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傷輔導一:了解哀傷的五個階段

2021-03-04 幸福學堂

《聖經》耶穌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

(請大家多轉載此系列文章,幫助更多的人)

昨天晚上,朋友圈被刷屏了,鋪天蓋地都是天津大悅城那個傳遍整個城市的噩耗,在如此令人傷痛的信息中,所有人看到這個消息都為之心疼難受,更何況孩子的父母,那深愛孩子卻不小心造成此後果的父母,他們要承受怎樣的內疚自責和錐心之痛...

生命中,很多時候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到,但無論如何,趁活著的時候,就將愛傳遞出去,為那些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傳遞希望!

基於此,幸福學堂編輯此文,願有愛的你,在輔助傷痛哀傷的他人時,能有效提供幫助!

美國心理學家伊莉莎白‧庫伯勒-羅絲在她1969年出版的「論死亡與臨終」(On Death and Dying)一書中提出的「哀傷的五個階段」(Five Stages of Grief)。

Grief is a somewhat complicated and misunderstood emotion. Yet, grief is something that, unfortunately, we must all experience at some time or other. We will all inevitably experience loss. Whether it is a loss through death, divorce or some other loss, the stages of grieving are the same.

哀傷是一種複雜且難以被理解的情感。

而且,不幸的是,我們都會經歷它。我們也必將經驗失落。無論這個失落,是經由死亡、離婚或者其他的失落,哀傷的階段都是相同的。

There are five stages of grief. If we get stuck in one stage or the other, the process of grieving is not complete, and cannot be complete. Thus there will be no healing. A person MUST go through the five stages to be well again, to heal. Not everyone goes through the stag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different for each person. You cannot force a person through the stages, they have to go at their own pace, and you may go one step forward then take two steps backward, but this is all part of the process, and individual to each person. But, as stressed, ALL five stages must be completed for healing to occur.

 哀傷的階段一共有5個。如果我們在其中的某個階段被困住,哀傷的過程沒有完成,而且不完整。因此,也就沒有療愈。為了恢復和治癒,一個人必須經歷這個5個哀傷的階段。每個人經歷的階段也是不同步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你無法強迫一個人去度過某一個階段,人們只能按照他們自己的腳步來,而且有時候你甚至會進一步退兩步,但這都是過程的組成部分,同時對每個人都是個性化的。但是,要強調的是,只有這五個階段都被完成時,療愈才會發生。

The five stages of grief are:

我們先了解哀傷的五個階段:

這五個階段是:

Denial

否認 

 "This can't be happening to me", looking for the former spouse in familiar places, or if it is death, setting the table for the person or acting as if they are still in living there. No crying. Not accepting or even acknowledging the loss.

 「這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在熟悉的地方尋找自己的前任,或者如果面對死亡,依然留著那個人的位子,或者假裝他們還住在那。沒有哭泣。沒有接受甚至意識到失去。

 2 Anger

 憤怒

"Why me?", feelings of wanting to fight back or get even with spouse of divorce, for death, anger at the deceased, blaming them for leaving.

 「為什麼是我」感覺到想去反擊,或者報復離婚的前任。如果是死亡,會對死者感到憤怒,指責他們的離去。

 Bargaining

 討價還價

Bargaining often takes place before the loss. Attempting to make deals with the spouse who is leaving, or attempting to make deals with God to stop or change the loss. Begging, wishing, praying for them to come back.

 討價還價經常發生在失去之前。想要與要離開的那一方做交易,或者想要去與神討價還價,去改變失落的內容。乞討、許願、祈禱他們回來。

 Depression

 消沉

Overwhelming feelings of hopelessness, frustration, bitterness, self pity, mourning loss of person as well as the hopes, dreams and plans for the future. Feeling lack of control, feeling numb. Perhaps feeling suicidal.

 強烈的無助、沮喪、痛苦、自我憐憫,對人的哀悼,壓倒了一切希望、夢想和未來的計劃。

覺得失控,麻木,甚至感到想自殺。

 5 Acceptance 

接受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resignation and acceptance. You have to accept the loss, not just try to bear it quietly. Realized it takes two to make or break a marriage. Realized that the person is gone (in death) that it is not their fault, they didn't leave you on purpose. (even in cases of suicide, often the deceased person, was not in their right frame of mind) Finding the good that can come out of the pain of loss, finding comfort and healing. Our goals turn toward personal growth. Stay with fond memories of person.

Get help. You will survive. You will heal, even if you cannot believe that now, just know that it is true. To feel pain after loss is normal. It proves that we are alive, human. But we can't stop living. We have to become stronger, while not shutting off our feelings for the hope of one day being healed and finding love and/or happiness again. Helping others through something we have experienced is a wonderful way to facilitate our healing and bring good out of something tragic.

妥協和接受之間是有區別的。你必須接受這個失落,而不是去默默的忍耐它。意識到婚姻的結合和分離都是兩個人的事。意識到那個人的離開(也許是死亡)並不是他們的錯,他們並不是蓄意離開你。(即使是自殺的情形)尋找失落帶給你的痛苦的好的地方,尋找安慰和療愈。我們的目標是轉到自我成長。和那個人帶給你的美好回憶一起。

 獲取幫助,你會活下去。你會被療愈,即使你現在不相信,只要知道它是真的就好了。在失去之後感到痛苦是正常的。這證明我們的活著,但是我們並沒有停止生活,我們必須變得更堅強,同時保持我們對於內心對於某天被治癒的,重新找到愛和幸福的希望。通過幫助他人我們也能體會到一個很好地療愈自己體驗,並且從悲傷中帶出了好處。

願兩個年幼的孩子他們的靈魂在天堂,在上帝那裡得享永恆的寶愛和保護!


敬請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哀傷的五個階段
    主人公Conor在失去親人後的哀傷與應對,故事融入了「哀傷的五個階段」理論: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和接受。這部分作為故事的試金石,建立起了一種文化共鳴,並幫助把故事的幻想和現實的情節結合起來。「哀傷的五個階段」模型是由伊莉莎白‧庫伯勒-羅絲在她1969年出版的《論死亡與臨終》一書中首先提出。我們的這個社會,死亡被視為一種禁忌,任何關於它的討論都是病態的。而孩子們無權討論死亡,因為成人覺得「這對他們來說太過了」。庫伯勒-羅絲對於在這樣一種社會中長大的孩子表示擔心。
  • 應對哀傷的五個階段
    以同理心去體驗曾經失去丈夫、妻子、父母、小孩或兄弟姐妹的人,了解他們面對悲傷如何療傷止痛,這樣一來,有助於我們知道何時該伸出援手,必免造成二度傷害。在嘗試幫助死者家屬時,大部分的人會有不自在的感覺,因為不知該從何開始幫忙起。往往因為害怕做錯事而什麼都沒做,反而讓對方以為我們毫不在乎。
  • 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的哀傷五階段科學麼?
    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的哀傷五階段科學麼?
  • 疫情期間遠程追思禮儀及哀傷輔導
    一群來自不同高校宗教系和神學院的學生,懷著對上述情況的深切同情,依據各信仰及文化的傳統,合力撰寫了如下手冊,希望為逝者親友提供簡單易行的家庭禮儀參考;並附哀傷輔導、災難急救資源連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者和社會工作者參考。
  • 【學術聲音】電影《P S : I LOVE YOU》中的哀傷輔導分析
    本文結合電影對主人公失去親人後的哀傷,詮釋了哀傷的概念,分析了哀傷的階段特徵,以及哀傷後的心理輔導要點,探討了心理諮詢和治療的相關臨床問題。心理學家將體驗喪親後的哀傷分為三個階段。電影中當霍利面對蓋裡的逝去時,情緒和認知上大概都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反應是否認、不信、思維變得遲緩、麻木、抽離、夢幻般的狀態。霍利並不能接受蓋裡真的已經離去的現實,撥打他的語音電話,想像他還在身邊,她無法再繼續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她幻想蓋裡還無處不在,與自己交談、對話。
  • 原創 從哀傷輔導看奧斯卡獲獎電影《房間》
    上周末聽了李鳴老師關於《哀傷輔導》的精彩授課,聯想到近期看過的一部由真實案件改編的奧斯卡獲獎電影《房間》,其中主人公經歷的一切正詮釋了哀傷輔導的精華所在。他們都需要一段類似哀傷的過程來陪伴他們緩過神來,面對當下的現實。 李鳴老師在課上提到,一般人遇到創傷後會有三個階段:否認、憤怒、接納整合。就像小傑克在剛得知世界並非他的房間那麼小時,他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創傷雖是一種分離和喪失的內心體驗,但外在事件令人難以釋懷,是因為個體的聯想以及想像而引發的刺激所造成的創傷感。
  • 哀傷過程常常誤入歧途
    對一些遭受過創傷的人,巨大的喪失讓他們陷入兩難境地:有些人釋放情感後被吞沒在無邊的傷痛中,久久無法脫離;有些人將哀傷隔離到感覺不到的地方,開始不明原因的生病、酗酒、抑鬱…… 有時,諮詢就像是有一個穩定的空間和一穩定的個人,讓你在一個安全的空間可以觸及情緒的狂風暴雨,讓你在風雨飄搖中可以拉住一個穩定的人。
  • 《哀傷療愈》與「節哀順變」隨想
    喪失摯愛親人和承受哀傷之痛恰恰又是每個人在一生中不可避免的經歷,而且對很多人來說,這種經歷可能不僅只會經歷一次。顯然想要迴避哀傷並不現實,刻意迴避哀傷並不是一個理性的選擇,而節制哀傷更不是一種科學的療傷之法。    哀傷知識的科普對於認識哀傷並用健康的方式去應對哀傷極為重要。
  • 離職前期的哀傷五大階段:從否認到憤怒,再從協商到絕望再到接受
    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來分析下離職前期的哀傷五大階段,可能看完之後有同樣遭遇的你也就不哀傷了。一、否認正常人接到來自醫院關於重大疾病的確診書和工作人員突然接收到人事的辭退通知,第一個心理反應都是拒絕和否認這個事實。
  • 《遺蹟灰燼重生》哀傷原野鑰匙在哪 哀傷原野鑰匙位置介紹
    導 讀 遺蹟灰燼重生這款遊戲之中,玩家能夠找到的物品有非常多,在遊戲之中這些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物品都是很有趣的,在哀傷原野這個副本裡面玩家需要去找到一把鑰匙然後開門
  • 哀傷啟程,喪親者如何從創傷中出走?
    人世間最大的哀傷,莫過於此。疫情下的哀傷是創傷性的 他們所遭受的是創傷性喪失,創傷性喪失是指遭受突然的、意料之外的喪失。喪親者不僅痛失所愛,而且因為喪失而受到創傷。本次疫情的喪親者不但遭遇了創傷性喪失,而且在親人臨終階段無法陪伴,甚至可能連最後一眼都沒有看到,無法進行簡單的告別,更無法舉辦喪葬儀式。
  • 御姐很哀傷
    今天就給大家推一個老熱點了她就是御姐很哀傷乍一聽還以為是很高逼格的藝術模特了解後才知道原來也是一個被渣男禍害的極品美女可惜了女主角是湖南永州人
  • 訴不盡的哀傷
    孟郊的《遊子吟》、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朱自清的《背影》都不厭其煩地羅列、展示生活瑣屑,正是這些生活瑣碎的連綴,才凝成了一股動人的力量。我曾經見過有往生者的主人家請人代為哭孝的場景。在我家鄉的喪俗裡,哭孝是喪儀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儀式。哭孝的調子單一,但內容多變,通常由家中女性哭喊。我見過的那位往生者是為中年女性,她的女兒不過三十來歲,並未學會如何哭孝,所以主人家只好請人代為哭孝。
  • 最傳奇的五把武器:霜之哀傷與火之高興的宿命糾葛
    TOP1:霜之哀傷言歸正題,先來談談這把蠱惑洛丹倫王子陷入墮落之路,最富傳奇色彩的武器霜之哀傷吧,來源於遠古鎧甲的配劍,經過基爾加丹從虛空盡頭取得的一塊寒冰煉製而成,後經過耐奧祖的改造之前,喪失心智的王子面對好友的阻礙,在耐奧祖的誘惑之下直接拔出霜之哀傷,血祭好友從此走上了弒父滅國、滅亡艾澤拉斯之路。
  • 當我們談論哀傷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3個小時的電影,三十餘年的碰撞、掙扎與原諒,仿佛一場與哀傷漫長的告解。今天,讓我們來談談失獨父母的哀傷。中國古代有一「殤」字,專指未成年子女(20歲)的死亡。古人就曾指出:殤者,傷也,可哀傷矣。其意就是在強調子女的離世給父母和家庭帶來的巨大傷痛。哀傷是喪失後產生的綜合性的身心反應,包含了諸如傷心、內疚、懊悔、憤怒和孤獨等痛苦情感,其實質上是一種生者與逝者永久分離的焦慮性體驗。
  • 蜜之哀傷 (2016)
    類型: 劇情 / 歷史 / 奇幻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上映日期: 2016-04-01(日本)片長: 110分鐘又名: 甜蜜的哀傷(臺) / Bitter Honey豆瓣評分6.2蜜之哀傷的劇情簡介 · · · · · ·     《蜜之哀傷》是2016年4月1日在日本上映的電影。
  • 陳寅恪的「哀傷」與「記憶」
    ,而且哀傷的意味大於苦痛。按心理學家的觀點,「哀傷」和「記憶」是連在一起的。那麼都是一些什麼樣的「記憶」使得陳寅恪如此哀傷以至哀痛呢?說到底,實與百年中國的文化與社會變遷以及他的家族的命運遭際有直接關係。
  • 渡過抑鬱:悲傷的五個階段
    我覺得,假設你不能處理好一次次的悲傷,那可能就會演變為:創傷,假設你停留在某個階段,你還極大有可能陷入抑鬱或者各種心理障礙,所以,可見,我們如何理解與解決悲傷的五個階段就顯得非常重要。  悲傷五個階段模型對我的重要性: 這五個階段是心理學上對悲傷的一個定義的心裡歷程階段,這篇文章也是我自己對這五個階段結合抑鬱的具體描寫。
  • 魔獸世界中死在霜之哀傷劍下的都有誰?
    [魔獸世界兵書篇霜之哀傷]巫妖王阿爾薩斯作為魔獸世界中人氣最高的角色之一,他的佩劍霜之哀傷是無數玩家夢寐以求的武器,在WLK開啟之前,玩家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推倒巫妖王,拿到霜之哀傷。愚人節那天,暴雪甚至在官網公布了它的屬性,而且裝備特性是:霜之哀傷的持有者將成為新的巫妖王。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這柄劍在玩家心目中的地位。
  • 難以承受的告別:自殺者親友的哀傷旅程
    目前我最關心的仲旭兄的愛人和孩子的狀況,她們也許比仲旭兄更需要關心和愛護。據我所知,中國大陸關照「自殺遺族」的著作極其稀少,臺灣是已經有所關注了。分享《難以承受的告別:自殺者親友的哀傷旅程》一書的兩篇推薦序給諸位書友,期望大家有一天學會以智慧的慈悲關照到身邊的「自殺遺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