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戲劇節,古鎮的另一種形式

2021-02-19 中國新聞周刊

烏鎮戲劇節雖然年輕

如今早已名聲在外

成為了眾多戲劇愛好者的節日盛典


青年競演板塊的短劇《哀鳥鳴》。供圖/烏鎮戲劇節

烏鎮戲劇節的快與慢

本刊記者/李行

本文首發於總第874期《中國新聞周刊》

10月18日晚間的烏鎮大劇院內,演員黃磊和導演孟京輝在臺上講段子,臺下滿是媒體和應邀來演出的各國戲劇演員。

「因為我們這個(戲劇)節特別窮,所以沒錢請主持人,我就當免費主持人了。也沒錢請翻譯,那就請賴聲川導演上來給大家翻譯吧。」黃磊打趣著請賴聲川上臺。

簡單的寒暄後,第6屆烏鎮戲劇節鳴鑼開幕。

開幕大戲是孟京輝改編自老舍的經典話劇《茶館》,這位「先鋒導演」在太歲頭上動土,原本兩個多小時的話劇被他擴展到三個多小時。

大幕徐徐拉升,幾十個演員身著白衫黑褲,錯落有致地端坐檯前,口中振振有詞。

文章飾演的掌柜接連幾句「莫談國事」後,觀眾注意到,演員身後,舞臺中央被一個巨大的滾輪佔滿。

滾輪是生冷的鋼鐵結構,演員站在滾輪中間的長方體空間中顯出「高高在上」的渺小。

一開始看到孟京輝排演《茶館》時,就有觀眾疑惑,以「先鋒戲劇導演」為標籤的孟京輝要回歸傳統嗎?

但他們顯然多慮了。孟京輝沒變,他加入了麥當勞、骷髏影像等道具來解構經典。

有小部分人看到一半就離場。「有人看完一臉迷茫,但我非常喜歡、震動,看完還特別哀傷。」黃磊對媒體表示,他在演出結束後找到孟京輝擁抱了一分鐘,「我覺得這是孟京輝的一次飛躍。這個戲就是愛的人非常愛,要是喜歡老《茶館》的,就沒法聊」。

在德國著名劇場藝術學家雷曼看來,孟京輝版的《茶館》是一次對經典的成功改編,它不僅保留了很多老舍原作文本的原汁原味,也為老舍的經典文本帶來了新的生命力。

作為今年戲劇節的藝術總監,也許是受愛丁堡戲劇節、阿維尼翁戲劇節等著名戲劇節的影響,孟京輝邀請了更多的實驗戲劇前來演出。

「經典醒來時」單元裡,有《等待戈多》《皆大喜歡》《小王子》《櫻桃園》等經典戲劇都被重新改編。

雷曼認為,此類改編並不意味著對原作品不尊重。

經典文本往往年代久遠,擁有當下觀眾所難以代入的語境,因此會給人以距離感,而戲劇用當代的手法重新呈現經典原作,能夠使其與觀眾產生更好的聯繫。

「先鋒實驗作品負責開拓戲劇的邊界。戲劇節不應僅僅滿足於吸引今天的觀眾,同時也要為明天的觀眾探索新的東西,哪怕暫時無法被接受。」雷曼說。

「好像突然間離戲劇那麼近了。」

蚌灣劇場內,劉婷躺在兩條長凳拼成的「病床」上,她飾演一位身患阿爾茲海默症的母親,彌留之際,兩位黑白小鬼前來索命。母親不從,一定要見到女兒、交待好後事後才肯閉眼。

一場探討親情關係的好戲在人鬼之間陰陽兩界展開,短短30分鐘,竟讓有些觀眾感動落淚。

這是導演劉婷帶著短劇《哀鳥鳴》第一次參加烏鎮戲劇節的青年競演板塊,她本職工作是武漢一家高校的戲劇專業老師。

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她回到武漢老家,過上了教書的安穩日子。

但對戲劇的熱愛一直沒有放下,直到前年到烏鎮遊玩,她趕上了烏鎮戲劇節。看到了莫斯科藝術劇院等名團在烏鎮的演出,也發現了青年競演——這個為青年戲劇人準備的戲劇舞臺。

回到學校,她就攛掇教音樂、劇作的老師以及學生排練作品。「起初就是玩玩兒,根本沒想到能被選中來這裡參加競演。」劉婷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來到烏鎮,18個競演小劇團入住水巷驛,之後他們就開始各自找地方排練。只有用餐時,競演團隊之間才有碰面,互相聊幾句彼此的作品內容。

第一場競演結束後,有東北的一個小劇場負責人就找到了劉婷團隊,希望以後有機會邀請他們到那邊演出。「雖然學戲劇,但總覺得戲劇離自己很遙遠。這次來到烏鎮,看到有那麼多觀眾喜歡我們的戲,還有人邀請我們演出,感覺很夢幻。好像突然間離戲劇那麼近了。」劉婷說。

她的這種想法並不少見。作為青年競演評委的李博最初帶著作品《嘀嗒》來參加青年競演時也有此感受。連續三年,他都入選青年競演,最終憑藉在作品《描紅》中的優異表現獲得「最佳個人表現獎」。

戲劇節創始人之一黃磊非常看重青年競演單元,「它就像我們播撒出的一粒種子,或許幾年後會開出小花。」事實也正是如此,毛爾南導演的《跳牆》獲得第二屆最佳戲劇獎後,次年便參加了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獲得最佳戲劇獎的作品《嘎瑪》還出版了圖書。

「烏鎮戲劇節是理想主義的種子。」

烏鎮西柵景區秀水廊28號,是「似水年華」酒吧的地址。很多文藝中年都會來到這裡打卡,追憶青春,他們都是看著黃磊在這裡拍攝的《追憶似水年華》長大的。

拍攝電視劇那年,黃磊結識了烏鎮景區的設計師兼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向宏。當時烏鎮景區剛開放一年,兩人生發了烏鎮戲劇節的最初構想,隨著賴聲川、孟京輝作為創始人加入,戲劇節開始落地。

「其實對我們這些發起人來說,不僅僅是6年,已經有了10年,從籌備開始,只烏鎮大劇院就建了3年。與其說烏鎮選擇了戲劇,不如說戲劇選擇了烏鎮,我更想說是時代選擇了烏鎮。」陳向宏說。

現今建造的7個劇場各有特色。有在原是甲魚塘的水面上建造的水劇場,有根據老建築改造的沈家戲園,還有舊劇院翻新的國樂劇院。陳向宏對這些建築的細節瞭然於心,甚至只看遊客拍的照片就能講出具體位置。

從第一屆開始,烏鎮戲劇節就設置了特邀劇目、青年競演、嘉年華、小鎮對話等單元。

特邀劇目單元每年從世界範圍內邀請經典作品來到烏鎮,讓觀眾零距離欣賞國內外名作。

迄今為止,已經有俄羅斯久負盛名的瓦赫坦戈夫劇院排演的《葉普根尼·奧涅金》、歐洲戲劇大師尤金諾·芭芭編劇和導演的《鯨魚骨骸內》、蘇黎世國家劇院製作的《物理學家》等經典作品來到這裡演出。

今年,還有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的《北國之春》、金士傑導演兼編劇的《演員實驗教室》、德國塔利亞劇院的《黑暗中的舞者》等劇作到場,門票都在10分鐘內被搶空。

「這四個單元其實是一體的,是四根柱。如果我們一直在做特邀劇目,而且做得越來越好,但是我們青年競演扶持不起來,這是失敗的。反過來,如果競演可以培養出更多的人才,但是邀請不到很好的戲,也不行。如果這些大師、劇團來了,我們抓不到他們到現場去討論戲劇、人生,會很遺憾。其實愛丁堡、阿維尼翁都不是我們的目的,像嘉年華這種每天一百場的室外表演很重要,我們想讓戲劇離觀眾更近。」賴聲川說。

今年的青年競演共收到1010份註冊信息,400餘份有效資料,數量遠遠高於往屆,報名遍及32個省份。

這一組數據讓黃磊感到欣慰。

記得第一年烏鎮戲劇節時,他站在似水年華酒吧門口,跟一位參加青年競演的演員聊天。演員喝醉了,跟他坦露心扉。「他說我之前本就不想再幹這行了,我想改行,我覺得沒啥希望。但是我們這次參加戲劇節比賽,雖然沒到決賽圈,可是我們覺得充滿了希望,我想繼續做下去。」黃磊對媒體說。

這種被烏鎮重新點燃戲劇夢想的故事幾乎在每一屆青年競演的演員中都會發生。來到烏鎮,他們發現這裡都是真心熱愛戲劇的同類。

「我覺得烏鎮在中國諸多小鎮中開了一個先例,讓戲劇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烏託邦。烏鎮戲劇節是中國的戲劇節,是所有熱愛戲劇人的戲劇節。就像黃磊老師說的,烏鎮戲劇節是希望,是光,是理想主義的種子。」青年競演評委李博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慢慢來,著急也沒用。」

對於從戲劇節走出來的導演們來說,今年的戲劇節還有特別的意味。

從第一屆到第五屆獲得青年競演獎項的六臺戲今年也被邀請到烏鎮演出,這可以算是戲劇節對觀眾的「集體匯報演出」。

已經成為青年競演評委的李博接到邀請後,有些為難。當年參加青年競演的劇目《嘀嗒》的團隊成員基本不做戲劇了,有的出國工作,有的轉行幹房地產。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劇團成員身上,但經過導演們的「徵召」,來到烏鎮的基本都是原班人馬。「國內戲劇市場還不成熟,人總得考慮現實問題。現在大家回來其實還是心裡對戲劇有情結。」平時在高校做老師的評委李博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目前來參加戲劇節青年競演和嘉年華的團隊很大一部分都來自高校,因為學生和老師最有時間和條件排練戲劇。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公辦高校與民辦高校中的戲劇專業有100多個,每年都有大量本科生、碩士生畢業。遺憾的是,這些具備基本戲劇素養的年輕人在畢業後很少從事戲劇行業。

李博的同學中只有三四個人進了劇團,一部分選擇出國深造、繼續讀研究生,還有一部分都轉行了。

同是參加過青年競演、現在做評委的吳彼也是國家話劇院的演員,近幾年還參加一些綜藝節目。「說實話,相對於影視,戲劇本身是小眾中的小眾藝術,除非經濟條件好了,否則很難一直堅持下去。對於大部分戲劇專業的學生來講,從事戲劇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這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經濟階段決定的,慢慢來,著急也沒用。」李博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很多時候觀眾會從票房來判斷一部戲劇作品的成功與否,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並不認同。他在日本利賀演出的戲不賣票,觀眾看完戲憑自願付錢。可以想見,這種情況在國內並不現實。

烏鎮戲劇節還處於為中國戲劇培養觀眾的階段,每年增長的訪客數量也證明了這種趨勢。很多都市白領也會攢著年假來烏鎮看戲劇,「這是最有文化含金量的度假方式,也是一種新中產的消費趨勢吧。我們也不希望這裡像其他景點那樣變得過於商業化。」一位遊客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此前,有媒體提出疑問,為什麼不把老街牆上掛的100位戲劇名人肖像換成商業贊助。「有些東西不能用金錢去衡量,特別是文化的東西,它創作的價值不是表面能看到的。」賴聲川說,烏鎮戲劇節的成長速度之快完全超出他們的想像,「雖然現在就有人稱烏鎮戲劇節為『四大戲劇節之一』了,但我覺得這種稱謂來的太快,還是給烏鎮也給我們一點時間吧,讓我們能儘量把這件事做好。」

前五年,烏鎮是一個「嬰兒」,如今她上小學了。「我們能不能做到每一個邀請來的劇目都特別好,青年競演也越來越好,這些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至於未來怎麼樣,我覺得還是一步一步來吧。」賴聲川說。

值班編輯:萬霽萱

▼ 

推薦閱讀

沙特記者遭殘忍肢解死亡後


天價女主播栽了,鬥魚和虎牙一起掉坑裡了……

伊利萬字雄文舉報前董事長:挪用2.4億公款,14年無人問,多名高官充當保護傘


相關焦點

  • 烏鎮戲劇節五周年,五年一瞬文化復興夢
    2013年,嶄露頭角,烏鎮戲劇節僅憑六部特邀劇目便贏得國內外關注;2014年,漸入佳境,烏鎮戲劇節以強大的藝術創造力,領跑國內戲劇節(展);2015年,繼往開來,烏鎮戲劇節已然成為國內外戲劇愛好者心中的聖地;2016年,烏鎮戲劇節再上層樓,成為推動國內外文化交流的國際性文化發生地。
  • 烏鎮戲劇節,「七年之癢」並不癢
    10天,141場特邀劇目、18場青年競演、1800餘場古鎮嘉年華……從數據上來看,烏鎮戲劇節無疑是分量十足的;賴聲川、黃磊、袁泉、林青霞、倪妮、胡歌、何炅……從「入夢」烏鎮的明星名單來說,烏鎮戲劇節的吸引力顯然也毋庸置疑。開幕式上,著名導演孟京輝說:「在烏鎮,大家要享受最美麗的戲劇,享受最美麗的人生。
  • 超現實烏鎮戲劇節
    這些是烏鎮森嚴的一個縮影,每個人有什麼權限,丁是丁,卯是卯,幾無彈性空間。硬幣一面是排解瑣碎,另一面是銅牆鐵壁。兩個小時後水劇場要上演導演何念的《這輩子有過你》。水劇場是個露天劇場,原是甲魚塘,改建成的劇場呈扇形,鋪了2300個原木座席,往往用不全,舞臺背後能看到半截石拱橋,江南氤氳氣氛特別濃鬱。第2屆烏鎮戲劇節,田沁鑫本人的作品《青蛇》作為開幕戲在這裡上演。
  • 貴圈 全國文青都趕去的烏鎮戲劇節到底啥樣?
    ▲長街宴上,黃磊和孟京輝給大家敬酒每個遊客都能參與的「古鎮嘉年華」看到明星為戲劇如此上心,小侯也決心關心一次糧食和蔬菜——沒有票,她就和媽媽一起走上的街頭,想參透古鎮嘉年華表演的秘密「古鎮嘉年華」是戲劇節的一個單元,來自五大洲的數百組藝人表演團體以西柵景區的木屋、石橋、巷陌甚至烏篷船為舞臺,有傳統曲藝雜耍、也有現代表演藝術,有專業劇團,也有學生軍,水準參差不齊。
  • 2018烏鎮戲劇節結束倒計時!沒去的人看這裡
    近年來,烏鎮戲劇節憑藉當代前沿的國際戲劇演出和多元豐富的戲劇活動,已經迅速成長為亞洲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戲劇盛會啦!作為一個浙江yin真是十分驕傲和十分期待了!圖片來源:網易娛樂今年的烏鎮戲劇節以「容」為主題,特邀四大名團登陸中國,包括俄羅斯莫斯科藝術劇院、德國塔利亞劇院、日本SCOT劇團、波蘭華沙新劇院等。
  • 在烏鎮戲劇節,遇見另一個自己
    因為現實中的她,無法忘掉愛人真的已經離去;無法接受即將開始的今天,和已經逝去的昨天別無二致;無法直面自己一寸寸被磨去稜角,融入身邊千人一面的環境…… 現實中有一萬種無奈,戲劇裡就有一萬種釋懷。在國家話劇院演完《戀愛的犀牛》的第二年,千裡之外的浙江嘉興,烏鎮掌舵人陳向宏,聯合著名演員黃磊、著名導演賴聲川、孟京輝,一道發起了烏鎮戲劇節。 被《戀愛的犀牛》圈粉的秦瑟,也跟著導演的腳步,從2013年開始,連續不斷來烏鎮看了五年的戲。
  • 烏鎮戲劇節12小時,精緻「烏託邦」的另一面 文娛地理
    戲劇節結束那一天,烏鎮戲劇節創始人、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向宏在微博上說,「烏鎮戲劇節要始終保持『上頭條』的地位」。4年,烏鎮戲劇節一躍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泛的戲劇盛會,在每年10月,迎接各方矚目。近幾年更成為11月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預熱演出。
  • 麵包愛樂 | 芥末少女2019烏鎮戲劇節巡演報告
    上回說到,芥末少女在百忙之餘,不假思索地接下了孟京輝、賴聲川、黃磊、陳向宏等業界大佬的邀請,組建烏鎮小分隊前往烏鎮戲劇節的古鎮嘉年華進行巡演。他們都是憑本事搶到了烏鎮戲劇節的演出票,為了打發時間順便來看寒風中的芥末少女一眼的。沒錯,10月底的烏鎮突然爆冷。白蓮寺正面,旺盛的香火燻得睜不開眼,但也帶來一些溫暖;白蓮寺背面,大運河上獵獵風泠夕,候場者只得像寒號鳥一樣跳腳取暖。
  • 烏鎮,你憑什麼?
    烏鎮著名的「烏鎮戲劇節」,在每年的十月份,全世界最優秀的戲劇大師、劇作和新人,都會聚到烏鎮來,算起來,今年已經是第7個年頭。比如烏鎮的工作人員,都是統一培訓和管理的。一方面,他們大多是烏鎮人,熟悉烏鎮的一切;另一方面,他們又受到現代專業的服務意識培訓,能夠接待來自全世界的遊客。△製圖 ©時差島聊到這裡,我的大學室友小梅說,她是「江南迷」。
  • 烏鎮戲劇節是一所好學校
    又一年的烏鎮戲劇節,在昨天下午的烏鎮宣布了今年的時間表:10月18日至28日。是的,本年度中國最大的戲劇狂歡又要開始了。 所有關注烏鎮戲劇節的媒體也習慣了這個熟悉的節奏:每年7月,我們在烏鎮聽說關於它將發生的一切,關於這一年我們又將在這裡迎來多少部國際國內的大戲。
  • 今年的烏鎮戲劇節沒什麼好看的!就別跟我搶票了
    2018年烏鎮戲劇節將於10月18日至28日期間在烏鎮開幕。昨天下午,陳向宏、黃磊、賴聲川、孟京輝四位烏鎮戲劇節發起人公布了2018年烏鎮戲劇節全部特邀劇目。本屆戲劇節以「容」為主題,力邀四大歷史悠久、極具美學表現力的頂級歷史名團登陸中國,包括俄羅斯莫斯科藝術劇院、德國塔利亞劇院、日本SCOT劇團、波蘭華沙新劇院等。
  • 電影節那麼多,戲劇節有哪些?
    戲劇、電影、展覽、音樂、歌劇、文學等等藝術形式,都將在斯波萊託藝術節上看到。烏鎮戲劇節時間:每年10月創立:2013年地點:中國-烏鎮烏鎮戲劇節由陳向宏、黃磊、賴聲川、孟京輝在2013年共同發起,以擁有1300年歷史的烏鎮為舞臺,上演世界級精品劇目以及年輕戲劇人的原創作品。
  • 烏鎮戲劇節:文化輸出與輸入的中轉站
    本屆烏鎮戲劇節上演的《風塵三俠》《竇娥》等國內劇目,雖然試圖從唐傳奇、元雜劇裡尋寶,但體量與質感讓人稍感不足。相信《葉普蓋尼·奧涅金》會為中國戲劇人帶來新的靈感。英國導演凱蒂·米切爾聯合德國柏林邵賓納劇院推出的《影子》,彰顯科技改造戲劇的力量。
  • 古鎮嘉年華 | 美好夢境製造者的夢裡有什麼?
    每一個來到烏鎮的表演團體都有著他們獨特的魅力,他們不僅對表演有著極大的熱情,並且有著自己的思考和見解。這次,正值古鎮嘉年華全球招募期間,我們找了幾位參加過古鎮嘉年華的朋友聊了聊他們的故事,關於作品,關於戲劇節。破天航路 是一個國際化的日本演出組合,他們的表演融合了金屬搖滾、日本傳統舞蹈以及武打場面等表演形式,十分獨特。
  • 在烏鎮戲劇節,跟他們聊了一天的「豔遇」
    上個周末,正好有個朋友邀請橘子君去烏鎮走一走。那時候烏鎮戲劇節剛開幕,他賭上一包辣條信誓旦旦地說:「走完這一趟,你一定會愛上戲劇的。」烏鎮戲劇節已經辦六年了,每年越辦越好,票越來越難搶。大麥網相關數據顯示,今年烏鎮戲劇節開票首日就已經售出91.6%劇票,20部劇目售罄,橘子君實在是心疼手速慢的戲迷朋友。這個妹子雖然是第一次來烏鎮,但是她與戲劇結緣已有八年之久。上大學的時候,她和同學冒著散場太晚的風險,一起去國家大劇院看《四世同堂》。
  • 馬未都烏鎮談美:豔俗的審美沒有負面意思,甚至是生活中最快樂的
    戲劇節是戲劇藝術的盛宴。從10月25日開始的第七屆烏鎮戲劇節正在烏鎮舉行,141場特邀劇目演出、18出青年競演、1800餘場古鎮嘉年華爭相閃光。狂歡後渴望沉思?就來「小鎮對話」單元吧,戲劇愛好者可以與戲劇大師、藝術家及嘉賓共聚一堂,暢談戲劇、藝術、人生、世界。本屆烏鎮戲劇節的「小鎮對話」配合邀請劇目,從各個角度探討了各種迷人的戲劇風格。
  • 【小格烏鎮戲劇節全攻略】頂級戲劇太多選不過來?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這!
    烏鎮,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和中國魅力名鎮之一,擁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多年建鎮史。基於烏鎮深厚的文化氣息和獨特的自然景觀,再加上烏鎮完備的接待容納資源,烏鎮得到國內外戲劇大師和藝術界、文化界人士的垂青並非偶然。烏鎮戲劇節由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向宏、華語戲劇界極具影響力的賴聲川、黃磊、孟京輝共同發起,由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主辦。
  • 戲劇藝術流淌於江南水鄉(藝文觀察·管窺戲劇節②)
    第六屆烏鎮戲劇節閉幕了。與國內諸多落戶大城市的戲劇節(展)相比,依託已有1300年歷史、具有獨特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烏鎮而生的戲劇節走到第六個年頭,愈發凸顯出它的獨特與重要。  在這裡,戲劇不會像城市中的戲劇節一般,被阻隔在特定場館,而是滲透到烏鎮的角角落落。
  • 文藝周刊薦讀| 嚴歌苓創作人生談、烏鎮戲劇節啟示錄、三場崑曲...
    、18出青年競演、1800餘場古鎮嘉年華、14場「小鎮對話」、5個戲劇工作坊、10場朗讀會……11月3日晚,狂歡10天的烏鎮戲劇節緩緩落下帷幕。  圖片來自「烏鎮戲劇節」官方微信公眾號  從零開始,從無到有,可能當初誰也沒想到,一顆種在小鎮的「文藝種子」,經過七年澆灌,會長成中國最盛大最具影響力的戲劇節,甚至飄洋過海,成為代表中國文化特徵的國際性文化事件
  • 第五屆烏鎮戲劇節 | 《花吃了那女孩》榮獲「最佳戲劇」獎
    戲劇節落幕後的烏鎮在頒發第五屆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第五屆烏鎮戲劇節斬獲第五屆烏鎮戲劇節一方面,我覺得她們的表演很有衝擊力,另一方面,是這部戲給人留下很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