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董思
十二月的鵬城,碧水藍天,青蔥如畫。深圳灣、茅洲河、大沙河、福田河等濱水空間遊人絡繹不絕,成為人們休閒娛樂好去處。近年來,深圳加快補齊水環境「短板」,用4年補齊了40年的汙水處理設施欠帳。2020年,全市水務系統聚焦「水汙染治理成效鞏固管理提升」這一核心任務,在破解超大城市治水難題上開展了一系列新探索、新實踐,推動治水工作取得一系列新成效。
△壩光全區域以海綿城市理念規劃建設
海綿城市:新增46平方公裡
記者從深圳市水務局獲悉,2020年,深圳預計全市總用水量20.22億立方米,同比下降1.9%;萬元GDP用水量7.44立方米,同比下降3%,全國領先。新建汙水管網153.74公裡,完成425個小區、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8.5萬噸/日。整治內澇點50個,成功抵禦近10年最強「龍舟水」等一系列強降雨。新增海綿城市面積46平方公裡以上,國家海綿城市試點績效評價全國第一。
△茅洲河整治後已成為附近市民遊玩的好去處。
159個黑臭水體穩定消除黑臭
今年,深圳鞏固提升水汙染治理成效,全市159個黑臭水體、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穩定消除黑臭,五大河流考核斷面平均水質穩定達Ⅳ類及以上,獲評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同時,出臺《深圳經濟特區排水條例》,全速推進排水管理進小區。完成小區排查20990個,籤訂移交協議20950個,實際移交20950個,超額完成既定任務;完成10萬個以上排水戶普查登記工作,實現36萬個排水戶監管全覆蓋。
△大沙河碧道航拍圖
101公裡碧道建成,240公裡開工
碧道建設,受到社會各界關注。深圳正高質量推動碧道建設,印發《深圳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2020-2035年)》,開工建設240公裡碧道,截至10月底建成101公裡,打造出茅洲河試點段、石巖湖、大鵬東部海堤等碧道樣板。
△茅洲河碧道親水活力公園航拍圖
水資源保障關乎民生。2020年,深圳還持續提升水資源配置和保障能力,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深圳段試驗段建成貫通,北線引水安全改造工程主體工程完工,深汕合作區供水保障工作有序推進;完成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改造380個小區、社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90個等。
接下來,深圳將持續鞏固提升水汙染治理成效,推進雨汙分流,抓好管網查漏補缺和排查修復改造,全面完成暗涵整治,全面取消總口截汙、點截汙設施,加快改造末端截流系統,完善初雨收集傳輸通道,提高汙水處理系統韌性和保障能力。同時,狠抓汙水處理提質、水處理提質增效;加強排水全覆蓋,紮實推進全市域排水管理進小區,構建排水GIS系統全鏈條「一張網」「一張圖」;加強涉水汙染源長效治理等。
【來源:深圳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