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裝的單純化和輕便化
成衣業在20世紀悄然發展,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人們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在服裝上越來越強調合理性和機能性,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時裝產業明顯的走上了成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機能性強本身就是一種美」這種嶄新的美學觀念隨著現代生活的展開越來越深入人心。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年輕消費層和成衣的崛起變得舉足輕重,應時代節奏要求巴倫夏加推出了前衛性的作品-薩克.多萊絲(袋子形女裝),解放腰身,追求機能性。1958年春,許多設計師都推出了放鬆腰身的薩克.多萊絲,女裝也開始朝著單純化、秩序化、簡潔、樸素化的方向發展。
1958年的薩克.多萊絲是在巴倫夏加的一貫主張和迪奧爾最後發表的紡錘形服裝造型基礎上的發展和變化。
1960年春,女裝進一步單純化,聖.洛郎主張,只有極度單純化才是明天的外形,基邦希也認為「(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樸素的時代」。色彩也充滿朝氣,桃紅、杏黃、橄欖綠、葡萄紫、檸檬黃、草梅紅等水果色及天藍、可口可樂一樣的咖啡色和白色十分流行,黑色幾乎沒有。與其相應的面料是絨圈織物、燈芯絨、粗花呢、和手編的針織物等輕軟、膨鬆的織物。
反體制時裝與迷你時代
生於戰後的年輕一代除了反戰,反現行體制等思想內容外,他們認為由高級時裝規制的「由上到下」的傳播程序非常不民主,於是對這種傳統表示反抗,其方式是向傳統服飾禁忌挑戰,牛仔褲、迷你裙、喇叭褲、不戴胸罩等現象風靡西方世界各國。
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年輕樣式」的領導者、英國年輕的設計師瑪麗.克萬特就以倫敦街頭的年輕人為對象推出了富有革命性的迷你裝的稱略,意思為最小限度或極小,使20世紀60年代初倫敦服裝界以年輕服飾領導了世界的時裝潮流。巴黎的高級時裝這時也向年輕化、輕便單純化方向發展,但高級時裝界真正發生轉變,是在1965年1月31日安德萊.克萊發表了長度在膝以上5釐米的迷你裙之後。
高級成衣業的崛起
1968年巴黎的5月革命,使年輕風暴達到頂峰,整個法國處於總罷工的風潮下,這對於高級時裝業是一次直接打擊。據統計,1962年加盟高級時裝店協會的高級時裝店有55家,1967年減少到32家。這五年間共減少了23家。就在高級時裝業處於窮途末路之際,高級成衣業卻蓬勃興起。
在法國,過去一直受到高級時裝店約束的副業高級成衣業在前衛派設計師卡丹、聖.洛郎等人的帶領下,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並成立了高級成衣協會,每年3月份是當年秋冬季時裝展示會,10月份為第二年春夏季時裝展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