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緣身在此山中

2021-02-19 惠榮眼中的世界

題西林壁

作者: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你有多清楚自己咯? 

10號晚上,被教練後我是有點蒙的,大家討論環節我是「瀕死」狀態,全身無力,手腳是有點軟的,但是我清晰的感受到我的「心」是非常輕鬆的。我自己問自己,你這是要告訴我什麼呢?這種狀態基本持續要晚上全程結束。

關於話題的收穫,我現在才知道,

我最深處的渴望是愛和聯結。

最深處的渴望是在聯結中,創建有質感的畫面,儲存到彼此的精神財富小金庫。

嘮哥問:「你為什麼要做飯?」

我回答的是我需要被認可,我希望他們吃的開心。我和老公的矛盾是因為我們的行為模式不同,他多元豐富創造,我喜歡簡單效率精準。

真正的潛意識是我渴望我做出來的飯,他們愛吃,他們滿足的眼神看著我,我特別開心的看著他們。這種畫面是我腦袋裡,小時候父母給我的畫面。小時候,媽媽給我們煎小貓魚卷餅,爸爸做的黑魚片炒辣椒。我們狼吐虎咽,搶著吃,滿足的看著老爸老媽。老爸老媽嘮叨我們慢一點。。。

我渴望要那個記憶裡的美好的畫面再現。我渴望老公和女兒,狼吐虎咽的吃我做的飯菜,滿足的看著我,我看著他們。我也渴望這樣的家庭和睦的畫面會儲存進女兒和老公的精神財富小金庫,常常在腦海中浮現。

新年開端,收到這份禮物,太感謝嘮哥了,沉甸甸!!!

覺察到這點,行動計劃真的不重要了:

嘮哥是個什麼的教練咯?

從開始的語言,就感受嘮哥那種溫柔和關照,距離感全無,像相識很久的老朋友。

他是用他的身體,他整個人,在做教練的。

回看錄像,嘮哥一直是帶著滿滿的愛,在關注著人的。

感謝嘮哥這個新年大禮包!

BTW,非常感謝其他Coachee們,勇敢說出自己生命的故事,讓我們在這些故事裡一起穿越,學習,成長。感謝嘮哥和創問的場域,安全,溫暖,期待我們都成為自己生活的MCC。



相關焦點

  • 倉央嘉措: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不識佛法真面目,只緣身在愛情中。我是佛,我應該普度眾生。我是王,我應該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可我又是我自己,我想擁有屬於我的愛情。我像一個迷路的孩子,找不到世間的雙全法,所以輕易地迷失在了愛之向渡。我又是一個叛逆的佛,匍匐在地不是祈求眾生,所以過早地圓寂在青海湖畔。
  • 2004年山東高考優秀作文: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諸公之言都是有理有據的,但大家又都太自信,只站在一個位置看問題,因此,對問題認識得不夠全面,我希望大家在相信自己的同時,也聽取一下別人的意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那樣,我們才能夠提高自己,使我們立於不敗之地。好了,會議到此為止,下回再議,望諸公都有所提高。散會!」
  • 《大夢主》第八百一十一章 只緣身在此山中
    事實上,此術正是沈落之前從龍壇手中,得到的那門名為「幽冥鬼眼」的瞳術。    這麼長一段時間以來,沈落除了養劍修煉,練習最多的便是此術了,就在前兩日夜間趕路的間隙,他還在修煉此術,正有所突破。    隨著他雙目之中的亮光越來越盛,眼前的景象卻起了變化。
  • 雙周展第42期 《身在此山中》優勝作品
    42期《身在此山中》主題優勝作品已評出,以下即為入選作品。
  • 蘇軾與廬山:不識廬山面目,只緣身在此山。山就是身,詩就是心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蘇軾不但對水有喜好,對於山中之廬山的緣分也是非常深。他一生中多次遊覽廬山,並寫下了很多篇關於廬山的膾炙人口的詩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連綿起伏,從橫、側、遠、近、高、低不同角度來觀看,所看到的景觀也各不相同。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那是因為身處廬山之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只有站的更高、看的更廣,超越傳統的固定思維,跳出框架,才可能能看到更接近於真相的事實。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鬼滅之刃的百億票房奇蹟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越是了解鬼滅這部作品,可能就越是搞不清楚它為什麼會這麼火。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樣的人會以自己掌握的信息,也就是鬼滅這部作品本身的素質,包括它的劇情、畫功、節奏、人物刻畫等等來對它做出評判。而一旦進入這樣的思維,就基本上不可能找到原因所在了。
  •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 「此山中」精緻露營旅行:很高興認識你!
    - 此山中/見面文-THE FIRST你好這是一篇見面文我們是「此山中」精緻露營旅行▼ Keep loving and go to mountains and seas保持熱愛 奔赴山海在過去的2020年,疫情沉寂,但也是我們蓄積力量、充足裝備的時間。
  • 相思成語 只緣身在此中
    後話:最近春節將至小夥伴們紛紛回家,七大姑八大姨這個物種的神奇之處在於,無論你身處何種境況,他們總能找到你生活中最稀缺的那一點,進而對其展開猛烈的攻擊,直到洋洋得意,含「笑」離去。
  • 生活如果十足的煩惱,去山中走一走,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然而,在這鋼筋水泥的森林裡,一個人是很難將身心自由的舒展,那麼去山中走一走,不是逃避,是為了找回生活的本真。人們常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困在問題之中時,會很難找對方向,因此我們將身心解脫出來,跳出困局,反而會將問題看得一清二楚,很可能就有了解決的良方。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不妨跳出語文看語文
  • 不識巴哈馬真面目,只緣身在島群中70 Sunreef 帶你雲遊巴哈馬
    不識巴哈馬真面目,只緣身在島群中70 Sunreef 帶你雲遊巴哈馬隨著國內疫情的漸漸好轉,我們的心情就像這春日裡溫暖的陽光,將我們心頭的陰霾逐漸驅散。當你航行於此的時候,所有需要做的就是,坐下,放鬆,同時將會對此情此景發出由衷地感嘆。其特有的歷史與文化交織成現在巴哈馬渾然天成的美,群島環繞以及壯麗的珊瑚礁,原始的海灘,並且具備航海以及海釣的理想條件, 使得其成為最佳的巡航目的地。而在巴哈馬群島上有著這樣的一座特殊的島嶼。
  • 《尋隱者不遇》: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名句】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只知道就在這座山中, 山高雲深不知在何處。
  • 「紅寶石」只在此山中
    春意正濃,這個季節,懷想山間的辛夷花應開得正盛,在寂靜無人的山中,燦爛招搖,自開自落,不為任何世俗而活,得到生命最本質、最純真的自我完成。現代人久居樊籠裡,寧靜悠閒的山居生活成為內心深處的白月光。△山居,是一種淡泊的生活狀態,是心靈的放逐、自我的歸宿,是生命的自由書寫。
  • 杭州秘境,只在此山中
    寫下這句詩的蘇東坡大概也不敢想,一千年之後,有人會在他心心念念,要醉笑陪公的天目山邊,創造了「山中無曆日」的理想生活方式。600米高的窯頭山,天目山脈東端主峰,杭州市區最高峰。在窯頭山腰的密林中,古人們發現了一處」靈隱「之地。公元300年,大麓寺落成。與徑山寺遙遙相望。從西晉到明清,山中香火不散。
  • 新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此戲說長便長,論時百年;說短便短,稍縱即逝。既然是一場戲,每個人都是戲中的角色,對自己而言,每個人又都是各自的主角,同時又是他人的配角。遺憾的是我們有人不僅僅希望自己能比別人更強,還希冀成為別人的主角,更有甚者,指望成為別人的主宰。殊不知任何一個角色都離不開配角的襯託與扮演。往往我們不經意便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 一入漫威「肌」似海,只緣身在肌群中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漫威的傳統好像就這麼定下來了就是 一入漫威「肌」似海,只緣身在肌群中然後鷹眼加入。。。。
  • 遺世獨立,孤芳自賞,我不想再去爭搶,只願身在這山中
    遺世獨立,孤芳自賞,我不想再去爭搶,只願身在這山中首先,咱們來了解一下作者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的詩人,今山西運城人,傑出的偉大的詩人、哲學家,同時他還是一個優秀的儒學家,大家耳熟能詳的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這個稱號,我覺得應該家喻戶曉了吧。
  • 安化雲臺山風景區: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
    安化雲臺山風景區: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