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如同題目,從一開始就向我們拋出了一個問題——誰先愛上他的?
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帶點小情緒的敘述語句——誰先愛上他的!
當電影進行到戲中戲的部分,也就是男主角阿傑,即便腿斷了,拼死也要首演的話劇《假期愉快》,當風鈴聲響起,我們才知道,原來去世的宋正遠,是在同一天認識的妻子劉三蓮,以及情人阿傑。
兩個人幾乎前後腳,都對這個長得並不怎麼好看的宋老師產生了好感。其中,阿傑作為一個男生,自然更加勇敢大膽,他主動追求宋老師,並讓宋老師也愛上了他。
所以,電影開始設置的懸念,在結尾給了我們答案,只是並非是「誰先愛上他的」,應該改成:他,是先愛上誰的?!
但這樣似乎也不對,因為自始至終,宋老師其實只愛過阿傑一個人,他和劉三蓮的結合不過是為了過正常人的生活、有正常人的婚姻,所以,劉三蓮確實很可憐,她從一開始就是那個被欺騙、被利用,也是終將被拋棄的那一個。
所以經過這麼一分析,反倒覺得導演起這個名字是有道理的!
既然「他先愛上誰的」是個偽命題,那只能探討一下「誰先愛上他的」。
可是誰先愛上又有什麼用?
劉三蓮看起來是先愛上的那個人,可最後卻被拋棄。
阿傑也是深陷於愛的那個人,但他也被宋老師背叛過。
所以,你看,宋老師其實是個渣男,但他的渣也是飽含著各種辛酸、無奈與苦痛,是被生活所迫,是同志群體都要面臨的困境——「讓他們(親人)不難過不擔心是我們的責任」。
於是,看完全片再來回味,我們終於明白,在這場三人糾纏的愛的故事裡,沒有人是勝利者,也沒有人是「壞人」。
劉三蓮看起來很煩,呱躁、絮叨、按他兒子的話來說:特別愛錢。但那也是形勢所逼啊!老公不要她了,她唯一的指望就是兒子了,所以關心過了頭,負面情緒爆棚。她可恨,但更加可憐。而且當她見證了情敵阿傑的種種苦難之後,她也選擇了原諒與釋然。這時候人性中的善也就自然而然的顯露無疑。
阿傑更是如此,看起來玩世不恭,但他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也是天地可鑑,宋老師背叛過他,可再來找他時,他還是接納了,並且接納的是一個病入膏肓、即將赴死的愛人。這是何等的勇氣,何等的胸襟,又是何等的愛呀!他拼盡全力、借高利貸給宋老師治病,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即便正妻帶著兒子找上門來,也還能教育孩子要尊敬長輩,並在自己焦頭爛額的同時幫忙照顧宋老師叛逆的兒子。雖然他是一個G,一個看似破壞了別人家庭的「小王」,但人性的光輝還是令人肅然起敬。
這也正是本片乃至臺灣優秀電影的妙處所在,他們總會在生活的瑣事中、不經意的情節中去透露出濃濃的人情味,或者有趣,或者雋永,或者感動,反正總是能夠輕而易舉的吸引你,潛移默化的感染你,並潤物細無聲的讓你沉浸其中。
就比如本片時不時會冒出來的口哨、主題配樂,還有那首《峇里島》——「峇里島,峇里島,夢幻的峇里島」,搭配著或蔚藍、或明黃的電影色調(會讓人想起《春光乍洩》,還有《盛夏光年》)。那感覺真的挺迷幻的,會讓觀眾打從心底裡湧出一股愉悅的暖流和浪漫的嚮往,仿佛此時此刻,真的徜徉在峇里島和煦的海風中,乃至觀影之後,那種陶醉的小調調還在腦際盤旋,揮之不去,想起來就會微笑。也難怪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頒給了這部電影,確實是「好嗨喲」!
此外,讓藍雨星城心生好感的,還有本片的敘事方式——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去講述媽媽和「小王」之間的鬥法,同時也在回溯著爸爸和情人之間的愛情往事。這種形式在楊德昌的名作《一一》中也曾運用。因為是孩子,所以他的角度、觀點、語言,包括搖擺不定的思維模式都充滿了孩童的天真與情趣,這與電影中忽而出現的動畫筆觸相得益彰。比如孩子不喜歡的、或者自我否定的部分就用黑色線條劃掉、覆蓋;他對媽媽的評價「全世界最吵的女人、不演戲真是好萊塢的一大損失」;對阿傑的各種猜測「他不是那種壞人;不!他就是壞人;他應該不是壞人……吧」都是那麼的調皮可愛,讓一個原本沉重的話題,變得輕鬆幽默。還有劉三蓮與阿傑幾場吵架的戲,也是笑點滿滿,反正我是一路看一路樂呵。
藍雨星城認為,這可能是同志題材或者其他邊緣群體電影的一個方向,生活本就殘酷,何必都要苦大仇深,換一種方式講故事,也許會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雖然本片的「劉三蓮」拿下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但是藍雨星城還是想好好誇一下男主角邱澤,一直以為他只能演直男偶像劇,沒想到忠犬小G也能演的如此傳神,看似吊兒郎當,實則有情有義,又MAN又萌,某幾個鏡頭挺像梁朝偉,扭扭捏捏撒嬌的樣子好可愛。
PS經典臺詞:
一萬年,就是當有一個人跟你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你,從那天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
妻子:兩個男人(丈夫和兒子)都被你搶走!
小王:兩個我都沒搶!
妻子:對,了不起,不用搶就擁有一切!
我只有一個小問題……這麼多年,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一點點……
作者:藍雨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