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美國往事》(下)

2021-01-19 老KK影

本文分上下兩部分。

229分與251分之結論。

251分版本之加長部分的畫質比DVD還不如,大部分加長的劇情則又基本屬於可有可無。這樣的加長版對於一般的影片基本就是圈錢的玩意兒了,但對於偉大的《美國往事》就有所不同了,還是值得玩味一番的。

本片導演萊昂內拍攝的原始素材是8~10個小時,傳說中的6個小時版本應該只是萊昂內的一個創作藍圖和願景。現如今不是說把那8~10個小時的素材都找出來,洗一洗,修一修就可以是最佳版本了。這樣製作電影,不要說成就偉大,即使是隨便看看都不成啊。

而導演已經作古,再拍續集是不可能了。就目前狀況來看,229分以外的版本都是在沒有萊昂內的授權之下,別人一邊遐想或是瞎想著,一邊惦記著商業上的利潤,一邊在那些有限的素材中撿破爛式的挖掘著。這樣的拼湊很難再鑄經典。

229分版本也許不是終極版本,但卻是這部偉大電影的最好版本!229分版本加上上面加長版第6段加長之5分鐘=234分,或許這234分也可以是這片的一個最佳版本,但細細品味下來,這5分鐘還是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因為229分版本已經很完美了!

■ 新版藍光的畫質

2014發行的藍光加長版本雖然沒有在長度上真正的令人刮目,而且加長部分畫質也是十分不好,但卻有個意外的驚喜:251分版本中間的229分部分的畫質提升明顯,比以前的229分藍光版好很多!而且色調更加的金黃,更加的懷舊、典雅、溫馨。這樣的色彩效果令我看片時那種穿越流金歲月的感覺更醇厚了!

可以看清楚麵條的鬍子茬了。

之前的229分BD版本(上)和最新的BD加長251分版(下)本畫質對比:

局部,229分BD版本(上),最新的BD加長251分版(下):

■ 演員

偉大的電影少不了演員偉大的的表演。《美國往事》故事時間線的年代跨度有50年。主要角色都有少年和成年兩個階段,少年黛博拉由詹妮弗·康納利扮演。影片是1982年6月14日 - 1983年4月22日間拍攝,詹妮弗·康納利生於1970年12月12日,拍攝本片時是12歲。三位主演都是個頂個精彩!再加上其他演員精彩的陪襯,使得這部電影在演員上已經是無懈可擊!

少女黛博拉:詹妮弗·康納利。

成年黛博拉:伊莉莎白·麥戈文。

麵條與麥克斯。

扮演少年麵條的斯科特·提勒之成年模樣。

再來個黑白群像:

其他演員精彩的表演:

■ 精彩場景

~偷窺~

~浪漫~

~設局~

~其他~

■ 化妝

本片的化妝很有功夫,那還是一個沒有CG的年代。

■ 本片的置景

偉大的電影離不開用心的細節。這部電影時間跨度大,電影中背景的變化很豐富、很講究、也很用心,通過那些遠處精心設計的街頭樣貌、牆體大字廣告,潛移默化的發酵著劇情,令全片的年代感立體、鮮明並富有質感。

老照片和故事中即時實景的疊印,令人唏噓不已。

片中還出現了紐約2座著名的橋,這一座是威廉斯堡大橋 Williamsburg Bridge:

下面的這一座是曼哈頓大橋!曼哈頓大橋在《聞香識女人》、《速度激情8》、美劇《高堡奇人》、《越獄》第五季等多部影視劇中都再次出現過。應該是在電影中出鏡次數最多的一座橋了。這個場景也是《美國往事》最經典的畫面之一。

■ 麵條如廁時看的書:

傑克·倫敦的《馬丁·伊登》講述的是水手馬丁愛上上流社會的小姐羅絲,在愛情的鼓勵下努力寫作,最後成為知名作家。馬丁終於躋身上流社會之後忽然發現一切都很空虛,其精神上的痛苦無法忍受也沒有辦法消除,最後馬丁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小說也暗示著影片另一個主角麥克斯的命運軌跡。

《馬丁·伊登》各個版本的我封面。

■ 影片中出現了兩次的一句箴言:Your Youngest And Strongest Will Fall By The Sword

聖經裡有句話:The Assyrian will fall by the sword!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即便你們中最年輕的、最強壯的也會倒在這劍下。或許可以理解為人生自古誰無死,說成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也靠點邊,老K還是比較欣賞下面的這個民間高手的說法:

【這裡所謂的sword,我想指的就是時間和社會這兩把無情的劍吧,斬斷最單純的夢想,刺傷充滿希望的心靈】

■ 影評人的觀點

《教父》、《美國往事》這樣的電影我會看很多遍的。《美國往事》也是開著影評人的評論字幕單獨看了一遍,那評論說這部電影整個是一場夢,論據之一就是影片緩慢的節奏。老K感覺這個未免有點牽強了,慢就是夢的法定標誌嗎?難道美國人就沒做過一次節奏快一點的夢嗎?

■ 插曲與配樂

KATE版本的《天佑美國》:

電影在開始和結束的部分都出現了著名的、有美國「第二國歌」之稱的《天佑美國》。影片開始部分的是Kate Smith演唱的版本。找Kate Smith演唱的版本之音軌就像之前老K找《肖申克的救贖》中《費加羅的婚禮》的歌劇版本一樣的難。很多著名的歌手都唱過這首歌曲,但在老K這裡也許只有Kate Smith才是最好的版本,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版本是電影中的版本。

不乏娛樂精神的美帝還拍過一個和這首歌同名的另類電影,電影《上帝保佑美國》之碉堡部分:

配樂儘管是電影極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但老K也很喜歡沒有配樂的電影,如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全片4個小時下來除了人物角色在故事情節中演唱的英文歌曲之外,就再也沒有一個音符的背景音樂了。這樣的處理感覺也很不錯。而《美國往事》的電影配樂則是精彩到幾乎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意境了。甚至很多人認為,該片配樂的光芒掩蓋了影片本身的出色,有人這樣說:

【(電影)看了都想哭,(這音樂)聽了真哭了~】

這句話老K深有感觸,每每聽到這部電影的音樂,還有那引用的Yesterday:

那一刻老K的淚腺真的會有蠢蠢湧動的感覺,但那卻不是因為悲傷,而是感嘆和感懷這部電影還有音樂之旋律所傳遞出來的:

渺小的人類很多時候無法與天爭與地鬥,

但是人類情感的偉大卻可以與日月爭輝!

《美國往事》OST封面。

■ 結尾那個著名的微笑,簡單的再意識流幾句

這笑可以是一笑泯恩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又可以是浮生若夢、醉生夢死。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可以用來做註腳。這樣多角度多方向的展開多半是給顯擺辭藻功夫、陶醉掉書袋提供了發揮的機會。而這樣的展開遠離評論對象主體的可能性則很大。老K喜歡文藝評論中依作品本身就事論事,借題發揮老K會很謹慎的看看,而離題發揮的就不好評論了。

這笑本來或許就是畢卡索的一個無意義的塗鴉,作古的導演也無法發布官方的解讀了。其實老K猜想,即使導演萊昂內健在,即使這個笑有什麼最初的含義,萊昂內也不會輕易的將其解讀出來。但凡名著、名畫、名片或許都會擁有那麼一個任憑你怎樣解讀都是通順的、所謂經典的笑容,這也算是各行的大師們自己有意無意之間留下的,延長作品神秘感與生命力的一個無害的消遣吧。對這樣的消遣進行解讀往往是空中樓閣、隔靴撓癢,很容易就會南轅北轍,離題發揮,逼上神壇陷入妖魔的可能性要遠大於名作本身正確方向理解的可能性。

實際上,這笑就是麵條逃脫追殺後,在中國人開的鴉片館裡長長的、猛吸了一口大煙後,略等片刻,鴉片的藥效發作了,處於幻覺中的吸毒之人的一個再正常不過的表現罷了。還是把精力用在電影其他精彩得多的地方吧,對於這樣一個無釐頭鏡頭的過度解讀其實是在浪費自己的表情啊。

■ 記憶中的《美國往事》

這是當年用DVD截取的一個經典鏡頭:

我用最新的藍光加長版本截取了同一個鏡頭,除了清晰度、色彩不同之外,畫面比例也略有不同。DVD的畫面略微縱向拉長,不如BD的準確。除此之外,從這倆張截圖的變化似乎也可以看到我自己的歲月滄桑啊,老K往事,呵呵~

相關焦點

  • 電視劇《臺灣往事》片尾曲記憶中的往事誰唱的歌詞介紹
    《記憶中的往事》是熱血年代大劇《臺灣往事》的片尾曲,由仁溪音樂製作出品,崔子格深情獻唱,演繹最真摯深情的鄉愁思念。曲調大氣溫婉,深蘊年代洗禮的感悟讓聽者動容,淺吟低唱出顛沛流離的歲月悲歌,淋漓詮釋了在時代洪流的衝刷下因內心的民族大愛而頑強抗爭的曲折劇情。
  • 《美國往事》中的幀組成
    故事簡介在《美國往事》中,有許多框架圖片。導演反覆使用鏡子、門框、窗戶、柵欄等框架來構圖,從而達到裝飾效果,突出情景,表達一定意義。在鏡子空間1中:在黛博拉和麵條對話的鏡頭中,戴上一個框架,故意將對話放在鏡子中。它相當鏡中人像一個夢,這意味著兩個人的感情不會有結果。在靠近鏡子的小兄弟的鏡子空間2:麵條裡看著自己,但轉身又撞到另一個鏡子,就像撞到一堵牆一樣。這也預示著小組的未來:不吸取教訓就撞到牆,然後再撞到牆。
  • 《美國往事》:時空不變,苦痛永續
    《美國往事》電影劇照賽爾喬·萊昂內的《美國往事》無疑是一部少數的影片以極具魅力的形式呈現了一個歐洲導演眼中的美國景觀,以及一個外來者對美國的想像與幻覺中的記憶。但這對被noodles的記憶展現為刎頸之交的摯友,卻互為美國夢的正反面。毋庸置疑,noodles是美國世俗神話中的英雄——一個「好強盜」:他重情重義,可以為兄弟付出一切,有著樸素的正義感與善惡感。
  • 《美國往事》:對往事的追憶,是對青春不復的惋惜與夢碎的不甘
    《美國往事》中利用了很多象徵意蘊的信號,賦予很多景象或人物更多的隱喻含義,讓影片具有特定的意義指向性。道具的象徵《美國往事》中賦予了普通道具深刻的象徵意義。當殺手要在煙霧瀰漫的煙館刺殺麵條時, 整個情節充斥著明顯的暴力氣息,電影用非常矮的棚頂將恐怖緊張的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 而此時煙館、頂棚等道具象徵著社會暴力對人的壓抑和迫害。
  • 《美國往事》:人情冷暖中的夢與真實,世事浮沉中的愛與忠誠
    看完近四小時的《美國往事》,心中感慨萬千,有一個詞突然冒出來:厚重。這不是一部爆米花電影,也不是主題單調鮮明的類型片,而像是集合了多種元素、經過時間醞釀後形成的一杯醇厚的酒,飲後餘韻悠長。《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是賽爾喬·萊昂內導演「往事三部曲」的壓軸之作,它通過紐約四個底層少年在殘酷社會打拼成為黑社會幫派的過程,刻畫出美國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社會風貌的變化。《美國往事》改編自戴維·亞裡森的自傳體小說《流氓》,這本書是他在紐約州辛辛監獄中寫成的。
  • 《美國往事》:人情冷暖中的夢與真實,世事浮沉中的愛與忠誠
    《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是賽爾喬·萊昂內導演「往事三部曲」的壓軸之作,它通過紐約四個底層少年在殘酷社會打拼成為黑社會幫派的過程,刻畫出美國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社會風貌的變化。
  • 齊放推薦: 電影《美國往事》
    這部84年出品的影片從沒有在我國公映過。第一次看到這部影片是80年代末期,在一個導演朋友的家裡,看的是錄像帶。很多年以後,專門去影碟商店,買了一套高清版本的收藏。影片講述的是二十年代的美國,紐約少年「麵條」(羅伯特•德尼羅飾)和幾個同齡朋友一起認識了聰明狡黠的「麥大」(詹姆斯•伍茲飾),他們開始從事走私活動。不久,麵條在一場械鬥中殺傷人命,被關進監牢。
  • 《美國往事》與中國導演
    《美國往事》是我讀大學時很愛的一部電影,許多年後重看,才發現當年的所謂「好看」,大概只是一種朦朧的感覺,箇中緣由其實並不明了。我很懷疑,或許電影裡那些對於一個少年來說絕對稱得上瞠目結舌的「性展示」,才是我覺得好看的真實原因。
  • 《美國往事》跟美國有什麼關係?
    美國往事影評(一)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在美國電影史上,只有一部類型片可以與《教父》相提並論,那就是義大利導演塞爾喬?萊昂內的「往事三部曲」之一,耗資4000萬美元,歷時十三年的《美國往事》。影片以極具魅力而豐滿的形式呈現了一個歐洲導演眼中的美國景觀,以及一個外來者對美國的想像與幻覺中的記憶,成為了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經典篇章。影片改編自大衛?阿朗森的自傳體小說《流氓》,導演嫻熟而瀟灑地搬用著警匪片的套路,將這部震撼人心的文字作品打造成了一部交織著恩怨情仇和愛恨糾葛,無恥之尤和俠肝義膽,卑鄙叛賣與義薄雲天,酣暢淋漓與憂傷憐憫的美國傳說。
  • 慶安「陳年往事的記憶」主題歌《陳年往事》MV歌曲視頻近期將與大眾見面
    慶安「陳年往事的記憶」主題歌《陳年往事》MV歌曲視頻近期將與大眾見面。        連日來,家鄉」陳年往事的記憶」微信平臺主題歌《陳年往事》經過著名音樂人王飛辛勤創作、組織、指導、實施,已完成歌曲的錄製和後期製作,近日將與大家見面。        這是一首具有東北家鄉特色的自創歌曲。
  • 《美國往事》:是男人就不能不看的電影
    《美國往事》電影海報有人說過,《美國往事》裡有全部的人生,這是最簡潔也最準確的影評。人生的美好不在於美好本身,而是在美好與醜惡的混雜中,人們經歷過、體會過。惡在每個人的心裡與身邊。麵條(Noodles)在搶劫鑽石時對卡蘿(Carol)惡毒的強暴,找不到任何為他開脫的理由,在那一刻邪惡佔據了麵條的靈魂。
  • 人生必看電影之《美國往事》
    他隨後的,也是最後的三部電影《西部往事》、《革命往事》以及《美國往事》,有時也稱為他的「往事」三部曲,都包含了對影響現代社會的重要社會動態的視角。《美國往事》講述的是紐約曼哈頓下東區三個主要人物的故事,以三個相隔甚遠的時間片段跨越了近50年的時間。
  • 歷史更迭中,不變的是記憶裡你回眸的笑容——尹姝貽《風吹往事》
    《風吹往事》是電視劇《隱秘而偉大》的片尾曲,由尹姝貽作詞作曲,並由本人傾情演唱。於2020年11月6日由尹姝貽音樂工作室出品發行。
  • 《美國往事》,好萊塢之愚蠢的最著名犧牲品
    我想把自己的記憶與他的混合,拍攝一部關於我們逝去年華的電影。」——《美國往事》的基調就這麼被確定下來。二1973年,正在義大利進行《1900》前期籌備工作的羅伯特·德尼羅與萊昂內相識。這位剛剛在《窮街陋巷》中嶄露頭角的新人接到了出演《美國往事》的邀請。「我喜歡塞爾吉奧(萊昂內)。」
  • 美國往事:四個小時穿透整個人生
    ·萊昂內的『往事三部曲』之一,耗資4000萬美元,歷時十三年製作的《美國往事》」。 當大橋建起的時候,他們年少輕狂,有著打拼天下的豪氣;當大橋已然架上了高速路基,他們垂垂老矣,在昏黃的風煙中祭奠往事。 《美國往事》就在這股愛恨情仇裡跨越了一個男人的一生,最後卻回到1933年的皮影戲場景,兩相對照,宣告「美國往事」這一出人生戲的結束。
  • 人生必看經典電影系列《美國往事》
    不久,麵條在一場械鬥中殺傷人命,被關進監牢。若干年後,「麵條」出獄,當時的小夥伴們已經變成了健壯的青年人,在「麥大」的帶領下,他們開始了一系列搶劫、盜竊、敲詐活動。隨著犯罪活動的不斷深入,「麥大」似乎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竟然把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列入了行動目標。「麵條」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毀滅,偷偷打電話報警,想逼迫「麥大」收手。警察與「麵條」的朋友展開激烈槍戰,「麥大」等人全部被殺。
  • 《美國往事》影評:時間的灰燼,幻夢的殘片
    》都是實驗和妥協的產物,直到《美國往事》誕生,讓我們看到了影史上又一座無法逾越的山脊。每次觀看《美國往事》,都會在裡面看到我們自己生命的映照,想像一下,曾經的我們何嘗不像那群意氣風發的少年,微涼的黃昏暮色裡,峨峨的曼哈頓大橋下,吹著口哨,踩著步伐,緩緩而輕快的走向前方,向著那個興旺騰飛的巨大都市深處,走向那個未知的宿命裡。
  • 深度影評 |《美國往事》
    因為導演賽爾喬·萊翁內並不是美國人。他出身於義大利電影世家,早些年給大導演德·西卡打下手,在《偷自行車的人》劇組當副導演,順便跑跑龍套。自然,「往事三部曲」也都並非美國電影,《美國往事》頂多算義大利和美國聯合製片,電影的主要取景地在羅馬。
  • 披頭四樂隊《Yesterday》,成就電影《美國往事》經典一幕!
    近20年之後,該首歌曲被1984年電影《美國往事》選作插曲,成就電影史上最經典畫面之一!電影《美國往事》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展現了美國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幫史。這是影片中電影剪輯極為精彩的一幕。1933年的紐約火車站,主人公麵條搭上距離發車時間最近的一班列車,去往任命運主宰自己的目的地。
  • 美國經典黑幫電影《美國往事(1984)》高清中字
    美國經典黑幫電影《美國往事(1984)》高清中字導演: 賽爾喬·萊昂內編劇: 皮耶羅·德·貝納迪 / 萊奧納多·本韋努蒂 / 弗蘭科·奧卡利 / 恩裡科·梅迪歐力 / 弗蘭科·費裡尼 / 賽爾喬·萊昂內主演: 羅伯特·德尼羅 / 詹姆斯·伍茲 / 伊莉莎白·麥戈文 / 喬·佩西 / 波特·楊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