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20世紀60年代的女裝

2021-01-12 行走中的時尚

女裝的單純化和輕便化

成衣業在20世紀悄然發展,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人們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在服裝上越來越強調合理性和機能性,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時裝產業明顯的走上了成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機能性強本身就是一種美」這種嶄新的美學觀念隨著現代生活的展開越來越深入人心。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年輕消費層和成衣的崛起變得舉足輕重,應時代節奏要求巴倫夏加推出了前衛性的作品-薩克.多萊絲(袋子形女裝),解放腰身,追求機能性。1958年春,許多設計師都推出了放鬆腰身的薩克.多萊絲,女裝也開始朝著單純化、秩序化、簡潔、樸素化的方向發展。

1958年的薩克.多萊絲是在巴倫夏加的一貫主張和迪奧爾最後發表的紡錘形服裝造型基礎上的發展和變化。

1960年春,女裝進一步單純化,聖.洛郎主張,只有極度單純化才是明天的外形,基邦希也認為「(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樸素的時代」。色彩也充滿朝氣,桃紅、杏黃、橄欖綠、葡萄紫、檸檬黃、草梅紅等水果色及天藍、可口可樂一樣的咖啡色和白色十分流行,黑色幾乎沒有。與其相應的面料是絨圈織物、燈芯絨、粗花呢、和手編的針織物等輕軟、膨鬆的織物。

反體制時裝與迷你時代

生於戰後的年輕一代除了反戰,反現行體制等思想內容外,他們認為由高級時裝規制的「由上到下」的傳播程序非常不民主,於是對這種傳統表示反抗,其方式是向傳統服飾禁忌挑戰,牛仔褲、迷你裙、喇叭褲、不戴胸罩等現象風靡西方世界各國。

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年輕樣式」的領導者、英國年輕的設計師瑪麗.克萬特就以倫敦街頭的年輕人為對象推出了富有革命性的迷你裝的稱略,意思為最小限度或極小,使20世紀60年代初倫敦服裝界以年輕服飾領導了世界的時裝潮流。巴黎的高級時裝這時也向年輕化、輕便單純化方向發展,但高級時裝界真正發生轉變,是在1965年1月31日安德萊.克萊發表了長度在膝以上5釐米的迷你裙之後。

高級成衣業的崛起

1968年巴黎的5月革命,使年輕風暴達到頂峰,整個法國處於總罷工的風潮下,這對於高級時裝業是一次直接打擊。據統計,1962年加盟高級時裝店協會的高級時裝店有55家,1967年減少到32家。這五年間共減少了23家。就在高級時裝業處於窮途末路之際,高級成衣業卻蓬勃興起。

在法國,過去一直受到高級時裝店約束的副業高級成衣業在前衛派設計師卡丹、聖.洛郎等人的帶領下,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並成立了高級成衣協會,每年3月份是當年秋冬季時裝展示會,10月份為第二年春夏季時裝展示會。

相關焦點

  • 50年代女裝,60年代女裝,70年代女裝,80年代女裝,變化太大了!
    50年代女裝,60年代女裝,70年代女裝,80年代女裝,變化太大了! 1. 50年代女裝:50年代女裝流行代表簡樸的布拉吉連衣裙,是前蘇聯女子的日常服裝,寬鬆的短袖,褶皺裙與圓領連身衣相連,後系腰帶。後來因為中蘇關係惡化,就將「布拉吉」名稱改為「連衣裙」。
  • 20世紀60年代是時裝界最為經典的年代,華麗的時裝成為時尚的先鋒
    20世紀60年代是時裝界最為騷動的年代,設計師們在高科技、新觀念的刺激下,都在尋找新的突破口,以期擺脫戰後產生的華麗造型時裝風格而成為時代時尚先鋒。而此時出現的卡丹、庫雷熱和瑞伯內都有很強的現代主義色彩。
  • 西方「20世紀音樂研究」書目舉要丨20世紀20-60年代
    第一階段涵括的時段為上世紀20-50年代;第二階段為60年代;第三階段以70年代為主;第四階段是80年代;第五個時期是90年代;最後一個階段是新世紀的近十年。其中最後兩個時段是本文敘述的重點。20世紀20-50年代 早期關於20世紀音樂的論著雖談不上車載鬥量,但也非絕無僅有。
  • 20世紀60年代 年輕風暴的狂熱時代
    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服飾 20世紀60年代 年輕風暴的狂熱時代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06 15:57:12 | 文章來源: 熱點元素     20世紀50年代高級時裝的璀璨光芒後,一場年輕風潮的興起打亂了時裝持續百年的傳統秩序。60年代被視為是「反文化的時代」,那個時期的年輕人對父母、教會、師長都不再崇拜,「反權威」成為他們的主要思潮。
  •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熱褲女郎
    雖然術語「熱褲」一般用來描述極短的短褲,但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類似的服裝就一直被穿著。在20世紀60年代末,時尚界曾試圖將中等長度的短裙或MIDI裙子推廣為迷你裙的時尚替代品,但未獲成功。與MIDI反應冷淡相比,購物者熱情地接受了短褲的想法,從高級定製到廉價成衣,短褲在所有價格水平上都可以買到。埃莉諾·蘭伯特(Eleanor Lambert)將1970年第一條「熱褲」的設計歸功於義大利時尚品牌Krizia的馬裡烏西亞·曼德利(Mariuccia Mandelli)。
  • 生活說: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青年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青年60年代的美國青年是反叛的一代.他們看到美國這個富裕社會充滿了貧困/不平等和虛偽.他們不再相信這個不屬於他們的成人社會,拒絕信奉它的信仰和價值觀.很多青年人積極投入到反對貧困
  • 30張少女最美面孔,20世紀60-80年代,風華絕代
    20世紀70到80年代,從復古演變為時尚的年代,這些天然無雕飾,或清純可愛,或性感迷人的青春女性,有些在當年還是青澀女孩兒,今天已經成長為耀眼明星,有些默默無聞,但卻令人過目難忘。成長的記憶,時光的回憶,30個青春女星,喚醒美好的記憶。
  • 目前只是正在追趕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水平?
    美國太空安全項目總監哈某人表示:新興大國目前正在追趕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水平。很顯然,看此人的身份地位和發言所指,顯然是在嫦娥5號的驚人成功面前吐酸水而已。
  • 黃金歲月的集體記憶:再現20世紀50-60年代的臺灣
    例如,在20世紀50至60年代的臺灣,動物園是供人們休閒娛樂的一個重要場所,臺北動物園已經成為臺灣不同世代人們的集體記憶。通過這些老照片,參觀者可以了解到一些非常有趣的事實。 例如,臺北動物園第一個動物明星其實並不是大象林旺,而是大象瑪小姐;獅子跳火圈是當時最受歡迎的表演;臺北動物園原址位於圓山。
  • 美國20世紀50年代最迷人的經典生活照片
    她襪子裡的接縫「20世紀50年代的服裝如果沒有經典的老式縫製長統襪,也就是尼龍,那就不完整了。」老式舞蹈家一個古舊主題的服裝顧問。因為那時的尼龍被編織成一條腿的形狀,而不是像今天那樣呈有彈性的管狀,所以在20世紀50年代,人們經常能看到婦女把她們的接縫拉直。
  • 夢境收集者 | 攝影師用他的相機重現了20世紀60年代孩子們的噩夢
    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美國攝影師 Arthur Tress 對這些強有力的、富有想像力的童年夢很感興趣,他創作了精神分析類的「 夢境收集者 」(Dream Collector)系列照片,以令人毛骨悚然的細節捕捉了孩子們的噩夢。
  • 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日本「教室崩壞」年代,現實版熱血高校
    在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初,大學一直備受指責,認為它們無法教年輕人批判性地思考,無法引導他們適應不斷變動的全球化環境。其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這種批評就一直不絕於耳,然而到21世紀初,在人口因素與政策因素的相互影響下,各大學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21世紀伊始,大學適齡學生的人數便持續下降。
  • 20世紀50年代服裝
    在20世紀50年代,25歲的紐約客米琪.麥瑟爾是個精明、陽光、充滿活力、可愛的猶太女子,她曾經對自己的生活做出如下:上大學、結婚、
  • 20 世紀 20 年代十大必讀書籍
    僅僅幾年後,20世紀20年代將是過去一百年。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那十年雖然在流行文化和時尚中表面上是值得慶祝的,但在很大程度上被誤解了。雖然大多數人可以想像Flappers 和黑幫,朗姆酒賽跑者和股票經紀人,許多人錯過的是,20 世紀20年代在許多方面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可識別的"現代"時期。
  • 由電影《羅馬》場景,延伸20世紀70年代服裝特點
    且從資料看來,應屬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著裝風格。正如影片中所表現的那樣,70年代初期的女裝從外觀看來,正處於由「短」至「長」的時期;從氣質來說,也從年輕稚氣向端莊、大方、成熟轉變。這就導致了個人穿衣風格的不同,從而形成了文雅端莊的淑女和輕佻活潑的姑娘之間的鮮明對比。當然,這也與當時的經濟狀況密不可分。
  • 斯特拉·墨菲獨特的插圖從19世紀跳到20世紀60年代
    大學畢業後嘗試插畫的時候,她立刻對60年代和70年代產生了興趣,「因為這些意象讓人覺得如此自由和超現實」,從而形成了斯黛拉的「藝術卡通」風格。然而,最近,這是她一直在尋找的19世紀,「痴迷」的漫畫蝕刻藝術,反過來,應用於她的線條繪製方法。
  • 20世紀50、60年代的臺灣照片
    1952年,臺北街頭。1966年,撞球室,這樣的撞球室在大陸90年代以後才出現。
  • 20世紀50年代布裡吉特·芭鐸的40張迷人黑白照
    布裡吉特·芭鐸被認為是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終極性感偶像之一。芭鐸在她十幾歲的時候就成名了。在1952年她的電影處女作在國際上掀起了波瀾,迅速吸引了好萊塢大人物的注意。下面是20世紀50年代一個年輕的布裡吉特·巴鐸的40張令人驚嘆的黑白照片。
  • 20年代到90年代服裝進化史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20年代-90年代的服裝文化  看看有沒有我們現在的影子~~~20年代--「女男孩」的年代 這個年代是一個充滿革新的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就結束了女性的「束身衣」時代 在我們中國就是「裹小腳」女性偏於中性化的打扮
  • 1972年的《凡爾賽玫瑰》,20世紀70年代日本影響力最大的少女漫畫
    20世紀70年代三大不朽傑作之一:《凡爾賽玫瑰》《凡爾賽玫瑰》是我接觸到的第一部少女漫畫,但實際上它在日本少女漫畫史上,也是最早的代表之一。因為在日本漫畫最開始出現的時期,並沒有少女漫畫的概念,直到20世紀的60年代才慢慢地出現了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