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為什麼要磨成粉做麵食吃,不做米飯吃?網友:一看就是南方的

2021-01-18 百家號

小麥為什麼要磨成粉做麵食吃,不做米飯吃?網友:一看就是南方的

小麥是三大穀物之一,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中國是世界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小麥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等,因品種和環境條件不同,營養成分的差別較大。

最近看到一個問題:小麥為什麼要磨成粉做麵食吃,不做米飯吃?還有不少的網友在下面評論:一看就是南方的。今天小編在這裡跟大家說一聲:「小麥其實是可以直接做飯吃的「!在北方一些家庭裡面就習慣熬小麥稀粥。只不過用的小麥少,熬不成粥,更像燒湯罷了。

那麼為什麼小麥大多都是磨成粉做麵食吃,不做米飯吃呢,其實是有原因的。

第一:小麥皮硬,極其耐火,廢柴。

南方的主食大米很容易蒸煮,可北方的主食小麥和玉米,跟北方人性格一樣,都是硬茬兒,極其耐火。北方一個朋友表示小時候在家做主食裡面添加了小麥的時候,燒火那必須得多燒二十分鐘,還未必能熬開花。小麥比玉米粒還好些,要整個的玉米粒熬出汁,更是要了命了,多燒一倍柴火也未必能行。所以就把玉米磨成玉米碴或者玉米面,那不只是熬稀粥省柴火,還節省時間,小麥也是一樣的道理的。

第二:小麥麵粉可以做更多花樣。

北方人以麵食為主,小麥磨成麵粉後,那施展的空間就大了。一般北方人吃麵食,除了那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花樣之外,揉面就多了許多種不同方式。我們來分享一下幾個麵食。

1、冷水面:

不放酵母的冷水面,可用來製作麵條、餛飩、餃子、餅等。包水餃、餛飩,需要中等軟硬的冷水面。這樣包出的餃子,拾餃子的時候不粘,外皮筋道,水煮不破。放酵母的冷水面,一般用來做包子、饅頭、發麵餅、花卷等等。需要發麵。也就是揉好麵團以後,蓋著等「發」好,才能做。

2、燙麵:

就是直接開水燙麵粉,讓麵粉在製作之前,就基本熟了。小編記得有一個地方做燙麵的時候是黑面加一點地瓜面,製作的麵食,叫燙麵包或燙麵餃,也叫菜餃子。

3、溫水面:

溫水面一般在冬季,天冷了擔心面引子不活躍,大家就用溫水調酵母,從而促使酵母菌活躍,早點讓面起發的方法溫度大概在50°左右。

小麥為什麼要磨成粉做麵食吃,不做米飯吃?網友:一看就是南方的。所以知道為什麼北方人不用小麥做飯了吧,喜歡的話加加關注喔。

相關焦點

  • 小麥為什麼不能像大米一樣直接蒸著吃,卻要磨成麵粉再做成饅頭?
    小麥為什麼不能像大米一樣直接蒸著吃,卻要磨成麵粉再做成饅頭?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擁有3000年的農耕文明,所以中國的農業發展相對來說非常快,人們懂得利用每一寸土地,在農村,經常在家裡看到門前的空地上種滿了各樣的蔬菜。
  • 為什麼小麥不能直接用來做飯吃,要磨成粉再做饅頭和面?長知識了
    為什麼小麥不直接做飯吃還要多此一舉的磨成粉?其實小麥直接用來做飯吃不是不可以,只是沒有大米的口感那麼好,小麥的口感十分的差,它的外殼硬硬的,營養也不容易直接吸收,並且味道也不是很好。當然這只是單純的從口感角度來解釋為什麼不直接吃小麥,這其中還有歷史原因,歷史上人們曾經嘗試過將小麥和大米磨成粉,但是卻發現大米的可塑性相比小麥來說差很多,而小麥富有彈性,做出來的東西口感十分的筋道,於是人們開始利用小麥磨成粉來豐富自己的餐桌,從單一的米飯,到由麵粉做成的饅頭,各式各樣的麵條,以及很多的麵食,就這樣一代一代的通過味覺傳遞了下來,於是人們開始習慣將小麥製成麵粉
  • 為什麼小麥不能像大米一樣直接蒸飯吃呢?還要磨成麵粉再做饅頭吃
    中國的美食種類眾多,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對美食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而我們中國的氣候也是比較多的,所以說我們中國的農作物和植被都是非常豐富的,而且由於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的影響,所以造成了南北人也是文化的不相同,南方人喜歡吃米飯,而北方人喜歡吃饅頭,那麼為什麼小麥不能像南方的大米一樣直接蒸成米飯來吃呢
  • 為啥大米能直接吃,小麥需要磨成麵粉再吃?不能吃「小麥飯」嗎?
    ,以麵食為主的這個飲食格局。但是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如果平時吃米的話,只需要將它蒸成大米飯就行了,可是小麥卻不能直接煮成小麥範兒,需要把它磨成麵粉再吃,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不能吃小麥飯嗎?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我們吃的大米其實也並不是水稻在收割成熟之後能夠直接做飯吃的,因為大米外邊還有一層特別硬的外殼,我們把水稻收割完之後,必須將他這層外皮磨掉之後才形成了我們每天看到的一粒粒的白米飯才能夠接著去煮飯。
  • 長期吃麵食的人,和長期吃米飯的人,哪個身體更好呢?
    北方很多地方喜歡吃麵,南方更喜歡吃米。我第一次去上海的時候,大概是十幾年以前的事情了,住了一年,那時候大街小巷,人生地不熟的我,只憑一己之力竟然找不到一個賣饅頭的地方。後來要經朋友介紹,才能在賣包子的小店,買到軟得像麵包的饅頭。不過和北方的饅頭不一個味道。
  • 唐僧西天取經不吃胡餅偏吃米飯?四大名著中的米麵細節太意外了
    這個標題下談《三國演義》,很容易讓人覺得是要談吃麵食的曹操打吃米飯的孫權的故事。然而事情並不那麼簡單。中國北方開始普及種植小麥,是秦漢以後才有的事情。相比粟、黍、稷、粱、大麥這些更傳統的作物,小麥的優勢在於產量和營養,但是要大面積種植和成為一種受歡迎的食物,要克服的技術門檻也高得多。
  • 吃米和吃麵到底哪個更好?多年的疑問終於解開了!
    還可適當吃一些麵食,每一口嚼15~20次,同樣有助養胃。誰更利於減肥熱量:100克麵粉為344千卡,相同重量的大米為346千卡,兩者不相上下。而100克饅頭的熱量為223千卡,米飯為116千卡。因此,吃相同重量的饅頭和米飯,前者攝入的熱量更高。
  • 為什麼小麥不能直接吃?要磨成麵粉,再做成包子和饅頭!
    為什麼小麥不能直接吃?要磨成麵粉,再做成包子和饅頭!一開始中原地區的小麥也是直接吃的,但是人們發現小麥並不適合直接吃,直接吃的話口感不如大米。但是磨成麵粉,小麥的口感要比大米好很多,而且大米磨成麵粉做不出各種形狀,軟趴趴的。
  • 河南有座城市火了,既不是北方也不是南方,而且也不喜歡吃麵食
    眾所周知,中國南北的地理劃分是以秦嶺淮河為基礎的,中原的河南省大部分被劃到了北方,所以河南自然是北方省,但河南南部有一個城市,似乎處於「南北都不像」的尷尬境地,今天我們就聊一下河南有座城市火了,既不是北方也不是南方,而且也不喜歡吃麵食。
  • 為什麼大米能直接蒸著吃而小麥不能?聽完專家的解釋才知原來如此
    為什麼大米能直接蒸著吃而小麥不能?所以說南方是比較喜歡種植水稻,而北方是比較種植小麥的,可是為什麼大米能夠直接蒸著吃,而小麥卻不能呢?當我們聽完專家的解釋之後才知道原來如此。其實對於這種稻米來說,只要在成熟收割之後就可以直接用來煮飯吃,當然也是需要把它給剝皮的,可是對於這個包皮來說,只需要把它的外皮磨掉之後就能夠蒸米飯了,並且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他們也確實是非常喜歡吃米飯的,因為大家都覺得這個大米在蒸成米飯之後吃起來口感非常的清香,而且吃起來也是非常美味的甚至有的人會更加的精細把這種大米磨成米麵然後再做成發糕。或者是年糕等等吃起來就更加的美味了。
  • 南方人為什麼不喜歡吃麵條?害怕中毒!
    《唐會要》中記載:「宮廷中到冬天要造(湯餅),夏天要做(冷淘)」,就是將麵條煮熟後過冷水再吃的一種面,與北方人的「過水麵」相同。「冷淘」風味獨特,詩聖杜甫就十分喜歡吃,稱其「經齒冷於雪」。還有一種麵條,很有韌勁,有「溼麵條可以繫鞋帶」的說法,被人稱為「健康七妙」之一。到了宋朝,出現了一種名為「蝌蚪粉」的美食。
  • 面是面,粉是粉
    但上述的種種粉,都是很直觀的粉狀物,但和我們今天聊的,北方麵食為主,南方米飯為主,「面是面、粉是粉」,並不是一回事。上海農場的口號是「人地二易」,在我第一眼看來,有點象北方文化易南方文化,但客觀上卻正好相反——倒和兩晉以來中原歷次南遷的情境相似。最典型的就是北方籍後代放棄了祖上麵食的習慣,易為以米飯為主食。
  • 鄉土|耷米飯餅 漲小麥麵餅
    小麥麵餅,就要比米飯餅流傳的範圍小得多了。好像只在鹽城、建湖這些地方受鍾愛。  與米飯餅不同,鹽城人的小麥麵餅不是作為早餐來吃的,而是像阜寧濱海射陽等北幾縣人在曬的「卷乾子」(即饅頭切片曬乾了的)一樣,只有在過年和過八月半的時候才做的。
  • 吃米飯比吃麵條更容易發胖?營養師提醒:吃多少才是重點
    而在肉類食物中,首先是含有很高的脂肪,然後是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因此,對於減肥是首先要管控的對象。為了滿足生命活動需求,只能少量進食些瘦肉或者是白肉,少吃些肥肉或者是肉皮。然後就是我們吃的主食,含有豐富糖類物質(通常就是指澱粉),因此也是要重點管控的對象。
  • 吃米飯和麵食,哪個更容易發胖?吃了那麼多年,今天才知道答案
    小白最近減肥,把往常的主食米飯都給斷了,改成吃麵條,堅持了一個月之後,小白髮現自己的體重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這是為什麼呢?減肥的人,應該吃米飯還是麵食,哪種主食熱量更低呢?吃米飯和麵食,哪個減肥效果更好?
  • homemade | 南方妹子做北方麵食
    我們從小被教導「北方吃麵,南方吃米」,可能這個結論準確度超過50%,再多也不一定了。
  • 北方吃麵,南方吃粉,你對米粉的了解有多少?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一直是人們不能避免的一個話題,國人的問候語經常是吃了嗎?吃的什麼?等等一系列與吃有關的問候,可見吃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中國地大物博,由於地理位置的不同,南北方在飲食文化上也有著不小的差異,比如,北方人通常以饅頭為主食,而南方人則通常以米飯為主食。
  • 麵粉那麼多:小麥粉、餃子粉、生粉、高筋粉,到底應該選擇哪種?
    南方米飯北方面,北方人的腸胃適應了麵食,幾乎是每一天都離不開麵食。而且製作麵食的成就感極高,看著一堆散亂的麵粉,自己手中變成各種形狀各種味道的美食,給人帶來的那種成就感和收穫感,比享受美食還來得愉悅。最近,全國興起了做麵食的熱潮,全民做涼皮的勁頭剛過,又開始流行起了學做各種烘焙糕點,烘焙用品專賣店的突然成了熱鬧場所,很多東西都賣脫銷了。隨之而來,市場上的麵粉也銷量大漲,有的超市居然也出現賣空麵粉櫃檯的場景。很多朋友平常不怎麼買麵粉,到超市一看,貨架上十幾個甚至幾十個麵粉品種,不經常下廚房的人往往是一臉懵:麵粉怎麼有這麼多種?
  • 長期吃米飯和經常吃麵條的人,原來區別這麼大!是我太無知了
    我們每天進食,最不能少的就是主食,不過,由於南北兩地環境氣候和地理位置的差異,從而形成了兩地不同的飲食習慣,像北方人主要就是以麵食為主的,而南方人主要就是吃米飯的,那麼很多人就會很好奇了,吃麵條更有營養,還是吃米飯更有營養呢?長期吃米飯和經常吃麵條的人,原來區別這麼大!是我太無知了。
  • 減肥期間的主食選擇,吃麵條比吃米飯更容易胖嗎?
    每天吃喝睡的冬眠模式真的開啟了 一碗熱乎乎的麵湯就是天堂 再見了,曾經深愛過的米飯! 但我們不會吃生的,當米蒸成飯後,米粒吸收了大量水分,所以100克飯的熱量比生米低,只有120大卡,相當於一個半蘋果。同理,面煮透後100克也有280大卡。也就是說,吃同樣重量的麵條和米飯,米飯的熱量要比麵條少,這就是吃麵易胖說法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