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婚、家暴與冥婚:農村殘障女性的生死掙扎

2020-12-18 西部點評

侯奇江

買婚和冥婚等舊俗不僅是歷史遺物,更是人口失衡條件下,父權制借新自由主義的借屍還魂。作為不平等社會中的底層,農村殘障低智婦女是全社會的犧牲品。

近期幾則關於農村低智女性遭遇性侵、被虐待的新聞屢見報端。其中最令輿論震驚的一條,是山東一位智力障礙的女性方洋洋被丈夫一家殘忍虐待至死,死後屍體被安排冥婚。幾乎就在同時,河北魏縣精神康復醫院的一名女性患者因醫院男護工性侵被查出懷孕。今年3月,一名昭通市15歲右手殘疾的少女被人持刀脅迫賣淫,不願順從,後從五樓跳下受傷。2019年,廣東茂名信宜市一12歲殘障少女被性侵,且一年內兩度被發現懷孕。警方調查發現多名男子對這位殘障女童性侵,其中包括一位82歲的老年男性。2016年,甘肅兩名精神殘疾的婦女被謀殺,殺害者的目的是為了出售她們的屍體用於配冥婚。

這些觸目驚心的新聞,可以幫助我們大致拼湊出一個底層低智殘障婦女的生活經歷:困囿於自身的身體缺陷,出生於貧困凋敝的地區,她們失去了全方位的身心自由和發展權利。有些女孩來不及長大便淪為發洩慾望的工具。另一些少女無力反抗家庭的安排,以彩禮的名義被出售,為生育而存在。她們活著的時候無法言說、難以反抗,往往直到懷孕才會被發現遭遇性侵。另一些人直到死亡才被發現遭受長期的毆打和飢餓。她們生前備受嫌棄,很多人活不到正常死亡的年齡。在死後一些女孩的身體卻又成為搶手的陪葬商品。

方某洋童年照片。1997年出生的女孩方某洋因不能懷孕,被丈夫、公婆虐待,最終慘死的案件,轟動全國。

施暴者和加害者的行為不倫且違法。但這不僅是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簡單道德問題。親人和農村社會的聯手合謀,拐賣和黑中介等現象,也不僅是人性的喪失和社會的偶然;這些事件本質是極具典型性和系統性的現代社會問題:性別篩選和計劃生育深刻地改寫了人口結構,造成男多女少的性別失衡。同時,城鄉二元和不斷拉大的貧富差距中,農村最底層的男性在層級梯隊序列中被排擠出婚姻市場。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商品邏輯延伸到明碼標價的婚戀,極致地工具化女性,甚至榨乾了她們屍體的「剩餘價值」。父權制的政治經濟文化與陰魂不散的迷信習俗就此誕下了一個畸形而失序的農村婚戀社會。恐怕,這些故事中唯一的無辜者,就是底層低智殘障女性。

人口失衡的惡果

根據公眾號「水瓶紀元」的報導,那名在精神病院被男護工性侵後懷孕的女性劉雨晴(化名)生活在河北魏縣。這裡,適婚男女性別比高達159:100,男人比女人多出一萬一千餘人。上文提到的眾多受害者背後,都有一個或多個因找不到妻子而困擾的底層中國男性。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推測,「到2020年我國將出現3000萬光棍大軍,且尤以農村最為嚴重」。在2020年的現在,人口失衡的後果全面顯現。

劉雨晴的丈夫楊剛,只是這三千萬大軍的一員。根據記者的描述,侵害者郭某,即醫院護工,甚至主動攔下侵犯劉雨晴的責任,因其與受害人的丈夫「惺惺相惜」,面臨相同的婚姻困境:「兩個男人,老家相隔二十裡地,某種程度上卻是同病相憐:郭某31歲還打著光棍,楊剛22歲還沒要上小孩,在農村是同等的『恥辱』。」

關於人口與婚配的許多研究在二十年前就預料到了郭某和楊剛所面臨的光棍問題。除了男女絕對數量上的失衡,婚姻也受到「男高女低」擇偶標準等社會觀念的調節。簡言之,女性希望通過婚姻實現經濟和社會地位的上遷,只願意選擇經濟和社會條件更好的男性。相較之下,男性通過婚姻上遷的普遍性較小。尤其隨著中國農村人口進城務工帶來的高流動性,婚姻流通的範圍在全國內擴大。雖然只有極少部分的女性真正實現了婚姻上遷,但相比男性,女性更可能通過婚姻的方式從農村流動到城市。城鄉二元的落差和貧富差距的拉大,客觀上加強了經濟在擇偶標準中的權重,進一步加劇農村貧困地區適婚男性過剩的情況。這種失衡讓底層男性處在愈發嚴重的婚姻擠壓中。

不少文獻和資料也指出,男多女少的失衡結構和由此而來的婚配困難,會造成許多社會後果。其中之一是非主流的婚姻模式會成為這些無法跨越婚姻門檻的單身男性解決問題的替代性方法。許多田野調查和研究已經發現了普遍存在的入贅、招贅婚姻、買婚以及收繼婚(弟收兄妻的轉婚)現象。男性婚姻擠壓的另一個後果是女性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女性面對的失蹤、拐賣和暴力的風險上升。巫山童養媳馬泮豔是為人熟知的典型案例。劉雨晴的生活也是如此。她的母親就是被拐賣到魏縣,然後逃走。劉雨晴從小就被賣掉。她兩次結婚,又因低智和對性生活的牴觸而受到丈夫家庭的質疑,最終被送入精神病院,遭到性侵併懷孕。

另一個普遍存在的替代性方案是跨國買婚。管成雲等利用資料庫搜索了2010年到2016年間的越南新娘的報導。在322份去重篩選後的報導中,中國22個省出現了越南新娘的新聞。根據統計結果,94.3%娶越南新娘的男性是農民,他們的年齡普遍在30歲以上,與越南妻子的年齡差距約為10-20歲,由此形成了「老夫少妻」的婚姻組合。一些光棍聚集的貧困地區甚至形成了現象級的「越南媳婦村」。

但形式各樣的非常態婚姻手段不是解決光棍難題的終極答案,它們甚至埋下了危險的種子。婚配危機不僅僅發生在「找對象難」的準入門檻上,婚後生活也危機重重。丈夫往往為了留住新娘不擇手段。2015年「被拐女生成山村女教師事件」刺激著輿論的神經,要一個女性留在這樣的家庭中,毆打強暴和生兒育女是不足夠的,甚至要動員全村人的力量。貧困的生活和生育的矛盾依然威脅著家庭的穩定,並可能最終導致解體。丈夫成婚困難的經歷和擔心失去婚姻的威脅顯著了增加了其婚後施暴的概率。

非常規婚姻讓男女雙方都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上文關於越南新娘的研究表明,有40.4%在婚後不久逃婚並攜財產失蹤。其中不少越南新娘與婚姻中介相互串通,以結婚名義騙婚逃跑。只有17.1%的越南新娘最終穩定生活。2013年,根據海峽都市報的報導,一位男子懷疑自己的越南妻子是騙婚,結婚不到百日便用水泥磚和水果刀殺死了妻子。

而以彩禮之名被出售的殘障女性更無從保障、無處可逃。2013年的《殘障婦女社會參與和家庭地位調查分析》覆蓋了黑龍江地區的殘障婦女樣本。調查發現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19.1%的殘障婦女遭受過家庭暴力,其中農村殘障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高達20.7%,城鎮殘障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為18.3%。殘障婦女遭受的家庭暴力形式依次是:較長時間冷落(13.7%)、侮辱或謾罵(9.4%)、毆打(6.5%)、經濟控制(5.4%)、限制人身自由(4.3%)和強迫過性生活(1.1%)。

方洋洋一生的經歷集合了這些統計數據指標中所有的不幸。

父權制和新自由主義催生的現代冥婚

方洋洋「死於虐待,葬於冥婚」的新聞已經足夠致鬱,但令人窒息的是,因為冥婚市場的存在,另一些殘障低智女性如獵物一樣被撲殺。根據《檢查風雲》2016年《「陰婚」利益鏈》的報導,河南林州市原康鎮的苗某為其侄兒配了一個陰妻。在下葬的時候棺材裡有拍擊聲,打開後發現棺材中的女子並沒有死去。公安機關就此揭露了一個專門拐賣智障女性的團夥。他們騙智障女性的家人,稱為其安排婆家。在這個案例中,犯罪團夥帶走智障女性後將其藥物昏迷,作為屍體賣給苗某。警方發現,這些犯罪團夥家中還囚禁著另外三名智障女性,而此前已經有兩名智障女性被從湖南拐賣到河南。

《冥婚》劇照

在2020年的中國,冥婚習俗或許會使自詡開放和現代的都市人錯愕,但它在農村等地區並未完全消失。根據《中國新聞周刊》2016年發布的《中國冥婚現象調查》,冥婚流行的地區,一部分年輕人也見怪不怪,甚至支持冥婚。為什麼現代社會對冥婚有著驚人的包容度?原因恐怕不僅僅是一部分落後的農民依然愚昧迷信。主流的傳統文化甚至都不能完全為冥婚現象背書——孔子及此後的許多儒家學者都明確反對冥婚。

對此,人類學學者鄧國基提出一個觀點:中國正在經歷「歷史的壓縮」。在國家曾強迫社會世俗化後,改革又為大眾宗教的復興打開了市場,鬼魂再次進入日常生活。「而在不斷加劇的新自由主義之下,冥婚這種交易正好印證了社會經濟思潮核心中最大化人類資本以獲得物質利潤的規則。新自由主義的市場邏輯發展到極致的時候,就會忽略神聖性,不把屍體當作一坨無感覺的血肉,而把它當作充滿潛在資本與利潤的有價值的資產。」

這裡要補充的是,在農村冥婚市場這樣本土的微觀環境裡,新自由主義和市場提供的只是工具性的中介和產業。「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樣強勢的商品邏輯,解釋了被擊潰的道德底線。但根據有限的幾個田野案例,女方家長願意參與冥婚的動機不一定只是為了收錢以改善經濟情況。而男性投入巨額金錢購買一具屍體也只是一筆純粹的「文化消費」——冥婚的投入當然不會構成真正的家庭再生產。

冥婚真正的動機仍然深埋於父權制中。沒有深入骨髓的不平等的性別文化,婚姻擠壓就難以延伸到農村社會文化想像中的「陰間」。尤其是冥婚市場中的黑中介、偷屍、搶屍、有償守墳等行為,在底層群體之間形成相互消耗、甚至傾軋互害的情況。在這種儀式性的操演中,冥婚幫助失落的底層實現了其家庭成員未能實現的婚姻夢想,這看似是在迎合「發展」的心願,但更是來自父權的要求。

「男高女低」的婚姻配對規則也適用於屍體:冥婚的男性更年長,教育程度高、收入和社會地位更高。上述《中國冥婚現象調查》也指出,購買冥婚女屍的開銷,與彩禮有著相似的價格規律和博弈性質:女方家長願意與家庭條件好的攀親戚,因此家裡越是有錢,配冥婚出的錢反而越少。家裡越是條件差、沒有錢,越是會大出血。結合因高額彩禮或冥婚支出而致貧返貧的情況,這實際上是一筆投入巨大而幾乎沒有回報的家庭再生產支出。

對於男性而言,底層未婚的男性活著是辜負家庭期待的光棍,死後也不能解脫這種殘缺的身份。對於女性而言,活著的時候遭到社會經濟資源和家庭分配製度的排斥,無法繼承土地,無法婚姻自決。死後女性的屍體不能進祖墳,還不如配冥婚以免屍體被偷走。不論男女,底層群體都面臨著性別結構問題帶來的嚴重剝奪。

這些冥婚無一例外操演著中國底層婚姻的現代意義:在一種強制異性戀的系統下,父權和家長制決定著的婚姻操辦,當事人的意願(某種意義上,生死)都是無足輕重的。它的重點在於,完成傳宗接代,保護家庭資本、維繫社會地位的合約。這是新自由主義與父權制的合謀,民間惡習只是它最膚淺的面孔。

底層殘障女性的命也是命

低智、殘障女性是貧困社區中的最底層。她們的命運代表著我們社會的底線。因為智力和身體的缺陷,這些女性不但受到人格上的輕視、經濟活動的排斥,也是道德和法律觀念中的盲點。她們的缺陷甚至成為罪犯在違法時試圖脫罪的理由。2006年,河北邯鄲的宋氏農民殺害了6名婦女,被害人為精神病患者或坐檯小姐。2016年,一名甘肅的女性精神病患者被騙殺害,屍體以4.02萬元的價格賣給了他人做「鬼媳婦」。底層的社會失序,不意味著佔有經濟優勢的中上層沒有責任。這些慘劇標記著你我所處的全社會的失敗。

中國在1980年籤署了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在2007年3月籤署了《殘疾人權利公約》。消除對殘障婦女的歧視,保護其基本權利,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事實上,政府相關機構和許多公益組織長期在就業和經濟能力等方面幫助低智殘障人士,但無法覆蓋所有凋敝偏遠的農村。城鄉二元戶籍等制度性的鴻溝更是一道清晰的界限,把底層人群劃到了現代文明之外。

這也導致殘障群體內部出現明顯的城鄉差距。2013年《中國殘障婦女發展困境、利益需求與對策研究》一文指出,當城鎮殘障女性開始要求就業保障,希望更多地融入、參與社會活動和決策的時候,農村殘障女性還在溫飽和健康問題上掙扎,希望獲得免費的輔助器械。不得不承認,在一些殘障女性爭取性和生育自決自主的同時,另一些底層殘障女性的生命和安全保障都岌岌可危。

殘疾本身也無法作為一個單一治理因素,同貧困的經濟、厭女的文化等問題撇清關係。必須改善農村和貧困社區歧視的社會氛圍,才能向這些弱勢群體提供人身安全等基本保障。在很多時候,殘疾常常是厭女文化和性別歧視的結果,而非原因。一些原本健康的女性,是在進入婚姻後遭受家暴,受傷致殘、致鬱、致精神失常。另外,有些傷害幾乎毫無緣由。2013年廣東梅州,一名酒後男性殺害了僅僅是在路邊坐著的患有精神病的同村女性。該男子行兇手段極其殘忍,將被害人趕到荒山上,又實施燒、打、用啤酒瓶插、蘆葦稈刺等手段。這是不涉及任何經濟利益或其他糾紛的純粹的殺害。

是時候終止對底層殘障女性的迫害和謀殺了。只有當活著的低智殘障女性能夠在健康、教育、經濟、社會參與、性與婚姻家庭等方面得到充分的保障和發展,我們才能告慰已經死去的方洋洋們的亡靈。只有充分保障了底層殘障女性的生命和生活尊嚴,我們的社會才有文明可言。

來源:澎湃新聞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江浙兩頭婚,北方配冥婚?
    2019年山東女性方洋洋遭到丈夫、公婆虐待之後,不幸離世。在殯儀館,方洋洋的屍體火化,骨灰迅速被人抱走,用來「配陰婚」。我本以為這類習俗,只是愚昧落後的古代才有,沒想到今天人類都準備移民火星了,它居然還能詐屍,滿血復活。專業「鬼媒人」牽線搭橋,向喪子家庭出售女屍。女屍按照年齡、屍體「新鮮」程度、相貌、家庭背景劃分等級。越高等級的,價格越貴。據說,15萬元以下連一根骨頭都買不到。
  • 浙江遺少,山東遺老,為什麼一個 「兩頭婚」,一個配冥婚
    今天,蘇南浙北一帶的婚戀已經進入了後現代模式,而以山東為代表的北方,還存有前工業文明的「配冥婚」。同一個國家,為啥差別就這麼大呢?01阿里巴巴總部,杭州的心臟。它隔壁有一個村叫民豐村。在這個距離中國網際網路經濟最前沿地帶僅5公裡的地方,出現了目前中國最新型的婚姻模式:「兩頭婚」。
  • 冥婚歷史事件的警示:女性千萬不要在晚上一個人回家
    冥婚,又稱陰婚,也就是死人結婚。當未婚男女死亡後,家屬尋找另一個已經死亡的未婚男女,兩家給死人進行婚配。不得不說,這是一種見不得光的民間習俗。冥婚發源於中國的原始社會時期。在那個時候,流行殉葬、陪葬的習俗。
  • 中國冥婚現象調查:15萬元以下連骨頭都買不到新浪新聞
    雙方父母也從買 家和賣家的關係,轉變為「親家」。而年輕去世的女性屍體也因此成為一種「商品」,不僅明碼標價,而且需求旺盛,甚至還滋生出了盜尸利益鏈。  除去交通事故與疾病外,當地不少年輕男子在事故率高的黑礦場下井挖煤,死亡率遠高於女子,再加上農村男女比例失衡,導致很多男方父母懷揣著十幾萬元的撫恤金,卻找不到合適的女屍。不過按當地不成文的習俗,冥婚男女的年齡統統以死亡時的年齡計算,比如18歲去世的男子,10年後,仍然是以18歲的年齡「說媒」,所以即便暫時買不到或者買不起,也等得起。
  • 農村常說的「配冥婚」你見過嗎?為什麼他們要給死人結婚?
    在中國廣大(特別是山西、山西、河北一帶)的北方地區流行著一種習俗,家裡會為死去的未成婚的青年男女找配偶,也就是配陰婚(冥婚)。農村迷信的人認為,如果家裡的未成年青壯年死亡,如果不替其完婚,鬼混就要作怪的,影響活人的生活,家宅不安。
  • 古代詭異的冥婚事件
    近年山西省陽泉市偶有冥婚習俗!這地方的冥婚也主要發生在兩個死者之間。不過並不限於未成年的死者,當地人也把單身死者做冥婚視為必須的事情。既有不怕挫折,為死者撮合親事的,也有不惜重金買女子屍骨的,甚至有的人會為配冥婚盜墓,殺人犯事的。這就引發了一系列的惡性案件。近年不時的發出報導,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由於女子屍骨價格高漲。買女子屍骨做冥婚花費不菲。有的人家就用麵粉捏成人偶。或者在蘿蔔上刻出人形。亦或者買回來一個布娃娃穿上女人的衣服。用來配搭冥婚。
  • 為了給兒子配冥婚,他們花了20萬買偷來的女屍
    尤其是對女孩子來說,配陰婚、屍體買 賣的事時 有發生。面對這種無力的現實,網友調侃說,難道「死無葬身之地」會變成一種祝福?是婚禮,也是葬禮有一支名為《婚》的街舞視頻,在這幾天也火出了圈。一開始,新娘 歡天喜地準備出嫁,母親卻在偷偷哭泣,但此時,沒有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 農村畸形婚姻下被虐待致死的女人
    在上面的故事裡,假如該智力障礙女性家人未找上門,A與其所生育的女兒的故事就和方洋洋及其父親的故事類似了。除了「撿」媳婦,還有「買」媳婦的。這裡「撿」或者「買」的女性一般精神存在一定的問題,行為能力受限,容易被人隨意處置。比如和上述安徽某村的A同縣的光棍B,為人老實而單身。
  • 被虐待、被家暴、被陰婚,女孩的一生到底有多難?
    對於這個13歲的女孩而言,本該是上學的年紀,卻早早結了婚,出現在了不屬於她的結婚現場。不能理解的還有她的父母,在13歲的年紀就讓女兒早早休學結婚。更讓人感到恐怖的是,在偏遠貧窮的地區,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快2021年了,到底還有多少惡臭習俗,捆綁著女性的一生?
  • 冥婚、女德、鬧新娘:6.8億中國女性的「半邊天」何時頂起?
    01.冥婚前一段時間,22歲山東女孩洋洋被婆婆家虐待致死的事件一度登上了熱搜。洋洋嫁到張家以後,因為遲遲無法懷孕,引起了婆家的不滿,並產生了洋洋的不孕是之前流過產導致的臆想。這種想法越來越強烈,最終成為一場場的虐待。不給吃飯、罰站、用木棍打她,就這樣,在半年的時間裡,一個身高一米六,體重一百七的女孩硬生生被虐待的只有六十斤,並最終受重傷死亡。
  • 冥婚不僅依舊存在,竟還有這麼多令人髮指的秘密?
    冥婚題材電影《屍憶》在山西一些地方,年輕男子死於礦難的事故很多,再加上農村男女比例失衡,導致很多男方父母找不到合適的女屍,供不應求,女屍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 在《中國新聞周刊》刊發的《中國冥婚現象調查》中顯示:上世紀90年代初,一場門當戶對的冥婚要5000元,至本世紀初便漲到5萬元;到2010年,10萬元只能保證配上婚,已經不能提太多條件了;到2016年,15萬元以下連「一根骨頭都買不到」。
  • 冥婚
    當時年少的我,看了這張照片和文字,嚇得頭皮發麻,連續好幾天睡不著覺,多次從噩夢中驚醒;再次閉上眼睛,腦袋中浮現出的畫面是這張圖片的背景,腦海裡隱隱約約傳來了農村入葬的嗩吶聲...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童年的陰影。
  • 冥婚的背後,是迷信和利益
    在某些地區,受本地風氣影響,這樣的生意很搶手,大部分都是死亡男性尋找適齡的女性死者,但也不乏女性尋找男性的情況。也有原因,因為他們認為祖墳裡有「孤墳」會影響後代運勢,甚至不讓未婚死者進祖墳。 有需求便衍生出冥婚市場,導致屍體或骨灰被當做商品,在中介間流通,價格從幾千到十幾萬不等。
  • 陰森之「囍」:當代中國「冥婚」大起底
    id=168353&page=2說到這裡,我們有必要補習一下「冥婚」的主要流程和儀式。「冥婚」也是「婚」,所以從民俗要素上來說,「冥婚」與傳統生人婚姻相差不多。首要要求就是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 「明媒正娶」 ,堂堂正正有名分。這些「牽線搭橋」 的 「媒人」 多是陰陽先生或風水師,也有少部分媒婆 「兼職」。
  • 鞭笞冥婚的街舞《殙》何以頻頻「出圈」?
    來自全國知名媒體和自媒體的持續關注,說明了一件事——這個作品反映的冥婚,並未隨著時代的更迭而徹底消亡,反而因為近來的某些社會熱點事件,越來越多被討論。點開這支掛在熱搜上挺久的舞蹈視頻,觀看效果是蠻恐怖的。陰森森的拜堂場景,身不由己的新娘,詭異氛圍的塑造,不輸很多優秀的影視作品。從藝術的角度而言,《殙》肯定有獨到之處,而它所折射的社會現象,令人毛骨悚然。
  • 22歲山東女子遭虐致死,死後被配冥婚,是愚昧還是冷漠?
    近年屢有新聞見報:高價出售女性屍體,用於陰婚。  下面是一篇2016年的陰婚調查,「一具女屍18萬」、「15萬以下骨頭都買不到」、「特別滿意」....每個字都看得我毛骨悚然。    一、冥婚的類型  冥婚又稱陰婚、配骨、鬼婚、冥配,是指男女生前未婚,死後由其親屬按照婚嫁禮儀為其尋找配偶,舉行婚禮,然後將男女雙方的屍骨依夫婦禮儀合葬的一種婚俗,俗稱「結鬼親」。
  • 冥婚陋習何時休
    幾乎同一時間,網上傳言山東被丈夫公婆虐待致死的女子方某洋被親屬配冥婚。日前,南方周末進行跟蹤報導,方某洋家屬否認配冥婚的說法,但承認當地存在冥婚習俗。通常意義上的冥婚是獨身男女去世後,雙方家屬將二人合葬,結為「婚姻」。有人質疑《殙》描述的是殉葬而非冥婚。然而,無論理解為「以配冥婚為動機的殺人」,還是「以殺人為手段的配冥婚」,冥婚都是這場悲劇的核心。值得注意,舞蹈並非藝術誇張聳人聽聞。
  • 冥婚之後,這禁片又撕爛了封建陋習的底褲
    最近廣西財經學院因為一個舞蹈,徹底的出圈了。
  • 鬼妻丨配陰婚,駭人聽聞的冥婚行為,令人髮指
    如果沒有誰又能說的清呢,卻又存在冥婚的情況。小編認真查了下冥婚的事例案件,發現娶陰親真的好嚇人......01冥婚歷史發展其實,陰婚在漢朝以前就已經存在了。雖然陰婚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毫無意義,但是依舊風氣極長,甚至直接出現在了統治者的身上。曹操最喜愛的兒子曹衝十三歲就死了,曹操便下聘已死的甄小姐做為曹衝的妻子,把他(她)們合葬在一起。
  • 婚配與喪禮之間—冥婚習俗探析
    隋唐是冥婚習俗的興盛或巔峰期,這一時期有大量文獻記載冥婚,上至皇室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大興冥婚。唐朝皇室有明確記載的冥婚記錄就有四次,其中唐中宗李哲與韋皇后辦了三次,唐代宗李豫辦了一次。《舊唐書.懿德太子重潤傳》記載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