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偉大的作品,
不但需要用熱情去感動人,
更需要一種崇高的理智去啟發人。
—— 老舍
2017年7月7、8日,首屆老舍國際戲劇節納入演出同時也是2017「柏林戲劇節在中國」劇目之二《國家劇院的絆腳石》即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與中國觀眾見面。
這部同樣由吳氏策劃出品的演出,與怪誕、無釐頭的《他她它》不同,作品由德國著名文獻劇導演漢斯-維爾納·克羅辛格執導、德國巴登州卡爾斯魯爾國家劇院呈現的劇作是一部氣氛嚴肅冷峻、著眼於還原真實歷史的作品。
從二戰歷史旁觀者成為親歷者 ,紀錄劇場半浸沒式體驗
德國巴登州卡爾斯魯厄國家劇院《國家劇院的絆腳石》
劇本:漢斯 - 維爾納 • 克羅辛格 | Script: Hans-Werner Kroesinger
導演:漢斯 - 維爾訥 • 克羅辛格 | Director: Hans-Werner Kroesinger
劇院:卡爾斯魯厄巴登國家劇院 | Theater: BadischesStaatstheater Karlsruhe
這些故事代表了當時無數遭到納粹迫害的犧牲者的命運。導演克羅辛格通過此劇開啟了一個集體性的回憶空間來對抗遺忘,並以此構建了一個共同記憶的檔案館。這個作品通過精準嚴密的調研工作、多元的視角、樸實而非刻意悲壯的基調以及與歷史事件拉開距離的批判眼光,向觀眾呈現了那段德國在納粹時期的恐怖歷史。
這是一部冷靜、沉著、令人震撼的話劇,真實是可以被改變的,而被改變的真實會變得更真實。」圖為Hans-Werner Kroesinger與Regine Dura
克羅辛格和杜拉的創作聚焦於四個主要人物,分別講述了莉莉· 楊科、保羅· 戈麥克、艾瑪· 格蘭德特與赫爾曼· 布蘭德的生平故事。主人公的求職信、勞動協議、公務函件及私人書信與新聞報導、評論、讀者來信及帝國戲劇協會發布的綱領性文件穿插交織在一起,真實還原了納粹時期疾風暴雨、人人自危的政治氣候,回顧了駭人聽聞的迫害如何一步步愈演愈烈為司空見慣的日常景象。
與此同時,回憶、親歷者口述、演員自己的內心活動也貫穿其中。劇中某些段落還引用了經典的戲劇臺詞和著名歌劇唱段。受迫害的藝術家以其巔峰時期的輝煌形象被召喚出場,納粹時期被斥為「墮落藝術」且遭封禁的經典旋律亦時而在舞臺上迴旋。
2017首屆老舍戲劇節展演劇目《國家劇院的絆腳石》
時間:2017/7/7-7.8 19:30 7/8 14:30
地點: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票價:200元
◈
主 創
聯合出品人 維羅妮卡·巴赫費舍爾
安東尼婭·莫爾
喬納森·布魯克邁耶
貢娜·施密特
導演 漢斯-維爾納·克羅辛格
舞美、服裝和視頻 羅伯·穆南
音樂 丹尼爾·多實
藝術合作 雷吉納·杜拉
戲劇構作 安娜莉娜·肖特
藝術總監 General Artistic Director
彼德·施布勒 Peter Spuhler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購票
本篇文字部分來源出品方吳氏策劃
更多精彩盡在2017首屆老舍國際戲劇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