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死了知更鳥?| 《目擊者之追兇》影評

2021-02-08 良友書坊

10月7日下午,作為長假福利,文學館放映室首次啟動了現場選片模式。在2017年的高分片單中,我們最終敲定了這部口碑炸裂的懸疑驚悚片《目擊者之追兇》。

目擊者、追兇——片名本身即可成為內容簡介,雖然簡潔明了,但卻稍嫌落俗。然而英文片名就很有意思了:Who Killed Cock Robin,誰殺死了知更鳥?

但凡對「鵝媽媽童謠」稍有了解,就不會對《誰殺死了知更鳥》感到陌生。這首歌謠的旋律輕快優美,傳播範圍甚廣,但是,由於它的主題始終脫不開「謀殺」,因此逐漸被歸為暗黑童謠類別。而在後世文化領域內,「知更鳥」也成為了一個廣泛的謀殺原型。

在談論電影之前,我們不妨來看一下這首童謠的歌詞:

誰殺了知更鳥?

是我,麻雀說,

我殺了知更鳥,

用我的弓和箭。

誰看到他死去?

是我,蒼蠅說,

用我的小眼睛,

我看到他死去。

誰取走他的血?

是我,魚說,

我取走了他的血,

用我的小碟子。

誰來為他制喪衣?

我,甲蟲說,

我將為他制喪衣,

用我的針和線。

誰來為他挖墳墓?

我,貓頭鷹說,

我將為他挖墳墓,

用我的鋤和鏟。

誰來當他的牧師?

我,烏鴉說,

我將來當他的牧師,

用我的小冊子。

誰來當他的執事?

我,雲雀說,

如果不是在黑暗中,

我將來當他的執事。

誰來秉持火把?

我,紅雀說,

我馬上就把它拿來,

我來秉持火把。

誰來充當主祭?

我,鴿子說,

我將當主祭。

為吾愛哀悼。

誰來扶靈?

我,鳶說,

若不走夜路,

我將扶靈。

誰來負責棺罩?

我們,鷦鷯說,

夫婦倆一起,

我們將負責棺罩。

誰來唱讚美詩?

我,畫眉說,

當她埋入灌木叢中,

我將唱讚美詩。

誰來敲響喪鐘?

我,牛說,

因為我可以拉鍾,

我來敲響喪鐘。

所以,再會了,知更鳥。

當喪鐘為那可憐的知更鳥響起,

空中所有的鳥

都悲嘆哭泣。

啟事

關係人請注意,

這則啟事通知,

下回鳥兒審判,

受審者為麻雀。

死者、罪犯、幫兇、證人、包庇者、審判……不難發現,在這首童謠中,包含了一樁案件的各種要素。正是因為如此,從範·達恩(S·S·VanDine)的《主教殺人事件》開始,直至後來各種推理日漫,知更鳥之歌幾乎成為了現成的懸疑模板,而《目擊者之追兇》也不例外,劇情套用得絲絲入扣。導演甚至安排了一隻鳥兒,不時地出現在幾處關鍵場景,雖不能說匠心獨運,卻實實在在地深化了主題。

與《看不見的客人》類似,這部電影的剪輯採用了大量閃回,通過各個人物的敘述,在各種推翻重來的邏輯博弈中,不停地重構雨夜車禍的現場。

看似正義的男主角,看似純良的女主角,看似仁愛的老上司,看似憨厚的車行老闆,看似無辜的車禍倖存者,看似老實的小警察……隨著劇情一步步推進,真相一點點浮出水面,我們才鬱悶地發現,片中每一個正面人設,最後都避免不了無情崩塌的結局。正如童謠中的所有角色,無一不與案件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

其實,早在序幕部分,導演就已經給出了暗示——破碎的後視鏡裡映出無數隻眼睛,而複眼視覺所看到的影像,其實是由眾多單眼所提供的訊息組成。沒有人知道全部的真相,只有他們因各種機緣巧合湊到一起,才能以碎片拼湊的方式還原案件。

分分鐘逼死密集恐懼症

導演程偉豪在訪談中提到:「其實所有人都在壓這個案件,共犯性變得很強烈。」這令人想到《毒木聖經》中的那句名言——「沒有人真正無辜,我們都是共犯。」

在影片中,大量的細節都在暗示著這種共犯性。九年前的綁架案,是三人共同作案;雨夜的車禍,肇事的兩人一併逃逸;幾起案件先後發生,邱哥不停在電話中提及「我會處理」;直至最後觸目驚心的殺戮現場,兇手也企圖拉主角下水……沒有誰是單純的目擊者,每個人都各懷鬼胎,在這起案件中擔當著不光彩的角色。

「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來自安迪·沃霍爾的梗

那麼問題來了:片中的角色,哪一個是知更鳥?

有人認為知更鳥指的是徐愛婷,但是很明顯,她不僅僅是受害者,更是加害者。如果我們仍然用童謠的線索來作為解謎關鍵的話,那麼答案只有一個:知更鳥,就是九年前的綁架案受害者,許姓富商的小女兒。

只有這個天真可愛,卻慘遭毒手的女孩,才是真正的無辜者。

至此,片中那隻不停出現的鳥兒,似也終於有了一個合理的身份——它代表著小女孩的靈魂,或者說,這冥冥之中的第三隻眼,才是真正的目擊者:從未參與,卻始終注視著一切。

片中有一個細節:小齊開始追查案件的時候,他的手錶停了,而最後以「目擊者」身份結案的時候,手錶恢復了正常。這是一個絕妙的諷喻:殘酷的真相被拋入了另一個時空,而在現實中,一切仿佛從未發生。

「下回鳥兒審判,受審者為麻雀。」——這起案件的兇手終於受到了懲罰,但童謠裡的審判遊戲卻將一直持續循環下去。那麼,繼知更鳥和麻雀之後,新一輪的受害者和加害者,又將是誰呢?鑑於每個角色的立場和人設都在不斷變化,究竟誰能笑到最後,仍然是未解之謎。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永遠逃不出這個因果輪迴的審判遊戲。就像片頭片尾反覆出現的錯綜複雜的立交橋鏡頭——」凡走過,必留痕跡。「

(如果有心,可以嘗試把本片人物跟童謠中的角色一一對應,會是很有趣的連線遊戲哦。)

沒怎麼看過臺灣電影,這部算是非常出乎意料了。

《目擊者》導演程偉豪(中)&四位主要角色

一個反轉反轉再反轉的故事。開頭看的不知所云,後面細細看來才知道是伏筆,或者說一條把整個故事串起來的線更為合適。

開始的目擊車禍不像開始,更像個被層層包裹下掩蓋的潘多拉魔盒,九年後的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也只是一層一層的掀開包裹,一層一層的告訴屏幕前的你我,人性的黑暗是想像不到的無底洞。也隱隱的覺得,片子還訴說了真實與謊言,虛偽與正直的諷刺般的對立和融合。

片子裡的小齊找徐愛婷的原因開始並不是正義感,只是為了報復前同事,或是因為愧疚心突然被揪出來了而已。想救徐愛婷的前提也是自己做錯了事,而結局更是諷刺,救不了,還不了公道,事已至此乾脆選擇了背棄良心,做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讓事實就此被時間掩蓋。

片子裡的每個人都不無辜,徐愛婷參與綁架,和兩個男人一同糜爛,曾經犯的錯帶來的結果是被變態式的囚禁毆打,最後四肢被砍掉生不如死。阿偉似乎骨子裡就存了瘋狂的因子,殺死女童,花九年時間找到徐愛婷而後對付她的手段令人作嘔,最後落得個被捅死的下場。這兩個人在電影裡傳達的是視覺上的殘忍,而小齊,邱哥,Maggie給人的感覺更像靈魂深處慢慢的腐爛。朗朗乾坤之下生活的光鮮亮麗的人,不知藏著多麼醜惡的過去,而他們將背負著這過去過上一輩子,不知道時間會讓傷口癒合還是生出腐肉。

看完一陣後怕,這種感覺就像是有人在你背後突然出現,告訴你人性的黑暗早已超出了你的想像力,而你離它如此之近。

第一次看驚悚片我的媽,感覺不能好了。結局那裡簡直是還原版做成人棍的金木小天使,希望晚上不會做噩夢。

相關焦點

  • 翻唱 | 誰殺死了知更鳥
    混音:Ker原唱:言和詞:初繁言曲:清風疾行借你雙多漆黑的眼望見甜美死亡借他 只多深的碟盛生命僨張再借我根多鋒利的箭鏃刺進蓬勃胸膛當鮮紅勳章滾落地上借你本多冗長的經悼詞高聲念響借他多堅實的鑿掘腳底三丈再借我支多幽明的焰火將夜色盡劃亮當枝頭更聲停止徹響是驟滅生息 不滅惶惶是聲色紛揚 溢滿墳場是飄走的翅羽與墜地鋒芒(是飄走的真相與墜地念想)是叢生面龐 碾碎時光是雜舌相探 交錯指向目光融匯重疊映像誰殺死了知更鳥
  • 誰殺死了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中,阿蒂克斯稱勇敢為「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的精神。《權力的遊戲》裡,同為父親的奈德在面對兒子「何為勇敢」的問題下,答道:「人只有在害怕的時候才會變勇敢。」 我想:勇敢是一種對自己內心恐懼的挑戰,是一次次面對不可能之事時依舊不改的希冀,是在孤身一人時不願退縮的倔強。
  • 百變大偵探誰殺死了知更鳥攻略
    百變大偵探是一款劇本殺遊戲,誰殺死了知更鳥怎麼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百變大偵探誰殺死了知更鳥攻略,感興趣的玩家一起來看看吧! 【個人黑歷史】 一個彩蚩:每個人都對應著鵝媽媽童謠《誰殺死了知更鳥》篇中的一種動物【馬明槓一一麻雀】誰殺了知更鳥?是我,麻雀說,用我的弓和箭,我殺了知更鳥。畢業後,馬明槓染上了賭博的惡習,欠下了巨額債務,還被切下了一根手指。他的名字來源是麻將術語「明槓";一個兼顧了賭博與麻雀牌暗示的雙關。
  • 《崩壞學園2》誰殺死了知更鳥怎麼樣 超高速自動步槍知更鳥簡評
    崩壞學園2誰殺死了知更鳥怎麼樣?誰殺死了知更鳥是崩壞學園2在7.2版本公主祈願中實裝的新自動步槍,武器名來自於一首外國童謠。那麼這把自動步槍的強度如何呢?又適合和什麼徽章、服裝、角色進行搭配呢?接下來就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豆瓣高分經典電影之殺死一隻知更鳥丨附資源
    豆瓣評分8.5不要殺死一隻知更鳥亦不要去傷害一個善良的人
  • 《殺死一隻知更鳥》淺析哈珀·李筆下的「知更鳥」意象:阿迪克斯
    比如美國著名黑人女小說家莫裡森的作品《秀拉》,喬安娜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藍知更鳥的希望》,以及今天所要講到的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都用「知更鳥」意象隱喻美好、善良和希望。《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的長篇小說作品,1960年發表,1961年獲得當年度普立茲獎,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全球暢銷超過三千萬冊。
  • 淺析《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知更鳥」的象徵性意義指代
    父親說:「你射多少藍鳥都沒有關係,但是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因為它們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著名的女性小說家哈伯 ·李的經典作品,該作品在1961年榮獲了普利茲文學獎,以該書為題材,在1963年拍攝的同名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也榮獲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和最佳藝術指導獎。55年來,美國人說這本書在美國地位僅次於聖經。
  • SFA·薦影 | 《目擊者之追兇》:你看到的被殺死的,也曾殺死別人
    最近在網絡上相當火爆的一部電影是來自中國臺灣導演程偉豪的懸疑動作片《目擊者之追兇》。
  •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解說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經典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1932年美國大蕭條已經持續了三年,無數人失業,無數人無家可歸, 人們看不到未來。在這個貧窮不安和恐懼的年代, 古老的南方小鎮梅克姆卻看起來一切那麼祥和安靜, 在這裡人們懶洋洋的耗著時間, 好像一天不只有24小時。
  • 誰殺死了知更鳥?死的是哪種知更鳥?
    Robin不是我們熟悉的知更鳥,歐亞鴝(Erithacus rubecula)嗎?怎麼給翻譯成了旅鶇(Turdus migratorius) 呢?旅鶇[dōng]與歐亞鴝[qú]。圖片:Pixabay紅胸脯的歐亞鴝作為「最受英國人民喜愛的鳥」,在英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可謂是家喻戶曉,在引進的外國文學作品中,它的中文名稱長期以來被翻譯成「知更鳥」。
  • 《殺死一隻知更鳥》:透過知更鳥的隱喻,看教育對人生的影響意義
    作者借用「知更鳥」的獨特象徵意義,貫穿了整個故事的主線。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透過探析「知更鳥」的不同象徵意義,分別探索社會、家庭對人生的導向作用。一、透過「知更鳥」的典型象徵意義,看社會因素對人生的決定作用在書中,「知更鳥」的核心意義是善良、純潔。在書中,最典型的「知更鳥」形象就是黑人湯姆。1、他是善良的「知更鳥」,卻從未被社會接納
  • 經典解析 《殺死一隻知更鳥》
    今晚我們看電影不久前美國作家哈珀·李在家中去世,她的名作《殺死一直知更鳥》曾打動全球萬千書迷的心。
  • 文摘|《殺死一隻知更鳥》
    書摘《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告訴我們,理解一件事很難,理解不同族群很難,理解正義也很難,不是一天的事,不是打一架的事,不是詛咒宣洩情緒的事,它是隱忍,它是等候,它是讓更多事實呈現。7.而當你對家庭喪失感激之情時,會讓你看上去很愚蠢。」談了解:8.「你永遠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除非你鑽到他的皮膚裡,像她一樣走來走去。」談真實:9.
  • 媽媽們看到這條新聞心都碎了,是誰殺死了知更鳥
    知更鳥與嘲鶇雖然相似,卻是不同的鳥類,所以,在近些年的翻譯中,也有人認為《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翻譯錯誤,應該譯為《殺死一隻反舌鳥(嘲鶇)》。但是查閱了一些資料之後,我們認為,這種混淆其實是一種負負得正,文中提到的mocking bird實際上指的仍是知更鳥,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加群一起討論。
  • 《目擊者之追兇》:2017年最值得你看的華語懸疑片
    可是懸疑片又最容易出精細之作。因為在懸疑的故事框架下,各種元素混搭都不會讓觀眾感覺詫異,甚至還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化學效果,從而贏得良好口碑。而2017年上映的臺灣電影《目擊者之追兇》稱得上華語電影為數不多的懸疑片上乘佳作。
  • 《殺死一隻知更鳥》:對種族與人性的探討
    《殺死一隻知更鳥》由美國作家哈珀·李所寫,是她一生中唯一的長篇小說。本書曾在1960年獲得普立茲獎,是英國青少年喜愛的小說之一。由該小說改編的電影獲得了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殺死一隻知更鳥》一書的書名是一個隱喻,來自於「知更鳥什麼壞事都不做,總是嘔心瀝血地唱歌給我們聽,所以打死一隻知更鳥是造孽的」。本書以九歲女孩斯庫特的視角出發敘述,通俗易懂,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講述了斯庫特和哥哥傑姆和朋友迪兒引誘怪人拉德利的故事。
  • 當獵槍在手,你會選擇《殺死一隻知更鳥》嗎?
    06 思考最後,我們再來討論這本書的題目,為什麼叫做「殺死一隻知更鳥」。知更鳥是一種小型鳴禽,有著動聽的歌喉,它除了給人們盡情歌唱外,「什麼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家院子裡種的花果蔬菜,也不在穀倉裡築巢做窩「。
  • 「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真實了」–《殺死一隻知更鳥》
    什麼是知更鳥?為什麼要殺羅賓?你知道嗎?書名是小說的眼睛,是作者交流的關鍵,從中往往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圖。但是《殺死一隻知更鳥》無疑是個例外。只是看名字,我不知道作者講了什麼故事,想表達什麼?但這並不能阻止《殺死一隻知更鳥》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知更鳥象徵著愛,善良和無辜的人。在《殺死一隻知更鳥》中,它們還象徵著遭受種族歧視的人們和被迫害致死的故事。此外,該案還導致湯姆在槍口下死亡。
  • 科普 | 到底是誰殺死了知更鳥?為什麼聖誕賀卡上總有一隻知更鳥?
    把穿著紅色制服的郵遞員換成真實的知更鳥僅一步之遙,它經常被呈現為嘴裡銜著一張卡片的形象。維多利亞時期的人甚至會寄送繪有知更鳥屍體的卡片,據說這是好運的象徵。(不過很難想像緣何如此!)儘管男女郵遞員的制服顏色很久之前已經改變,但是我們仍然有紅色的皇家郵政車輛與郵箱,這無異於在向郵政服務的早期形象致敬。
  • 《殺死一隻知更鳥》緣何成為一部永恆經典的成長小說
    這本書就是《殺死一隻知更鳥》,被媒體盛讚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成長小說之一」。而這本書的作者哈珀·李更是憑藉此書獲得了普利茲小說獎,被授予總統自由勳章。《殺死一隻知更鳥》為哈珀·李帶來了巨大聲譽,但是也招惹了許多不必要的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