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高慶秀 編輯 / 曹樂溪
明天(5月27日),是光線入股貓眼電影一周年的日子。
去年,貓眼電影宣布從新美大獨立分拆完成,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用23.83億現金和23.99億上市公司股票,換來了貓眼電影57.4%的股權。這筆收購曾震驚業內。
一方面是貓眼電影83.3億的估值,與同行相差甚遠;另一方面,一向謹小慎微的光線突然大手筆,讓人刮目相看。
蟄伏一年來,除了各個檔期常規的電影宣發以外,貓眼在公司宣傳層面異常低調。直到不久前,才有一項資本動作,與辰海資本共同成立妙基金,專門投資文娛領域早期公司股權。
隨後,王長田在不久前一次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貓眼第一季度已經實現巨大盈利,月均盈利5000萬。特別是,非票房收入、電影投資和發行收入增長很快。
不過,相比這兩條消息,大家更關心,從新美大正式拆分貓眼電影業務,到光線入股貓眼,再到現在,這一年多來,貓眼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貓眼CEO鄭志昊認為,以前貓眼電影是一家偏O2O的公司,過去一年最大的變化就是,完成了網際網路+電影公司的轉變,電影已經成為公司整體方程式中重要元素,而貓眼也真正成為電影行業中的一員。
貓眼CEO鄭志昊
從最初的票務平臺進入到具體電影項目運作的上下遊,到去年主控發行《驢得水》、《情聖》、《我不是潘金蓮》等項目,再到聯合出品發行《記憶大師》,貓眼電影已經從拼票補拼份額,進化到真正主控參與電影項目。
換句話說,以前貓眼是一家票務網站,現在已經更像一家基於網際網路平臺的電影公司,並具體參與到電影產業上下遊環節。
在鄭志昊看來:「 貓眼戰略重組之後的第一年,尤其是前10個月,對貓眼來說非常重要,是打基礎的階段。當時市場形勢非常嚴峻,還有文章稱,BAT圍剿貓眼。如果基礎打不好,想贏這場仗不容易。現在,貓眼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已經完成從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過度。」
脫掉網際網路燒錢印記
貓眼電影一季度盈利
不久前,在一次投資者交流會上,王長田表示,一季度貓眼已經盈利,市場佔有率相對穩定在36%到42%之間。
他認為, 「照這樣下去,完全可以預期,貓眼電影會取得一個非常高的年利潤。」王長田透露在一季度貓眼不僅票務上取得了增長,尤其是賣品及廣告收入等非票務收入上增長1100%,電影投資和發行收入增長1450%。
王長田
貓眼電影的盈利,與網際網路電影平臺減少票補的大環境有關係,網際網路電影公司已經過了瘋狂燒錢做補貼、拉新用戶的階段。
2016年,四大票務網站中,除了淘票票還在大規模做票補以外,百度糯米、微影時代票補規模都在收縮。
甚至,百度將重心轉移到人工智慧領域,減少對O2O業務線的投入以後,今年2月,糯米影業也宣布盈利。微影時代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保底發行打品牌上。
在減少票補的同時,貓眼電影還拓展包括電影投資、發行等各種收入渠道。
目前,貓眼的利潤和收入來源,主要包括三大塊。第一塊還是票務;第二塊是非票業務,包括賣品、廣告等;第三塊是電影投資和發行業務,這塊比重越來越高。
除此之外,貓眼電影會介入到演出、廣告、媒體平臺等,包括對外投資收益。
貓眼電影合作方案
有業內人士擔心,在追求盈利的同時,貓眼原有的市場份額可能會下滑,甚至有可能整體退居二線。事實上,在收購之後不久,王長田在回答機構諮詢時坦言,不會參與BAT支持的票補大戰,甚至可以「默認」貓眼電影市場份額的下滑。
貓眼電影顯然正在擺脫燒錢的網際網路印記,逐漸向一家新型「網際網路+電影」公司靠攏。
「貓眼過去一年在電影發行業務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我們主控發行的幾個片子,比如《驢得水》、《情聖》等也成為年度黑馬片。」鄭志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好萊塢+光線
貓眼沉澱自己的選片邏輯
去年貓眼獨立分拆與光線戰略重組時,貓眼電影83億的估值水平遠低於同行,當時微影時代和淘票票的融資估值已經達到116億和120億。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貓眼價值被低估了。但當時新美大稱,貓眼電影能夠跟光線傳媒產生戰略協同,83億的估值,有一定戰略意義。
雙方的考慮是,作為一家打算切入上遊的在線票務網站,與光線傳媒合作基本可以不愁發行片源;而光線也一向被詬病為沒有網際網路基因的公司,參與貓眼重組,則補足了光線的線上發行環節。
總體上看,這個預期基本達到了。
去年以來,貓眼電影跟光線之間的合作是最多的。單從片單數上就可以看出來,《大魚海棠》《我叫MT》《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你的名字。》《嫌疑人X現身》等光線重點主控項目全部選擇貓眼電影做線上發行平臺。
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但光線和貓眼畢竟是兩家公司,獨立實體運作,不會因為戰略協同,就把所有事情都混在一起做。「光線不會因為戰略合作就把賺錢的機會白白讓給貓眼電影,反之也不會。」一位業內人士評價
因此,在光線的項目以外,貓眼自己也獨立主控發行了包括《驢得水》、《情聖》等一系列黑馬影片,並且和好萊塢六大展開了深度合作。《奇異博士》、《星際迷航3》、《美女與野獸》、《金剛狼3》、《速度與激情8》等爆款大片背後,貓眼都是戰略級的營銷合作夥伴。
業內都很好奇,貓眼為什麼總能挑到這種爆款影片?
鄭志昊認為,平臺的大數據算是選片的一個比較重要依據。除了用戶能夠看到的數據部分外,貓眼內部後臺的數據維度很多,更詳細。
「有一部分是學習好萊塢的經驗,也有我們自己在選片邏輯上的沉澱。自己對內容的判斷很關鍵,過去這個團隊的人大多數是網際網路人才或者是科技型人才,過去這一年,貓眼電影引入了很多有宣發經驗的電影宣發人才。」
娛樂資本論在採訪中發現,在具體項目運作上,貓眼的獨立性很強。甚至剛剛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的2017年全國院線發行大會,貓眼也有獨立展位,並發布了今年主控發行的電影項目片單。
熟悉光線發行的朋友透露,事實上,光線傳媒與貓眼在電影發行的協同方面,「更多的情況下,那些體量大,比較重要的影片都有光線來發行,其他的可以交給貓眼電影發行。而非光線參與出品的影片,一般是出品方直接找到貓眼,貓眼獨立決定發或者不發。」
貓眼分管電影業務VP康利也證實了這一點。「貓眼電影現在有自己獨立的影業業務體系和項目開發投資團隊,我們是在獨立地做這件事情。「甚至,貓眼在去年低調地成立自己的影業公司「貓眼影業」,獨立開展電影制、投、宣、發各項業務,康利出任貓眼影業總裁。
一位業內人士稱,相比一些網際網路公司的保底發行的策略,貓眼電影的發行和選片策略相對「實用」。基本上影片成本不高,但都可以賺到錢。
」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貓眼更喜歡選擇新題材、新導演、新故事,爭取另闢蹊徑。這樣才能從行業中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從票務平臺到電影業務和投資
業務拓展的結果還是要做生態
鄭志昊認為,貓眼經過第二階段之後,才有資格走到第三階段,建立生態。
他用騰訊業務做類比,QQ剛開始起步,還沒有太多的增值業務,以及廣告和遊戲的時候,它都是先打好這社交基礎,有了社交的底子,才能一步步走出去,而不是做一個純社交軟體。
貓眼也是類似的情況。除了網際網路票務以外,貓眼電影確實在電影業務、媒體、投資、大數據等各個方向拓展業務。
以大數據平臺中的貓眼電影專業版為例,這個從票房查詢功能開始的APP,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發布一個新功能版本。它的功能已經不僅僅是專門服務於B端影院,而是滲透到影視全產業鏈。
貓眼電影專業版票房查詢
比如,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修改了票房統計方法,將電商網站3元服務費也計入總票房內。貓眼電影也做了數據調整,還推出了綜合票房和可分帳票房兩種數據維度,方便片方查詢分帳。
為了提高票房數據的可靠性,貓眼推出了「每日網售佔比」查詢功能。通過觀察一部影片的網絡線上出票、影院線下出票佔比情況,來識別單片票房數據的可靠性。
在最近版本中,還新增了網絡播放量和收視數據監控,網播量提供電視劇、網絡劇、網絡綜藝等品類的實時播放量;收視數據則和酷雲EYE合作,對央視和衛視的電視劇、綜藝、新聞節目的市佔率和關注度進行實時監控和更新。至此貓眼專業版APP成為業內唯一一家提供電影、電視、網絡終端「三屏數據」服務的大數據平臺。
此外,貓眼專業版上的「找合作」平臺上,院線電影、網絡電影、電視劇還是電視欄目、真人秀等各種影視項目運作者都可以發布相關需求信息,範圍包括尋找投資人,招募演員,招聘製片人,攝影器材等,試圖成為行業信息資源對接平臺。
馮小剛的《芳華》還在這個平臺上招聘女演員,《琅琊榜2》還在貓眼電影上招聘過製片人。
馮小剛電影《芳華》
此外,貓眼在實際下場操作一些電影項目運作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缺人才。因此,在其他業務拓展方面,貓眼電影還在著手提供多樣化人才的培養和扶持。
「下一步我們會開展製作、參與投資。這就涉及到我們用什麼樣的演員、怎麼扶持IP。一個好的影視項目,很可能會培養出下一個受歡迎的偶像、導演或者製片人,我們希望能夠培養出一批能代表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鄭志昊說。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快速發展之後,貓眼才有機會布局生態。「貓眼能夠轉化的資源和能力非常強大,貓眼的想像空間也很大,不能僅僅盯著票房這一點來看。」
排版 / 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