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評 | 整治網絡直播亂象須在「供給」和「需求」兩側同向...

2020-12-20 人民論壇網

當下,網絡直播作為一種特有的社會文化現象和市場營銷形態,充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給生產生活帶來快捷便利的同時,種種不良直播也被群眾所詬病。在各級各部重拳出擊之下,網絡直播亂象仍然屢禁不絕。據「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9月12日批露,某直播平臺上,有一個叫「彡彡九戶外」的直播間,涉嫌萬人聚賭,日流水驚人。男主播吸引了成千上萬網友瘋狂「打賞」,直播間一天流水幾十萬、上百萬甚至幾百萬。另據網友反映,該直播間男主播還有「直播爆粗口」、「在未成年面前要求女性脫胸罩」等毒害青少年的低俗、惡俗內容,影響非常惡劣。直播亂象的車必須得剎。然而,網絡直播其作為一種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物,須在政府監管治理的基礎上,運用市場改革調控理念加以研究解決。

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群眾對於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水漲船高。雖然國家公共服務和文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但是精神文化內容不豐富、設施數量少、保障層次低等矛盾問題依然較為突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難以得到全面有效滿足。在信息網絡的作用影響下,在廣大群眾的內在需求下,在市場經濟的營銷推動下,自2016年開始,網絡直播由於其直觀、快速、表現形式好、交互性強等優勢,市場業態開始呈井噴式爆發,內容日益豐富,形式日趨多樣,迎合著不同年齡、不同群體的愛好需求。但是,網絡直播良莠不齊、泥沙俱下一直是各大平臺始終監管的重點和難點。由於網絡直播的實時性,導致網絡監管難度大,治標難以治本。若要治根,須得對症施策,精準發力。

加強「供給側」的行業監管,堵住源頭。一是法規先行。政府職能部門應有見葉知秋的敏銳,結合網絡文化走向,以法律為準則,以道德為準線,不斷健全網絡空間治理規則,適時補充完善《網絡直播主播管理規範》,進行動態補充,實施靜態管控,越界者依規必糾,違法者重罰嚴懲。通過勤打「補丁」,織密防護網,不再「牛欄關貓」。二是落實網絡平臺監管審核責任。作為市場經營主體,網絡直播平臺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依法從事經營活動,提高自我淨化能力。「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直播平臺應嚴格落實網絡實名註冊制,在制度上對網絡「看客」進行法規約束,進而激發其維護社會道德的「主人翁」意識,爭當文明鬥士,形成共同舉報、人人檢舉的良好氛圍。三是嚴格主播主體責任。網絡主播直播自由度大,部分主播在急功近利價值觀的驅使之下,難免會鋌而走險,打規則的「擦邊球」,甚至頂風違法直播暴力、色情、低俗和歷史虛無主義荒謬意識等不良內容。對於違反規定的,直播平臺必須堅決予以封號,根據合同約定予以處罰。相關職能監管部門和公安部門應根據其直播影響,追究相關刑事責任,切實用法紀的「鐵戒尺」壓緊壓實直播亂象的「潘多拉魔盒」。

加強「需求側」的文化供應,豐富生活。一是加強公共文化設施服務效能。堅持政府主導,資本化運作,增加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數量,增大公共文化體育場館的「內含容量」,持續做好提檔升級,提升服務質量和信息化水平。積極拓展文化中心、體育場館的功能作用,大量舉辦群眾歡迎、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寓教於樂,豐富各類群體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加大廣播電視及網絡的精品文化供應。數據媒體作為當下人們接受信息和生活娛樂的重要形式,傳統古板科教式的節目信息和作品已無法滿足群眾的渴望和需求,主流和各方媒體應轉變思維定式,積極接軌資訊時代快速更新迭代的節奏和步伐,用靈活豐富的形式傳播正能量信息,讓人民想看願看喜歡看,提升文化「軟實力」。三是加強社會價值宣傳引領。成風於上,俗化於下。各地各部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價值思想宣傳作為文化供應的一項重大工程,充分利用各類媒介載體,擴大覆蓋面,讓人們見於目、思於腦、踐於行。各單位、學校、企業應定期開展教育學習分享活動,讓社會公德和文明道德內化於心,培育健康向上的價值觀,提高自覺抵禦抵制網上不良言行的能力,讓文明的因子播撒華夏大地,進而轉化為民風民俗。

網絡空間是社會發展前行的必要支撐,是人民群眾共同的精神家園。「一棵樹頂不住風沙,一片森林才能遮風擋雨。」唯有共同攜起手來,找準各自站位,為維護清朗的網絡空間而努力,才能成風化人,激濁揚清,迎來春暖花開。(作者:史勝濤)

相關焦點

  • 用鐵腕整治網絡直播亂象
    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啟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劍指行業亂象。(6月10日澎湃新聞)作為新生事物,近年來,網絡直播行業不斷發展壯大,但發展的同時,泥沙俱下、問題增多。有的直播用淫穢色情誘導青少年,隱瞞家長進行巨額打賞,嚴重危害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有的直播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嚴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正常網絡購物市場秩序;有的直播宣揚不正確的價值觀和拜金主義,散布謠言信息,傳播封建迷信,發表負面言論,助長歪風邪氣;有的從事網絡賭博,通過社交群組和論壇傳播有害連結和二維碼,讓參加者損失慘重……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整治直播亂象 營造健康清朗網絡生態
    網絡直播不能什麼都播!近日,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啟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劍指行業亂象,傳遞出鮮明導向——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虛擬空間不是虛假空間,以嚴格監管促行業健康發展勢在必行。網絡直播是一種價值傳播、一種生態構建,必須風清氣正,充滿正能量。
  • 專項整治網絡直播亂象
    本報北京7月7日電 (記者張賀)今年上半年,各地各部門在開展「掃黃打非·新風」集中行動中,專項整治網絡直播亂象,嚴厲打擊非法直播平臺、淫穢色情直播內容,從嚴處置通過低俗網絡表演引誘打賞行為。7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通報7起網絡直播平臺傳播淫穢色情低俗有害信息典型案件。
  • 劍指網絡淫穢色情直播亂象 這些平臺被整治
    這7起案件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利用網絡直播平臺或進行淫穢色情表演,或販賣淫穢物品以達到牟利的目的。  全國「掃黃打非」辦指出,專項整治網絡直播亂象,嚴厲打擊利用非法直播平臺進行淫穢色情直播,從嚴處置通過低俗網絡表演引誘打賞行為等是「掃黃打非·新風」集中行動中的重點。今年上半年,各地各部門查處了一批這樣的案件,這7起案件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件。
  • 成都將對網絡直播帶貨亂象進行整治,這些行為將被嚴處
    人民網成都8月14日電 據成都市場監管官微消息,為整治網絡直播帶貨亂象,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壓實網絡平臺、平臺內經營者等責任,促進網絡直播營銷健康發展,根據中央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關於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部署及《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關於開展網絡直播帶貨亂象整治和規範管理的通知
  • 「皇冠直播」、「嗨夠直播」等44款網絡直播平臺涉色情低俗內容被...
    針對網民反映強烈的網絡直播「打賞」嚴重衝擊主流價值觀等行業突出問題,即日起,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廣電總局等部門啟動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
  • 保持高壓態勢治理網絡亂象
    原標題:保持高壓態勢治理網絡亂象   自今年起,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版權局為加強網絡生態治理,對網絡傳播秩序進行集中整治。在第三季度的集中治理通報中,公布了以下幾類整治重點:嚴厲打擊網上傳播危害國家安全的信息和行為,依法整治網絡直播、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自媒體傳播虛假信息或惡意營銷等網上各類違法信息和行為,依法查處擾亂網絡傳播秩序的違法網站,查處對用戶發布信息未儘管理義務的網站平臺,查處涉未成年人相關的網課等違法不良網站平臺,查處傳播低俗色情信息破壞網絡生態的違法網站平臺等。
  • 寧夏專項整治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
    原標題:寧夏專項整治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11月23日,記者從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了解到,全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開展網絡直播帶貨專項整治活動,持續整治網絡直播帶貨亂象,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壓實網絡平臺、平臺內經營者等責任,促進網絡直播營銷健康發展
  • 網絡直播亂象頻發,是為博「流量」還是當「網紅」?該如何整治?
    隨著網民日益增加,網絡經濟逐漸成為「香饃饃」,直播行業的規範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二、網絡直播亂象層出不窮,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負能量現在的網絡直播,由於沒有樹立正確導向,大多不是直播傳授什麼新知識,更多的都是直播網路遊戲、美女直播聊天等內容。
  • 對網絡直播亂象要「零容忍」
    但是許多網絡直播平臺和網絡主播過度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其社會教育功能,有的直播平臺任由主播進行低俗表演,有的主播向網民兜售假冒偽劣商品,有的主播大肆散布謠言信息、發表負面言論,有的直播平臺甚至公然招募從事色情直播從業人員,嚴重違反了公序良俗,既阻礙了網絡直播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又嚴重影響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落地。因此,有關部門應以「零容忍」的態度治理網絡直播亂象,讓網絡直播規範化運行。
  • 整治網絡直播亂象不能「曇花一現」
    記者觀看直播發現,在一些直播平臺的推薦頁面上,仍然能看到一些較為性感的直播封面圖,進入直播間後還能看到一些女主播身著性感服飾進行直播,彈幕中也不乏一些粗俗低俗內容。(7月21日《法制日報》)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和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未成年人網民數量與佔比持續上升,早有調查顯示未成年人網絡普及率已高達93.7%。
  • 2020年11月時政熱點分析:整治自媒體亂象 淨化網絡傳播秩序
    2020年11月時政熱點分析:整治自媒體亂象 淨化網絡傳播秩序 2020-11-09 13:34:09| 來源:中公教育
  • 監管「組合拳」遏制網絡直播亂象
    網絡已成為「掃黃打非」主戰場,來自上海市「掃黃打非」暨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本市今年已處置網絡有害信息5萬餘條;取締關閉違法網站4.6千餘個;查辦「掃黃打非」案件1324起,其中網絡「掃黃打非」案件1131起;轉全國「掃黃打非」辦「淨網」「秋風」案件線索58條,辦結45條,立案查處19條。
  • 44款網絡直播平臺被處罰 涉淫穢色情、嚴重低俗庸俗內容
    來源:國家網信辦網站  據介紹,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會同最高法、工信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廣電總局等8部門啟動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  國家網信辦指出,近幾年來,網絡直播行業雖然得到了有效治理和規範管理,但一些中小型直播平臺依然亂象頻出。
  • ...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深入推進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
    8月3日,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聯合召開工作部署會,通報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進展,對深入推進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進行再部署,著力推動研究制定主播帳號分級分類管理規範,提升直播平臺文化品位,引導用戶理性打賞,規範主播帶貨行為,促進網絡直播行業高質量發展。
  • 讀者聚焦―― 網絡直播亂象當治
    直播亂象影響惡劣  現實中,個別網絡直播平臺成為違法、違規和不良信息滋生傳播的「重災區」,敗壞了社會風氣,對社會造成了惡劣影響,尤其是對青少年毒害更為嚴重,不利於其健康成長。  一是形成不良示範,產生錯誤引導。觀看直播群體中有一部分是未成年人,價值觀尚未形成,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極易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 網絡直播PK亂象亟待依法規制
    為了吸引粉絲掏錢打賞,無下限互動,懲罰花樣沒有底線;為了實現推廣效果,假扮大粉送出偽禮物;為了在網絡直播PK中獲得勝利,通過打法律擦邊球的方式吸引粉絲的注意力……隨著網絡直播的迅速發展,直播行業內部競爭愈演愈烈。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直播PK從直播內容到推廣方式,都存在不少亂象,亟須引起警惕。
  • 讀者聚焦——網絡直播亂象當治
    直播亂象影響惡劣 現實中,個別網絡直播平臺成為違法、違規和不良信息滋生傳播的「重災區」,敗壞了社會風氣,對社會造成了惡劣影響,尤其是對青少年毒害更為嚴重,不利於其健康成長。 一是形成不良示範,產生錯誤引導。
  • 多部門推進網絡直播專項整治 158款違規直播平臺被依法處置
    多部門推進網絡直播專項整治 158款違規直播平臺被依法處置 站長之家(ChinaZ.com) 8月4日 消息:據網信中國消息,8
  • 網絡直播PK亂象何時休?
    曾專門在某直播平臺擔任PK主播的慄子向某MCN(俗稱網紅經紀人)機構負責人學經驗,對方告訴她:「挑釁是讓對面主播受益最有效的方式。有人覺得這樣豈不是在幫對面主播打自己嗎?從表面上看是這樣,但實際上你是在跟對面的粉絲和主播建立關係,建立溝通。如果通過你的挑釁,能讓他們上禮物,就說明你能調動資源。佔據主導權,才有優勢,才有嶄露頭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