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面向科學,科學追求真理。當下科學應對自然發展的瓶頸

2020-12-23 木華明心啟智

唯神宗教和唯物科學

唯物科學批判唯神宗教但無法打破宗教神學歸根結底是沒有觸及真理無法剝除神學迷霧。宗教教導人戰勝自私自我克制貪婪欲望,在初期社會利用未知引導人向善維護推動文明發展,科學發展使宗教的迷信信仰趨向淡薄。

唯神是迷信,唯物迷茫

何謂生物?生物是本源、本質、物質的結合。生物無源不成、無本不立、無物不生,生物是心活身、身合心立足大地成於本源的生命。唯物產生認知自然和生命的障礙成為科學科技快速發展的桎梏。

社會唯物使人沉迷物質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如此人「不知死活」,社會「不三不四」。人不了解死怎能知道如何正確的活,是謂不知死活。社會不能透徹自然科學、自然科技、自然法制怎能了解本源、本質、物質、生物的宇宙四大,是謂不三不四。

演繹自然生命的宗教啟蒙文明

十字架代表心和身,耶穌十字架寓意本源和心身合體的生命真相,佛教「卍」和「卐」代表心和物質,佛教的華是宇宙本源,即上帝或真主,亦稱道或梵,道學太極圖示意宇宙自然。心是本質的心神或心靈,也稱神靈或天是生命的真我。耶和華指心凝和華的成長;其次是理實華,指在實踐探索中理實心之華促進心升華覺悟。

上帝契約是心靈契約,心是約櫃。契約內容是真理,打開心門才能領悟真理。《黃帝內經——祝由術》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由」也指心,猶太實則是由太,以色指物質,以太是能量。文藝復興、英倫契約(制度)精神、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法典》為由太民族崛起歐洲創造條件。

易為變,《易經》是《變經》。適應永遠發展變化的自然事物要知變、順變、機變。機變為順變的守正出奇,出奇輔正的奇正之道。天行健自強不息;地勢坤厚德載物是《易經》核心。心(乾)、身(坤)、能量(震)和水、木、火、土、金五類物質是構成自然的八部分是八卦實質。八卦組成五十六個正反覆卦。

《易經》是思想指南的社會科學不是算命術。《易經》和《聖經》、《可蘭經》、《阿含經》是四大古經,初期了解即可過度深究反受其縛。藉助生命立足自然成長升華的心是華(上帝)的羔羊,《聖經》是心之經。《聖經》與《道德經》,佛教三首經可以互補參照。唯識的《瑜伽師地論》是系統的科學巨作。

經書指引方向描繪系統,闡述原則綱領。宗教要面向科學破除迷信通過實踐探索正確的解經明法。否則唐武宗年間「地獄門前僧道多」的警示不是虛言!

地心說和天地都是自然二元論

生物是心和物質身體結合的生命。地指一切能視聽感覺的包括身體的物質,心是物質的本質是生命的真我。心和物質構成自然世界。歐洲一直將「地心說」理解成「地球中心說」(哥白尼和伽利略是推翻地球中心說),中國把天(心)解讀為浩瀚天空誤解「天地說」。

道學將物質分為炁(能量)和五行物質,佛學是六塵。佛教將木、土、金統稱地,風(能量)、水、火分列隱含生命原理。融合儒、佛、道闡述本源道理、本質心理、物理、命理的中華文明完整系統,但沉迷物質深陷欲望迷信其中學其形丟其魂的南轅北轍。

當下科學應對自然發展瓶頸

物由心生物性。物質科學要清晰物質屬性性質性能的系統原理;了解能量生成物質和推動物質發展的核心規律;清楚能量光電的分別。五行是物質類別屬性的系統原理,陰陽是物質的性質,物質性能是基於五行屬性和陰陽性質。有色虛體的能量和光電的分別在神話演繹和典籍描述中業已呈現。

通達陰陽五行的系統原理能了解天體的形成、結構、運行,如是方向明確、方法正確後突破晶片製程、醫治病毒、研發疫苗能有多難!否則如何應對後續的自然環境變化!物慾橫流的社會阻滯科學科技的快速發展,致使人的生命進度滯後於自然進程。

自然發展永遠前行!地球、太陽及太陽系在發展變化。人坐地一日巡遊宇宙千萬裡,太陽圍繞銀河系的公轉也在向前向內運動。隨自然發展和空間變換離地球環境巨變的臨界點是彈指一揮間的數十年!沒時間浪費啦!

如此形勢下揭開真相揭示真理的時機已然成熟!真理必然會受到質疑!但核心真理在自然界無處不在必能經受科學論證實踐檢驗。一切都要返璞歸真但結果有分別,救人救世是遵循科學真理依循客觀規律的人與社會自救。善緣是人與自己內心的緣!追名逐利迷情縱慾是禍害自我。追求物質盛宴的人生是心往生地獄的門票!人生大道是滿足需求除卻欲求。道學明道、佛學向道、儒學行道,社會實踐科學探索拓展科技是修道。

相關焦點

  • 布魯諾真是科學的殉道者嗎?基督教懲戒只是宗教異端而非消滅科學
    比如口口相傳而來的喬爾丹諾·布魯諾一直以來都被劃在了科學的陣營裡,他的事例常常被拿來抨擊一下宗教的愚昧以及為此做出的慘絕人寰有害科學的惡行。布魯諾堅持了哥白尼日心說,是被宗教裁判所燒死的,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布魯諾、代表科學的哥白尼日心說和代表宗教的宗教裁判所之間的關係嗎?依照傳統的觀點看,「落後」的宗教勢力壓制了科學的真理,而布魯諾作為科學的先行者,成了這場鬥爭的犧牲品。
  • 除了「科學的真理」,還有什麼其他的「真理」?
    從科學唯一到科學決定論,否定其他文化,否定文化的普遍性,造成了當代社會的重新分裂。尤其嚴重的是對「人」的研究,試圖把人細胞化、分子化、量化,把人當作「物」來研究,研究越深入,人類心靈越荒涼。---這個世界是不是只有「科學的真理」,而沒有其他的「真理」?
  • 《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教育倡議》中英文版發布!
    10月16日,2019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期間,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美國、日本、英國、以色列、菲律賓、泰國等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科學教育專家與我國科學家一道,在「科協素質促進:科學教育與可持續發展」專題論壇上,共同發布《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教育倡議》(以下簡稱《倡議》)中英文版。
  • 《致命報應》:宗教與科學的對決
    很顯然,一名原神職人員由於親人的慘死而成為對抗宗教的鬥士,故事的發展應該是繼續對某一重大偽神跡的揭示,但很難說是這到底是不是所有觀眾的心願,因為在許多國家裡的許多人對宗教還是抱有一定的堅信態度,所以,如本片這樣,令這名神職人員回歸似乎不能不說也是某些觀眾的渴望。所以,角色的設定便已經具有雙向性了。
  • 疫情為鏡:「科學共同體」的挑戰與應對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在致辭中強調,受地緣政治的影響,當前全球面臨著科學問題政治化等各種複雜嚴峻的挑戰,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在科學方面加強合作。「應對全球挑戰不僅是政治家和精英群體的責任,更是具備科學素質的媒體、科學家和社會公眾的共同使命。」
  • 校長思政第一課:弘揚科學精神,科學理性應對疫情挑戰(內附全文)
    他呼籲每一位華工學子大力弘揚尊重科學、勇於創新的偉大精神,在全社會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在更大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 宗教和科學誰比誰更牛? (修訂增補版)
    所以,我也忍不住來湊個熱鬧,開侃了幾分鐘……陳老宇說:過去科學、宗教和藝術都有自己嚴格的領域,即所謂真善美。科學追求的是「真」。科學的目標是要指出客觀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至於你美不美?善不善?和我沒關係。我只是想說出客觀世界的真相和規律。宗教追求的是「善」。宗教提供的是價值標準。極言之:只要善行遍行於宇內,普施於天下,宗教的目的就達到了。
  • 各國專家縱論公眾科學素質提升與科學抗疫—新聞—科學網
    疫情之下,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尤其需要每個負責任國家的參與。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上,各國專家就提升公眾科學素質、科學應對疫情危機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建議。要以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為方向,以尊重科學的精神去研究問題、認識問題、凝聚共識,匯聚創新資源,堅持普惠的原則,讓各國和世界人民共享創新發展成果。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 由於疫情的影響,我們感受到了它給人類帶來的共同危機。如何更好用科學服務社會服務人類,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挑戰。
  • 科學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呢?科學是真理嗎?你怎麼看呢?
    科學到底是什麼呢?科學這個詞彙是和具體語境密切相關,只有在具體語境中才能準確理解的默意詞彙,所以我們很難給科學下一個統一和同一的定義。首先,我們還是給科學下一個抽象而泛意的定義:科學是人類依賴實踐發現和證實的,關於客觀事實和客觀規律的真理體系,包括關於實踐的方法論。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作為人類文化現象的產物 今人該如何理解
    大家減少對宗教的評價,只是在說宗教的發展歷史,我們國人不僅對科學的誤解深,對宗教的誤解更深,不中不西之今日,更是需要我們把這些東西梳理清楚才可以尋到自己的定位。宗教對階層和文化產生的影響很多國人會覺得宗教和科學是天然對立的,比如哲學要追求宇宙的真理,宗教告訴你最高真理是上帝的存在;科學要破解自然的奧秘,宗教告訴你神靈是自然的主宰;道德要尋求崇高的善,宗教告訴你崇高的善是來自對神的信和愛;藝術要創造無與倫比的美,宗教告訴你美來自神賦予人的靈感。這些宗教觀念滲透在許多哲學家、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藝術家的思想中。
  • 吳國盛 | 經院哲學:中世紀的科學形態
    哲學和神學都追求真理,但哲學只能求到低級的真理,沒有信仰的哲學不可能獲得終極真理。哲學如果能夠為神學服務,用來論證神學,為信仰做準備,則仍然是有價值的。總之,理性是信仰的手段(「信仰尋求理解」),信仰是理性的目的。沒有理性的信仰是盲從和迷信,沒有信仰的理性則毫無意義。奧古斯丁代表了理性和信仰、哲學和神學早期的結合方式,然而這種結合方式隨著11世紀經院哲學的出現,開始發生重大變化。
  • 二千多年前釋迦摩尼佛預言科學時代,科學是末法的徵兆?
    宇宙真法分為自然法(神法,神通法力)和文理法(經文,佛經)兩類,自然法運乎自然世界,文理法闡述自然奧理。佛法滅儘是指,未來時候神通法術將會消失(宇宙演變為自然世界,世人不再具備神通法力),佛經將失去意義(世人不在相信佛經闡述的道理)。
  • 什麼是科學呢?科學包括什麼呢?現在是科學的新時代嗎?
    什麼是科學呢?科學是要在實驗事實面前,要勇敢的面對:證實了,不趾高氣昂;被證偽了,也不強詞奪理,死不認輸!科學是一個「歷史過程」:總會有新理論,總會有「新科學」,總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有「夏曆」天文曆法創始人,就有張衡、祖衝之,直到錢學森、王淦昌、潘建偉等。
  • 科學革命之日,聖人出山之時!
    如果不能夠在科學上做出巨大的成就,是不可能得到世界的公認的。況且,科學發展到最高點,和宗教是有機統一的,因為科學認識到的終極規律就是宗教中的上帝。現在各種各樣的理論滿天飛,各說各有理,如果不能夠證明自己的理論更接近真理,是沒有幾個人敢相信的,更不可能輕易拿去嘗試。如何才能夠證明自己的理論是更接近真理的呢?除了社會實踐之外還有另外一條路,那就是科學證明。
  • 易道與科學 作者:蘭州木易
    這是易學發展的一個新契機。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地球變小了,歷史的進程加快了,自然科學家和社會學者關注的問題越來越集中。我就易道和科學的關係及其發展談點看法:(1)易經和科學是研究的兩個不同的學術對象。「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易經是明道之書,它所研究和揭示的本質是道,而自然科學研究和發明的是器。器是有形有象看得見摸的著的。
  • 2020年度面向所局級領導科學傳播專題培訓會召開
    2020年度面向所局級領導科學傳播專題培訓會召開 2020-11-13 科學傳播局 【字體:》重要精神,做好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工作,2020年面向所局級領導科學傳播專題培訓會於11月10日召開。
  • 世界頂級科學雜誌在大選前公開站隊,政治扭曲了科學的中立?
    將所有責任歸結到科學期刊身上,其實也是對公眾參與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不信任。全現在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字數 5018閱讀約11分鐘近日,《柳葉刀》《科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自然》等一批頂級科學期刊先後發文,批評川普政府的新冠疫情應對措施。
  • 什麼是科學?科學與變革以及科學與知識的關係是什麼?
    科學是人類共同努力,以了解或更好地了解自然世界的歷史以及自然世界的工作方式,並以可觀察到的物理證據作為這種理解的基礎。它是通過觀察自然現象和/或通過嘗試在受控條件下模擬自然過程的實驗來完成的。考慮一些例子。觀察鳥領地行為的生態學家和研究露頭中化石分布的地質學家都是科學家,他們的觀察是為了尋找自然現象的模式。
  • 鬼神究竟是什麼——生命科學與宗教的分野
    與宗教有所不同的是,生命科學對「鬼神」的真相有著究竟的認識。從生命科學的角度來看,「鬼神」真的存在嗎?「鬼神」究竟是什麼?請看著名學者潘麟先生對「鬼神」之真相的深刻剖析。只不過因為自我是無形的,所以一定要藉助一個文學形象或宗教中的神話形象來更好地描述它。因為自我無形無相,為了把自我說得更生動、更具體、更形象一點,古代的詩人、文學家、宗教家、哲學家、思想家、作家等就想了一個辦法——創造出無窮無盡的妖魔鬼怪形象,通過對這些形象的言行、特點的描述,來達到讓人們更近一步地理解內在的自我之目的。
  • 中醫是科學嗎?
    科學的定義:一個逼近真理的儘可能不包含自相予盾的知識體系,且是一項社會事業。科學的定義必須滿足以下三個面對:必須面對所有時代的人類社會,因為科學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必須面對包括人與自然界在內的整個世界,因為科學的本質具有二維性;必須面對所有的認識工具,因為科學的方法具有相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