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電影與光線聯姻一周年:從O2O公司到「網際網路+電影」公司的蛻變

2021-02-13 娛樂資本論

作者 / 高慶秀  編輯 / 曹樂溪

明天(5月27日),是光線入股貓眼電影一周年的日子。

 

去年,貓眼電影宣布從新美大獨立分拆完成,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用23.83億現金和23.99億上市公司股票,換來了貓眼電影57.4%的股權。這筆收購曾震驚業內。

 

一方面是貓眼電影83.3億的估值,與同行相差甚遠;另一方面,一向謹小慎微的光線突然大手筆,讓人刮目相看。

 

蟄伏一年來,除了各個檔期常規的電影宣發以外,貓眼在公司宣傳層面異常低調。直到不久前,才有一項資本動作,與辰海資本共同成立妙基金,專門投資文娛領域早期公司股權。

 

隨後,王長田在不久前一次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貓眼第一季度已經實現巨大盈利,月均盈利5000萬。特別是,非票房收入、電影投資和發行收入增長很快。

 

不過,相比這兩條消息,大家更關心,從新美大正式拆分貓眼電影業務,到光線入股貓眼,再到現在,這一年多來,貓眼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貓眼CEO鄭志昊認為,以前貓眼電影是一家偏O2O的公司,過去一年最大的變化就是,完成了網際網路+電影公司的轉變,電影已經成為公司整體方程式中重要元素,而貓眼也真正成為電影行業中的一員。

貓眼CEO鄭志昊

 

從最初的票務平臺進入到具體電影項目運作的上下遊,到去年主控發行《驢得水》、《情聖》、《我不是潘金蓮》等項目,再到聯合出品發行《記憶大師》,貓眼電影已經從拼票補拼份額,進化到真正主控參與電影項目。

 

換句話說,以前貓眼是一家票務網站,現在已經更像一家基於網際網路平臺的電影公司,並具體參與到電影產業上下遊環節。

 

在鄭志昊看來:「 貓眼戰略重組之後的第一年,尤其是前10個月,對貓眼來說非常重要,是打基礎的階段。當時市場形勢非常嚴峻,還有文章稱,BAT圍剿貓眼。如果基礎打不好,想贏這場仗不容易。現在,貓眼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已經完成從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過度。」

 

脫掉網際網路燒錢印記

貓眼電影一季度盈利

 

不久前,在一次投資者交流會上,王長田表示,一季度貓眼已經盈利,市場佔有率相對穩定在36%到42%之間。

 

他認為, 「照這樣下去,完全可以預期,貓眼電影會取得一個非常高的年利潤。」王長田透露在一季度貓眼不僅票務上取得了增長,尤其是賣品及廣告收入等非票務收入上增長1100%,電影投資和發行收入增長1450%。

王長田

 

貓眼電影的盈利,與網際網路電影平臺減少票補的大環境有關係,網際網路電影公司已經過了瘋狂燒錢做補貼、拉新用戶的階段。

 

2016年,四大票務網站中,除了淘票票還在大規模做票補以外,百度糯米、微影時代票補規模都在收縮。

 

甚至,百度將重心轉移到人工智慧領域,減少對O2O業務線的投入以後,今年2月,糯米影業也宣布盈利。微影時代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保底發行打品牌上。

 

在減少票補的同時,貓眼電影還拓展包括電影投資、發行等各種收入渠道。

 

目前,貓眼的利潤和收入來源,主要包括三大塊。第一塊還是票務;第二塊是非票業務,包括賣品、廣告等;第三塊是電影投資和發行業務,這塊比重越來越高。

 

除此之外,貓眼電影會介入到演出、廣告、媒體平臺等,包括對外投資收益。

貓眼電影合作方案

 

有業內人士擔心,在追求盈利的同時,貓眼原有的市場份額可能會下滑,甚至有可能整體退居二線。事實上,在收購之後不久,王長田在回答機構諮詢時坦言,不會參與BAT支持的票補大戰,甚至可以「默認」貓眼電影市場份額的下滑。

 

貓眼電影顯然正在擺脫燒錢的網際網路印記,逐漸向一家新型「網際網路+電影」公司靠攏。

 

「貓眼過去一年在電影發行業務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我們主控發行的幾個片子,比如《驢得水》、《情聖》等也成為年度黑馬片。」鄭志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好萊塢+光線

貓眼沉澱自己的選片邏輯

 

去年貓眼獨立分拆與光線戰略重組時,貓眼電影83億的估值水平遠低於同行,當時微影時代和淘票票的融資估值已經達到116億和120億。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貓眼價值被低估了。但當時新美大稱,貓眼電影能夠跟光線傳媒產生戰略協同,83億的估值,有一定戰略意義。

 

雙方的考慮是,作為一家打算切入上遊的在線票務網站,與光線傳媒合作基本可以不愁發行片源;而光線也一向被詬病為沒有網際網路基因的公司,參與貓眼重組,則補足了光線的線上發行環節。

 

總體上看,這個預期基本達到了。

 

去年以來,貓眼電影跟光線之間的合作是最多的。單從片單數上就可以看出來,《大魚海棠》《我叫MT》《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你的名字。》《嫌疑人X現身》等光線重點主控項目全部選擇貓眼電影做線上發行平臺。

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但光線和貓眼畢竟是兩家公司,獨立實體運作,不會因為戰略協同,就把所有事情都混在一起做。「光線不會因為戰略合作就把賺錢的機會白白讓給貓眼電影,反之也不會。」一位業內人士評價

 

因此,在光線的項目以外,貓眼自己也獨立主控發行了包括《驢得水》、《情聖》等一系列黑馬影片,並且和好萊塢六大展開了深度合作。《奇異博士》、《星際迷航3》、《美女與野獸》、《金剛狼3》、《速度與激情8》等爆款大片背後,貓眼都是戰略級的營銷合作夥伴。

 

業內都很好奇,貓眼為什麼總能挑到這種爆款影片?

 

鄭志昊認為,平臺的大數據算是選片的一個比較重要依據。除了用戶能夠看到的數據部分外,貓眼內部後臺的數據維度很多,更詳細。

 

「有一部分是學習好萊塢的經驗,也有我們自己在選片邏輯上的沉澱。自己對內容的判斷很關鍵,過去這個團隊的人大多數是網際網路人才或者是科技型人才,過去這一年,貓眼電影引入了很多有宣發經驗的電影宣發人才。」

 

娛樂資本論在採訪中發現,在具體項目運作上,貓眼的獨立性很強。甚至剛剛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的2017年全國院線發行大會,貓眼也有獨立展位,並發布了今年主控發行的電影項目片單。

 

熟悉光線發行的朋友透露,事實上,光線傳媒與貓眼在電影發行的協同方面,「更多的情況下,那些體量大,比較重要的影片都有光線來發行,其他的可以交給貓眼電影發行。而非光線參與出品的影片,一般是出品方直接找到貓眼,貓眼獨立決定發或者不發。」

 

貓眼分管電影業務VP康利也證實了這一點。「貓眼電影現在有自己獨立的影業業務體系和項目開發投資團隊,我們是在獨立地做這件事情。「甚至,貓眼在去年低調地成立自己的影業公司「貓眼影業」,獨立開展電影制、投、宣、發各項業務,康利出任貓眼影業總裁。

 

一位業內人士稱,相比一些網際網路公司的保底發行的策略,貓眼電影的發行和選片策略相對「實用」。基本上影片成本不高,但都可以賺到錢。

 

」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貓眼更喜歡選擇新題材、新導演、新故事,爭取另闢蹊徑。這樣才能從行業中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從票務平臺到電影業務和投資

業務拓展的結果還是要做生態

 

鄭志昊認為,貓眼經過第二階段之後,才有資格走到第三階段,建立生態。

 

他用騰訊業務做類比,QQ剛開始起步,還沒有太多的增值業務,以及廣告和遊戲的時候,它都是先打好這社交基礎,有了社交的底子,才能一步步走出去,而不是做一個純社交軟體。

 

貓眼也是類似的情況。除了網際網路票務以外,貓眼電影確實在電影業務、媒體、投資、大數據等各個方向拓展業務。

 

以大數據平臺中的貓眼電影專業版為例,這個從票房查詢功能開始的APP,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發布一個新功能版本。它的功能已經不僅僅是專門服務於B端影院,而是滲透到影視全產業鏈。

貓眼電影專業版票房查詢

 

比如,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修改了票房統計方法,將電商網站3元服務費也計入總票房內。貓眼電影也做了數據調整,還推出了綜合票房和可分帳票房兩種數據維度,方便片方查詢分帳。

 

為了提高票房數據的可靠性,貓眼推出了「每日網售佔比」查詢功能。通過觀察一部影片的網絡線上出票、影院線下出票佔比情況,來識別單片票房數據的可靠性。

 

在最近版本中,還新增了網絡播放量和收視數據監控,網播量提供電視劇、網絡劇、網絡綜藝等品類的實時播放量;收視數據則和酷雲EYE合作,對央視和衛視的電視劇、綜藝、新聞節目的市佔率和關注度進行實時監控和更新。至此貓眼專業版APP成為業內唯一一家提供電影、電視、網絡終端「三屏數據」服務的大數據平臺。

 

此外,貓眼專業版上的「找合作」平臺上,院線電影、網絡電影、電視劇還是電視欄目、真人秀等各種影視項目運作者都可以發布相關需求信息,範圍包括尋找投資人,招募演員,招聘製片人,攝影器材等,試圖成為行業信息資源對接平臺。

 

馮小剛的《芳華》還在這個平臺上招聘女演員,《琅琊榜2》還在貓眼電影上招聘過製片人。

馮小剛電影《芳華》

 

此外,貓眼在實際下場操作一些電影項目運作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缺人才。因此,在其他業務拓展方面,貓眼電影還在著手提供多樣化人才的培養和扶持。

 

「下一步我們會開展製作、參與投資。這就涉及到我們用什麼樣的演員、怎麼扶持IP。一個好的影視項目,很可能會培養出下一個受歡迎的偶像、導演或者製片人,我們希望能夠培養出一批能代表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鄭志昊說。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快速發展之後,貓眼才有機會布局生態。「貓眼能夠轉化的資源和能力非常強大,貓眼的想像空間也很大,不能僅僅盯著票房這一點來看。」

排版 / 橙子

相關焦點

  • 光線傳媒控股貓眼電影,光線股價以後可以不只靠票房了
    在最初的交易被媒體披露之前,這樣的討論已經在漫咖啡和庫布裡克咖啡館裡持續了一兩周。到了5月底,就當討論已經變得有些乏味的時候,交易也正好完成了。5月27日下午,停牌一個多月的光線傳媒發布了公告,宣布完成了對貓眼電影的控股。光線通過兩家公司合計獲得貓眼電影57.4%的股權,付出的代價是6%的光線傳媒股份和23.83億元現金。
  • 電影公司的2019:網際網路影業上行、「五大」變局、「導演派」成新秀
    實踐證明,寒冬下退場的1800多家影視公司只是行業進化過程中被自然淘汰的存在。不管是網際網路影業還是傳統影業,認真做內容,打好堅實根基的公司不僅在2019年博得了彩頭,也極有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內實現彎道超車。
  • 社招 | 網易、萬達電影、光線傳媒、秒拍、貓眼電影社會招募中
    文字編輯 視頻編輯設計編輯 光線傳媒電影營銷 編劇經紀 光線傳媒電影營銷 編劇經紀 秒拍後期製作(包裝) 攝像師 貓眼電影主營業務包括電視節目製作與發行,電影投資、製作、宣發,電視劇投資、發行,藝人經紀,新媒體網際網路、遊戲等。
  • 2018中國電影發行公司TOP100權力榜出爐,影聯、博納、光線位列前...
    當然,一部電影也會有多個主發行公司的情形,像《一齣好戲》便是由貓眼和光線共同發行,《胖子行動隊》由影聯和五洲共同發行,《阿修羅》則有中影、五洲、大地、完美影視四家參與主發。 因此,在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合數據的影響下,73%的佔比可能並不是一個準確的數字,但高達三分之二的比例也足以看出當下頭部發行公司在整個發行市場所佔的壟斷地位。
  • 早報|米麼金服獲數千萬元B輪融資,光線傳媒入股貓眼電影成最大股東
  • 頭部電影公司2020成績單
    經歷近半年時間的停滯後,電影市場積極自救復甦,在下半年書寫了喜人的成績。在此之中,眾多頭部電影公司,無疑貢獻了最大力量。臨近年末之際,犀牛娛樂整理了十二家電影公司,對其出品、發行成績進行盤點梳理。二番出品的建黨100周年紀念電影《1921》也已經定檔2021年7月1日上映。
  • bilibili影業被200萬低價甩賣背後,網際網路公司做電影幾乎全軍覆沒!
    低價轉讓的背後也透露出網際網路影視公司內容變現的艱難。實際上2015年到2016年在「網際網路+」的大力提倡下,網際網路企業紛紛湧入電影市場後,網際網路影業在大舉進軍中並沒有迎來春天。嗶哩嗶哩影業成立於2015年11月。由上海尚世影業有限公司、海幻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即B站)和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資1000萬元成立嗶哩嗶哩影業。
  • 中國電影發行公司TOP100權力榜出爐:光線、華誼、影聯穩居前三!
    許多發行公司已成長為綜合影視公司許多發行公司已逐漸成長為涵蓋電影投資、製作、宣傳、發行,藝人經紀等業務的綜合性影視公司。現在,隨著貓眼、淘票票等網際網路平臺從過去的電商平臺進入電影產業鏈的中遊、上遊,不少發行公司已經轉變發行方式,利用網際網路思維進行發行。2016年的票補大戰仍讓人記憶猶新,今年隨著電子票務平臺基本格局已定,電子票務平臺進入穩定發展期,中國觀眾網絡購票習慣已經形成。未來,票補仍會是電影發行過程中的重要一環,而影片質量則是票務平臺關注的重點。
  • 2018年電影公司眾生相:傳統五大博納第一、新興公司騰訊系登頂
    這些成績取得的背後,都是中國電影人努力耕耘的回報,也是各大電影出品公司在市場巨變下堅守的成果,不論是傳統的博納、光線、還是新興的網際網路影視力量騰訊影業、貓眼電影,都在發揮各自優勢,堅守著初心:做好電影。
  • 網際網路公司如何做電影:騰訊影業的先發與後制
    這個以IP為核心,基於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多領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絲經濟模式,過去幾年間已經成為了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的標配。  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40億元人民幣,而騰訊僅通過一款《英雄聯盟》遊戲在2015年就能夠獲得16.28億美元的收入。2015年,這個全國年收入達1407億元人民幣的遊戲行業,為騰訊創造了565.87億元的營收,佔騰訊全年總收入的55%。
  • 貓眼電影獨立運營,騰訊系鄭志昊任CEO,將進入電影上遊
    美團正式宣布,貓眼電影分拆成完全獨立運營的公司。曾任騰訊副總裁的鄭志昊擔任貓眼電影CEO,他將帶領貓眼發動凌厲攻勢,通過資本運作加快發展電影上遊業務,目標是中國最重要的綜合電影公司。貓眼是一家發展極快的公司,從成立到做出成績也不過一兩年的時間,極大地體現了網際網路公司做電影的效率。它最早從網際網路售票切入,後來介入到電影發行領域,如今則在往一個全平臺的方向狂奔。今年年初,《三聲》曾專訪了貓眼產品副總裁徐梧。彼時,我曾問他貓眼是否會進入電影的上遊製作領域,他表示一直在探索,但也承認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事情,有其自身規律。
  • 2019年值得關注的50家電影公司
    過去一年,從資本退潮到稅務整治,電影公司作為行業最基礎也最龐大的個體,首當其衝。2018讓電影公司經歷了更多的動蕩與不安,讓市場一次次觸及冰點。即使如此,在博納、萬達、光線、華誼等老牌大公司和北京文化、壞猴子、真樂道等實力公司的推動下,2018年整個電影市場依然堅挺地邁入了後600億票房時代。但所謂「風水輪流轉」,更何況是在操作周期較長、且投資風險高的電影市場。
  • 2019年電影盤點:科幻、動作類型片受青睞,單片出品公司數量劇增,網際網路公司成績顯赫
    2019年進入尾聲,回顧過去一年的電影市場,既出現了《流浪地球》《哪吒》等票房40億+的爆款作品,《我和我的祖國》這樣的「平民視角」獻禮片,也出現了《少年的你》《誤殺》等優質的中小成本國產片,電影類型題材全面開花,以阿里影業、騰訊影業、貓眼影業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影視公司也分別從宣發、出品、創製等多個維度深入產業,存在感滿滿。
  • 貓眼電影:電影發行的新玩家
    美團貓眼電影幫寧浩新片《心花路放》已經預售了100萬張電影票,到上映前預售將突破1億元。這僅僅是貓眼一家售票網站就可以幫一部影片預售一個億,市面上還有微信電影票、淘寶電影票、格瓦拉、時光網等幾大網站體量也不小。這證明,我說過的《電影發行的網際網路化和電影營銷的電商化》時代已經來臨,傳統發行公司將被邊緣化,甚至院線的「排片權」也將交出給在線售票網站。新形式的網際網路發行公司是未來趨勢!
  • 2017年電影行業重塑 華誼兄弟市值遭4家公司反超
    過去的一年,是中國電影行業被重塑的一年。市場環境與公司股價背道而馳,中國電影票房走出低迷,創造出500億元的新紀錄,而上市公司板塊估值持續下挫,再探新低。嚴監管、低估值,伴隨了電影行業一整年。   這一年,我們聽到的最多的詞,就是「築底」、「希望」與「復甦」,電影公司在迷霧中摸索前行,在等待中不斷調整。
  • 貓眼、微影合併塵埃落定,但電影產業新變局才剛剛開始…
    看多了網際網路行業裡的企業「火拼」,大部分媒體和業內人士早早就預言了網票行業最終也會塵埃落定在雙雄對決——從最早的格瓦拉、蜘蛛網、賣座網等等開始的狼煙四起,到之後格瓦拉被微影併購,百度糯米的退出,以及如今的微影被併入貓眼,這都是網際網路商戰的「宿命」。始於創新的服務,燎原於BAT的「星球大戰」,終於投資人的「合併同類項」。
  • 美團貓眼電影的前世今生
    但是,《心花路放》在貓眼電影上的預售,能夠讓以往更多憑藉「經驗」來排片的院線,有了更真實更精準的數據進行排片。王易冰和王興都聲稱貓眼電影的預售是對現有發行方式的補充,主要是做增量市場。王興說:「美團貓眼比其他任何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和任何一個院線更了解總體觀影人群的需求,我們嘗試新模式,不見得要把舊模式打碎,我們可以在原有的體系裡找到自己的切入點。」
  • 電影公司的劇集業務盤點:影院停擺下的理智出路?|貓眼娛樂|萬達|掌...
    在他們的設想中,這場疫情或許會很快結束,電影行業也會很快回歸正軌。現實中,部分低風險地區影院的搶先復工和上級部門的復映計劃,也為從業者們注入了些許信心。然而二次停擺卻讓大家意識到了電影行業處境的嚴峻性。隨著海外疫情爆發,境外反輸防疫壓力日益增加,電影行業的復工之日也變得遙遙無期。在歸零的收入背後,每個月大量流失的剛性支出已經嚴重威脅到了電影從業者的生存。
  • 影城丨貓眼微影合併已成定局!在線電影票務進入「雙雄」時代
    的確,伴隨著國內電影產業的持續走高,在線電影票務產業也在不斷發展,不過當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必將會進行合縱連橫、汰弱留強的洗牌。這不就在最近,有關貓眼電影的一系列新聞就再次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而它的變動很可能會讓整個產業由此前的「三國割據」直接變成「兩強爭霸」。
  • 貓眼電影與微影時代要合併了?
    日前,有消息稱,國內最大的兩家在線票務平臺貓眼電影和微影時代即將合併,雖然微影時代CEO林寧出面進行了否認,但據《財經》雜誌調查,兩家公司近期確實正在進行有關合併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