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騰訊娛樂」並關注,在這裡讀懂娛樂圈
來源:電影頭條
id:movieiii
誰先愛上他的
導演: 徐譽庭 / 許智彥
編劇: 徐譽庭 / 呂蒔媛
主演: 邱澤 / 謝盈萱 / 陳如山 / 黃聖球 / 周洺甫 等
漫畫設計的畫面,滑過了一張藍色的桌子。
桌面上是球鞋的鞋盒、纏繞在一起的舊耳機、外文封面的CD,以及幾封信。
當鏡頭終於對準了三張真人的照片時,男孩子軟糯倔強的聲音傳了過來:
「其實我早就知道了,我爸是同性戀。」
一個「幻影移動」,漫畫形象中的小人隨著鏡頭緩緩抬升,飛向遼闊的高架和天空。
緊接著,就切到了逼仄的出租屋樓層走廊,發怒的婦女一面砸著門,一面牽連著身邊不耐煩的兒子。
簡單的幾組鏡頭,交代出了一個處境尷尬而又矛盾深刻的群體——
「同妻」。
三蓮,這個口沫橫飛的中年媽媽,她有著足夠的理由發怒的。
丈夫突然拋家棄子,終日和另一個男人廝守在一起;
絕症去世後,居然沒有留下一毛錢財產給他們的兒子。
當三蓮衝到「小三」家門口,想要給他點顏色看看的時候,卻沒想到,自己的對手是一個油潑不進的「滾刀肉」。
「怎麼樣我也是個男的,要叫你要叫『小王』!」
就像一拳打進了棉花。
這一邊理直氣壯的「小王」,大名叫阿傑。
在一個小劇場做導演兼演員,還是很爛的沒什麼人氣的那種。
每天穿著睡衣在大街上閒逛,搞得直像個無業游民。
從始至終,阿傑只對一件事十分篤定:
他一直俘獲著那個人的心。
兩邊打得不可開交,唯獨忘了夾在中間的孩子,宋呈希。
經歷了這一切悲劇的三蓮,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不容分說地把孩子劃到了自己的陣營,強迫孩子丟棄一切有關父親的記憶。
絕望的母親,更是把所有的期待都放在孩子能夠出人頭地上面。
壓力、煩躁和誤解,把十幾歲的少年直接推向了逆反的懸崖邊。
一氣之下,宋呈希居然住進了阿傑的家裡。
名副其實的「認賊作父」。
但,也就是孩子的眼光,才能像剪刀一樣,把整件事情裁切開來,再重新粘貼,拼湊成生活本來的樣子。
「誰先愛上他的?」,是橫亙在宋呈希、三蓮、甚至是阿傑心間的刺。
小孩子就不用多說,生者逝者,不住地給他灑下怨恨的陰影。
簡單的憤怒和疑惑,解不了這道成年人世界的「高數題」。
三蓮親愛的兩個男人都被阿傑「拐走」,無奈到崩潰卻無人傾訴,只好趁著醉酒在供起的神像前面哭喊:
這樣公平嗎,不是說好人有好報?還是說我不是一個好人?
誰對了,誰又錯了?
誰能說得清楚呢?
這部片子,在去年臺北電影節上獲得了5項大獎,又橫掃了金馬獎的8項提名,僅次於張藝謀的《影》。
女主謝盈萱首登大熒幕,就擊敗了迅哥兒拿了影后。
豆瓣上首輪亮分8.4,春節期間放出資源,又鎖定在了8.6分。
核心聚焦的,卻是一個出軌男拋妻棄子的故事。
有人評論,這部片子的三觀歪到極點。
高曉松曾說,藝術創作下的人物有一點好處,他們有許多解釋自己的機會。
所以,離家不歸的男人拖著絕症虛弱地身體解釋道:
「恨總比愛容易康復。」
談到愛情,就是雙眼朦朧的阿傑呆望著星空解釋道:
「當有一個人說,他想當一個正常人,然後離開你。從那之後開始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
談到愛情,就是摘掉了聒噪的偽裝的三蓮,撿拾自己心裡的碎片解釋道:
「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一點點,都沒有嗎?」
據大陸的調查,「形婚」而催生出的「同妻」超過了1600萬人。
這個故事與其說是「出軌」,不如說是「原諒」。
導演徐譽庭在拍攝的時候幾次對謝盈萱說到:
請你替全天下的「劉三蓮」翻案吧。
也請你們和這個嘈雜又抓馬的世界和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