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鎮戲劇節,跟他們聊了一天的「豔遇」

2021-03-01 橘子娛樂

追星、刷劇、買買買,年輕人的日常三大消遣。

一想到周末能擺脫工作的束縛,躺在沙發裡,吃著零食,心安理得地浪費一會光陰,橘子君就已經體會到被幸福環繞的感覺了。

但是總窩在家裡,早晚會遭到媽媽的白眼和「驅趕」。

上個周末,正好有個朋友邀請橘子君去烏鎮走一走。

那時候烏鎮戲劇節剛開幕,他賭上一包辣條信誓旦旦地說:「走完這一趟,你一定會愛上戲劇的。」

橘子君是一個「戲劇小白」,進劇場看戲的經歷,一隻手就能數過來。

不常去的原因很簡單,一是怕折騰、熱門票不好搶,二是看不懂、get不到精髓。

所以橘子君一度認為,朋友這包辣條已經送到我嘴邊了。

沒想到分分鐘被打臉

一進入烏鎮西柵景區的大門,橘子君就被濃濃的戲劇氛圍感染了,古屋牆壁上蔓延著濃綠的藤花,藤花之外是色彩繽紛的劇目海報,千年拱橋、廳門廊道隨處可見露天的戲劇表演,陌生人相互寒暄。

一個姑娘告訴我,戲劇就是一場豔遇。

帶著這份執念,橘子君開始了兩天的「豔遇之旅」。兩天中,我們和很多戲迷聊了這個話題,聽他們講述了自己的豔遇之旅。

戲劇愛好者NO.1「看戲的時候,你無法置身事外」

開幕第三天,這個深圳妹子就因為兩張曬票的照片被大麥網官微翻牌了。她假裝摔一跤,摔出了包裡的小40張票。

8月份開始售票的時候,同行的朋友遠在海外有時差,搶票的重任就落在了她頭上。那天10點開票的時候,單位正在辦講座,她定好鬧鐘用手機猛搶,第一個搶的就是金士傑老師的《表演實驗教室》。搶到票心滿意足地從界面退出來以後,她發現第二個想搶的《茶館》已經賣完了。

烏鎮戲劇節已經辦六年了,每年越辦越好,票越來越難搶。大麥網相關數據顯示,今年烏鎮戲劇節開票首日就已經售出91.6%劇票,20部劇目售罄,橘子君實在是心疼手速慢的戲迷朋友。

這個妹子雖然是第一次來烏鎮,但是她與戲劇結緣已有八年之久。上大學的時候,她和同學冒著散場太晚的風險,一起去國家大劇院看《四世同堂》。緊趕慢趕,她們最終還是被宿舍的門禁鎖在了外面,倆人身上還沒帶錢、沒帶身份證。最後幾經周折,才聯繫到了住在附近的朋友,去借宿了一晚。

用這個妹子的話說,戲劇最大的魅力就是無法讓人置身事外:「因為在平常看電影,看電視劇的過程中,你還可以刷手機走走神,但如果你在劇場裡的話,不可以,因為你也是劇的一部分。陳明昊導演有一部作品叫《卡拉OK豬》,觀眾要走到舞臺上去觀察。我通常不是一個想要看整體怎樣怎樣的人,我更願意去看細節。舞臺上沒有所謂的主角、配角,每個人的情緒都非常飽滿,每個人的細節都是可以捕捉的,我覺得這就是戲劇的魅力。」

 戲劇愛好者NO.2「話劇每場都不一樣,你看的那一場,就是唯一的一場」

這個上海姑娘沒能排到進入小鎮對話論壇的機會,只能在場外等著朋友散場出來。

她人生中看的第一場話劇是賴聲川導演的作品,從那時算起,喜歡戲劇大概有五年了。

她說:「電影是直接看拍好的,隨時看都可以。但話劇每一場都會不一樣,你當時在的那一場,就是唯一的一場。你不知道它中間可能會有什麼小插曲,然後你可以去觀察他們的動作和微表情,印象會更深刻。」

聽到她說到「唯一」這個詞,橘子君覺得很浪漫,總覺得她有過相似的經歷。

追問下去,姑娘笑一笑說:「這是我的小秘密,其實就是覺得有的演員特別能豁出去,讓我感覺他就是那個角色,特別有魅力。」

結束採訪,兩個妹子趕著去看戲,一問才知道距離開場已經不到15分鐘了。橘子君很抱歉耽誤了她們的時間,沒想到妹子反而安慰起我們來:「沒關係,我們從大麥網上買的電子票,直接刷二維碼就能進場,很快的。」

戲劇愛好者NO.3「戲劇對我來說就是一場豔遇」

這個山西的妹子,目前就讀於四川傳媒大學戲劇創作專業。她說:「我覺得戲劇對我來說就是一場豔遇。」

17歲的時候,她偶然在圖書館裡看到貝克特的《等待戈多》,瞬間被驚豔。

當下的震撼很難用語言去表達,妹子最後感慨了一句:「太牛了。」

對妹子來說,戲劇最大的魅力就是能夠通過別人的故事看見自己。所以明確了戲劇是自己畢生的追求之後,妹子給自己寫了一句座右銘:好好做戲劇,痛快過人生。

她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戲劇作品,每次演出結束和大家一起上臺謝幕的時候,是她人生最美的時刻 :「謝幕的時候會有一種虛妄的感覺,不知道舞臺和現實的關係。每次結束之後,我都會在自己的劇場裡坐一會兒,發會兒呆,什麼都不想,就看著那個燈光,感受那個過渡和滯空感,那對我來說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戲劇愛好者NO.4「因為戲劇,我們相愛了」

這是一對因戲定情的情侶,從北京來到烏鎮。

大學時期,他們同屬於一個話劇社,男生是社長兼導演,女生是編劇。起初他們一直都有工作上的交流,看過彼此的作品,也經常一起聊戲。去年5月份,他們終於有機會一起創作一部戲,感情升溫,彼此欣賞,就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這是他們第三次來烏鎮戲劇節了,小鎮浸潤在戲劇裡的氛圍很美好,可以讓他們體會到和戲劇有關,但是屬於戲劇之外的快樂。

女生說:「我覺得戲劇最大的魅力,就是在現場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這是和通過銀幕看電影、電視劇,或者幾萬人一起看演唱會的感受完全不一樣的。一個劇場就是十來個演員對 百來個觀眾,這種交流特別直接,也更加震撼。」

男生追加道:「我們坐在劇場裡,臺上和臺下的人都知道,我們這種經歷是不可複製的。看電影的時候,你可能單純就是觀眾,但是在劇場裡,你也會成為這個空間的一份子,會讓你的觀感變得更多元。」

戲劇愛好者NO.5「戲曲,一個手勢,就是一個世界」

這位姑娘臉上帶著油彩,頭上頂著戲曲頭飾,匆匆從橘子君面前經過,直奔洗手間。橘子君停下手中的工作,一個箭步就跟了過去。

聊天的時候,橘子君在大概60釐米的距離內觀察她的容貌,京劇裝扮把姑娘的眉眼襯得很好看,有種讓人無法挪開視線的美。

戲曲文化現在已經漸漸淡出了年輕人的生活,橘子君當時望著這個姑娘,心裡第一次感到遺憾。

她說:「我最喜歡的一齣戲是《遊龍戲鳳》,它真的把女性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美學是通的,一通百通,我相信大家的審美都是一樣的。戲曲有著非常完善的體系,就像英語的26個英文字母可以隨意組合成一個單詞一樣,戲曲的一個手勢就能代表一種意思,它就是一個世界。」

姑娘的話裡,滿滿都是對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熱愛

「我們來烏鎮戲劇節,做這樣一個公共空間的演出,也是希望大眾能夠看到原來戲曲這麼美。」

戲劇愛好者NO.6「我看《牡丹亭》,能連看三天」

她來自武漢,是一名創作者,會寫電影,也會寫戲劇,16歲學畫畫的時候接觸了戲劇,到現在已經有 13年了。

以從業者的角度來對比這兩種形式,她說影視創作更多是以流水線的方式來完成的,有相對固定的創作規律,必須保證場景、鏡頭,必須要寫實;

但戲劇創作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我們去看戲,可以聽人物的臺詞,可以聽演員的唱腔,可以看演員的表演,可以讓觀眾看很多遍。

「我那時候去看《牡丹亭》,連看三天。我會突然因為某一句臺詞很有感觸,會讓我去一刷、二刷、三刷,每一次看的感覺都會不一樣。」

對她來說,戲劇最大的魅力就是自由

「創作戲劇的過程,讓我真的覺得我是一個創作者,而不是執行者,它讓我有想創作的衝動,有一種所謂的戲癮在。」

戲劇愛好者NO.7「為了戲劇,我辭掉了公務員」

這一行人是從杭州師範大學來烏鎮戲劇節參加嘉年華展演的。

編劇是戲劇影視學專業的在讀研究生,她跟著父母在劇場長大,算起來與戲劇結緣已經有20年之久。

她的大學本科是中文專業,畢業之後在父母的建議下去做了五年公務員。

後來經濟獨立了,生活日趨穩定,她還是不死心,想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趁年輕辭掉了公務員的工作,去考了戲劇專業的研究生。

她說了一段讓橘子君很感動的話:「一個東西如果我沒有去接觸過的話,沒辦法去評價它,大家都說公務員這個工作很好,那我就去嘗試,其實我很感謝那段工作經歷。我體驗過那樣的生活,並且從那段生活經歷中汲取到了很多養分,這對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財富。我覺得能去體驗就去體驗,只有嘗試過你才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的。」

戲劇愛好者NO.8「在烏鎮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這個姑娘本科在美國讀的金融專業,回國之後又進修了中戲的表演專業。

受訪的前一天晚上,這個姑娘在《黑暗中的舞者》場外排隊等餘票,隊伍很長,姑娘心想不能幹等,就發微博艾特了幾位烏鎮戲劇節的老師,希望能幫忙多協調幾個座位。

史航老師看到微博,當即回復已轉達黃磊老師,並且解釋了保證消防通道通暢不能輕易加座的原因。黃磊老師趕到之後,幫這些等了三個小時的戲迷又協調了十個多餘的座位。

姑娘說:「這個行為就是很烏鎮的行為,因為在烏鎮什麼都有可能發生,搶不到票也是在烏鎮,能夠在微博上成功呼喚老師再加座也是在烏鎮,烏鎮就是一個很平等、很自由的地方。」

在她看來,戲劇是神秘的:「我有一個、兩個很完整地沉浸其中的體驗,去感受主人公的悲喜,還有整體的嫵媚、燈光,而且它不會給我一個明顯的答案,很多東西都是要靠我自己去感受的,讓我覺得非常神秘。」

戲劇愛好者NO.9「愛的就是你」

《茶館》的票相當搶手,大麥網開票5分鐘後就售罄了,所以在烏鎮大劇院門口排隊等現場購票的人很多。

橘子君冒雨來到劇院門口,一來就注意到了這個姑娘,看來看去,總覺得她眼熟。

她說自己是個演員,被追問作品,她回答《可惜不是你》,橘子君剛好看過。

她是烏鎮嘉年華的演員,白天在園區裡演出,晚上冒著雨跑到大劇院,想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排到一張《茶館》的票。

她甩著溼漉漉的劉海,認認真真地講述著戲劇的魔力:「劇場或者舞臺的代入感很強,一進去就能感到演員的專注力。先不說表演的優劣,那種感覺是很乾淨的。只要燈光打到演員身上,演員開始行動了,劇場就會變得很安靜,觀眾就會跟著進入情景,尤其是好的表演,會讓觀眾很快相信那個情景,所以劇場是有魔力的。我坐在劇場裡就會感覺很肅靜,那個氛圍很舒服。」

戲劇愛好者 NO.10「戲劇比電影更讓我覺得震撼」

採訪的時候,橘子君已經是第二次看到他了。

白天在烏鎮園區裡某個露天展演的舞臺旁,橘子君看到他一個人站在旁邊看得入迷,沒好意思上前打擾,沒想到晚上收工前還能在大戲院的門口遇見他。

當時他站在排隊等著餘票的隊伍外張望,成功引起了橘子君的注意,上前打聽了幾句,才知道他的朋友臨時來不了了,手裡多了一張票,打算轉給排隊的朋友。

橘子君做了個順水人情,把剛剛接受採訪那個小姑娘喊了過來,促成了這樁「買賣」。

這位戲迷是從天津趕過來的,喜歡戲劇大概有八年了,參加了三屆烏鎮戲劇節。

對他來說,戲劇是震撼的。

「很早以前自己去看《窩頭會館》,那些老演員的演技,在舞臺上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都讓我印象很深刻。相比於電影,戲劇的故事情景,一些出人意料、跌宕起伏的片段,由真實的人演繹出來,讓我覺得更震撼一點,而且演員當下付出的辛苦可能也多一點。」

人生苦短,遇見一件讓自己完全沉浸其中的愛好,和遇見一個靈魂伴侶一樣,都是一件極其幸運的事。

所以橘子君很羨慕這些接受採訪的戲迷,他們因為戲劇享受著成群結伴的熱鬧和自得其樂的清閒。

匆匆的烏鎮之行結束了,橘子君在回程的路上已經暗戳戳籌劃要去看場話劇了。

話說回來,橘子君在烏鎮遇到戲迷大多是女性。

大麥網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現場娛樂觀演人群中女性居多,佔比達61%,遠高於男性的39%,尤其在話劇歌劇、音樂會、舞蹈芭蕾等劇場類演出中,女性用戶更是高達64%,票房貢獻度幾乎是男性的2倍。

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分析,女性更敏感、情感更細膩,戲劇更適合作為女性打消時間、打磨心性的首選。

女性用戶,一直娛樂消費市場的主力軍。

朋友一聽這話就吐槽:「大家要是都能順利脫單的話,沒準也不會把心思都花在這些事情上了。」

轉念一想,想要靈魂伴侶確實急不得,但去看場戲倒是可以說走就走嘛。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

🌟 不錯過任何一篇有料的娛樂報導 🌟


「星標福利」還在進行中 

後臺回復「橘子君」即可參加喔!!


相關焦點

  • 超現實烏鎮戲劇節
    因為頭一天晚上,大家在烏鎮國際會展中心3號廳排練合成到凌晨5點,如果導演沒醒,她就想或許自己能再睡一會兒,實際上睡前她還刻意沒給導演上鬧鐘。一刻鐘後,戴妍收到信息,說田導下樓了。她掐著點兒出現在了西柵評書場,這天上午10點,這裡有一場「小鎮對話」,主題是「舞臺姐妹」,田沁鑫是嘉賓,得去開場。烏鎮戲劇節第5屆,10月19日開幕歷時11天。
  • 烏鎮戲劇節,古鎮的另一種形式
    來到烏鎮,18個競演小劇團入住水巷驛,之後他們就開始各自找地方排練。只有用餐時,競演團隊之間才有碰面,互相聊幾句彼此的作品內容。第一場競演結束後,有東北的一個小劇場負責人就找到了劉婷團隊,希望以後有機會邀請他們到那邊演出。「雖然學戲劇,但總覺得戲劇離自己很遙遠。這次來到烏鎮,看到有那麼多觀眾喜歡我們的戲,還有人邀請我們演出,感覺很夢幻。
  • 今年的烏鎮戲劇節沒什麼好看的!就別跟我搶票了
    就別跟我搶票了!2018年烏鎮戲劇節將於10月18日至28日期間在烏鎮開幕。昨天下午,陳向宏、黃磊、賴聲川、孟京輝四位烏鎮戲劇節發起人公布了2018年烏鎮戲劇節全部特邀劇目。劇目:《茶館》推薦理由:由烏鎮戲劇節藝術總監孟京輝執導,著名演員文章領銜主演的中德合作劇《茶館》,將於烏鎮戲劇節開啟世界首演,同時作為烏鎮戲劇節的開幕大戲在烏鎮大劇院上演
  • 烏鎮戲劇節是一所好學校
    又一年的烏鎮戲劇節,在昨天下午的烏鎮宣布了今年的時間表:10月18日至28日。是的,本年度中國最大的戲劇狂歡又要開始了。 所有關注烏鎮戲劇節的媒體也習慣了這個熟悉的節奏:每年7月,我們在烏鎮聽說關於它將發生的一切,關於這一年我們又將在這裡迎來多少部國際國內的大戲。
  • 烏鎮戲劇節豔遇指南
    大抵沒有哪個地方可以像烏鎮一樣什麼樣的地兒吸引什麼樣的遊客,這句話在如今已不再絕對,反倒是什麼樣的遊客更能說明這是什麼樣的地兒,透過這些美女,你應該能理解烏鎮的氣質,那些舊時江南的書香門第,才子佳人、愛恨情仇、以及攀龍附鳳都在這片溫柔鄉錦繡地裡有所承襲和重現。下面介紹幾個美女常出現的地方,建議你在有Wi-Fi的地方閱讀,因為你也許需要導航和定位。
  • 貴圈 全國文青都趕去的烏鎮戲劇節到底啥樣?
    韓鵬翼跟他出演的《兩隻狗的生活意見》是國內常演不衰的喜劇,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到烏鎮,作為特邀劇目在「環境新視覺」環節上演。「(懸掛中外名家頭像)方案是在頭一天晚上確認的,第二天我一醒,看到滿大街已經掛好了,他們連夜加班做的,這是什麼工作效率?」一個藝術家的藝術節另一個讓孟京輝驕傲的,是在烏鎮戲劇節的任何場合都沒有領導講話的環節,「這是一個藝術家的藝術節。」在烏鎮,三千多名員工人人都有主人翁精神,地上有個紙頭,任何一名員工見到都會建起來。
  • 烏鎮戲劇節12小時,精緻「烏託邦」的另一面 文娛地理
    戲劇節結束那一天,烏鎮戲劇節創始人、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向宏在微博上說,「烏鎮戲劇節要始終保持『上頭條』的地位」。4年,烏鎮戲劇節一躍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泛的戲劇盛會,在每年10月,迎接各方矚目。近幾年更成為11月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預熱演出。
  • 烏鎮戲劇節,「七年之癢」並不癢
    10天,141場特邀劇目、18場青年競演、1800餘場古鎮嘉年華……從數據上來看,烏鎮戲劇節無疑是分量十足的;賴聲川、黃磊、袁泉、林青霞、倪妮、胡歌、何炅……從「入夢」烏鎮的明星名單來說,烏鎮戲劇節的吸引力顯然也毋庸置疑。開幕式上,著名導演孟京輝說:「在烏鎮,大家要享受最美麗的戲劇,享受最美麗的人生。
  • 在烏鎮戲劇節,遇見另一個自己
    在國家話劇院演完《戀愛的犀牛》的第二年,千裡之外的浙江嘉興,烏鎮掌舵人陳向宏,聯合著名演員黃磊、著名導演賴聲川、孟京輝,一道發起了烏鎮戲劇節。 被《戀愛的犀牛》圈粉的秦瑟,也跟著導演的腳步,從2013年開始,連續不斷來烏鎮看了五年的戲。
  • 烏鎮戲劇節:文化輸出與輸入的中轉站
    本屆烏鎮戲劇節上演的《風塵三俠》《竇娥》等國內劇目,雖然試圖從唐傳奇、元雜劇裡尋寶,但體量與質感讓人稍感不足。相信《葉普蓋尼·奧涅金》會為中國戲劇人帶來新的靈感。英國導演凱蒂·米切爾聯合德國柏林邵賓納劇院推出的《影子》,彰顯科技改造戲劇的力量。
  • 第五屆烏鎮戲劇節 | 《花吃了那女孩》榮獲「最佳戲劇」獎
    戲劇節落幕後的烏鎮在頒發第五屆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第五屆烏鎮戲劇節斬獲第五屆烏鎮戲劇節我覺得導演真的非常厲害,對我的印象很深,我想可能後面幾天中,還是會斷斷續續想到這部戲的很多情景,會跟我的同事朋友去聊這個話題
  • 麵包愛樂 | 芥末少女2019烏鎮戲劇節巡演報告
    上回說到,芥末少女在百忙之餘,不假思索地接下了孟京輝、賴聲川、黃磊、陳向宏等業界大佬的邀請,組建烏鎮小分隊前往烏鎮戲劇節的古鎮嘉年華進行巡演。烏鎮戲劇節的工作人員給我們尋找了一款精美運輸工具——農業三輪車,在多位工作人員和兩位演員的兩位給力家屬協力下,終於實現了搬運。但是此時演出已經因此推遲了近半小時。VIDEO & EDIT © Red Bean Little Bread一般每組嘉年華演出團隊的演出時間在30分鐘左右。14:30,下一組演出的團隊已經到來。如果仍然無法開演,那麼首場演出即將慘遭取消。
  • 烏鎮戲劇節五周年,五年一瞬文化復興夢
    2013年,嶄露頭角,烏鎮戲劇節僅憑六部特邀劇目便贏得國內外關注;2014年,漸入佳境,烏鎮戲劇節以強大的藝術創造力,領跑國內戲劇節(展);2015年,繼往開來,烏鎮戲劇節已然成為國內外戲劇愛好者心中的聖地;2016年,烏鎮戲劇節再上層樓,成為推動國內外文化交流的國際性文化發生地。
  • 烏鎮,你憑什麼?
    ,大家聊到中秋、國慶去哪裡玩。比如烏鎮的工作人員,都是統一培訓和管理的。一方面,他們大多是烏鎮人,熟悉烏鎮的一切;另一方面,他們又受到現代專業的服務意識培訓,能夠接待來自全世界的遊客。△製圖 ©時差島聊到這裡,我的大學室友小梅說,她是「江南迷」。
  • 因為《似水年華》《等等等等》和烏鎮戲劇節,我可以粉黃胖子一輩子~
    對於注重心靈美的我來嗦,因為電視劇《似水年華》、文學音樂大碟《等等等等》和烏鎮戲劇節,就可以粉他一輩子。《似水年華》劇照烏鎮戲劇節由黃磊和賴聲川、孟京輝幾個好朋友共同發起,現在已經成為中國最受國際認可的戲劇節。今年第四屆,前三屆我都去了,今年實在沒時間,好心塞。
  • 為你打call,我校作品《花吃了那女孩》獲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小鎮獎——最佳戲劇獎
    今年戲劇節期間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24部特邀劇目共計100場演出匯聚烏鎮。據了解,除了獲得青年競選單元的最佳戲劇獎,我校另外兩部作品《那樹、那人、那兔》、《死亡實錄》也入圍了烏鎮戲劇節的嘉年華單元,在為期11天的烏鎮戲劇節嘉年華中共完成44場演出。
  • 2018烏鎮戲劇節結束倒計時!沒去的人看這裡
    烏鎮戲劇節又雙叒叕開始了!近年來,烏鎮戲劇節憑藉當代前沿的國際戲劇演出和多元豐富的戲劇活動,已經迅速成長為亞洲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戲劇盛會啦!作為一個浙江yin真是十分驕傲和十分期待了!圖片來源:網易娛樂今年的烏鎮戲劇節以「容」為主題,特邀四大名團登陸中國,包括俄羅斯莫斯科藝術劇院、德國塔利亞劇院、日本SCOT劇團、波蘭華沙新劇院等。
  • 烏鎮戲劇節 大師課筆記丨鈴木忠志:病人與治癒
    戲劇代表作包括《特洛伊女人》、《酒神狄奧尼索斯》、《大鼻子情聖》、《李爾王》……他擁有自己的SCOT劇團,「S」是他的姓氏「Suzuki」的首字母。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最後,大家在深夜爬上城牆,仰望同一個月亮。各自沿途忍受的痛苦,那時候再一起忍受。那種感覺,其實就是愛了。並肩而立,一言不發也沒關係。」一年後,烏鎮戲劇節,再會鈴木忠志。他作為」戲劇小課堂「導師前來。昭明書院二樓的地板在烏鎮戲劇節第二天的上午梆梆作響,鈴木忠志帶領「戲劇節小課堂」的20餘位同學進行了穩固身體重心的練習。
  • 文藝周刊薦讀| 嚴歌苓創作人生談、烏鎮戲劇節啟示錄、三場崑曲...
    「國外的劇團都陸續了解在中國有這麼一個戲劇節,他們有的甚至願意把劇目的全球首演選在這裡。而影響力的提升也讓烏鎮在劇作的引進上擁有更多話語權,把控質量和風格。」    黃沁瀟認為,烏鎮戲劇節最大的成功,還體現在對青年戲劇人的重視程度上。「專業劇團招新人的機會不多,一些學生一畢業就面臨失業的窘況,不得不改行。」年輕人需要練就基本功,實踐機會是最難得到的;他們也需要創造文本,記錄當下的時代。而在黃沁瀟看來,年輕人還需要更多的機會和平臺,去展示和磨練自己。類似青年競演這樣的賽場,競技不是為了贏過對方,而是為了贏得戲劇。
  • 太·空間開票 | 烏鎮戲劇節 「最佳戲劇獎」團隊新作《塗紅》來了
    2020第七屆城市戲劇、烏鎮戲劇節「最佳戲劇獎」、「最佳個人表現獎」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