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電影發行公司TOP100權力榜出爐,影聯、博納、光線位列前...

2021-02-07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起拍電影」,作者魏建梅。36氪經授權轉載。

80%的片方為宣發公司打工?宣發為爛片背鍋?一捧一殺,這兩句經常在業內聽聞的話語也正好道出發行所處地位的尷尬。

作為連接電影製作上映的中流砥柱,發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今年,從《後來的我們》的退票門事件,到丁晟為新片《英雄本色2018》發聲,再到李非為《命運速遞》質疑發行方,一系列事件的頻繁發生也可以看出發行方與出品方及影院方之間說不清理還亂的糾葛。

與此同時,今年資本寒冬、票補取消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也讓整個發行市場開始迎來洗牌,在此過程中不少公司也走上了解散裁員的道路,發行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境遇。看向終端市場,在發行的助力下,今年也有不少影片取得了破紀錄的市場戰績,晉升黑馬爆款,整個大盤也有望突破600億大關。

總的來說,對發行市場而言,今年是震蕩,同時又是上升的一年。而在年關將近之際,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一以貫之,通過盤點各發行公司今年一年所發行的影片數量及發行影片的票房成績,並參照以往的業內影響力,為大家推出2018中國電影發行公司TOP100權力榜,並試圖盤點這一年的發行市場,預測未來的發行環境與趨勢。

排名規則:

1. 榜單涵蓋純發行公司以及有發行部門的大型影視公司;

2. 榜單排名以2018年各公司發行票房業績為主,同時參考公司綜合發行實力及業內影響力;

3. 發行業績主要從公司主發行影片考慮,聯合發行影片也在參考之列,協助推廣影片不作為考量依據,但也會考慮在內;

4. 相比於純發行公司,全產業鏈布局的影視公司排名靠前。


發行公司TOP10壟斷著

2018年國產片總票房的70%

截止目前,今年國產片總票房已經達到了359.04億。其中,榜單中排名前十的發行公司所主發的國產片票房之和就達到了261.17億,佔總票房的73%。

當然,一部電影也會有多個主發行公司的情形,像《一齣好戲》便是由貓眼和光線共同發行,《胖子行動隊》由影聯和五洲共同發行,《阿修羅》則有中影、五洲、大地、完美影視四家參與主發。

因此,在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合數據的影響下,73%的佔比可能並不是一個準確的數字,但高達三分之二的比例也足以看出當下頭部發行公司在整個發行市場所佔的壟斷地位。同時,這也從另一側面映照出發行市場的頭部效應之大,只有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分成。

比如,排名第一的影聯所發行的《我不是藥神》是今年當之無愧的現象級電影,豆瓣評分9.0的高口碑背後,票房也攀升至30億+,《無問西東》雖然是一部文藝片,卻也拿下了7億票房,成為文藝片類型中的又一佼佼者。此外,除了今年作品較少,剛更名為樂創文娛的樂視影業,傳統五大民營公司中的四大均位列前十中。

博納的《紅海行動》和《無雙》分別在春節和國慶兩大黃金檔期,雙雙憑藉各自硬實力的爆發登頂檔期冠軍,位列榜單第二;光線的《一齣好戲》和《超時空同居》雖然都是導演處女作,卻都意外地逆襲為爆款黑馬,拿下不俗的票房成績,位於榜單第三;華誼則憑藉《找到你》《江湖兒女》的超預期表現居榜單第六,由萬達領頭組成的五洲則在今年主發了《唐人街探案2》《快把我哥帶走》等,居榜單第七。

此外,像發行過《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的北京文化,《你好,之華》《愛情公寓》的聯瑞,以及一直以來主要以推廣引進片為主的中影等在今年的發行市場也都有著不俗的表現,化身市場的中堅力量。而有著網際網路基因的發行公司貓眼、淘票票在今年的表現同樣不可小覷,分列第四第五的位置。

實際上,也正因為有著這些傳統老牌的實力公司、中堅力量和以網際網路起家的發行公司的共同努力和互補,如今發行環節的「爆發力」也才顯得愈加強大和理性。

票補取消傳聞後,

傳統發行公司話語權提升

對於發行市場而言,今年的一大核心事件便是票補取消傳聞的出現。

自網際網路發行出現後,尤其是票補的來臨,網際網路發行逐漸佔據上風,傳統發行的地位一再被削弱,而在票補力度的翻倍增長下,電影市場也一度迎來變相拼票補力度的時代。但後票補時代的來臨看似逐漸削弱了網際網路發行的競爭力,卻也從另一層面恢復了傳統發行的話語權,在此基礎上,駐地發行也會再次成為各發行公司之間博弈的重要砝碼。

實際上,雖然票補一度被認為是刺激電影票房增長的一大手段,但如今票補的效用卻在逐漸降低。在頭部內容時代的到來和觀眾觀影水平提高的雙重驅動下,「便宜」並不再是觀眾選擇觀影的最大理由,而是電影本身是否值得一看。

聚合影聯總經理講武生也曾對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表示,現在票補在初期階段起到的市場擴容效應和宣傳功能均已大大降低,「如果說2015年票補對票房產出能帶來1:12的拉動效應,到今年可能只有1:2、1:1甚至出現票補倒掛,就是你投入100萬,都不一定能換回100萬的票房。」

如今,雖然國家並沒有下達任何坐實票補取消的文件,但傳聞出現後,各方對票補也開始有了更為理性的操作,這一新風向的出現也會使整個發行市場回歸用影片質量作為排片依據的理性和常識,吸引觀眾進入電影院,而不是看票補力度的假象。

貓眼、淘票票依然是

電影行業最大的服務商和參與者

從年初取消9.9元電影票,到國慶票補取消傳聞的出現,2018年稱得上是票補逐漸走向沒落的一年。受此影響最大的,無疑也便是以貓眼、淘票票為主的這一批第三方公司。但儘管如此,在當下時代,電影行業對網際網路大數據的依賴性仍在,貓眼、淘票票也仍然是電影行業最大的服務商和參與者,這從兩家公司今年的發行業績中也可以窺見一二。

今年一年,貓眼一共主發了《後來的我們》《邪不壓正》《一齣好戲》《李茶的姑媽》等6部電影,春節檔《捉妖記2》在貓眼的主發加持下更是營造出不小的陣仗,首日35.6%的排片力壓其他影片。單從國產片主發行成績單來看,貓眼所發行的影片票房也累計達到了61億,居所有發行公司榜首。

而聯合發行的《紅海行動》雖然最初的首日排片僅為11.5%,卻實現了逆襲,走出了票房長線,賣到了30億+。此外,《影》《路過未來》等8部電影也都是今年貓眼聯合發行的項目,而馬上要在年末上映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和《來電狂響》也都是貓眼參與發行的電影。

實際上,《紅海行動》背後也有著淘票票的身影,春節期間,淘票票也聯合支付寶、淘寶等自家平臺為《紅海行動》,包括《唐人街探案2》進行了大量宣發工作,為電影挖掘出不少增量觀眾。

與此同時,《西虹市首富》《南極之戀》也都是淘票票今年主要參與的項目,《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暴裂無聲》《西遊記女兒國》,包括接下來要上映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和《天氣預爆》等多達23部電影則都是淘票票參與聯合發行的電影。

可以看到,雖然原來一直被稱為是網際網路公司發行頭號優勢的票補在逐漸式微,但依託網際網路起家的貓眼淘票票卻沒有走下坡路,反而勢頭正猛,並持續深度向全產業鏈布局,而電影產業發展至今,有著龐大資料庫資源和地網的網際網路電影公司,依舊是這個行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依舊有發出優質項目的小發行公司,

但新入局的小發行公司很難有晉升渠道

從榜單中也可以看到,近幾年發行市場也出現了不少新興的發行公司,有的公司也發行了一些超出原本票房預期的電影,但對於這些公司而言,還是很難有晉升渠道。如何解釋呢:即優質項目的發行權還是掌握在頭部公司手裡,小公司發的永遠都是小項目。這也印證了第一點我們提到的頭部公司壟斷著絕大部分發行市場的觀點。

比如去年暑期大火的《二十二》,其背後的發行公司潤智影業今年主發的項目依然是《大三兒》和《阿拉姜色》這種不受市場青睞的紀錄片或文藝劇情片,其發行道路並沒有因《二十二》這一成功案例有所改變。

而成立於2017年的上海民新,在去年發行過一部《大耳朵圖圖之美食狂想曲》的動畫片,雖然影片僅有四千多萬的票房,但在整個動畫市場稱得上是中上遊的成績了。在此以後,該公司也只是發行了一部紀錄片《天梯》和一部引進片《瘋狂特警隊》,並沒有得到發行更優質的影片的機會,而寒冬來了之後,公司的發行團隊也已經解散了。

實際上,在前幾年電影市場急速發展但尚未成熟穩定的時間裡,新興公司的露頭還有可能被人做注意到,並予以所用,但在當下電影產業各環節都已經形成較為穩定平衡的市場環境下,除非是有特別爆款的代表作,否則新興的小公司要想入局分得市場一杯羹,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站在片方的角度,如果自己有能力自然也會優先選擇發行能力更強,操盤經驗更為豐富的頭部公司,而不會將項目交給僅發行過幾部片子的小公司,承擔莫須有的風險。因此對這類新興的發行公司而言,要想擠入市場,努力和運氣都是少不了的。

《爸,我一定行的》潮汕地區

排片超40%最終票房4000萬+,

區域發行正在成為可能?

相比於今年電影市場上出現的那些爆款電影,《爸,我一定行的》四千多萬的票房根本不值一提,更算不上「爆款」,但在潮汕以及珠三角地區,影片卻是的的確確的爆款之作。

《爸,我一定行的》是首部潮汕方言大電影,影片以潮汕為背景,圍繞一對傳統潮汕父子,講述了一個潮汕本土的故事。

根據這一特色,影片發行方蒸騰影業也將發行的重點區域瞄準了珠三角地區,並將僅有的兩百萬宣發費全部貢獻於此。具體發行過程中,蒸騰影業除了聯合當地的自媒體大號進行線上宣傳推廣,還在當地進行路演活動,並以「首部潮汕方言大電影」為標識,在珠三角地區進行大力宣傳。努力的結果是:在汕頭地區,影片排片高達42.6%,揭陽、潮州均超過了35%。

影片最後的上映成績我們也看在眼裡,雖然影片首映日排片僅有1.1%,但上座率卻高達42.6%,居同時段影片上座率第一,當天影片也拿下430.3萬票房,位居當日票房第六位。而從城市票房來看,深圳、廣州、東莞三地票房佔比位居最高位。

可以說,《爸,我一定行的》的成功,是一場潮汕人的勝利,但影片成功的背後自然也少不了蒸騰影業區域精準發行策略的執行,這一嘗試也為整個電影發行市場開拓了新的發行思維和方式。

2018年是動蕩的一年,從寒冬到票補,作為連接電影產品上下遊之間的發行也難免會受到些許影響。儘管如此,在如此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從發行市場的「二八定律」到區域發行的試水成功,從網際網路發行的地位鞏固再到傳統發行重新掌握話語權,整個發行市場也開始逐漸回歸理性和平衡。而相信經歷了這一番寒冬,未來的發行市場也或許會迎來新的機遇。

相關焦點

  • 中國電影發行公司TOP100權力榜出爐:光線、華誼、影聯穩居前三!
    一部電影想要取得好的票房成績,除了亮眼的主創陣容、好的劇本情節和高質量的影片內容外,還需要好的發行團隊。 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深度走訪各影視公司一線發行人員,按業內影響力、業務執行力、2017活躍度、發行影片數量及影片票房成績等各項因素,梳理出中國發行公司(含綜合影視公司)的前一百名。
  • 中國電影出品人TOP100權力榜出爐!喇培康、王中軍、王長田位列前三甲!
    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繼《中國電影製片人TOP100權力榜》後,根據走訪調查、數據整理推出了《中國電影出品人TOP100權力榜》,為電影投資機構、電影製作公司提供參考。 排名規則:1. 榜單根據出品影片的數量、作品的票房以及作品的影響力、個人及所在公司在行業內的影響力綜合排序。
  • 2018中國電影製片人權力榜出爐,江志強陳國富胡曉峰位列前三
    中國電影內地市場2月票房產出突破100億元大關,這和「最強春節檔」自然密不可分。在2018年春節檔期中,七天長假(2月15日-2月21日)共產出票房54.42億元,佔比全月票房的一半以上。腫瘤君》等作品中擔任製片,同時也是第一位加入美國製片人工會的中國內地製片人嶽翔,在榜單中位於第5位。另外,從一季度整體來看,國產電影「百花齊放」。今年,即使是在相比其他檔期更「冷」的4月份,也有大量國產片、尤其是新銳導演的影片「扎堆」上映,例如《暴裂無聲》《清水裡的刀子》《西北風雲》等。五一檔三日假期更是由國產電影搶佔市場份額。
  • 2018中國電視劇出品人TOP100權力榜出爐!龔宇、楊偉東、孫忠懷位列前三甲!
    2018年中國電視劇的投資出現了幾種明顯的新現象:實體企業、科技公司、網際網路資本的大量湧入不斷提高了中國電視劇的工業化水準,很多豪華大劇都是錢砸出來的; 優愛騰成為國內最大的電視劇採購方,採購、發行、盈利模式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響影響了播出電視劇的投資結構; 聯合出品成為中國電視劇投資常態,很多劇的投資方已經多達5—10家投資方;
  • 十大電影公司2020上半年合計虧損34億 僅博納光線兩家微盈利
    2020上半年財報陸續披露完畢,電影行業的十大公司(包括正申請上市的博納影業)業績一片慘澹。除了博納影業和光線傳媒微盈利外,萬達電影、中國電影、上海電影、華誼兄弟、北京文化、金逸影視、橫店影視、幸福藍海全都虧損,十家公司淨利潤合計虧損34億元。
  • 從博納影業看中國影視公司的IPO之路
    除上述的「山、河、海」三部曲之外,2019年博納還推出了「中國驕傲三部曲」,分別為暑期檔的《烈火英雄》《決勝時刻》以及國慶檔的《中國機長》,三部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博納影業於1999年由於冬創立,是國內首家獲得電影發行牌照的民營影視公司,也是首家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中國內地影視公司。作為一家具有全產業鏈布局的電影集團公司,博納的主營業務為電影業務和影投業務。
  • 博納、光線、華誼、萬達如何再戰「劇集江湖」?
    於這點看,博納依然對劇集市場有所企圖。 果不其然,就在公告發出的當月,博納掌門人於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公司從2018年開始,將大力發展劇集業務,包括網劇和電視劇。希望未來三年,劇集和電影的利潤三七開。
  • 踏足中國影壇21年,博納是怎麼走入三大困局的?
    博納影業集團的起源,要追溯到1999年。那時,一個叫於冬的男人離開了北京電影製片廠,依靠著自己累積的經驗和人脈,創建了中國第一家民營電影發行公司——北京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很快,博納文化拿到了全國首張電影發行牌照,獲得了電影發行的營業資格。
  • 博納想要重回最大電影發行商 布局影院是第一步
    新華聯控股出資1.5億元人民幣,將與博納影業集團在影視院線方面展開積極合作。新華聯創建於1990年10月,曾投資萬達、樂視等公司。  今年4月,博納私有化,從美股退市,總裁於冬面對媒體時說:「博納這麼多年來,都在做一件事,成為最大的發行商。」
  • 偶像經紀公司權力榜出爐前三是哪家?偶像經紀公司權力榜完整榜單
    2018-2019偶像經紀公司排名權力榜出爐,公司代表藝人挺有意思第一名是樂華娛樂樂華娛樂成立於2009年06月,目前的主要業務分為樂華音樂、樂華經紀、樂華影視和樂華綜藝四大板塊。樂華娛樂不僅是一家大型娛樂公司,更是一家與海外多家頂級娛樂、影視公司合作的跨國型娛樂公司。
  • 中國電視劇出品人TOP100權力榜出爐!馬中駿、趙依芳、黎瑞剛位列前三甲!
    文| 周燚  樊煙  中國電影的片頭最先出來的一般都是龍標和電影出品公司的名字,而中國電視劇的片頭一般最先出來的都是電視劇出品人的名字
  • 2018年電影公司眾生相:傳統五大博納第一、新興公司騰訊系登頂
    這些成績取得的背後,都是中國電影人努力耕耘的回報,也是各大電影出品公司在市場巨變下堅守的成果,不論是傳統的博納、光線、還是新興的網際網路影視力量騰訊影業、貓眼電影,都在發揮各自優勢,堅守著初心:做好電影。
  • 國內六大電影公司洗牌:光線市值破500億居第一,是華誼三倍
    光線傳媒勢頭大好變成了遙遙領先的「新一哥」,博納影業業績連年逆勢增長再次申請A股上市,萬達電影從高位滑落輝煌不再,以穩為特色的中國電影受疫情衝擊開始虧損,曾經的領頭羊華誼已經跌到了谷底還在爬坑階段,北京文化頻出爆款背後沒有亮眼的業績支撐已被打回原形。
  • 博納影業:能否再續影視公司上市造富傳奇?
    其二,自2018年後,博納營收同比大幅降低。從2019年博納影業的營收來看,佔比最多的是電影業務,達到61%;其次是影院業務,佔比36%;院線業務是2019年開始的新業務,僅佔1%。從電影業務和影院增速來看,營收佔比36%的影院增速較為平穩,而營收佔比61%的電影業務則波動巨大,且2018年至今增速急劇下滑,也這也是其營收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 2018年國內電影上映523部,新媒體發行公司強勢擴張,銀幕數量突破6萬[圖]
    從2018 年製片份額來看,目前國內製片行業整體以國內製片方為主導,國外頂級製片方漫威娛樂、華納兄弟也具備很強的競爭力。但整體看國內製片行業的排名波動幅度較大,單一影片表現對公司票房的影響效應仍然較大。2018 年國內主出品電影總票房前十公司
  • 博納影業IPO過會背後
    這5年是博納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消失的5年,博納錯失了5年的資本助力。」 彼時,博納影業還是風光無兩的民營電影公司龍頭。 2010年12月9日,博納影業以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影視公司的身份登陸納斯達克。那一年,國內A股只有華誼兄弟登上了創業板。
  • 2016「PPT電影」大盤點!萬達、華誼、光線、樂視、博納片單僅完成了18%、29%、35%、55%、67%…
    前兩年五大影視公司光線、華誼、樂視、博納和萬達憑藉國內電影的高速增長期獲得了最佳發展機會,大家都急迫於吸納項目繼而囤積資源,但今年電影市場遇冷和出現比較明顯的拐點,這裡我們不妨算一下五虎上將最近一年片單的完成和實施進程。
  • 中國男演員TOP100權力榜!成龍、周潤發、劉德華位列前三甲!
    TOP100權力榜珠玉在前,今天請君一起圍觀中國男演員「虎鬥龍爭」! 對於較少受身體、生育和環境因素影響的螢屏才子們來說,影視「江湖」日日更迭,想要打通影劇兩棲得以生存或者在其中一個領域獨佔鰲頭可謂絕非易事,拿的出「權力」,才可初生牛犢不怕虎,亦或寶刀不老。
  • 博納影業:被偷走的那五年
    在集團官網關於公司團隊的介紹中,黃巍位列於除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於冬之外的八大高管之中,由此可見,其在博納影業的地位舉足輕重。在行業發展面臨重大挑戰之際,一位高管莫名墜亡,將博納影業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比起華誼、光線,你可能沒那麼熟悉博納,但你一定看過它參與投資發行的電影:《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建軍大業》《中國機長》《桃姐》《無雙》等。
  • 博納影業回A股 上市之後恐破發
    1爆款電影製造機各項業務卻顯隱憂博納影業作為一家布局電影全產業鏈公司,電影發行是其核心武器。報告期內,博納每年發行業務均穩居民營發行公司前三甲。2019年,公司發行國產影片累計票房收入80.89億元,佔2019年國產電影票房收入的19.65%。此外,博納有一個其他公司無法代替的優勢,即深度綁定中國香港優質製作班底和導演。由於中國香港電影工業體系成熟,團隊成本控制能力強,與博納聯手出品了不少大製作影片。如《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無雙》等都取得了相當不俗的票房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