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沒有任何告別儀式地分開……
九年間,沒有一次「常回家看看」……
九年後,帶著三千兩百多天的愧疚回來說「嫁給我吧,我們一輩子在一起~」……
《以家人之名》開播近半,故事情節也從男女主角童年的三小無猜,演變成倆「哥哥」各懷「鬼胎」回國而來,觀眾開始吐槽從單純的親情轉變到愛情韻味,脫離不了俗套,脫離了現實~
拋開電視劇為爭取收視率,討好青少年受眾,滿足她們對宋威龍、張新成兩位鮮肉的愛情想像。我們單從情感角度看來,這種感情現實生活中不會存在,也不會被安排,更不會幸福。
不會存在。我們的童年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小夥伴,何止三人。鄰居的哥哥姐姐、自家的堂哥堂弟、親戚家的表哥表姐,都在年少無知時一起度過最無憂無慮的時光。雖然沒有寄養的關係,但是大家幾乎是長在一起的。
直到有一天,甚至現在回憶不起是哪一天,就像是時光機器轉了一個彎,把這些人一一分開。只記得突然有一段時間彼此不再出現在放學後的遊戲裡,也沒有出現在彼此家的樓下,後來就已經習慣,仿佛沒有出現過。再後來只在家人的隻字片語中聽到他的近況—考學了,工作了,結婚了……
聽到這些我們還會想起曾經的美好時光,只是像是上個世紀播放的老電影。大家不再刻意聯繫,甚至在彼此回鄉相遇,也只是莞爾一笑。
不會被安排。假如,我們設定兒時的夥伴在離家多年後回鄉,繼續與現在的你聯繫、相處。
九年,義務教育結束,九年,本碩博連讀畢業,九年,太多太多的遇見、分開、情感、遭遇、幸福、不幸……等等會發生,這個他早已不是兒時的他。
彼此的經歷,彼此已經成形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早已不再契合。再次刻意回到原本的相處模式太尷尬。
不會幸福。如果履行兒時的約定,回來,結婚。多麼「美好」的畫面,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修成正果……也許僅是婚禮司儀朗朗上口的主持詞,僅是父母心中的知根知底,僅是旁觀者的羨煞旁人。
九年的時間空白,回頭來再續前緣,冒險成分太大。幾乎等於盲嫁、盲娶。古代的指腹為婚,建國初的知青情感,還有七八十年代男方高考女方種地後續前緣……多少的悲劇婚姻~
藝術總是高於生活,完成一些人們現實生活中很難完成的事情。
可現代的我們應該更希望電視劇貼合實際,講述接近真實的故事,不要讓大家看了第一集猜到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