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深淵三國殺,「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不論是文學藝術創作還是文化娛樂亦或是飲食烹飪、養生保健,酒在各方面都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三國時期作為我國的酒文化的發展時期,不論是技術,原料,還是種類等都有很大進步,三國時期的酒風極「盛」,酒風剽悍、嗜酒如命,陶元珍先生評價三國酒風時曾引用這樣一段話:「三國時飲酒之風頗盛,南荊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飲。」
今天深淵就想和大家分享分享三國時期的酒與故事!
首先說起三國中的酒,深淵腦中浮現的第一個人便是曹植。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但是生在帝王家的曹植可以說是一個合格的詩人卻做不了一個合格的帝王。
從銅雀臺建成時,曹操讓大家賦詩,「植援筆立成」,曹操以為「最可定大事」,對其寄以厚望到「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曹植的人生可以說是大起大落。
曹植的一生,是才華橫溢的一生,亦是孤獨的一生,生於王室,長在侯門,置身於風譎雲詭的環境,卻無心權力,空有滿腹才華,卻只可與清風明月為伴,唯有愛與美酒不可辜負。
其實深淵一直想知道,要是曹植與李白兩人生在同一時代,兩人同桌飲酒作詩是何場景?
之後影響較深的便是「溫酒斬華雄」,那時候深淵還小,深淵一直不明白一件事情,明明華雄是關羽斬的,為什麼要叫做「溫酒斬華雄」,溫酒何許人也啊?
稍大一點了,再看終於知道「溫酒」是熱酒的意思,然後問題又來了,喝酒為什麼要熱酒,是冷得不好喝嗎?(突然魯豫)
其實深淵個人認為真的就是因為熱的比冷的好喝,因為深淵自己對比過喝熱的米酒和冷的米酒,熱的口感更加醇厚也更加綿順。而且一杯熱酒下肚,渾身都會變得暖洋洋的(我才不信熱的更養生更健康那種鬼話,喝酒的人只管哪個酒口感更好,誰管他健不健康)
還有比較出名的就是曹操和劉備的「青梅煮酒論主播」,說起「青梅煮酒論主播」啊我最喜歡的就是MC子龍,山怒斬雪翼雕,風豪邁衝雲霄……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篇文章將兩人心態描寫刻畫的淋漓盡致,一個長歌當哮,豪氣沖天,指點群雄;一個寄人籬下,一味謙恭,裝孬不折本。
不過,雖說三國時期,大家普遍都愛酒,但是其中也有異類,他就是高順。
深淵覺得高順其實也不是不愛喝酒,就是怕喝酒誤事,所以給手下下了禁酒令。看到高順死不降魏而且陷陣營也是真的猛,我就想呂布是真滴菜,怎麼就那麼不會用人呢?
不過高順就是再不愛喝酒,再怎麼禁酒,該他喝酒他還是要喝酒。太后賜的酒誰又能拒絕呢?
最後,小夥伴們還知道三國中什麼關於酒的故事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