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淇:是為君子,和而不流

2021-02-19 青少英語課堂

宋淇是誰?今時今日,他最為人熟知的身份,大概是張愛玲的遺物保管者,若不是他,《小團圓》丶《雷峰塔》和最新的《少帥》恐怕都不知於何處飄散,難以重見天日。對於電影觀眾來說,他另有一重身份,是香港國語電影的編劇和製片,不僅與李麗華、林翠、雷震等叱吒風雲的電影明星熟識,更曾介紹張愛玲為電懋公司擔任編劇,解決了身處美國的她在金錢上的燃眉之急,也成就了後來的《六月新娘》和《情場如戰場》等作品。同時,宋淇亦是錢鍾書丶傅雷丶吳興華的摯友,夏志清著名的《中國現代小說史》,其中有關錢鍾書和張愛玲的章節,就離不開他的引薦,他又是最早提倡以文本為先的紅樓夢專家丶翻譯家,筆名林以亮,還是寫過不少時代曲的流行音樂作詞人……

歷史的洪流中,宋淇雖然在許多方面都頗有建樹,是與華語文學和藝術發展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環,然而他的名字卻似乎總是如同緘默的驚鴻一瞥,隱藏在文字背後,神龍見首不見尾。宋淇之子,宋以朗先生的近作《宋淇傳奇:從宋春舫到張愛玲》就給了讀者一個觀其全貌的機會,恰逢張愛玲在與宋淇夫婦的通信中反覆斟酌的小說《少帥》遺稿出版,兩相呼應之下,也讓人能更具體地感受宋淇其人,想像他的成就與憂慮,回顧那個時代的質感。

祖父宋春舫

曾向毛姆討教劇本寫作訣竅

有意思的是,雖然父親宋淇與母親鄺文美皆從事文字工作,自幼家中出入的藝文界名流也如過眼雲煙,作者宋以朗卻是以金融為業的統計學博士。他毫不諱言,自己十九歲即赴美求學,至2003年方返港定居,文化上的隔膜自然存在,對於與父親閒聊中掌握的家族史,他甚至理智地寫道「我不認為他講的都真有其事,因為有些情節實在太耐人尋味。」雖然此書以「傳奇」命名,宋以朗所做的,其實是整合了自己的回憶、刊發的文獻和未發表的手稿書信,以完整縝密的脈絡對父親的一生作出呈現,除了對不實傳聞偶作撇清,幾乎沒有任何無謂的抒情與慨嘆,正如張愛玲引用過的西諺「the ring of the truth」,讓讀者聆聽事實自身的金石聲,背後又弦外之音齊鳴,牽一髮而動全身。文化研究者馮睎乾認為,作者能有這份淡然,是因為宋家是文化上「最後的貴族」—守著諸多文化寶藏平平淡淡地起居過活,不以之求財,也不築起神龕來供奉,彼此相忘於江湖,養成了他們斯文熨帖的氣度。

這一份氣度,不僅是多年來的修煉,更來自於家族傳承。書中振聾發聵的名字俯拾皆是,上溯至宋淇的父親宋春舫,就已經是在法國留學期間便具備「要學到最漂亮的語言,莫過於從戲劇入手」的先鋒概念的洋派學生,他不僅是戲劇理論界的前輩,更與英國作家毛姆有一段交遊。

書中記錄,宋春舫曾向毛姆討教寫劇本的訣竅,毛姆只回答了兩點「一要有豐富的常識,二要言歸正傳」,並在其遊記《中國屏風》中把他視為對歐美各國成就和機械文明的盲目追求者,做了番不屑一顧的挖苦,嘲諷他聽到答案後「臉上帶著非常困惑的神情」。宋淇後來撰文《毛姆與我的父親》,認為這兩位中西戲劇家的短暫接觸,恰好反映了近代中國的基本問題—西方知識分子眼中,中國是神秘可愛,不應受到絲毫破壞的傳統文化意象,而以宋春舫為代表的歐美留學生,則迫切地想把所學所得應用到社會現代化中去。

儘管是1920年的舊聞軼事,但聯繫彼時的社會環境,文人間的交遊不僅是私下裡的交往溝通,更與大時代重疊。《論語》有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朱熹將「群」字解釋為「和而不流」,宋春舫雖受歐美文化薰陶,身上仍有中國傳統儒家的君子人格,有著溫良敦厚的態度,群居相切磋,又能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從他與毛姆的接觸之中亦可管窺,文學與歷史之間,有其融會貫通的血肉聯繫。

父親宋淇

與張愛玲的君子之交

站在這個角度再來看宋淇與錢鍾書、傅雷、張愛玲的故事,倒又顯出了些別樣趣致。不同於前幾代的文人交遊為了排遣「獨唱之寂岑」的風花雪月式,宋淇所處的,更像隱士的江湖,且位置要更微妙些,宋以朗便在書中為讀者梳理了四人之間,跨越不同時空,剪不斷理還亂的繁雜關係。

1944年作者「迅雨」在《萬象》上發表《論張愛玲的小說》,批判《連環套》內容貧乏思想空洞的弊病,關於筆名背後的身份,一時間眾說紛紜,張愛玲是在南來香港後才由宋淇告知「迅雨」即傅雷,於是「她聽了反應是驚訝,但也並沒有當做一回大事」。事情並未告一段落,1982年,張又在致宋淇信中表示「《殷寶灧送花樓會》實在太壞,是寫傅雷的,他的女朋友當真聽了我的話到內地去,嫁了個空軍,很快又離婚,我聽見了非常懊悔。」為了研究這個令素來淡漠的張愛玲「非常懊悔」的女主角是誰,宋以朗通讀了全部關於傅雷的傳記,考證出是其上海美專一名學生的妹妹成家榴,而那名美專學生、劉海粟的第一任妻子成家和,在離婚後嫁給了德國留學生蕭乃震,女兒便是著名的電影明星蕭芳芳。關於錢鍾書的部分,亦澄清了網絡上關於楊絳在訪問中稱張愛玲為「下三濫」的流言,核實此文為網絡偽作。更值得玩味的是,幾位都具備紅樓夢的研究者身份,當宋淇在給錢鍾書的信中提及張愛玲的版本研究時,就未指名道姓,而是隱晦地以「有人」帶過,宋以朗揣測,「這亦看到父親的世故了」。

與張愛玲的交往,宋淇不止是談文論藝,更涉及真金白銀的往來,讀來也顯得更為殘酷而現實。例如新近出版的《少帥》,張愛玲便在致宋淇夫婦的信中坦露了小說自「有個模糊的故事」到「三年來我的一切行動都以這小說為核心」再到遭遇各方否定,不得不擱置放棄的心路歷程。宋淇明白張氏舉步維艱的處境,也在去信中言辭懇切地憂心著,從創作上是否牽涉太多政治與公眾人物,到在美國和臺灣如何找到出版平臺,無不一一替她考慮周詳。讀畢,便理解張愛玲為何將其視為「走了的時候,好像轟然一聲天塌了下來」的朋友交付予全部信任。都說人情如紙薄,張愛玲晚年離群索居,與宋家的珍貴情誼卻凝練於信箋,真切卻又不著痕跡。

宋以朗還整理了她的遺囑與遺贈給宋淇夫婦的財產資料:除了銀行存款兩萬八千美金,物品中還有大量的燈泡,因為她害怕黑暗冷清,房間除了她自己的書,僅有《紅樓夢》和丈夫賴雅作品的籤名本,箇中滋味,也是令人掩卷唏噓。

兒子宋以朗

局外人的清明

《宋淇傳奇》一個顯著的特點在於,作者宋以朗不是以文學的語言描摹自己的父親,從宋春舫到張愛玲,縱觀宋淇的經歷,他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刻板書生,而是風度翩翩的沙龍男主人。因為受過奔波動蕩的苦,又在事業上跨越多個領域,所以自然也有其精明世故的一面,在與諸友人的交遊中,他繼承了父親的風格,如朱熹所言「和而不流」,專注、克制而低調,他的形象未必被刻畫得栩栩如生,卻唯其真實,而使人尊敬和仰慕。

另外,對於書中旁徵博引的大量資料,宋以朗自謙「你可以說我遲鈍無知,但我至少是勤奮的」,這也是此書的又一個特點。後殖民理論家薩義德將知識分子定義為「局外人、業餘者、攪亂現狀的人」,宋以朗的身份恰是如此,以未受過正統文學規訓的清明眼光,捕捉關於父親宋淇,其他人難以察覺的事物,他做到了。

作者書評人:李青

相關連結👇

宋淇翻譯研究論文紀念獎(2019–2020)評選開啟

長按識別二維碼免費加關注

動畫·繪本·圖書·影視·雜誌

青少英語課堂 用愛陪伴成長

相關焦點

  • 人物 宋淇:是為君子 和而不流
    《論語》有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朱熹將「群」字解釋為「和而不流」,宋春舫雖受歐美文化薰陶,身上仍有中國傳統儒家的君子人格,有著溫良敦厚的態度,群居相切磋,又能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從他與毛姆的接觸之中亦可管窺,文學與歷史之間,有其融會貫通的血肉聯繫。
  • 民國好基友:宋淇
    宋父曾在杭州度蜜月,在旅店被查房五次,不耐煩之下自己買了一棟別墅,取名春潤廬。春潤廬平時空著也怪可惜的,因此但凡有朋友去春潤廬,宋父就要邀他們免費來住。蔡元培、胡適、徐志摩等人都來住過,春潤廬後來漸漸發展成了北大駐西湖招待所。還有一對兒名士在那兒度了蜜月,就是張歆海和韓湘眉。張歆海就是和林徽因同演《齊德拉》的男主角,後來追小曼不成,娶了大美女韓湘眉。
  • 淳子:張愛玲、宋淇、鄺文美,如此美好的人兒,怎麼就沒了呢?
    宋淇回信,也畫了一張地圖,糾正了張愛玲方向性的錯誤。建議刺殺當天,把刺殺組織的負責人安排在平安電影院,平安電影院裡的咖啡館叫什麼名字,宋淇也認真地寫在信裡。刺殺的場所安排在首飾店、鐘錶店、還是服裝店?宋淇和張愛玲頗費了一番思量。宋淇提供了很多意見。一來一去的信中,探討了王佳芝的刺殺動機,刺殺情節的安排,人物的心理活動。
  • 「鳶飛魚躍,天容海色本澄清;和而不流,青山欲共松竹吟」~肖戰
    10月5日那天過於興奮,只顧著去送祝福,滿心歡喜地去欣賞肖戰最新的照片,忽略了工作室的精美走心文案~「鳶飛魚躍,天容海色本澄清;和而不流,青山欲共松竹吟。」君子與人相處和善,但有自己的原則不會隨波逐流,希望同如松如竹的人交談。」這個解釋挺符合他的性格和為人處世的態度,骨子裡端著雲淡風清的傲。相信他和他的團隊。
  • 張愛玲為什麼把遺產留給宋淇? 原因讓人感動落淚
    香港偶遇,結緣知己1953年,初來香港的張愛玲搬到了離宋淇夫婦家不遠的地方居住。而宋淇與妻子鄺文美是張愛玲的鐵桿粉絲,再加上住得近,便經常前往張愛玲家拜訪她。如此一來,三人的交情便逐漸加深。後來,張愛玲在香港的發展並不如她所想,她便打算離開香港前往美國,可她自己的經濟能力卻不足以支撐她的打算。
  • 《聯合報》贈送改自費訂閱後,宋淇和張愛玲截然不同的兩種反應
    逃避記者,又依賴報紙副刊,張愛玲處境兩難,幸好有王牌經紀人宋淇左右調停,安穩妥當。1988年8月30日,張愛玲寫給鄺文美和宋淇的信中提到,「……久未收到臺灣報紙,《聯副》蘇偉貞一直寄她的書給我,前不久又來信,瘂弦也來信。我回信謝她,另寫了一封給瘂弦,說皇冠錄下的他的童年回憶給我印象非常深,同時謝絕他派來的住在L.A郊區的女記者的訪問。
  • 1995年張愛玲留下遺囑:「版稅和270萬財產都給宋淇夫婦」
    1955年當她決意只身前往美國時,唯一來送別她的朋友,只有宋淇夫婦。其他人去美國,要麼是投靠親戚;要麼是出國留學,為了奔一個好的前程;要麼是嚮往漂亮國的花花世界,想在那裡留下來。而張愛玲從上海到香港,從香港到美國,她人生的三處驛站,偏偏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在原地等她。
  • 什麼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左傳·昭公二十年》)《中庸》裡也說:「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意思是說,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順而不隨波逐流,這才是真正的強大啊!持守中庸之道,不偏不倚,這才是真正的強大啊!國家政治清明時,不改變自己窮困潦倒時的政治志向,這才是真正的強大啊!國家政治黑暗時,至死不改變自己平生的道德節操,這才是真正的強大啊!」
  • 無適無莫為君子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這是最妥帖的一種處世原則,因為這句話裡包含著對人自身地位的一種清醒認知。任何基於人為的判斷,都可能只是從自己的狹隘立場出發而作的徒勞設想。就像前文所述,此時,保羅正在圓桌下,偷偷伸出左手把一粒青豆塞進約翰的右手心呢。       所以,當我們對於某些事物表現出特別的親疏厚薄時,就已經失去了自我。
  • 司馬光與王安石,為你揭秘君子和而不同.
    他懇切地告訴皇帝,王安石嫉惡如仇,胸懷坦蕩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風。陛下萬萬不可聽信讒言。皇帝聽完司馬光對王安石的評價,說了一句話:卿等皆君子也!君子和而不同。我和你的關係很好,很敬重你的人品,但是,這不代表我就一定要同意你的政治主張。我反對你執政的理念,方法和手段,並不意味著對你個人道德品質的否定。待人做事有原則有分寸有底線,這才是君子。
  • 花中君子是指什麼花?花中君子之蘭花 蘭為王者香,芬馥清風裡
    那麼花中君子是什麼花大家是否知道呢?今天花草樂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花中君子,想要了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花中君子是指什麼花 花中君子首先我們都知道,自古以來,梅蘭竹菊都被人們當做花中四君子,也常常是遷客騷人們的欽點對象。那麼如果我們要評選出一個花中君子,那麼蘭花可是當之無愧的,究竟原因是為什麼呢?
  • 宋淇與張愛玲:張愛玲的出版史
    但她人在異鄉,在香港、臺灣發表文章沒有門路,我爸爸宋淇就充當她的中間人,夏志清也是,但溝通上卻出過不少混亂,如1966年《怨女》便幾乎鬧出「雙胞案」。1965年,臺灣皇冠出版社社長平鑫濤在香港見過我爸爸,爸爸向他推薦了張愛玲。同年底,張愛玲把《怨女》中文稿寄來,本打算由我爸爸跟香港《星島晚報》和臺北《皇冠》雜誌接洽連載。
  • 君子若竹!
    ——元 曹文晦做人當君子,君子當若竹!君子為物,有志、有氣、有節、有度、有舍、有得,不為物使,小到一粥一飲,大到格物致知,君子立於其間,不卑不亢,不左不右,遺世而獨立。君子若竹,臨風不折,過雨不汙。竹,質樸淳厚,清奇高雅,文靜怡然,正若君子風度翩翩,不浮燥、不張揚、不嬌情、不卑瑣,無私無欲,如君如聖!
  • 《看了又看》言行一致是為君子
           檢察官很像19世紀的紳士和古時候的君子,是個言行一致的人,對事嚴謹莊重,對人溫柔多情,是個內斂沉穩的人,真的覺得很君子。不會像現在的電視劇裡面那些橫行的霸道總裁,對伴侶是尊敬的,珍惜的,愛護的。現在的愛情觀到底是怎麼了?像這樣真正有人格魅力的人反倒顯得不合時宜了。
  • 【中華文化】何謂君子?(君子有三樂)
    君子有四不第一,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論語》說:「君子道人以言,而禁 以行.故言則慮其所終,行則稽其所敝.則民慎於言而謹於行.」所以一 個君子說話必定有其道理,他們會要求自己謹言慎行,凡事講求合乎禮儀,不隨便,每當有所行動,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謂不妄動,動必有道;第二,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謠言止於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禮 勿言,守口如瓶,
  • 四君子 陳玉樹
    說這話的人就是福建省古典工藝家具協會副會長、莆田市工藝美術大師、莆田市四君子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玉樹。茂盛英華以忠以信為事業,陽和宇宙存仁存義作生涯。一個白手起家的草根創業者,從十幾年前涉足紅木家具行業到現在成為幾十條生產線、數百名員工、年產值近兩億的企業管理者,其作品連續三年在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上囊括冠亞軍……但他並不滿足於此,他想讓四君子古典家具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家具的魅力以及民族文化的精髓,他還想把「四君子」寓意的君子文化、正能量傳遞給每一位國人,讓國人爭當君子。
  • 君子之爭
    藏起怨恨,表面跟別人要好,左丘明以為可恥,我也以為可恥)清人陸隴其在《松陽講義》中講解「君子無所爭」一章時指出,「至若世間有一等人,惟知隱默自守,不與人爭,而是非可否亦置不論,此朱子所謂謹厚之士,非君子也。有一等人,惟知閹然媚世,將是非可否故意含糊,自謂無爭,此夫子所謂鄉愿(子曰:鄉愿,德之賊也),非君子也。又有一等人,激為高論,託於萬物一體,謂在己在人,初無有異,無所容爭。
  • 何謂君子三變?
    ,最後獅子如何變成嬰兒。駱駝、獅子、嬰兒,分別代表了人的精神中的堅韌耐勞、創造和徵服以及獨立自主的自我的創造與生成。在《論語》中,子夏告訴我們,君子也有三種變化。《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這三種變化當然是說君子外在的三種變化,但與此相對應的的確是君子內在精神的三種變化,即君子的三種精神變形。
  • 君為青山,我為松柏,君子之義,朋友之器
    嚴雖然說也是愛的一種表現,但是這種表現卻是有意的疏遠,比如孔子對兒子的態度:就是一種嚴格而又疏遠的,以至於後人來效仿聖人對子女的態度,出現一種態度:知道了詩,知道了禮,還知道了君子要疏遠自己的兒子。 至於兄弟之間,也很隔膜,因為兄弟之間也不平等。「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也是一邊要擺架子,一邊要裝樣子。甚至有時候還會因為爭奪家產而大打出手的。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說的君子是誰?
    突然有了去拜謁君子的想法。心隨意往,下午四點多,驅車前往拜謁君子故裡。出縣城順山海大道東向八九裡,便到了君子故裡。長垣市孟崗鎮伯玉村。向北一轉,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德坊和恥獨坊的牌坊。君子,蘧伯玉也。蘧qú瑗yuàn,字伯玉,諡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