式的《八佰》不能如期放映,緊接著官方就宣布《八佰》也將撤出暑期檔。一時間,大家都慌了神。

一米九的管虎就站在一群人中間,旁邊是王中磊,他們帶著《八佰》的主創和演員們還是開心地把紅毯走完了。這些人都覺得參加《八佰》很光榮,哪怕很多一線演員在裡面只有寥寥幾個鏡頭。

撤檔第二天華誼股價開盤大跌,許多人猜想華誼快要扛不下去了。對於去年的電影市場也帶來了一定影響,當時電影大盤持續低迷,《八佰》一度是保衛暑期檔的開門大作。

項目出了問題,「總工程師」又變回導演,修改、剪輯、重新過審,管虎戒掉了自己最喜歡抽的雪茄。馮小剛替他打抱不平,覺得管虎受了很多委屈。所幸463天後,《八佰》終於傳來了好消息,正式登陸院線。

馮小剛接班人?

50知天命。管虎覺得自己該成熟了,遇到困難「除了克服沒有別的辦法」。

出生於1968年的管虎是第六代導演,研究者們認為這代導演作品的典型特徵是叛逆與反思。但管虎不太一樣,他一直在追求變化,影片風格多變。

管虎也有戰爭片情結。《八佰》雖然開拍在2017年,但在《老炮兒》面世前,管虎開始考慮《八佰》項目。他受父輩影響,對抗日戰爭題材很感興趣。父親管宗祥是北影廠的演員,以前是八路軍文工團團員。

早在2011年,管虎就完成了《八佰》的第一版劇本。2015年,投資6000萬元的《老炮兒》最終票房8.9億元,投資回報超過了500%。華誼兄弟成為當年賀歲檔的最大贏家。終於讓管虎獲得行業認可,他能夠撬動更多資源,組更大的局了。也讓他和華誼的聯繫越來越緊密。

2016年1月,《老炮兒》劇組在北京辦了一場慶功答謝宴。

在活動上,朱文玖見到了華誼兄弟負責實景娛樂業務的副總裁劉育政。當時,華誼兄弟電影世界項目剛剛落戶蘇州陽澄湖半島。地圈好了,但是缺大的電影項目。在那時看來馮小剛電影公社是一種很好的收益模式。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項目當時是華誼十分看好的戰略業務板塊。考慮到電影業務收入的不確定性,王中軍希望可以提前布局實景娛樂業務,來平衡收益。

於是朱文玖和劉育政討論,如果把《八佰》的景搭在陽澄湖電影世界,可謂兩全其美。

當然,華誼也一直對戰爭片有執念。2007年底,華誼與馮小剛攜手打造的戰爭片《集結號》上映,轟動業內,最終票房達到2.1億元,躋身當時華語電影票房亞軍。這部以淮海戰役為背景的電影,在當時看來從主題到製作都是國產戰爭片的革新之作。

後來在一次公開場合上,王中磊說他一般不在家裡掛電影海報,但《集結號》的海報一直掛在他家牆上,《老炮兒》上映後,又多了一張馮小剛飾演六爺的海報。

王中軍也不止一次講起他對《八佰》的期待,他認為《八佰》在今天行業的地位就可以媲美那時《集結號》在行業的地位。他對很多人說,沒有情懷真的拍不了《八佰》,「不是自己吹,等你看了以後你就知道,我個人覺得是近幾年全世界最好的戰爭片」。

這也讓業內人士對於華誼與管虎的關係有了更多的期待。在五年兩部大片,將管虎推上一線導演行列後,管虎會成為華誼綁定的另一個大導演嗎?

實際上,早在2018年初,管虎和梁靜共同創立的七印象,就拿到了華誼和騰訊投資的注資。其中,林芝騰訊佔比10%,華誼佔比4.5%。

但不難發現,管虎與華誼的關係,並沒有那麼緊密。過去的二十幾年裡,華誼兄弟出品大片,有一半都是出自於馮小剛之手。這是因為5年前華誼以10.5億現金收購了馮小剛的東陽美70%股權,同時雙方籤訂了5年總計6.75億元的對賭協議。

而華誼對於管虎的控制能力,相信沒有那麼強。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和馮小剛與華誼的深度綁定不同,管虎可能會和華誼形成一種新的關係。通過小份額的股權佔比,獲取導演項目的投資權益。「這種合作模式未來也會在行業內越來越盛行,大導演和頭部公司深度捆綁的時代過去了」。

在《八佰》這個浩蕩的工程之後,疫情期間管虎憋在家裡,寫了幾個現實主義題材的劇本。不久前,管虎導演的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已經開機,這部電影的出品方是中國電影公司。

管虎可能成不了下一個馮小剛。但無論如何,再提起華誼的一線大導,終於不是只有馮小剛一人了。

相關焦點

  • 華誼要賣幾部《八佰》,才能抵一個馮小剛?
    過去幾年,綁定一個知名導演或製片人,成為電影公司的常規操作。但如此也就將電影公司的業績與一個導演的命運聯繫在一起。以至於華誼上市時,招股書上的風險提示裡,就有「公司對馮小剛團隊有一定的依賴性」。「華誼與騰訊、阿里巴巴都有合作,網際網路巨頭投資華誼的邏輯,就是未來要能拍出業內標杆式的片子。」一位電影業內人士說。華誼上上下下都對《八佰》充滿期待。
  • 《八佰》大賣,即將摘牌退市的華誼兄弟,能否扭虧轉盈?
    冷鋒最近出來一部特別火的電影,就是《八佰》。截止8月31號晚上9點多,票房已經突破了20億,是國內大陸影史第20部票房突破20億的電影。也是今年全球唯一一部單片票房超過20億的影片。而《八佰》這部電影就是華誼兄弟所拍攝的。華誼兄弟也因為這部電影解救了燃眉之急。
  • 《八佰》不夠,華誼需要八百億
    不過,在捷報頻傳的同時,圍繞該片的保底分帳發行方式似乎惹了眾怒:8月14日,《八佰》開放點映,但一些票房不高的中小影院得先交保底費才能拿到片子。華誼的這波一操作,既「得罪」了中小影院,又「壞了市場規矩」。那華誼為何還要這麼做呢?兩個字,缺錢!
  • 華誼和《八佰》的「票倉」保衛戰
    昔日電影界的「龍頭老大」、內地影視第一股,如今已連續兩年虧損,瀕臨「退市」風險。 8月2日,《八佰》公布定檔消息,翌日華誼兄弟股票開盤一字漲停,上映首日漲幅超過8%,截至發稿,華誼兄弟的市值顯示為181.78億,為近期新高。
  • 一部21億的《八佰》,救不了華誼
    important}經歷了2020年的影視寒冬後,破21億票房大關的《八佰》給整個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所以,當今年的第一部爆款電影《八佰》出現後,有人說,是管虎救了危難之中的華誼。因為,憑藉一部《八佰》,價值百億的上市公司華誼並不會完全解決財務漏洞滿血復活,只能暫時喘口氣,延長休整時間罷了。
  • 華誼不需要《八佰》,華誼需要八佰億
    我昨天去電影院看了《八佰》。不是對電影本身有多好奇,而是一部《八佰》讓我的朋友圈分裂成了兩派。一方認為《八佰》非常震撼,淚奔到「眼睫毛都飛了」。另一方認為《八佰》前半部分還行,後半部分太拉胯,強行煽情,沒有軍事常識,也沒有真實還原歷史。我看完之後最大的感受是,這電影可真長。不論《八佰》口碑是褒是貶,對艱難復工的電影行業來說,總歸是個好消息,「定檔那一天,所有的影院都像過節一樣」。
  • 華誼的病,《八佰》治不了
    而此時上映的《八佰》,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影視行業真正意義上的復工,其上座率高達41.4%。如今,《八佰》點映票房累計2.33億元,更是創造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八佰》的一路爆火,華誼成為了直接的受益人。
  • 華誼要用多久才能走出「空白」?
    受益於《前任3:再見前任》,2017年成為王中磊挽回龍頭企業尊嚴的一年,與此同時,他也為自己贏得了榮譽,他入選了《好萊塢報導》的《2017中國權力榜》,並位列民營影視企業家代表首位。然而,沒人能預料到,在這場回暖之後,華誼便陷入了三年的春節檔「空白」期,並連續兩年出現主控作品缺席的困境——眾所周知,春節檔正是華誼崛起的法寶之一。
  • 成功的《​八佰》,但無法挽救華誼兄弟於水火
    而今,華誼風光不再,靠賣畫、賣房產艱難維持經營,股價比高點跌去了90%,這時候重資抗日劇《八佰》,還是透著王中軍的血性。華誼此舉給了《八佰》一個不錯的市場保證,卻站在40%影院界「小弟」的對立面。雖然吃相略顯難看,但華誼如同一艘滿身傷痕的破船,已經真的輸不起了。終歸結局是完美的,《八佰》至今已拿下了30多億的票房,躋身中國電影票房史總榜第十。《八佰》無疑是成功的,不過卻無法救華誼於水火。
  • 《八佰》點映大賣1500萬元,華誼兄弟能否扭虧為盈?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於見  近日,管虎導演的《八佰》舉行了第一輪點映,首日大賣近1500萬。據業內分析,該片未來票房有望突破10億元。考慮到新冠疫情的實際情況與《八佰》的巨額投資,10億元的票房未必能給華誼帶來多少利潤。如今,華誼也在積極運作定向增發以求獲得23億元的現金支持。華誼兄弟最終的命運,恐怕還是要由資本來決定。  高光時刻,中國電影第一股  提到影視傳媒公司上市公司,相信大多數投資者首先想到的就是華誼兄弟。
  • 《八佰》的擰巴,就是華誼兄弟自己的擰巴
    很多人看完《八佰》的感覺都是很「擰巴」,其實,李夫人最近越想越覺得,《八佰》就是華誼兄弟的「自傳」,《八佰》的「擰巴」就是華誼兄弟自己的「擰巴」。怎麼說呢?按中國電影複雜的分帳制度,製片方能夠得到的分帳大概是1/3,而《八佰》的製作成本是5.5億,所以,票房至少要到15億,華誼才能不虧本。從一些報導來看,今天的華誼非常真誠的想要撈錢,甚至吃相有點難看。網傳他們居然要求2019年總票房不到200萬的小影院,在8月19號前把去年實際票房的3.5%預交給片方,才能點映《八佰》。
  • 《八佰》的故事與華誼的焦慮
    相應地,《八佰》也獲得了一個相當特殊的檔期:直到9月4日由諾蘭執導的《信條》入市前兩周內,《八佰》都毫無對手,這種在排片上的一家獨大是行業首次。從8月14日開放點映開始,《八佰》的表現就在不斷提振行業信心。
  • 十億《八佰》,難救華誼
    但要完全把華誼帶出泥淖,僅憑一部《八佰》,或許還不太夠。保底金額「惹怒」中小影城在8月2日宣布定檔信息之後,片方很快就高調宣布了點映計劃,一度被稱為「想要複製《哪吒》」。在8月14日提前點映之後,在8月17日至8月20日期間《八佰》再一次擴大了點映規模,從單日1萬場增至4萬場,密鑰期限也增加了兩個小時。不過,八佰的發行模式也同樣為華誼帶來了爭議。
  • 《八佰》「大麥」,背後公司——華誼兄弟,要重倉買入麼?
    ,票房超過15億,影片才能回本。 從影視行業到華誼兄弟: 華誼兄弟近兩個月的股價漲了近50%,頭腦發熱的時候特別容易讓我們忽視它現在面臨的一個生死局。 創業板在近期改制之前是沒有ST的,規矩是連續虧損三年就退市。
  • 一部28億票房的《八佰》,拯救不了處在困境的華誼
    影視行業經歷了冰封之後,破28億票房的《八佰》給整個行業帶去了復甦的氣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華誼把寶押在馮小剛身上就是一種投資,一旦投資失敗,那麼損失非常大。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華誼開始注意一些導演和製作人。
  • 《八佰》之後華誼再押新寶,馮小剛新片在列,美人魚2或成炮灰?
    今年的影視公司日子都不太好過,就連業界的大佬華誼也不例外。原本就因為各種原因,在疫情之前就走起了下坡路的華誼,今年更是背負了30多億外債,可以說度日艱難,現在全靠一部《八佰》自救。從華誼之前發布的公告就可以推測出《八佰》的票房能夠為華誼輸血多少——在《八佰》片方剛過11.55億元時,華誼僅可從中拿到
  • 《八佰》之後華誼再押新寶,馮小剛新片在列,《美人魚2》或成炮灰?
    今年的影視公司日子都不太好過,就連業界的大佬華誼也不例外。原本就因為各種原因,在疫情之前就走起了下坡路的華誼,今年更是背負了30多億外債,可以說度日艱難,現在全靠一部《八佰》自救。
  • 華誼賺瘋了!電影《八佰》上映7天票房13億,王氏雙雄再次崛起
    明星的吸金能力是有目共睹了,這也帶起了一股「明星熱」,很多新生代都對這一職業有嚮往,導致最近幾年經紀公司眾多。說起經紀公司,華誼應該也是比較傳奇的一個了,旗下明星眾多,很多都是一線,影視歌三方面皆有涉獵,還被一些網友稱作是內地娛樂圈的龍頭老大!
  • 華誼兄弟背水一戰:《八佰》上映能否救主?
    巨額虧損導致的資金短缺,讓華誼兄弟董事長王忠軍不得不變賣收藏自救。如今《八佰》再次定檔,作為影院恢復營業後的首部大製作,《八佰》自傳出定檔後備受關注。14日首日點映會上,《八佰》票房達到1500萬元,截至8月18日,《八佰》預售總票房突破億元大關。
  • 《八佰》救市 華誼救己
    《八佰》看哭硬漢《八佰》像是浮在水面上的一根救命稻草,老牌影視公司華誼兄弟究竟還能不能證明自己是一家優秀的電影製作公司,就看能不能緊緊抓牢它。銀幕亮起,龍標出現,《八佰》的公映許可證後緊跟著「第800號」,這一個小彩蛋,足夠粉碎此前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