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一二三專欄:日本神道式整理法迷幻美國人

2021-01-06 澎湃新聞
新井一二三專欄:日本神道式整理法迷幻美國人

【日】新井一二三

2015-06-25 18:30 來源:澎湃新聞

近藤麻理惠在籤售會上。

       2015年4月,美國《時代周刊》發表「全世界有影響力的100人」名單,其中有兩個日本人:村上春樹和近藤麻理惠。村上春樹是國際聞名的小說家,大家都知道。可是,近藤麻理惠呢?許多日本人搖頭表示不曉得。據報導:她的書在全世界30多個國家總共賣了兩百萬本以上,尤其自從2014年10月在美國出版以後,一直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上佔著位子。那本超級暢銷書的標題是:《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是那本書啊?!確實在報紙下端的廣告欄目裡看到過。好像是家政指南書的一種,教人如何整理房間的。怎麼翻成英文博得廣大美國人的支持,甚至贏得《時代周刊》的肯定?於是匆匆買來翻一翻。果然是蠻有趣的:這本書教的是神道式整理術。

       近藤麻理惠是不久前東京女子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無論是穿著、髮型、化妝、舉止她都屬於「可愛」類型。她從小看母親訂閱的主婦雜誌,對家務擁有強烈的興趣,尤其中學時期看了當年日本的暢銷書《丟棄的技術》以後,室內整理法成了她一輩子的研究題目。

       在《怦然》一書裡,近藤說:整理的時候,必須親手摸一摸每件東西,並且問自己對它「心動不動」?如果心動的話,就可以保留下來,如果心不動則得分手了,就是別忘記首先開口向它說句:謝謝你當初讓我感到幸福。這樣子,能夠跟很多身邊不再讓人心動的雜物文明告別,以後在乾淨舒服的環境裡,只跟自己心愛的東西生活下去了。

       可見,近藤的整理法特別之處在於把東西擬人化,丟不丟棄的判斷不再基於有沒有用處,而基於還有沒有感情了。這顯然來自她的生活習慣:每天回家都向房子說一聲「我回來了」,放下皮包則說:「謝謝你一天的服務。」她在每一件物品中看到靈魂,用學術用語是「泛靈論」所致。果然她在書中寫道:曾做過五年神道巫女。報紙廣告裡也明確地說:要把客戶、讀者的房間弄成跟神社一樣乾淨有力量的空間。

       日本神道既沒有教主又沒有經典,由西方宗教學者看來是原始人的萬物信仰。儀式上注重祓禊,要解除汙穢,並且崇拜大自然裡無所不在的「八百萬神」。有趣的是,不少21世紀美國人居然會感應個中的療愈力量。

       例如《COSMOPOLITAN》雜誌的編輯在辦公室裡跟近藤單獨上了整理課以後,坦白說:考慮自己對物品「心動不動」、對將要丟棄的東西表達謝意等,當初覺得怪裡怪氣,但是身體力行起來發現確實有用,因為如此一來留不留的判斷變得直觀省時,再說能夠擺脫心中感到的內疚。不愧為著名雜誌的編輯,她正確地指出了近藤式整理法的魔術在哪裡:免除內疚。沒錯。我們甩不掉好久以前買的衣服、看到一半沒看完的書、別人送來的禮物信件等,其中一個原因是內疚,覺得丟棄等於浪費資源,或者不珍惜別人的情意。

       在視頻上看近藤麻理惠在美國演講時候的讀者反應,有些人竟聽著直流眼淚,顯然受著很大的感動。由她們看來,近藤是來自遙遠東方的整理教教主。一些媒體稱她為「禪宗整理大師」,估計是不能分別神道和佛教。沒有關係。近藤的整理法觸動了她們就是了。還是《COSMOPOLITAN》編輯厲害,她都注意到了:丟棄每一件物品之前,近藤還一定用手輕輕拍一拍。那手掌傳導的溫暖,該是近藤魅力的所在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整理法,近藤麻理惠

相關推薦

評論(91)

相關焦點

  • 新井一二三簡介
    目前擔任明治大學講師,定居東京,專職中文寫作,出版過《新井,心井》、《東京人》、《櫻花寓言》、《可愛日本人》、《讀日派》、《東京的女兒》、《123成人式》、《東京時刻八點四十五》、《我和閱讀談戀愛》、《無性愛時代》。她用中文來寫文章並出書,文字真誠細膩很有魅力。文風清淺自然,又饒有婉趣;富有日本文學的韻味,又有中文的美感。
  • 新井一二三專欄:臺灣外省人
    新井一二三專欄:臺灣外省人 新井一二三 2015-07-19 14:13 來源:澎湃新聞
  • 新井一二三專欄:從熱海溫泉今昔看日本戰後經濟
    新井一二三專欄:從熱海溫泉今昔看日本戰後經濟 新井一二三 2019-01-24 16:37 來源:澎湃新聞
  • 迷幻搖滾新英雄:從廢墟中涅槃重生
    它融合了重金屬/厄運金屬和迷幻搖滾,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有了雛形,然而真正形成獨立的流派體系,時間便要推進到90年代的美國,而Sleep樂隊就是這一流派的領軍人物。當你打開Sleep的音樂,便進入了一段幽暗深邃的迷幻旅程。
  • 「全面回憶」專欄:不一樣的費曼學習法
    這類操作都是費曼學習法的靈活應用,而且比費曼學習法更好一些,因為費曼學習法更注重講解的過程和收穫,這個過程是無形的,收穫的多少完全看個人的理解能力,但是上面兩個同學的方法則更進一步,他們將講解的過程固化下來,一方面讓自己深度思考,另一方面也方便其他人複習,可以長期使用,不用一而再再而三地佔用別人的時間。
  • 新井一二三專欄:日本的「年中行事」之下半年篇
    進入了七月,日本的氣溫迅速升高起來,坐在各級學校的教室裡上課一定需要開冷氣,否則學生們會一個一個地中暑病倒。現在日本的「七夕」是陽曆的七月七日晚上,電視裡外有很多人關心牽牛和織女能否相見,但是年復一年,這晚的天氣不好,地上的人們看不到銀河,天上的情侶則見不到彼此的。
  • 新井一二三專欄:大阪萬博公園的太陽塔
    在中國,北京人會常去上海玩嗎?在日本,東京人不會常去大阪玩。若是年輕人,也許會約朋友一起去「日本環球影城」玩一下,順便嘗嘗當地著名的小吃,如章魚燒、御好燒、串炸、烏龍麵、551蓬萊的燒賣等等。不過,成年東京人當中,要去大阪玩的算是少數,除非特別喜歡看「文樂」木偶戲,或者有錢吃河豚等高消費美味。於是,我這一代東京人講到去大阪玩的回憶,往往就直接回到一九七〇年的大阪萬國博覽會(世博會)去。那可是我小學三年級時候的舊事。到底當時在班裡有幾個同學有幸給父母帶去了大阪?絕對沒有一半吧。
  • 今晚演出 日本噪音碾核SeteStarStap&厄運迷幻泥漿ZOTHIQUEU
    日本噪音碾核SeteStarStap&厄運迷幻泥漿ZOTHIQUEU【地點】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118號國光大廈VOX LIVEHOUSE
  • 感覺就是一切丨日本迷幻選輯vol.1
    日本迷幻音樂肇始於戰後,發酵在前衛、即興音樂的強烈影響之中。早在1951年,日本人就建立了自己的Jikken-Koubou實驗研討會,成功地將所吸收的西方現代音樂作曲技法納入到演奏中,意圖結合傳統樂器與調式創造一種獨特的日本音樂世界觀。1960年之後直至70年代中後期,小杉武久本人以及他參與過的一些樂團相當活躍,創造了許多日本音樂的先例與新聲,因此常被冠以日本迷幻先驅的名號。
  • 日本民眾如何告別平成時代? - 每日更新 -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讀一讀近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新書《再見,平成時代》,能有深切的感受。  在這本散文集中,新井一二三以普通人的視角和感受,細緻回望了平成時代的種種,比如平成時代裡SMAP解散,安室奈美惠引退,櫻桃小丸子作者櫻桃子、西城秀樹等在平成最後一年告別世界。一個一個日本文化符號,畫上了休止符。  新井一二三是用中文創作的日本作家。
  • 新井一二三專欄:再見平成時代(三)│雅子妃的適應障礙
    已到一九八〇年代了,在戰後新憲法下成長了足足一代日本人,早就不流行說什麼貴族、平民了。但是,將來當皇太子妃、皇后的人,非得身體健康、眉目清秀、頭腦清晰、性格積極,而且年紀跟德仁親王相配等等。能滿足全部條件的人,估計全日本也沒有幾個。尋找那理想的候補妃,簡直跟尋找唯一能穿上玻璃鞋子的灰姑娘一樣困難。記得當年在新聞雜誌上看到名字和相片的候補親王妃,好像有三四個吧。
  • 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新書出版,以中文寫作回望「平成30年」
    以中文寫作的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又出新書了,《再見,平成時代》近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1989年,裕仁天皇去世,明仁天皇繼位,以「平成」作為新年號。2019年,明仁天皇退位,以「令和」作為新年號,結束了日本為期30年的「平成時代」。
  • 迷幻搖滾
    ,商人們不肯放過這個商機,政府不肯放過這個文化符號,畢竟美國沒有歐洲那麼強烈的藝術符號,所以他們需要垮掉派,需要嬉皮士,需要迷幻搖滾,來作為文化輸出到全世界,美國畢竟還是相信自己的市場能力的。,他們接觸到了搖滾樂,電聲樂器,迷幻劑,諸如此類的新鮮物,英國人開始學習和模仿美國人的唱片工業,開始學習爵士,學習搖滾樂,組織樂隊,打破傳統學院式的表演,開始在酒吧、在街頭演唱,這種更為自由的演唱,備受歡迎,迅速蔓延。
  • 謝俊翔評論專欄_正義網
    【長沙反日打砸搶事件7人被批捕】 今天又是九一八,我們自己想想,在搜集、整理日本侵華史料的工作上,在努力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上,我們自己又做了多少可圈可點的工作呢?就在不到一個月前,海南東方日軍侵瓊死難勞工紀念碑被拆除(泉州日報),現在還如火如荼的3Q大戰,曾毫無顧忌的把個人的電腦作為鬥爭的戰場,結果兩敗俱傷(搜狐網),「王老吉」「加多寶」為搶渠道聚眾鬥毆(法制網),凡此種種,實在是親痛仇快。
  • 六人「迷幻世界」燃爆橫濱Arena——日本樂隊Suchmos演唱會全記錄
    緊接著鼓點響起《YMM》踩著節奏,將電音和爵士自然融合,帶著復古感強勢衝擊著每個人的鼓膜,讓人不由自主隨著音樂搖擺身體。火熱的氣氛似乎要把所有人的最後一絲能量壓榨出來,一句句「heartbeat」讓人熱血沸騰。
  • 品讀|SMAP解散,櫻桃小丸子作者去世……日本普通人如何告別平成時代
    對於「年號」,日本普通民眾有如何感受的呢?「年號」對他們的日常生活有著怎樣的影響?讀一讀近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新書《再見,平成時代》,能有深切的感受。在這本散文集中,新井一二三以普通人的視角和感受,細緻回望了平成時代的種種,比如平成時代裡SMAP解散,安室奈美惠引退,櫻桃小丸子作者櫻桃子、西城秀樹等在平成最後一年告別世界。
  • 3月5日 另類迷幻CityPop超新星Tempalay 日本新世代獨立最前沿
    成軍僅1年就已在FUJI ROCK FESTIVAL「ROOKIE A GO-GO」新人舞臺(2015)、美國著名音樂節SXSW(2016)登臺,樂隊風格也被譽為新Fishmans般的極彩Tropical Psychedelic Pop。
  • 中國還有這麼好的迷幻樂隊?!| 附迷幻廟會玩法全攻略
    但是對於具象的追求是人的本性之一,就好比很多人看電影總要去琢磨電影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到底想表達什麼一樣,迷幻搖滾在幾十年的發展中,也逐漸被總結出了許多具象的特徵,例如:大量使用合成器、弱化歌詞的敘事功能,大段的器樂即興;融入東方神秘學元素;結合印度西塔琴、中國傳統民樂等東方樂器。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人玩迷幻應該更得心應手才對。
  • 比迷幻搖滾更迷幻
    60年代以前的幾十年裡,很多國家就出現了大量的迷幻音樂。1969年,美國指揮家、作曲家兼音樂老師倫納德·伯恩斯坦在其Young People's Concerts長系列音樂會上發表過一次關於柏遼茲的講說 ——《Berlioz Takes a Trip》(《柏遼茲的旅行》)並指揮演奏《幻想交響曲》末章裡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