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刷劇、買買買,年輕人的日常三大消遣。
一想到周末能擺脫工作的束縛,躺在沙發裡,吃著零食,心安理得地浪費一會光陰,橘子君就已經體會到被幸福環繞的感覺了。
但是總窩在家裡,早晚會遭到媽媽的白眼和「驅趕」。
上個周末,正好有個朋友邀請橘子君去烏鎮走一走。
那時候烏鎮戲劇節剛開幕,他賭上一包辣條信誓旦旦地說:「走完這一趟,你一定會愛上戲劇的。」
橘子君是一個「戲劇小白」,進劇場看戲的經歷,一隻手就能數過來。
不常去的原因很簡單,一是怕折騰、熱門票不好搶,二是看不懂、get不到精髓。
所以橘子君一度認為,朋友這包辣條已經送到我嘴邊了。
沒想到分分鐘被打臉。
一進入烏鎮西柵景區的大門,橘子君就被濃濃的戲劇氛圍感染了,古屋牆壁上蔓延著濃綠的藤花,藤花之外是色彩繽紛的劇目海報,千年拱橋、廳門廊道隨處可見露天的戲劇表演,陌生人相互寒暄。
一個姑娘告訴我,戲劇就是一場豔遇。
帶著這份執念,橘子君開始了兩天的「豔遇之旅」。兩天中,我們和很多戲迷聊了這個話題,聽他們講述了自己的豔遇之旅。
戲劇愛好者NO.1「看戲的時候,你無法置身事外」開幕第三天,這個深圳妹子就因為兩張曬票的照片被大麥網官微翻牌了。她假裝摔一跤,摔出了包裡的小40張票。
8月份開始售票的時候,同行的朋友遠在海外有時差,搶票的重任就落在了她頭上。那天10點開票的時候,單位正在辦講座,她定好鬧鐘用手機猛搶,第一個搶的就是金士傑老師的《表演實驗教室》。搶到票心滿意足地從界面退出來以後,她發現第二個想搶的《茶館》已經賣完了。
烏鎮戲劇節已經辦六年了,每年越辦越好,票越來越難搶。大麥網相關數據顯示,今年烏鎮戲劇節開票首日就已經售出91.6%劇票,20部劇目售罄,橘子君實在是心疼手速慢的戲迷朋友。
這個妹子雖然是第一次來烏鎮,但是她與戲劇結緣已有八年之久。上大學的時候,她和同學冒著散場太晚的風險,一起去國家大劇院看《四世同堂》。緊趕慢趕,她們最終還是被宿舍的門禁鎖在了外面,倆人身上還沒帶錢、沒帶身份證。最後幾經周折,才聯繫到了住在附近的朋友,去借宿了一晚。
用這個妹子的話說,戲劇最大的魅力就是無法讓人置身事外:「因為在平常看電影,看電視劇的過程中,你還可以刷手機走走神,但如果你在劇場裡的話,不可以,因為你也是劇的一部分。陳明昊導演有一部作品叫《卡拉OK豬》,觀眾要走到舞臺上去觀察。我通常不是一個想要看整體怎樣怎樣的人,我更願意去看細節。舞臺上沒有所謂的主角、配角,每個人的情緒都非常飽滿,每個人的細節都是可以捕捉的,我覺得這就是戲劇的魅力。」
戲劇愛好者NO.2「話劇每場都不一樣,你看的那一場,就是唯一的一場」這個上海姑娘沒能排到進入小鎮對話論壇的機會,只能在場外等著朋友散場出來。
她人生中看的第一場話劇是賴聲川導演的作品,從那時算起,喜歡戲劇大概有五年了。
她說:「電影是直接看拍好的,隨時看都可以。但話劇每一場都會不一樣,你當時在的那一場,就是唯一的一場。你不知道它中間可能會有什麼小插曲,然後你可以去觀察他們的動作和微表情,印象會更深刻。」
聽到她說到「唯一」這個詞,橘子君覺得很浪漫,總覺得她有過相似的經歷。
追問下去,姑娘笑一笑說:「這是我的小秘密,其實就是覺得有的演員特別能豁出去,讓我感覺他就是那個角色,特別有魅力。」
結束採訪,兩個妹子趕著去看戲,一問才知道距離開場已經不到15分鐘了。橘子君很抱歉耽誤了她們的時間,沒想到妹子反而安慰起我們來:「沒關係,我們從大麥網上買的電子票,直接刷二維碼就能進場,很快的。」
戲劇愛好者NO.3「戲劇對我來說就是一場豔遇」這個山西的妹子,目前就讀於四川傳媒大學戲劇創作專業。她說:「我覺得戲劇對我來說就是一場豔遇。」
17歲的時候,她偶然在圖書館裡看到貝克特的《等待戈多》,瞬間被驚豔。
當下的震撼很難用語言去表達,妹子最後感慨了一句:「太牛了。」
對妹子來說,戲劇最大的魅力就是能夠通過別人的故事看見自己。所以明確了戲劇是自己畢生的追求之後,妹子給自己寫了一句座右銘:好好做戲劇,痛快過人生。
她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戲劇作品,每次演出結束和大家一起上臺謝幕的時候,是她人生最美的時刻 :「謝幕的時候會有一種虛妄的感覺,不知道舞臺和現實的關係。每次結束之後,我都會在自己的劇場裡坐一會兒,發會兒呆,什麼都不想,就看著那個燈光,感受那個過渡和滯空感,那對我來說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戲劇愛好者NO.4「因為戲劇,我們相愛了」這是一對因戲定情的情侶,從北京來到烏鎮。
大學時期,他們同屬於一個話劇社,男生是社長兼導演,女生是編劇。起初他們一直都有工作上的交流,看過彼此的作品,也經常一起聊戲。去年5月份,他們終於有機會一起創作一部戲,感情升溫,彼此欣賞,就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這是他們第三次來烏鎮戲劇節了,小鎮浸潤在戲劇裡的氛圍很美好,可以讓他們體會到和戲劇有關,但是屬於戲劇之外的快樂。
女生說:「我覺得戲劇最大的魅力,就是在現場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這是和通過銀幕看電影、電視劇,或者幾萬人一起看演唱會的感受完全不一樣的。一個劇場就是十來個演員對 百來個觀眾,這種交流特別直接,也更加震撼。」
男生追加道:「我們坐在劇場裡,臺上和臺下的人都知道,我們這種經歷是不可複製的。看電影的時候,你可能單純就是觀眾,但是在劇場裡,你也會成為這個空間的一份子,會讓你的觀感變得更多元。」
戲劇愛好者NO.5「戲曲,一個手勢,就是一個世界」這位姑娘臉上帶著油彩,頭上頂著戲曲頭飾,匆匆從橘子君面前經過,直奔洗手間。橘子君停下手中的工作,一個箭步就跟了過去。
聊天的時候,橘子君在大概60釐米的距離內觀察她的容貌,京劇裝扮把姑娘的眉眼襯得很好看,有種讓人無法挪開視線的美。
戲曲文化現在已經漸漸淡出了年輕人的生活,橘子君當時望著這個姑娘,心裡第一次感到遺憾。
她說:「我最喜歡的一齣戲是《遊龍戲鳳》,它真的把女性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美學是通的,一通百通,我相信大家的審美都是一樣的。戲曲有著非常完善的體系,就像英語的26個英文字母可以隨意組合成一個單詞一樣,戲曲的一個手勢就能代表一種意思,它就是一個世界。」
姑娘的話裡,滿滿都是對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熱愛。
「我們來烏鎮戲劇節,做這樣一個公共空間的演出,也是希望大眾能夠看到原來戲曲這麼美。」
戲劇愛好者NO.6「我看《牡丹亭》,能連看三天」她來自武漢,是一名創作者,會寫電影,也會寫戲劇,16歲學畫畫的時候接觸了戲劇,到現在已經有 13年了。
以從業者的角度來對比這兩種形式,她說影視創作更多是以流水線的方式來完成的,有相對固定的創作規律,必須保證場景、鏡頭,必須要寫實;
但戲劇創作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我們去看戲,可以聽人物的臺詞,可以聽演員的唱腔,可以看演員的表演,可以讓觀眾看很多遍。
「我那時候去看《牡丹亭》,連看三天。我會突然因為某一句臺詞很有感觸,會讓我去一刷、二刷、三刷,每一次看的感覺都會不一樣。」
對她來說,戲劇最大的魅力就是自由:
「創作戲劇的過程,讓我真的覺得我是一個創作者,而不是執行者,它讓我有想創作的衝動,有一種所謂的戲癮在。」
戲劇愛好者NO.7「為了戲劇,我辭掉了公務員」這一行人是從杭州師範大學來烏鎮戲劇節參加嘉年華展演的。
編劇是戲劇影視學專業的在讀研究生,她跟著父母在劇場長大,算起來與戲劇結緣已經有20年之久。
她的大學本科是中文專業,畢業之後在父母的建議下去做了五年公務員。
後來經濟獨立了,生活日趨穩定,她還是不死心,想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趁年輕辭掉了公務員的工作,去考了戲劇專業的研究生。
她說了一段讓橘子君很感動的話:「一個東西如果我沒有去接觸過的話,沒辦法去評價它,大家都說公務員這個工作很好,那我就去嘗試,其實我很感謝那段工作經歷。我體驗過那樣的生活,並且從那段生活經歷中汲取到了很多養分,這對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財富。我覺得能去體驗就去體驗,只有嘗試過你才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的。」
戲劇愛好者NO.8「在烏鎮什麼都有可能發生」這個姑娘本科在美國讀的金融專業,回國之後又進修了中戲的表演專業。
受訪的前一天晚上,這個姑娘在《黑暗中的舞者》場外排隊等餘票,隊伍很長,姑娘心想不能幹等,就發微博艾特了幾位烏鎮戲劇節的老師,希望能幫忙多協調幾個座位。
史航老師看到微博,當即回復已轉達黃磊老師,並且解釋了保證消防通道通暢不能輕易加座的原因。黃磊老師趕到之後,幫這些等了三個小時的戲迷又協調了十個多餘的座位。
姑娘說:「這個行為就是很烏鎮的行為,因為在烏鎮什麼都有可能發生,搶不到票也是在烏鎮,能夠在微博上成功呼喚老師再加座也是在烏鎮,烏鎮就是一個很平等、很自由的地方。」
在她看來,戲劇是神秘的:「我有一個、兩個很完整地沉浸其中的體驗,去感受主人公的悲喜,還有整體的嫵媚、燈光,而且它不會給我一個明顯的答案,很多東西都是要靠我自己去感受的,讓我覺得非常神秘。」
戲劇愛好者NO.9「愛的就是你」《茶館》的票相當搶手,大麥網開票5分鐘後就售罄了,所以在烏鎮大劇院門口排隊等現場購票的人很多。
橘子君冒雨來到劇院門口,一來就注意到了這個姑娘,看來看去,總覺得她眼熟。
她說自己是個演員,被追問作品,她回答《可惜不是你》,橘子君剛好看過。
她是烏鎮嘉年華的演員,白天在園區裡演出,晚上冒著雨跑到大劇院,想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排到一張《茶館》的票。
她甩著溼漉漉的劉海,認認真真地講述著戲劇的魔力:「劇場或者舞臺的代入感很強,一進去就能感到演員的專注力。先不說表演的優劣,那種感覺是很乾淨的。只要燈光打到演員身上,演員開始行動了,劇場就會變得很安靜,觀眾就會跟著進入情景,尤其是好的表演,會讓觀眾很快相信那個情景,所以劇場是有魔力的。我坐在劇場裡就會感覺很肅靜,那個氛圍很舒服。」
戲劇愛好者 NO.10「戲劇比電影更讓我覺得震撼」採訪的時候,橘子君已經是第二次看到他了。
白天在烏鎮園區裡某個露天展演的舞臺旁,橘子君看到他一個人站在旁邊看得入迷,沒好意思上前打擾,沒想到晚上收工前還能在大戲院的門口遇見他。
當時他站在排隊等著餘票的隊伍外張望,成功引起了橘子君的注意,上前打聽了幾句,才知道他的朋友臨時來不了了,手裡多了一張票,打算轉給排隊的朋友。
橘子君做了個順水人情,把剛剛接受採訪那個小姑娘喊了過來,促成了這樁「買賣」。
這位戲迷是從天津趕過來的,喜歡戲劇大概有八年了,參加了三屆烏鎮戲劇節。
對他來說,戲劇是震撼的。
「很早以前自己去看《窩頭會館》,那些老演員的演技,在舞臺上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都讓我印象很深刻。相比於電影,戲劇的故事情景,一些出人意料、跌宕起伏的片段,由真實的人演繹出來,讓我覺得更震撼一點,而且演員當下付出的辛苦可能也多一點。」
人生苦短,遇見一件讓自己完全沉浸其中的愛好,和遇見一個靈魂伴侶一樣,都是一件極其幸運的事。
所以橘子君很羨慕這些接受採訪的戲迷,他們因為戲劇享受著成群結伴的熱鬧和自得其樂的清閒。
匆匆的烏鎮之行結束了,橘子君在回程的路上已經暗戳戳籌劃要去看場話劇了。
話說回來,橘子君在烏鎮遇到戲迷大多是女性。
大麥網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現場娛樂觀演人群中女性居多,佔比達61%,遠高於男性的39%,尤其在話劇歌劇、音樂會、舞蹈芭蕾等劇場類演出中,女性用戶更是高達64%,票房貢獻度幾乎是男性的2倍。
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分析,女性更敏感、情感更細膩,戲劇更適合作為女性打消時間、打磨心性的首選。
女性用戶,一直娛樂消費市場的主力軍。
朋友一聽這話就吐槽:「大家要是都能順利脫單的話,沒準也不會把心思都花在這些事情上了。」
轉念一想,想要靈魂伴侶確實急不得,但去看場戲倒是可以說走就走嘛。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
🌟 不錯過任何一篇有料的娛樂報導 🌟
「星標福利」還在進行中
後臺回復「橘子君」即可參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