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霖:生活是用來過的不是用來解釋的

2021-01-18 人民網娛樂頻道

人物攝影/鄭新洽

  電視劇《鱷魚與牙籤鳥》

  電影《藍色大門》

  《我可能不會愛你》

  陳柏霖喜歡講「隨緣」,就像他之前做的很多決定一樣,出演新劇《鱷魚與牙籤鳥》,也是一個隨緣的過程。起初,陳柏霖並不知道「牙籤鳥」是一種什麼動物,查過資料後才知道是負責清理鱷魚牙齒殘渣的一種鳥類,與鱷魚之間相互依存,是一種很微妙的關係。以此為名字的愛情故事,也讓陳柏霖感到十分有趣。

  劇中男主角「周爾文」是一名高冷學霸,而演學霸則是陳柏霖一直的夢想。

  陳柏霖出道很早,20歲後發現需要知識儲備,從那時開始他看了大量的老電影,並養成了閱讀的習慣。「要進入這一行,就必須知道它的前因後果,以前哪位演員很厲害,哪些電影很經典。還有電影或表演的一些理論論述書,可以作為參考和指引。我不是專業學表演的,看這些書和電影就像做了一些專業訓練。」

  陳柏霖是一個喜好廣泛的人,他喜歡電影,書籍,會畫畫也會烹飪。十幾歲時喜歡音樂,甚至出過唱片組過樂隊,聲稱「No Music No Life」,但苦於哮喘和聲線,也只處在愛好的範疇裡。他愛聽的是The XX、Radiohead、Coldplay和坂本龍一的鋼琴曲。生活裡最大的樂趣是吃和旅遊,每到一地,他都會尋遍當地最好的館子。讀書對陳柏霖的性格養成影響不小,他喜歡村上春樹、加繆、雷蒙德,還喜歡伍迪·艾倫。雷蒙德筆下的馬洛是陳柏霖最想嘗試的角色,抽雪茄、喝威士忌,一切都渾然天成、盡在掌握。大概在這個有點孤獨,有點冷淡,既幽默又自負的人物裡,陳柏霖找到一種興趣,也在探索自己的影子。

  《鱷魚與牙籤鳥》

  曾因「年齡差」,而猶豫

  陳柏霖說,剛拿到《鱷魚與牙籤鳥》的劇本時他很猶豫,因為角色年齡和他的實際年齡有很大差距。「周爾文25歲,我能演那個年齡嗎?而且飾演我兄弟和朋友的演員平均年齡才24歲。不能符合自己的年齡感又不能太年輕,要達到平衡,挺難的。」

  後來他跟主創團隊開會,了解到故事想要傳遞的核心訊息是環保和綠色建築,陳柏霖有些心動了。進一步推動他接下這部劇是因為將有一半時間在法國波爾多拍攝,雖然去過法國很多次,但從沒在那兒拍過戲,對他來說這是一次很有趣的旅程。拍攝前期,演員們每天都在苦練法語,「零基礎」的陳柏霖這次也花了大力氣去學習。

  劇中的周爾文性格高冷、理性,經常會用一些物理、化學常識來解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也讓陳柏霖感到很有意思。「他是一個在學術上很厲害的工科男,但從沒談過戀愛,不喜歡笑,講話都帶刺。只會通過創作、讀書、畫畫、建築的方式去傾訴,跟我本人差別挺大的。」

  1 學生時代怕生又害羞 運氣之外,同樣努力過

  和所有人一樣,陳柏霖小時候擁有很多天馬行空的夢想:成為太空人、去NBA打球,但演員卻從來不是其中之一。

  高中時期的他是個典型的理科男,生活中很低調,也很怕生。「我小時候是比較害羞的性格,就喜歡打打籃球,逛逛美術館,偶爾看看賣座電影,過著很簡單的生活,也不知道什麼是苦惱。」

  彼時的陳柏霖只覺得青春很長,未來太遙遠了,有大把的時間。他也曾設想過人生的其他可能性。2002年幾米的繪本正火,他拿起畫筆。別人提供文字,他來作畫。現在回頭看,他覺得那段白天拍戲,晚上畫插畫的日子就像人生中一個四分音符的小插曲,倒是越演越覺得好玩。

  「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遊泳隊,吉他社……」在易智言導演的鏡頭裡,這位18歲的少年騎著單車,風吹起他的藍色花襯衫,笑起來時臉上掛著兩個深深的酒窩,臺北的夏天也因這懵懂的情愫讓人著迷。很多人初識陳柏霖都是從電影《藍色大門》開始的。關於運氣,他不否認,但還是要說一句「我並不是沒有努力過。」至於這些年的經歷,他歸結於性格。「我這人目的性不是太強,覺得有趣就會去做。」

  從出道就一直被機會推著往前走,但陳柏霖還是做了兩次重要的決定,一次是2004年到香港發展,另一次則是2006年到日本發展。片約找上門,一句日語也不會說的陳柏霖毫不猶豫地踏上了說走就走的旅程。

  2 從不給自己設定目標 享受自由,感受各種可能

  回憶起早年異國拍戲的經歷,有令陳柏霖印象很深的記憶,比如韓國的道具、美術上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資金有限,如何把空間利用到最大。他記得在韓國拍戲時有一場打鬥橋段,劇組造了一棟大廈,樓梯全部是軟的,不管怎樣在樓梯上打鬥都不會受傷。而泰國影片的拍攝節奏真的非常緩慢,「可能因為是文藝片,大家都『活在那個Moment』,他們還沒喊『Action』就已經在『Action』,也不用去『演』。」

  「日本啊……那裡很安靜,也很乾淨,有種禪意。工作人員都不太講話。」陳柏霖在日本拍的第一部電影是和田中麗奈搭檔的《在黑暗中等待相遇》,拿到劇本時他當場倒吸一口涼氣,因為有滿滿三頁紙的日文臺詞,他只能一邊拍戲,一邊學日文一邊標上音硬背,同時連比帶劃,倒也成功地交流著。他的語言天賦在「國際化徵程」中幫了大忙,英文流利,韓語、日語、法語有所掌握。

  然而,陳柏霖學語言的初衷總是讓人出乎意料,僅僅因為菜單。「我在韓國、日本不會念我想吃的東西,那時沒有手機翻譯,所以只好自己學了。」

  無論在哪裡拍攝,接演什麼類型的角色,他從來都不會給自己設定目標,也不會對未來有過多的憧憬,「我希望是自由的,設定目標會缺少很多可能性。」出道十多年來,陳柏霖出演的電影範圍很廣,塑造過眾多的角色卻沒有一個是重複的。「我不是怕被定型而無法突破,只是單純地覺得重複沒有任何意義。」

  角色並不是他選擇劇本的標準。在陳柏霖看來,一部戲裡探討的內容與傳遞的訊息所佔的比重更大,他並不只滿足於在愛情片中扮演人畜無害的王子。無論是貼心暖男的李大仁、單純善良的江河老師、青春自在的少年張士豪、《大灌籃》裡狂野不羈的扣籃手丁偉、《追愛大布局》裡駝背邋遢的技術宅吳全順等,都展示出了豐富的可塑性和不設限。

  3 演戲不需在意回報 少年感是禮物,也是魔咒

  陳柏霖是一個戀家的人,前幾年一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為了能讓爺爺「在電視上看到自己」,2011年,他拍了那部火到街知巷聞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並親自作曲演唱同名主題曲,摘下金鐘獎最佳男主角。

  「千年修得李大仁」自此誕生。這是一次演員與經典角色的互相成就,因其太過深入人心,觀眾會將演員等同於角色,至今在他的微博評論下,仍有許多人喊著「大仁哥」。但在陳柏霖看來,他既不是「張士豪」,也不是「李大仁」。

  在陳柏霖二十出頭的時候,也曾為了體驗不同角色而使過勁兒,去國外拍電影的時候,就想著這次一定要演得和以前不一樣,也因為這件事焦慮過。但後來他發現,只需要平靜下來,準備好、表演好,才是最純粹的。「如果太在意回報,拍攝的時候就會有很多雜念,只要專注在當下走的每一步,不用管它腳印深還是淺,總有一些會留下來的東西。」

  「少年感」是始終加在陳柏霖名字前面的前綴,這是一種玄妙而迷人的氣質,有的人從青春期就失去,有的人在成年後保有至今,陳柏霖顯然屬於後者。「所謂少年感,是因為我還對很多事情抱有好奇心,還有求知慾。」在他看來,少年感算是一個禮物,也是一個魔咒,有利有弊。「每個男人心裡都有一個男孩,因為大家都經歷過男孩的階段,但模樣卻不是以前了,現在只是比較老的男孩而已。」

  外界對於陳柏霖的演技以及他的生活種種有著不少質疑和解讀,但他好像總是一副「Who care」的態度。

  「誤讀就誤讀,我從來不會去解釋。某個人的問題對別人來說只是一個5分鐘的話題而已,要去解釋給你不認識的人聽,我覺得很怪。」陳柏霖說,生活是用來過的,不是用來解釋的,「那些不順心的人和事都會過去。」

  讀書

  起初的動機,很幼稚

  不工作的時候,陳柏霖喜歡待在家裡,看電影、看書、打遊戲,享受清閒時光。他會看伍迪·艾倫,也會看美劇、看漫畫,他會讀村上春樹,還喜歡讀充滿哲學的加繆。

  文學對陳柏霖來說是療愈的。看書是他的功課,因為《藍色大門》的導演易智言從找陳柏霖拍戲時,就鞭策他讀書,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會給他開書單。「一開始的動機非常幼稚,就想耍帥,人家問什麼我都能講出一些,有一種飽讀詩書的感覺,可以賣弄一下。但是真正讀下去會覺得很有趣,還是很難懂,不過也會在一瞬間領悟。」

  美食

  只要想學,都會成拿手菜

  陳柏霖喜歡烹飪,他會親自下廚,招待朋友來家裡吃飯。一口氣做十幾道拿手菜,義大利麵、拉麵、義大利燉飯、西班牙海鮮燉飯、牛排、蘑菇湯、蔬菜湯、烤雞,差點停不下來。「簡直驚豔!」他誇自己。

  陳柏霖平時會花很多時間在研究美食這件事情上。坐飛機時別人都在看電影,他卻在看美食節目,他會很認真地看烹飪一道菜都需要什麼食材,做法是怎樣的。「只要是我想學的,最後都會變成拿手菜。」每次吃到好吃的食物,他都會特別開心。平時大家的手機上使用頻率最多的可能是社交APP,陳柏霖的手機裡使用頻率最高的卻是美食軟體。

  運動

  最好的運動,就是少吃

  「平時會做什麼運動來保持體形?」這個問題倒是難住了他。「我會……我會嗎?我會走路!我覺得最好的運動就是不要吃太多。」說完他自己也沒忍住大笑。又強調了一次「不要吃太多」之後,他還是給出了認真的回答:打籃球、跑步、遊泳、走路,這些都是他喜歡的運動,只是不喜歡去健身房而已。

  【新鮮回答】

  「我和李大仁並沒有那麼像」

  新京報:「暖男」是貼在你身上的標籤嗎?會有壓力嗎?

  陳柏霖:這是觀眾給我的標籤。我自己是蠻輕鬆的,其實李大仁這個角色跟我本人也並沒有那麼相似。他就是一個角色而已,跟我不太像。

  新京報:大家都說你有「少年感」,你覺得保持戀愛狀態能讓人有少年感嗎?

  陳柏霖:不會,我覺得這和個性有關係,還是得看狀態。比如前幾個月我外婆走了,那一陣子就覺得我長大了,但並不是365天都是「長大」的狀態。

  新京報:最近大家都看到了一些關於你的新聞,是不是馬上要有好消息和大家分享了?

  陳柏霖:如果有的話會分享的。他們都寫得很誇張。

  新京報:如果現在讓你和20年前的自己面對面,你會對自己說什麼?

  陳柏霖:我跟你說個有趣的事,小時候我最討厭我爸抽菸喝酒了,高中時實在忍不住就吼我爸,「你不要再抽菸了,我以後也絕對不會抽菸的!」結果我21歲開始抽菸,我爸又開始罵我。再比如,雖然我現在不抽菸了,但三四年前我還在抽菸,那時對自己很失望,感覺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可現在我身體很健康,也沒有什麼壞習慣,不再討厭自己了。所以我的每個階段都很跳躍、很隨機的,如果非要說什麼的話,我應該會說「陳柏霖,希望你可以再更好一點。」(劉瑋)

(責編:郭冠華、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陳柏霖:誤讀就誤讀,我從來不解釋
    起初,陳柏霖並不知道「牙籤鳥」是一種什麼動物,查過資料後才知道是負責清理鱷魚牙齒殘渣的一種鳥類,與鱷魚之間相互依存,是一種很微妙的關係。以此為名字的愛情故事,也讓陳柏霖感到十分有趣。劇中男主角「周爾文」是一名高冷學霸,而演學霸則是陳柏霖一直的夢想。陳柏霖出道很早,20歲後發現需要知識儲備,從那時開始他看了大量的老電影,並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 是的,陳柏霖就是女人嚮往的生活
    於是大家的關注點跑到了男嘉賓的情感生活、新人女演員如何作和江疏影的學霸人設上面。但是!你們難道不覺得比起節目組的套路,「大仁哥」陳柏霖和一隻狗的流放生活才是最精彩的嗎!不過也算是看出來陳柏霖童心未泯了,陳三歲啊有木有!再說了,對待狗都這麼用心,更別說是對待生活和別人了。導演問他:來這裡有什麼感想。他一邊趕著身邊的蟲子一邊說:我挺慶幸的,還好不是井柏然來。
  • 朋友圈經典到心碎的句子,幸福,是用來感覺的,而不是用來比較的
    1.假如沒有遇上你,也就沒有以後漫長的思念折磨,我也許過著如從前一樣的生活,然而,要是沒有這樣的一份遇見,我不會知道,有一種情感,痛著流淚,笑著想念,卻依然令人如痴如醉。2.這社會不是你努力了就能成功,但同時更不是你不努力就能成功的,你家裡的父母,你未來的家庭,都得靠著你呢,你就坐著洩氣啊?為什麼別人沒有拼爹拼娘一樣知道努力,你就自甘墮落。沒有後臺,沒有背景,沒有關係,那就去比未來,去拼前景,去靠志氣啊。與其「等死」,努力一下又不會死。3.幸福,是用來感覺的,而不是用來比較的。
  • 文字是用來讀的,不是用來看的,王小波敬重的文學前輩
    「文字是用來讀的,不是用來看的,看起來黑壓壓的一片都是方塊字兒,念起來就大不相同,詩不光是押韻還有韻律,散文也有節奏的快慢或低沉,壓抑,沉痛,無比或如黃種大縷迴腸盪氣,這才是文字的筋骨所在。」然後他寫到敬重的兩位文學前輩,一位是翻譯家。翻譯家王道乾居住的法國作家杜拉斯的《情人》。另一位是穆旦翻譯的《青銅騎士》。
  • 《盜夢空間》虛幻用來生活,現實用來逃避
    在夢境中我們無所不能、移山填海,時間的流逝被不斷放慢,夢中已垂垂老矣,現實才過而立之年。我印象最深的場景,不是在意識空間的轉換和進行意識層跳躍的驚險部分,反而是在看到許多人不是等待進入夢境,而是等待重返現實的部分。當虛幻成為了現實,現實只能用來逃避。當妻子自殺身亡後,科布一方面因為對妻子的愛感到痛苦,一方面意識深處也認為是自己造成妻子無法分辨虛幻和現實,產生了強烈的負罪感。
  • 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而不是用來綁架別人的
    網絡時代,我們是否仔細想過,真相的幕後,有多少人扮演者推波助瀾的角色,公眾人物的一舉一動,某些人總要評頭論足,也許,是他們太把自己當成個人來看待了。平心而論,巴圖真的做錯了嗎?但巴圖是真的道歉了。仔細想想,難道我們沒有和最好的朋友開幾句稍微過分的玩笑嗎?我們沒有一次驕傲自大過嗎?
  • 【二幼電臺】《手不是用來打人的》
    過一會,你會感覺好多了。一旦感覺好了,你和你的手便可以重新開始玩遊戲。手可以玩各種各樣的遊戲。總之是用來玩遊戲、學習、做事和堆沙堡,而不是用來打人的。因為打人是不正確的行為。既然如此,當你和你的朋友發生爭執時,該怎麼辦呢?
  • 離過兩次婚,62歲楊麗萍:人生是用來享受,而不是用來生兒育女
    想來大家一定都還有印象,楊麗萍發過一條吃火鍋的視頻,身穿白衣頭戴白帽,保養得到,看不出歲月的痕跡。然而,就是這條十分日常的視頻,因為一條評論上了熱搜。劉淳晴尊重楊麗萍的人生選擇,但父母那關過不了,最終兩人還是和平分手。
  • 穀倉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
    穀倉從字面上理解有很多種解釋:在早期,人類進行的是遊牧生活,只會暫時地在特定的地方定居一段時間。來供稍後食用一個提供其它地區大部分食物、生產穀物的典型農業區這些廣闊的平原是這個國家的穀倉;穀倉擁有加倍城市成長率的功效,因為在城市成長時,有穀倉的城市只會秏費掉一半的糧食貯存量;穀倉就是這麼一個設計用來貯存並保護食物的建築
  • 繪本——《手不是用來打人的》
    總之,手是用來玩遊戲,學習做事和堆沙堡,而不是用來打人的,因為打人是不正確的行為。        當你和你的朋友發生爭執時,可以嘗試一起解決問題,可以聽聽別人的意見,可以試著去理解朋友的感受。也你的朋友可以試著理解你的感受。你們可以想辦法正確的處理問題。
  • 貓不是用來踢的
    貓不是用來踢的文/楊川喜、怒、憂、思、悲、恐、驚,謂之七情,本是人的正常情緒,然而情緒過於激烈,就會造成氣血陰陽失調,成為「七害」,變為乖戾之氣,也叫戾氣,這是一種致病因素,中醫稱為七情致病。我以為,「怒」為「七害」之首。
  • 人類用來解釋自然災害的10個神話傳說
    人類用來解釋自然災害的10個神話傳說人類並不總是理解自然和周圍世界的基本規則。我們現在知道閃電是由雷雲中無數的水和冰粒子摩擦產生的靜電引起的。但這種理解需要數百年,甚至數千年才能完全實現。在我們得到這個答案之前,我們仍然有一個問題,「閃電是由什麼東西產生的?「在引入科學推理之前,只有在神話和傳說中才能找到這個問題和類似問題的答案。
  • 女孩子就是用來美化生活的
    難怪很多人都說,看著妹妹就覺得歲月靜好,疲憊的生活都被治癒了。其實,看妹妹的微博照片,就會發現,跟她本人呈現出的少年氣質也基本一致。她的很多微博照片都沒有精修過,每一張照片看不出具體的情緒,又充滿了情緒,一張照片就能釋放一個故事。雖然文案有時會讓人覺得有點難懂,卻自有想法。就像去年的一條微博是「開始囤積 目標小有」。
  • 這梗可用來解釋一切壞事或錯誤
    這梗可用來解釋一切壞事或錯誤時間:2020-01-03 14:23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都是時臣的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可用來解釋一切壞事或錯誤 用於無腦甩鍋的二次元咒語。可以用來解釋一切壞事或錯誤。源於Fate/Zero中間桐雁夜在失敗崩潰時指責遠坂時臣的話:都是這傢伙的錯。
  • 辛棄疾最美的詞,少年可用來表白,中年可用來自勉,老年用來回憶
    這是辛棄疾平生最美的一首詞,全詞寫得朦朧綺麗、如夢如幻,少年可以用來表白,中年可用來自勉,老年則可用來回憶。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古文是用來讀的,不是用來翻譯的」哥大教授推出學古文新書
    讀古文因此不能靠白話翻譯,古文是用來讀的,不是用來翻譯的。孩子的語言的古文閱讀能力和文學理解審美能力的培養,才是能夠伴隨孩子一生的東西。」從先秦到近代只為讓孩子了解古文的喜怒哀樂選取哪些作品,標準是什麼?商偉說,他從浩繁如海的作品中,選取了最適合閱讀的80篇作品,搭配今讀今譯,讓孩子感受古文之美。
  • 為了你們能過好這個情人節 我們套出了陳柏霖的約會大法
    嘉姐可是早已備好大禮等著各位小仙女,那就是我們又帥又暖又迷人的陳柏霖。這份大禮會在2月14日情人節當天揭曉,但是別著急,嘉姐今天依然準備了很多福利(文末有驚喜!)。跟他過情人節是種怎樣的體驗?聽過他唱歌嗎?知道他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麼?他喜歡誰的表情包?
  • 恩賜,不是用來「比」的
    藉著這節經文,我和弟兄姊妹分享一個主題信息:恩賜,不是用來「比」的。以上我們所看的經文,是約翰的門徒和一個猶太人辯論潔淨的禮,就跑來見約翰所說的。他們這場辯論到底是誰贏了?是猶太人把約翰的門徒駁倒了,還是約翰的門徒把對方鬥敗了?聖經沒有告訴我們結果。聖經才不去記載那些對我們的靈性沒有幫助的東西。
  • 嗓門不是用來嚷嚷的 | 一天一個睡前故事
    你的嗓門很可能會一浪高過一浪,越來越大聲!可是瞧瞧周圍……你是不是把戶外的大喊大叫帶進了屋裡?就因為你想要別人聽得見?孩子,嗓門可不是用來嚷嚷的。大喊大叫不光傷人的耳朵,還傷人的心。在室內和聲細語,能讓別人聽明白就好,大聲嚷嚷多不好。
  • 阿儺和迦葉曾經暗示過,真經不是用來讀的
    阿儺和迦葉曾經暗示過,真經不是用來讀的《西遊記》中以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為主線,但事實上取經看似是主線,實則細細品味一路上還有許多的暗線,明面取經,實則是向讀者傳達了許多真理。而唐僧在來到了靈山取經的時候,也是分為兩種經書的,一種是普通的經書,另一種是真經,前者能超生,而後者便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