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老舍國際戲劇節| 不得不看的一部劇場版紀錄片《國家劇院的絆腳石》

2021-02-18 北演演藝

一個偉大的作品,

不但需要用熱情去感動人,

更需要一種崇高的理智去啟發人。

                            —— 老舍   


2017年7月7、8日首屆老舍國際戲劇節納入演出同時也是2017「柏林戲劇節在中國」劇目之二《國家劇院的絆腳石》即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與中國觀眾見面。

這部同樣由吳氏策劃出品的演出,與怪誕、無釐頭的《他她它》不同,作品由德國著名文獻劇導演漢斯-維爾納·克羅辛格執導、德國巴登州卡爾斯魯爾國家劇院呈現的劇作是一部氣氛嚴肅冷峻、著眼於還原真實歷史的作品。


從二戰歷史旁觀者成為親歷者 ,紀錄劇場半浸沒式體驗

德國巴登州卡爾斯魯厄國家劇院《國家劇院的絆腳石》

劇本:漢斯 - 維爾納 • 克羅辛格 | Script: Hans-Werner Kroesinger

導演:漢斯 - 維爾訥 • 克羅辛格 | Director: Hans-Werner Kroesinger

劇院:卡爾斯魯厄巴登國家劇院 | Theater: BadischesStaatstheater Karlsruhe

這些故事代表了當時無數遭到納粹迫害的犧牲者的命運。導演克羅辛格通過此劇開啟了一個集體性的回憶空間來對抗遺忘,並以此構建了一個共同記憶的檔案館。這個作品通過精準嚴密的調研工作、多元的視角、樸實而非刻意悲壯的基調以及與歷史事件拉開距離的批判眼光,向觀眾呈現了那段德國在納粹時期的恐怖歷史。

這是一部冷靜、沉著、令人震撼的話劇,真實是可以被改變的,而被改變的真實會變得更真實。」
《國家劇院的絆腳石》導演漢斯-維爾納·克羅辛格是當代德國著名的Documentary Theatre代表者,他和雷吉納·杜拉(Regine Dura)一同組成的藝術團隊創作了諸多不同的戲劇項目。他們以歷史事件報導、文獻檔案、採訪和見證人證詞為基礎,通過對政治、經濟和歷史事件各方面的綜合性評估,將歷史與當代的發展相結合。這也是Documentary Theatre最核心的特點。

圖為Hans-Werner Kroesinger與Regine Dura

在《國家劇院的絆腳石》首次與中國觀眾見面前,漢斯-維爾納·克羅辛格接受了主辦方的專題採訪。在採訪中,他通過專業戲劇人的身份表達對戲劇創作最真實的感受:「戲劇常常做的就是告訴人們在劇場之外所發生的事情,而呈現歷史的劇目不僅僅是對過去的陳述,更是對當下和未來的思考。」這段精彩的對談也送給所有Documentary Theatre的愛好者。這部作品素材取自德國巴登州卡爾斯魯厄國家劇院的員工檔案,導演漢斯-維爾納·克羅辛格和戲劇構作雷吉娜·杜拉以Documentary Theatre的方式重現了反猶太人歧視和解僱左翼自由主義戲劇家的過程。通過戲劇所塑造的不同的人物形象,觀眾能夠體會到在那段德國最為黑暗的歷史時期,無數遭到納粹迫害的犧牲者的命運。

克羅辛格和杜拉的創作聚焦於四個主要人物,分別講述了莉莉· 楊科、保羅· 戈麥克、艾瑪· 格蘭德特與赫爾曼· 布蘭德的生平故事。主人公的求職信、勞動協議、公務函件及私人書信與新聞報導、評論、讀者來信及帝國戲劇協會發布的綱領性文件穿插交織在一起,真實還原了納粹時期疾風暴雨、人人自危的政治氣候,回顧了駭人聽聞的迫害如何一步步愈演愈烈為司空見慣的日常景象。

與此同時,回憶、親歷者口述、演員自己的內心活動也貫穿其中。劇中某些段落還引用了經典的戲劇臺詞和著名歌劇唱段。受迫害的藝術家以其巔峰時期的輝煌形象被召喚出場,納粹時期被斥為「墮落藝術」且遭封禁的經典旋律亦時而在舞臺上迴旋。

除臺詞外,劇中很少穿插甚至完全沒有加入任何評論,克羅辛格等主創人員在這部戲中堅持讓歷史檔案自己發聲,在揭露官僚體制殘酷無情的同時,間或出現的不自覺喜劇效果亦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在現場欣賞這部作品時,每一位觀眾既是觀劇者更是參與者——超近距離感受演員在冷靜呈現和角色代入的不同瞬間張弛有度、遊刃有餘的細膩表演。在造型藝術家羅伯特· 穆南設計的舞臺上,全體演員圍坐在一張巨大的桌子前,活動桌面上堆滿了連篇累牘的文件,而桌子本身亦可作為舞臺使用。兩側的大屏幕投影輔以音樂家丹尼爾· 鐸什製作的背景音效,在凌厲直白、咄咄逼人的氛圍之外又延展出一層想像和聲響空間。

首屆老舍國際戲劇節展演單元的劇目部部精選,選擇劇目的標準在強調劇本文學精神的基礎上,關注以國際化的視角、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態度展現本土文化的優秀戲劇,關注具有人文精神與思想性的戲劇作品。《國家劇院的絆腳石》以歷史事件報導、文獻檔案、採訪和見證人證詞為基礎,通過對政治、經濟和歷史事件各方面的綜合性評估,將歷史與當代的發展相結合。

2017首屆老舍戲劇節展演劇目《國家劇院的絆腳石》

時間:2017/7/7-7.8 19:30 7/8 14:30

地點: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票價:200元


主  創


聯合出品人 維羅妮卡·巴赫費舍爾

安東尼婭·莫爾

喬納森·布魯克邁耶

貢娜·施密特

導演 漢斯-維爾納·克羅辛格

舞美、服裝和視頻 羅伯·穆南

音樂 丹尼爾·多實

藝術合作 雷吉納·杜拉

戲劇構作 安娜莉娜·肖特

藝術總監 General Artistic Director

彼德·施布勒 Peter Spuhler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購票

本篇文字部分來源出品方吳氏策劃


更多精彩盡在2017首屆老舍國際戲劇節

相關焦點

  • 2020年第四屆老舍戲劇節重回溫暖的秋天
    本屆戲劇節在北京市文化旅遊局和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的關心和指導下,由北京市演出有限公司和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老舍紀念館、中央戲劇學院協辦,由西城區文化旅遊局、北京天橋盛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大力支持投資。
  • 首屆京味兒文化戲劇節開幕儀式暨話劇《秦宅》發布會圓滿落幕
    11月25日下午,首屆京味兒文化戲劇節開幕儀式暨話劇《秦宅》發布會在77劇場舉辦。本屆戲劇節得到了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西城區文化和旅遊局的大力支持。開幕儀式上,首屆京味兒戲劇節藝術總監,國家一級演員、導演顧威先生介紹了本屆京味兒戲劇節創辦的初衷與目的,分享了他對於京味兒與京味兒戲劇的理解,並簡要介紹本屆戲劇節入圍的,來自北京各大院團的參演劇目。
  • 文惠卡特惠 2016山西大劇院首屆國際戲劇節(7部)
    與馬林斯基劇院、莫伊契耶夫國家民族舞蹈團並成為俄羅斯三大舞蹈團,分別代表芭蕾舞、民族舞、流行舞的最高水準,被譽為俄羅斯的「大河之舞」。 TODES一直是流行天王麥可•傑克遜、瑪利亞•凱麗、Lady Gaga、瑞奇•馬丁等巨星演唱會的御用伴舞團。常年在世界三大賭城之一的摩納哥蒙特卡羅賭場歌劇院和美國拉斯維加斯駐場演出。
  • 創傷中與老舍的特別相遇
    而劇場是重新構建交流的絕佳場所,老舍戲劇節用回歸現場的方式告訴大家:劇場還在,「現場」仍然是最根本的所在。「走進老舍紀念館——丹柿小院」的線下活動,出乎意料地讓在場的人都很動容。《鄰居們》搬進老舍先生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打造了一部體驗感十足的實景話劇——柿子飄香的四合院別致又溫情。
  • 長沙首屆嶽麓山青年戲劇節,看戲越看越有戲
    長沙首屆嶽麓山青年戲劇節,看戲越看越有戲 2021-01-15 2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臧寧貝:從亞歐國家戲劇節看當代戲劇的發展
    從亞歐國家戲劇節看當代戲劇的發展
  • 在線展映老舍的「防騙指南」|新京報×國家大劇院
    繼推出「春天在線」「聲如夏花」系列線上音樂會後,國家大劇院本周推出了戲劇的在線展映,雲聽音樂會、雲賞歌劇外,觀眾可以開始「雲看劇」了。7月18日19:00,國家大劇院製作老舍話劇《西望長安》將率先登陸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和各大網絡平臺,爆笑炎炎仲夏,上演一出老舍的「防騙指南」。
  • 第11屆上海當代戲劇節(ACT)今夜歡樂開幕!劇節未看夠!
    對,就是那個已經看了十年的ACT!購票點擊閱讀原文!今晚「皆大歡喜」板塊三出各具特色,風格迥異的戲劇作品,印度音樂喜劇《第十二夜》、中國上海的群口喜劇《三人行,必有醜男》、韓國面具表演《面具on/off》分別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三個劇場藝術劇院、戲劇沙龍、D6空間分別同時上演,由此拉開了2015第十一屆上海當代戲劇節序幕,這三部喜劇作品亦為首屆上海國際喜劇節參演劇目。
  • 2020年最後的戲劇節一定得趕上!
    由編劇林蔚然、劇本雜誌《新劇本》主編的爆款作品《愛,轉機》,將作為本次戲劇節的開幕大戲;導演何念、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出品的話劇《原野》;303戲劇中心、重慶原創話劇票房之王《8090》;北京青年戲劇節以及當代戲劇雙年展展演劇目《哈姆雷特》;北京保利劇院院線項目、各大高校翻排首選劇目、導演饒曉志經典紳士喜劇《你好打劫》及奇幻武俠爆笑喜劇《龍門笑傳》……6部大戲貫穿戲劇節,為長沙人民帶來別樣的藝術享受。
  • 文學和劇場:危困中的渴望和依傍
    如果老舍先生在世,他必定和老街坊們共擔危困,以堅忍的深情期盼未來。經歷了劇院停擺、人氣凋敝、前路迷茫的艱難打擊,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和天橋藝術中心聯合舉辦的第四屆老舍戲劇節,幾經輾轉如約而至,較之往年更多了一份提振市場的責任和溫暖人心的使命。
  • 烏鎮戲劇節是一所好學校
    而像賴聲川與孟京輝這兩位發起人,他們則去往更多的國際戲劇節,去學習去觀摩,去發現更多好的作品引進到烏鎮戲劇節。身份不同了,他們不再單單是兩名著名的華語戲劇導演,他們擁有了使命感,他們帶上了一雙更有求知慾的眼睛,更寬闊地去看這個世界。
  • 2020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開幕
    原標題:2020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拉開大幕,讓世界「聽見索瑪」邛海之畔,瀘山腳下,一年一度的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再度在冬日暖陽中如期而至。2020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將以「回歸和凝望」為主題,於11月7日-24日在西昌市舉行。
  • 烏鎮戲劇節,古鎮的另一種形式
    在德國著名劇場藝術學家雷曼看來,孟京輝版的《茶館》是一次對經典的成功改編,它不僅保留了很多老舍原作文本的原汁原味,也為老舍的經典文本帶來了新的生命力。作為今年戲劇節的藝術總監,也許是受愛丁堡戲劇節、阿維尼翁戲劇節等著名戲劇節的影響,孟京輝邀請了更多的實驗戲劇前來演出。
  • 別處看戲丨多樣性:從政治表達到美學實踐——2016柏林戲劇節印象
    這也許和戲劇節的運作模式有關,柏林戲劇節並不接受自由報名,而是由評審團從德語地區(德國、瑞士、奧地利)上一個演出季中選擇十個劇目,每年2月份公布入選名單,戲劇節在5月份舉辦,為期約兩周半。觀摩柏林戲劇節,觀眾不必像在愛丁堡和阿維尼翁那樣勞心勞力,費沙裡淘金的功夫,只需按照戲劇節的日程逐一看完即可。柏林戲劇節評審團選擇劇目的標準,不是「最佳」,而是「最值得關注」。
  • 神劇《他她它》完美收官 | 七月的柏林戲劇節看什麼
    柏林戲劇節在中國七月巨獻《國家劇院的絆腳石》死本為大我們屬於死-維爾納·克羅辛格執導、德國巴登州卡爾斯魯爾國家劇院呈現的《國家劇院的絆腳石》。在文獻劇《國家劇院的絆腳石》中,導演漢斯-維爾納·克羅辛格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精準講述了卡爾斯魯厄國家劇院的猶太裔戲劇工作者在1933年納粹上臺後所遭受的歧視和被無端解僱的過程。
  • 國家大劇院首推線上話劇 觀眾樂享老舍經典喜劇
    央廣網北京7月20日消息(記者 方永磊 實習記者 王紅霞)老舍是我國著名的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是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也是一位極「高產」的戲劇家。《西望長安》即是老舍創作的一部五幕諷刺喜劇。
  • 昨晚,婺劇《白蛇傳》在2019中國(寧波)海絲國際戲劇節上完美呈現
    婺劇《白蛇傳》作為2019中國(寧波)海絲國際戲劇節演出劇目,在寧波天然舞臺大劇場上演,獲得觀眾陣陣掌聲,喝彩連連。整場演出以流暢緊湊的劇情、精緻華美的舞臺效果、別具韻味的唱腔、精彩絕倫的武戲給觀眾帶去了難忘的觀賞體驗。
  • 英國國家劇院現場與戲劇劇場的危機
    將演出錄製成影像並不是新鮮事,但是過去的舞臺紀錄片通常只做資料觀摩之用,一般 不會採用售票的方式公開放映(除了「文革」中的「樣板戲」舞臺紀錄片可能是例外)。對現 場表演做實況直播也不是新鮮事,但是以往的實況直播通常是通過電視終端,一般採用個體或 少數熟人在私人空間觀看的方式。英國國家劇院現場作為複製影像,使用「現場」一詞就帶有 誤導性,它暗示觀眾所看到的是演出的實況直播。
  • 2016「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國際單元
    日演出場館:蓬蒿劇場、鼓樓西劇場、北京青年劇場、京演•民族文化宮大劇院、隆福劇場(東宮影劇院)。第七屆「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共由6個單元組成:國際邀請(9部)、聚焦/立陶宛(5部)、是過去,也是未來(7部)、文學劇場(24部)、新生單元(17部)和獨立劇場論壇。
  • 戲劇藝術流淌於江南水鄉(藝文觀察·管窺戲劇節②)
    11天時間內,17個國家和地區的29部「特邀劇目」在12個各具特色的劇場完成109場演出,從400餘份有效報名材料中脫穎而出的18組「青年競演」作品輪番上演,五大洲的100餘組表演作品藉助「古鎮嘉年華」完成1800多場街頭表演,包括論壇、中阿會議、朗讀會等板塊的「小鎮對話」舉辦了28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