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遺世獨立,孤芳自賞,我不想再去爭搶,只願身在這山中
首先,咱們來了解一下作者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的詩人,今山西運城人,傑出的偉大的詩人、哲學家,同時他還是一個優秀的儒學家,大家耳熟能詳的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這個稱號,我覺得應該家喻戶曉了吧。
他的一生作品也有很多,其中著名的作品是《永州八記》等高達六百多篇文章,經過後人的整理,修改後名字更改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河東獅吼我想大家一定看過這一部有意思的喜劇電影。交友來說,他的交友面也很廣,朋友很多,但是其中最為要好的就是和韓愈的關係,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便是柳宗元和韓愈作為主要代表人物,並稱「韓柳」,他倆個真是可謂難分軒輊。
這一首《江雪》是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的作品,也就是在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參與了永貞革新運動,因為前期準備不足,手頭的勢力過於渺小,導致了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謫為永州司馬。在這種險惡的環境壓迫中,現實並沒有把他壓垮,讓他失去人生的意義,他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從政治生活上轉移到了隱居中的寂靜孤獨的山中生活中,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示,這一首便是他對於隱居生活的寫照,同時也表達了他部分政治見解。
第一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我們從字面意思便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這幅畫面的冷寂,畫面中讓我們感受到的只有無盡的悽涼,而充斥著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悲傷之情,這便是作者給我們營造的一種情境,小鳥在這世間,是多麼渺小的存在,而人也像是這蒼茫大地中的一粒芥子,那作者的用意在哪?既然小鳥和人都是在簡單不過的意象,這麼著重凸顯定然有他的想法,讓我們從此詩創作的背景來看,作者已經被貶謫在此,而他卻見證了當朝所具有的不可調和的矛盾,這讓他心中的涼意漸起,在山中的隱居生活,適逢這場滿天滿地的大雪,成為了一個不錯的導火索,「雪」便成為了這一切的始作俑者。表現了作者此刻內心的孤獨,還包含了自己對於國家命運的揣測,具有了一種悲觀的想法,我願君識我,奈何不識君,一種無可奈何的失落湧上心頭……
第三句「孤舟蓑笠翁」,這一句這個「翁」毋庸置疑是指作者自己,作者獨自乘著孤舟帶著鬥笠在這漫天的白色中沉浸,一個「孤」字,對於已經渲染的氛圍來說,更增添了孤獨感,那種鋪天蓋地的孤獨感,要理解這種意境,就要將自己放在這個情境中,細細品味,從我的觀點來看,讓我感覺更深的反倒不是孤獨感,而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還有壓抑感,大家應該都明白這麼一個道理,黑夜席捲而來的時候總會給人壓抑,漫天的白色中一個人影也沒有,也不是一個快樂的環境,給人帶來的壓抑感並不比黑夜少。
作者深處在這深山中,遺世獨立,清高脫離於世俗,但是最後一句「獨釣寒江雪」卻是將感情升華到了頂點,一個「獨」字,變成為整篇詩的文眼,全詩都是圍繞著一個獨字展開,景物是孤獨的,都死寂了!小舟是孤獨的,江是死寂的,詩人的心也是孤獨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經沉睡一版,畫面就像是靜態的一樣,詩人也想著為國家出力,努力去改變國家的不合潮流的落後東西,但是革命的失敗給了他一個深刻的認識,封建制度沒有出路,自己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國家走下坡路,借著這個雪景,抒發些許情感。我從中便體會到了一種作者的無力感,佛說一切隨緣,但作者似乎不是這個想法,他是被迫隨緣,他沒有任何能力去改變眼前的一切,正如詩中所言,人很渺小,千萬條路上一人沒有,都死寂了!
越是靜,越是要人沉下心,但是此刻心中卻是久久無法平靜,都說「詩言志」「詩言情」,一點沒錯,篇幅不長,給人的感覺卻絕對不是文章道的明明白白所能相比的,詩講求的是深遠的意境,講究讓讀者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聯想,從而構建起自己的一個小世界,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理解詩中的涵義,做到人詩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