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內參導讀:光線、華誼、樂視、博納和萬達最近一年片單的完成和實施進程如何?總結目前仍然處於行業領先的這五大民營公司,結果讓我們大跌眼鏡。
來源: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
作者:呂世明
將近12月,各大影視公司今年的工作也到了衝刺的階段。
每年大家都會信誓旦旦地公布自己華麗麗的片單,而且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開一些招商和發布會。
前兩年五大影視公司光線、華誼、樂視、博納和萬達憑藉國內電影的高速增長期獲得了最佳發展機會,大家都急迫於吸納項目繼而囤積資源,但今年電影市場遇冷和出現比較明顯的拐點,這裡我們不妨算一下五虎上將最近一年片單的完成和實施進程。
在這裡,我們總結了國內目前仍然處於行業領先的五大民營公司,結果讓我們大跌眼鏡:
萬達因去年過度消耗自己,今年則由去年90%的完成度直接滑落到18.2%,也是五大之中跌落幅度最大的;
華誼因大部分項目已經流轉和多數為海外投資,實際獨立發行的影片只佔其總體投資很小的一部分,大體完成了29.4%;
光線目前只能完成片單的35.3%,而且大多數項目都出於停滯狀態;
下文我們來逐一梳理一下五大今年片單的具體完成情況。
萬達片單小而精,野蠻生長後進展緩慢
其實萬達去年的大火和光線2012年的大火很像,多部影片賣座後萬達的確實現了野蠻生長,其獲得了IP資源空前強大,而且影片的類型也足夠多。但實際擺到了紙面上反而進展非常緩慢。
今年除了《魔獸》之外,其主控發行的影片只有三四部,而且也基本確定不參與到今年的賀歲檔大戰之中去。之後的多個項目也無特別實質的進展消息,其實像《記憶大師》和《健忘村》本來都是應該在賀歲檔出現,但目前看這兩部影片已經無法在年內上映。
之前多部在2014-2015年立項的影片也是因為今年市場整體的趨冷而無法獲得投資人的持續關注。這些影片極有可能石沉大海,或者在未來以較小的投資模式變身網大登入視頻網站平臺。
但萬達今年有幾部參與投資的項目還是被大家所看好,比如像賀歲檔由樂視發行的《長城》,未能在國內上映的《科洛弗道十號》,將在12月2日上映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和已經上映的《忍者神龜2》,明年上映的多部好萊塢A級進口大片。
在萬達的片單裡面我們發現了一部很惹人矚目的影片,也就是《電競狂潮》。眾所周知,國民老公王思聰對電競事業和對網紅是一樣的熱愛,萬達也的確開展了在多個城市萬達院線的電競比賽直播活動。
之前類似題材的影片《微微一笑很傾城》其實是擴展了國內的影片類型,在國家把電子競技作為體育運動之後,此類題材的確是之前大銀幕較少涉獵的。問題就在於如何把遊戲迷和電競愛好者轉換成電影觀眾,是否可以像魔獸取得票房的成功是萬達需要面臨的最大問題。
華誼片單最少,多部影片外流,信心不足?
今年華誼的片單是五大之中最少的,而且有多部影片都已經流轉出去,比如參與投資的《奔愛》和《封神傳奇》分別由光線和博納發行,和耀萊合資拍攝的影片《我不是潘金蓮》目前由耀萊和貓眼發行,參與投資的《魔獸》則由萬達發行。純粹自己發行的影片居然只有《靈偶契約》《紐約紐約》和《搖滾藏獒》三部,三部影片票房加起來居然只有7500萬。
華誼投資的多部海外影片也均未能在國內上映,但此舉其實是減輕了國內回報的壓力,畢竟這幾部影片市場的回報和期待並不被大家所看好。把一些影片交流出去直接回籠資金也算比較明智的選擇。
賀歲檔華誼發行兩部影片《少年巴比倫》和《羅曼蒂克的消亡》,比起其他大鱷略顯信心不足。雖然可能這兩部影片的質量會好於其他賀歲檔影片,但仍然不會被大家所看好期待。畢竟伴隨著最近幾天的宣傳,像《長城》和《大鬧天竺》收穫的關注更高一些。
不過去年年底賀歲檔的《老炮兒》異軍突起讓大家很意外。今年華誼是否在最後可以上演和去年相類似的好戲也是不得而知。要知道,去年大家可是篤定地認為光線的《惡棍天使》是賀歲檔亞軍最有利的競爭者。
目前華誼已經把《羅曼蒂克消亡史》的檔期調整到12月16日,其實直接面對《長城》反而要好於面對《大鬧天竺》,畢竟在23日檔期算是前有狼後有虎,與《長城》一起起片其實是要好於直接懟《大鬧天竺》,畢竟後面還有成龍的《鐵道飛虎》,通過《我不是潘金蓮》與耀萊的合作。華誼把這部影片往前調其實是與耀萊互利互惠的最近方案。
其實《少年巴比倫》很早就拍攝完畢了,該片甚至獲得了2015金馬獎的最佳新人導演獎的提名。該片拍攝是時間節點大概也是其主演董子健在拍攝成名作《青春派》的前前後後,只不過該項目通過不斷的流轉最終只能落到現在的檔期,影片目前已經調整到2017年1月13日上映,基本退出了賀歲之爭,只能與一月一些進口片來爭奪市場了。
光線前期擠壓太多,三五年內無法消化
光線在《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大賣後,獲得了非常好的擴張契機,很多項目2013年便開始招商立項,但大部分投資人並不看好一些項目。
其中《射鵰英雄傳》的導演陳嘉上本來與光線有不錯的合作關係,《畫壁》也有較好的成績,但《四大名捕》最後的爛尾直接導致雙方無法繼續合作下去。
情況相似還有《滿洲快車》,在《鴻門宴》後,李仁港也已經沒有再和光線合作,包括之前和光線有過不愉快的高群書,其立項的影片《徵服》目前也處於停滯狀態。
光線幾部武俠古裝片停擺的主要原因也是其至今仍沒有表現出對此類影片的控制能力,光線團隊年輕人居多,缺乏一個對影片藝術品質掌控的重量級人物。
比如陳國富作為華誼兄弟總製片人時,對華誼出品影片的藝術質量有較為苛刻的控制,其實陳嘉上是可以作為光線古裝電影的監製和製片人,但《四大名捕》最後票房不良也導致光線與其分手。
光線之後幾部古裝片都是以網絡奇幻為主,此類影片整體的觀眾群體和經典武俠小說略有不同,所以此類影片不能和我們傳統意義上這些古裝影片做對比,但缺乏較好的市場前景和能力超群的藝術總監才是光線不敢觸碰此類題材的關鍵。
另外幾部太過概念化的影片其實和《誰的青春不迷茫》一樣,這些IP的影響力都不如之前那些青春題材影片。在《誰的青春不迷茫》並沒有達到光線的預期後,這些影片能夠再被放到王長田檯面上的機會很小了。特別是像今年《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不佳表現後,之後很多項目名字過於雞湯和符號化的影片都不會引起大家的矚目。
光線的彩條屋今年大悲大喜,《大魚海棠》遠超預期,但協發和投資的其他幾部動畫片只達到了國產動畫片的及格線,沒能上映的幾部目前看大體也和這幾部是相同的體量。
但要知道光線最開始就是以做《鐵臂阿童木》入行的,當然那部影片給光線帶來了票房造假的遺留問題。光線目前雖然為動畫專門成立了彩條屋,問題仍然在其沒能形成核心團隊,只去做發行和營銷,對動畫片其實仍然處於門外漢的狀態。這一點從幾部動畫片的配音工作上就顯現出來,和好萊塢主流的動畫片製片廠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樂視拋郭牽張、成績喜憂參半,成功與否全在《長城》
最近的樂視新聞很多,前段時間幾乎遭到成立以來較大的一次信用危機。但今年樂視片單整體的完成情況還是不錯的,其中張揚的兩部文藝氣息濃重的影片《皮繩上魂》和《岡仁波齊》都已經拍攝完畢和過審,而且都在電影節上放映過,只不過此類文藝片如果想在院線上映要有不錯的機會,這兩部樂視參與的影片早晚都會與觀眾見面。
《冰封:時空行者》就是之前《冰封:重生之門》的續集,前作上映後遭到了口碑重創,即便改頭換面再一次上映其票房前景也不算樂觀,這部影片目前在樂視手中有點像燙手的山芋,也像一塊雞肋。其實這部影片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翻身,之前樂視發行的影片《太平輪》的方式也可以套用於此,把前作抽取一部分與下部混和剪輯一下。影片的節奏會有不小的變化,也許是這部影片較好的收場方式。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僅僅收穫1.28億,這樣對樂視之後很多青春、喜劇愛情影片都有影響。其實樂視影片的類型遠不及光線和華誼那樣的清晰,似乎絕大多數觀眾能夠想起樂視的代表影片也就只有《小時代》系列了,在《爵跡》今年票房和口碑雙雙撲街後,樂視目前手裡最重磅的導演毫無疑問就是國師張藝謀。
張藝謀入主樂視後,《歸來》只能說是小試牛刀,由中影、傳奇、萬達和樂視共同投資的《長城》才是樂視最為看重的影片。聯合上影投資合拍的《盜墓筆記》也是第一部完全由小鮮肉領銜的超級IP電影。看來即便放棄與郭敬明合作,未來樂視手裡也是不缺資源的。
不過目前《長城》最終能否有樂視全權發行還是未知,這部影片有中影、傳奇影業、環球、樂視和萬達共同投資,不過萬達的投資形式其實一直都沒有公開化。《長城》也是張藝謀和樂視合約期滿的大考,能否延續良好的合作關係也是在此一舉了。
樂視即將發行的影片《28歲未成年》,該片導演就是張藝謀前妻之女張末,和之前劉震雲之女的影片和父親編劇的《我不是潘金蓮》同月打擂臺一樣。張氏父女的影片均可能由一個公司發行也算足夠吸引大家的眼球,但就影片的題材和導演的能力,這部影片也能算一個小品而已。
至於蔡康永的影片,因其實在太忙,難於抽身拍攝影片。這樣影片反而是不被大家看好,和難以順利完成的,對於轉行和跨界導演的新人的使用,樂視還是沒有成功的先例。
這是最好的博納,也是最壞的博納
博納整體的情況和樂視有點像,博納壓到手裡的影片數量其實也不多。目前純粹沒有任何進展的影片也就一兩部,而且博納今年協發的影片數量很多。其實五大公司除了他之外,其他四家協助發行進口影片都很少,像華誼和萬達這種最近兩年參與積極性較高的公司他們都極少去協發進口影片。
博納由最初一個做發行的公司躋身到五大的行列之中,去年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原萬達院線的劉歌來到博納之後,本來在五大排位靠後的博納憑藉《澳門風雲》系列影片和《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動》成功上位,包括成功發行了韓寒的《後會無期》。
但博納今年最大的敗筆就是《封神傳奇》,該片是從華誼那裡流轉過來的項目。僅僅收穫2.84億元票房。雖然該片網傳保底10億,但依照於冬更為穩妥的行事風格來看,這個數字並不靠譜。僅就看博納今年片單整體的完成情況而言,博納並不是像光線那麼激進的公司。
今年博納另外一部影片也未能達到預期,這部影片就是《魔宮魅影》,該片由《京城81號》原班人馬打造,比起《京城81號》4億出頭的票房,品質並不差的《魔宮魅影》未能破億,也說明一家發行公司想去觸碰之前未能涉及的題材時,他們所面臨的問題更多一些。
《京城81號》的發行為恆業,該公司一直都是做小鬼片,博納接手到《魔宮魅影》項目之所以未能達到更好的收益也是不出意外的,但這些都是非常細微和普通觀眾難以察覺到的小區別。
最讓博納意外的影片《湄公河行動》幾乎持平了博納的超級IP《澳門風雲3》。在未來博納的片單上還有劉偉強指導的《建軍大業》,之前的《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動》兩部影片票房成功都有藉助檔期內其他影片口碑差的機會,《建軍大業》才是真正考驗博納對此類影片執行能力的最佳試金石。
博納另外幾部拍攝完畢檔期未定的影片都不算市場熱門題材,如果貿然入市搞不好會血本無歸,不過從劉歌來到博納之後,博納在檔期遴選上還是棋高一著,多部影片最終都是檔期獲益者,但像《戰神戚繼光》這樣極具市場風險的影片仍然是博納手裡最危險的一顆棋子。
為什麼要總結五大片單完成的情況?其實今年其他很多公司的表現更好。但五大仍然是國內可以做到拍攝、製作、宣發一體化的公司,他們對業界的敏銳的嗅覺仍然是值得投資人、其他公司所關注和警覺的,他們也會給其他試圖想躋身於此之中的公司最好或最壞的示範。
像目前很多電商和金融背景或者專注發行的公司,他們其實就底蘊和整體發行團隊力量和觀眾認知度還是和五大有很大的差別的,但大家一起做好電影才是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繁榮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