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劇院,不僅僅是一個製造美好的地方。自古以來,藝術家在舞臺上的表演創意在某種層面上也開啟了小說家、政治家、野心家、甚至罪犯的腦洞。因此,自「劇場」這個事物在地球上誕生以來,實際上也伴隨著各種各樣離奇的兇殺與離奇事件。在中國,我們有古代戲班的傳統與講究,在西方,無論是古希臘羅馬時代還是後來的莎士比亞時代,其實也大有劇場裡趨吉避兇的說道與規矩。
事實上,現代鏡框式舞臺的興起從空間感上便易於給人一種產生犯罪的聯想。就犯罪心理學而言,因為當一個人長時間身處一個縱深度夠大且長期昏暗的環境裡,便更易於極端想法的萌生。當藝術文明進入近代史以後,關於劇場這一特徵,還有一樁樁被掩埋在歷史檔案裡不怎麼被世人了解的真實犯罪案例可以支持這一心理學理論。
很多年前,學生時代的渡邊在做經典音樂劇《劇院魅影》創作調研時,曾在大英圖書館與美國在線犯罪檔案系統裡查閱過關於劇場裡的犯罪檔案案例,從18世紀至今,已被公布的劇院犯罪記錄案例便有數百起,音樂劇筆下「魅影」的故事也並非空穴來風,創作者也並非根據單一案例,而是借鑑了數十起真實的犯罪記錄與文學作品。這裡,渡邊將分5期系列小文,跟大家還原一下那些絕對真實的關於劇場與藝術家的犯罪案件原型。有些案例或者殘忍、或者離奇、或者已經成為了歷史之謎,甚至是文學家或戲劇作家筆下的藝術形象,但歸其犯罪原型,我們多少可以窺得些創作者們的暗黑源頭.
近代劇場犯罪的「始作俑者」:
福特劇院林肯遇刺事件
當人類犯罪史步入近代,可以說幾乎所有劇場裡關於「謀殺」一詞的藝術化形象或是後輩的「劇場罪犯們」,其始作俑者,便是這名氣最大也最撲朔迷離的「林肯劇院被刺事件」。因為被害者身份足夠大牌,且關乎一個國家的歷史,因此關於整個事件的說法也不盡相同。
林肯行刺時間主謀,美國戲劇演員John Wilkes Booth
罪犯約翰布斯(John Wilkes Booth)實際上是19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最知名的戲劇演員之一。他的「布斯家族」可是赫赫有名的演員世家。約翰布斯的哥哥艾德文布斯(Edwin Booth)是19世紀全世界最偉大的莎士比亞戲劇詮釋者之一,在全歐洲和美國是響噹噹的大表演藝術家。家族的爺爺輩兒早年就開始在倫敦科文特花園飾演「奧賽羅」。1864年,布斯兄弟三人John Booth, Edwin Booth 和Junius Booth同臺演繹的莎劇《凱撒大帝》更是永載19世紀百老匯史冊的經典。早在美國「淘金熱」時期,布斯家族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劇團和巡演公司,他們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家把巡演足跡遍及西部加利福尼亞地區的家族演出企業,為西部大開發的礦工們演出莎士比亞劇目。
從小對戲劇表演耳濡目染的小弟約翰布斯,當然在戲劇圈的每一步都有家人的扶持。17歲他便在巴爾迪莫登臺演出《理查三世》,20歲便在紐約揚名,成為為數不多的年薪能達到2萬美元以上(折合今天52萬美元)的一線明星。他的表演風格充滿激情,充滿個性,戲好人長得又英武俊朗,所以在紐約也備受媒體和女性觀眾追捧。
布斯家族三兄弟共同演繹的《凱撒大帝》,曾一度火爆全美國
內戰爆發後,布斯的演出足跡經常遊走在聯邦區邊界與南方聯盟區之間的城市,因此被受南方各州的戲迷愛戴,並擔任克利夫蘭音樂學院的實際投資人,而當時在南方各州能花錢進劇院購買藝術商品的也正是那些社會上流莊園奴隸主階層。也正是這段時期,布斯開始萌生了的對於政治與國家的個人立場與訴求,強烈抵制廢奴運動,並開始投身與北部聯邦對抗的政治運動中。有趣的是,當年福特劇院初成立時,布斯也是最早在這裡演出的藝術家。他在這家劇院主演的大戲《The Marble Heart》和《羅朱》甚至當年林肯本人也前來為這個日後殺害他的罪犯捧場,而且就坐在那個他後來被刺殺的包廂裡。
美國歷史檔案館資料記載,除了政治立場的分歧,藝術家Booth與林肯總統的隔閡其實還有一點,就是每到總統親臨的演出中,林肯本人在包廂裡其實並未表現出很好的觀賞禮儀,而是不停地和旁邊的家人和隨從說說笑笑,這一度幹擾了正在臺上賣力投入的Booth演出,因此在演出過程中,Booth曾經向林肯的包廂做了no no no的手勢。反倒是林肯的小兒子泰德完全被Booth的表演魅力所傾倒,並在中場時鮮花給Booth,邀請他去包廂與總統父親見個面。而當時Booth對這個不尊重藝術且政見不合的總統根本就不是一路人,所以婉言謝絕。沒想到,時隔數年後,二人第一次真正在福特劇院包廂中的會面,卻是一個悲劇。
林肯遇刺後,聯邦政府發布的對全國第一大要犯布斯的通緝令
美國國家歷史檔案館的史料記載(不是小說)對整個劇院刺殺事件過程有著近乎於文學作品般詳盡而生動的記錄:
犯罪嫌疑人Booth作為當時base在華盛頓的美國著名戲劇演員,在福特劇院有自己固定的郵箱。事發當天早晨,Booth原本像往常一樣前往劇院取自己的信件,而正是這一過程,劇院老闆向Booth透露了總統閣下與第一夫人可能會晚上出席演出的消息,Booth隨即萌生了刺殺林肯的念頭,一場永載史冊的陰謀隨即匆忙展開。
作為一名職業戲劇演員,Booth成為行刺事件策劃與實施的主謀可以說具備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首先,他熟悉《我的美國表兄》這部戲的劇本與每個細節,因為這部當年大火的戲他自己曾經上臺演過多次,甚至上個月剛剛在其他劇院演完,他當然熟知劇本裡的每個笑點、劇情衝突、高潮所在,甚至是觀眾的每個預期反應的時間點。因此他當然會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當觀眾笑聲與掌聲處於最高分貝的那一刻,扣動射向總統的扳機。
19世紀末的華盛頓福特劇院,當時這家劇院是能容納1700名觀眾的大劇場,悲劇事件發生後劇院關閉了近一個世紀,於1968年才以福特劇院聯盟與國家公園管理局合營的方式再度開業,但場地被縮減到500餘席
當晚在福特劇院上演的《Our American Cousin》因為是當年紐約大火的新劇,而且全部是首演原班卡斯陣容,所以演出當晚是一個sold-out,1700座位的觀眾席被填的滿坑滿谷。9點鐘演出正式開始,但總統一行人卻遲到了半個多小時才落座二層右側的獨立包廂。當總統到達時,演出自行中斷,樂池裡的樂隊伴著演員和觀眾們起立致敬的掌聲和吶喊聲奏出了《向統帥致敬》的旋律。簡短的演出插曲隨著樂曲演奏完畢而恢復進行,直到上半場結束中場休息,臺上臺下均相安無事。
1865年4月14日當天,福特劇院《我的美國表兄》演出海報
演出進行到下半場大約晚上10:25分,犯罪嫌疑人Booth開始出現在劇院後臺,獨自緩慢並優雅地走向一樓貴賓入口,這是通向二樓總統包廂的必經之路。這時在貴賓入口的場務人員本可以阻止,但Booth卻從口袋裡掏出了張小紙條遞給了usher,天真無邪的場務看過後隨即開門放行了Booth。據場務安保人員後來的證詞與總統隨行人員所述,Booth在當地可是個無人不曉的明星演員,況且他也是這所劇院的常駐演員,社會名流大帥哥一枚,當時在樓道裡甚至有粉絲驚喜地呼喊出了偶像Booth的名字。而那張紙條上估計也寫著源於劇院活動組織安排種種的話,於是乎犯罪嫌疑人就這麼在眾目睽睽之下毫無障礙地進入了總統包廂的大門!
此時包廂裡的總統先生顯然沒有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舞臺上的演出,他把身子微微探向樓下池座區的觀眾席,似乎是認出了某個熟人一般,面露微笑頻頻點頭。這對於悄悄摸進包廂的Booth來說是絕好的作案環境。他就默默地在暗處等待,等待一個舞臺上劇情發展的高潮點,他熟悉劇本裡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觀眾反應,這時對他來說,萬事都已俱備,只欠一個絕佳的動手時間點!
林肯遇刺時的總統包廂近景,福特劇院後來對事發時包廂的情形進行了還原,星條旗和林肯照片高高懸掛,歷史被永久封存了起來,直到今天。
這個時間點終於到來了,當舞臺上飾演「表兄」Asa Trenchard的男主角Harry Hawk緩緩走向臺前,為劇本裡剛剛離世的Mountchessington夫人說出了整部戲最經典的一段獨白:"Don't know the manners of good society, eh? Well, I guess I know enough to turn you inside out, old gal; you sockdologizing oldman-trap!"(「我可不管神馬善良社會的那套!我只知道那些足以扒光你的秘密,你個狡猾的老東西!」)劇院裡隨即爆發出前所未有振聾發聵經久不息的笑聲和掌聲,而在其中的,還有早已被淹沒了的那對準了林肯後腦勺的沉悶的槍聲……
尖叫聲隨著觀眾席笑聲的退去劃破了劇院。Booth在慌亂中扔下手槍,隨即掏出一把匕首刺向身邊驚恐阻攔的總統隨從,轉眼間一躍從二樓包廂跳下,他的身體和懸掛在總統包廂前的星條旗交纏在一起,左腳觸地後扭折,一團混亂,Booth咬著牙爬起身來,踉踉蹌蹌地衝向舞臺。而此時觀眾們顯然還沒未從歡樂的情緒中走出,他們驚喜地望著眼前的這個殺人犯橫穿了整個舞臺,還以為這是今晚特意安排的劇情橋段。
就這樣,在眾目睽睽之下,滿身是血的Booth來到舞臺上,雙手把還在滴血的匕首高高舉過頭頂,壯懷激烈地向1700名觀眾喊出了他最後的解脫:"Sic semper tyrannis !" (維吉尼亞州諺語:「暴君當如此!南方大仇已報!」)
Laura Keen作為行刺事件發生時舞臺上的主要演員與團方總負責人,對當時的描述也有著細緻的歷史記錄:這位美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女戲劇演員、戲劇投資人、製作人、劇團管理者,移民自英國戲劇世家,隻身在紐約創業並建立了自己的劇團。早年間,她還和行刺林肯的主謀John Wilkes Booth和他的哥哥Edwin Booth同為一個劇團的僱傭演員,還演過對手戲。
美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女性戲劇人之一,Laura Keen
而1865年4月14日當天,正是她的劇團帶著《Our American Cousin》這部劇在紐約首演時的原班人馬來到華盛頓做巡演。林肯倒在包廂的血泊時,Laura Keen急忙從後臺奔向事發地點,蹲下查看總統的傷情,當時林肯的頭部血流不止,生命危在旦夕,動脈血液甚至噴濺到了Keen寬大的裙子袖口處,慘不忍睹。這套浸染著林肯獻血的戲服後來也被華盛頓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珍藏,成為歷史遺物被保存下來。
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展藏的當年浸染著林肯鮮血的女演員Keen的戲服
這就是這起世界近代史上劇院殺人事件的始作俑者,那時的美國,那時的藝術家與政治,那時的社會。所謂藝術從來就不是孤獨的。
反觀今天的美利堅,藝術家們與政治領袖,你是否隱約預感到了什麼?
懂的...
TO BE CONTINUED
《劇院暗黑史》
第二期:真實版的「劇院魅影」: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殺人藏屍案
第三期:劇院保安碎屍劇院藝術總監大案
舞臺藝術不僅只有浪漫的美好,
還有血淋淋的真實
陸續更新,敬請期待
以上資訊來源於渡邊說
感謝渡邊說授權發布
你掃不掃
碼,就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