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極生悲,苦盡甘來
原文:世人以心肯處為樂,欲被樂心引在苦處;達士以拂心處為樂,終為苦心換得樂來。
譯文:
凡人以滿足自己的願望為生活之樂,卻常常被一時之樂引入無限痛苦中;而胸懷廣闊之人常常經受人生的失意和衰落,並在經過艱苦掙扎之後換來最終的快樂。
※ 解 意:
人生在世,生命中往往有所變數,時而樂極生悲,時而苦盡甘來。一個人可以有從惡劣環境中奮發而得來的成功,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苦盡甘來,足以享受成功的喜悅;也可以在順境中不知滿足,不斷求進。得亦為失,失亦為得。因而,順與逆也是相對的,在逆境中條件艱苦,需要一直堅持、不放棄、不氣餒;在順境中也要謹防止步不前,需要謙虛求學不自滿,為志向而努力奮發,才會有抗爭之 樂,否則就會由順境轉向逆境,樂極而生悲。
樂極生悲
《史記·滑稽列傳》:"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樂極生悲,極之而衰。"
《淮南子·道應訓》:"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
這個成語源於戰國時期,齊威王自小就繼承了王位,但他一味貪圖享樂,常常徹夜飲酒不休。
有一年,楚國準備攻打齊國,齊威王便開始慌了,連忙讓心腹使節淳于髡去向趙國尋求救助。使節不負齊威王所託,從趙國請來了十萬大軍協助,很快就把楚軍嚇退了。所以,齊威王十分地高興,立刻大擺筵席並與使節淳于髡大相慶祝。
這時,齊威王饒有興致的問使節:「先生你要喝多少酒才會醉?」使節一聽便明白君王的意思是要一醉方休了,便回答說:「臣喝一鬥酒也醉,喝一石酒也醉。」齊威王並不解其意,淳于髡便告訴齊威王說:「臣只是在不同場合之下,酒量會有所變化。所以我總結出來一個結論,就是喝酒喝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醉酒導致失了禮節;若是人高興到了極點,就可能會有悲傷的事發生。所以臣做任何的事都遵循'物極必反'的道理。」而淳于髡的這一席話竟讓齊威王心服口服,接受了淳于髡的勸告,並決心改掉徹夜飲酒作樂的習慣。此後,專心於政事。
小編結語:
事實上,人也生活在得失間,得亦是失,失亦是得。生活中往往充滿許多變數,時而樂極生悲,時而苦盡甘來。但一切不必較真,只須心意篤定,一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