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訊 2020年12月29日,深圳市福田區園嶺(冠源)工會大食堂中歡笑聲迭起。近百名職工歡聚於此,參與公司組織的迎新年DIY烘焙體驗活動。他們拿起烘培工具,在烘烤好的糕點上,認真地畫上一個又一個有趣的圖案……
這樣的工會大食堂,在深圳市福田區有14家。除了為職工解決就餐難題,它還為企業和職工開展團建、籌辦生日會、提供綜合服務、開展培訓提供了場所。
6年多來,深圳福田區總工會在福保、梅林、蓮花、沙頭、福田、園嶺街道部分的園區和商務樓宇內先後建起了14家工會大食堂,總佔地面積1.5萬多平米,調動社會資金3000多萬元,解決了10萬餘名職工的就餐問題。如今,該區工會正在打造工會大食堂2.0版本——服務要素集約、社會資源整合的職工綜合服務基地,讓工會大食堂成為真正的「職工之家」。
14家食堂解決10萬多名職工就餐難問題
過去,深圳福田保稅區餐飲配套不足,園區工人沒有固定用餐食堂。每到飯點,園區外的道路兩旁、廠區門口,小攤販推著電動車排成排,下班後的工人們排著長隊買盒飯。買到後,有的靠著牆邊迅速解決,有的在廠區樓道旁站著吃,也有的直接坐在路邊的樹底下用餐……
「每逢颳風下雨,或是冬季天氣冷時,保稅區職工吃飯就更不方便了。不僅如此,這些騎著電動車賣盒飯的個體戶,所售盒飯多是自家加工,沒有餐飲衛生許可證,缺乏監管,存在安全隱患;此外,由於攤販集聚,職工們在道路兩旁用餐,也帶來了交通擁堵、城市衛生管理方面的問題。」福田區福保街道總工會主席劉宏告訴《工人日報》記者。
從2014年開始,為解決福田保稅區內企業職工就餐難問題,福田區總工會通過篩選引進深圳優質餐飲公司,撬動各方資源,在保稅區建成了4家工會大食堂。其中聯想工會大食堂是在企業自有用地內建的兩層樓的工會大食堂。
「工會大食堂模式切實解決了職工就餐難問題,不僅提高了員工對公司的認可度和歸屬感,幫助企業更好留住人,還改善了城市市容市貌、交通擁堵等問題。」鑫輝餐飲公司總經理許守景和記者算了一筆「吃飯帳」,過去員工吃路邊盒飯,人均15-18元/餐,如今在食堂,早餐6元,中晚餐兩葷一素一湯13元/餐,每天至少節省近10元。
據介紹,2014年以來,福田區總以「政府支持、工會引導、企業自辦、社會興辦」為建設原則,政府職能部門、企業、工會、社會共同監督食品安全,實行專業化、市場化運作,挑選優質餐飲集團作為大食堂供餐、配餐單位,鼓勵轄區千人以上企業自辦食堂,引進社會力量在需求旺盛的工業區、商務樓宇興辦食堂。
經過6年努力,目前福田區在福保、梅林、蓮花、沙頭、福田、園嶺街道部分的園區和商務樓宇內先後建起了14家工會大食堂,總佔地面積1.5萬多平米,調動社會資金3000多萬元,解決了10萬餘名職工的就餐問題。
工會因地制宜撬動社會資源
福田區14家工會大食堂,並不只有聯想工會大食堂「平地而起」新建大樓這一種模式,更多是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記者了解到,目前福田區工會大食堂建設有4種模式,一是企業自建,以聯想工會大食堂為代表的依託企業、物業和餐飲公司合力新建食堂;二是樓宇挖潛,以投行大廈工會大食堂為代表,撬動第一創業公司自有食堂對外擴大經營,對整個樓宇及周邊企業開放;三是授信服務,以好當家工會大食堂為代表,選擇優質可信的餐飲公司合作,授予工會大食堂「牌照」,公司讓利一點、工會補貼一點,給予職工一定優惠;第四種綜合升級,以園嶺(冠源)工會大食堂為代表,打造集優質餐飲、職工培訓、職工服務、職工書屋、辦事大廳、工會宣傳等於一體的工會大食堂2.0版。
華強北商業區,被稱為「中國電子第一街」,沿街商業經營單位717家,從業人員13萬。過去,該商業區沒有設職工食堂,職工只能到周邊小餐館、酒樓用餐,費用較高,也不方便。
為此,福田區華強北街道總工會與好當家餐飲合作成立工會大食堂,食堂既提供堂食,也能集中配送,日均滿足4萬多職工用餐需求。工會大食堂還為工會會員提供優惠,如每份快餐售價優惠;特設工會會員打折菜品;點菜用餐人均50元以上,工會會員可享受滿50元送10元代金券;會員生日可免費領取50元生日禮券或者一席全單八折。
在投行大廈工會大食堂升級改造前,大廈白領們或帶飯,或去周邊餐飲店用餐,或叫外賣。然而,周邊寫字樓林立,白領很多,配套的餐飲店較少,中午用餐常需要排長隊,遇到下雨等惡劣天氣,出外吃飯更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
2019年10月,依託第一創業公司自有食堂改造升級並對外擴大經營的投行大廈工會大食堂掛牌成立,為整棟樓及周邊約3000多名職工提供早、中、晚三餐的用餐服務,解決了CBD中心區不少白領就餐難題。
從工會食堂到職工綜合服務基地
「福田區總工會、街道總工會與各工會大食堂運營方實行動態管理,每年對工會大食堂實行考核評估。」福田區總工會副主席劉東升介紹,區總印發《福田區「工會大食堂」建設運營指導意見(試行)》,各街道總工會建立「工會大食堂」工作檯帳,每季度定期聯合街道相關職能部門和專業機構進行監督檢查,收集職工意見,每年對照項目服務合同進行年度綜合評估,並向街道黨工委和區總工會報告。
記者了解到,工會大食堂項目依法通過環保、消防、食品監督等相關部門驗收合格並正式掛牌後,街道總工會可對工會大食堂進行獎勵扶持。建設方面,食堂驗收合格並掛牌後,街道總工會可進行一次性獎勵,根據建築面積大小不同,獎勵金額5萬-20萬不等。
在活動扶持方面,區總工會及街道總工會的職工普惠制服務和各類職工活動優先在「工會大食堂」開展,通過實名制發放就餐券、會員就餐享受折扣優惠等形式對職工、會員就餐進行補貼。對於有條件建設職工服務中心(站)、職工書吧等職工服務陣地的「工會大食堂」,則可按區總工會相關建設標準申請建設,街道總工會按相關標準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為滿足職工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工會大食堂升級為2.0版本,不僅是員工的用餐場所,還是凝聚職工的服務平臺,提供多樣化的普惠服務,組織開展各類職工人文素養大提升活動的場所。
以(冠源)工會大食堂為例,該食堂旁設有八卦嶺職工服務中心和職工書屋,為園區企業和職工提供職工入職、法律諮詢、心理諮詢、困難救助、深圳工會會員卡辦理等便捷、一站式服務。該工會大食堂已然成了「職工的家」,具備職工就餐、職工服務、職工培訓、職工人文素養提升等功能,是服務要素集約、社會資源整合的職工綜合服務基地。
「接下來,工會大食堂將帶給轄區職工朋友一個集才藝展示、培訓講座、學習充電、企業團建、技能比拼於一體的2.0版本服務中心。」冠源飲食工會主席羅利方告訴記者,他們將根據轄區商業圈的職工需求,舉辦咖啡師、茶藝師等相關培訓,並為職工提供實習基地,使園區的資源達到深度融合,讓職工更有參與感和歸屬感,全方位提升工會大食堂和職工服務中心的服務質量。
「工會大食堂需持續與工會會員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提高職工對工會組織的認識,強化工會會員身份意識,打造具有福田特色和工會特點的普惠化、常態化、精準化職工服務品牌,團結引領廣大職工群眾為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力量。」福田區總工會主席章海蓉如是說。(工人日報記者 劉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