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北伐,大將魏延建議兵出子午谷奇襲長安,不過這一建議被諸葛亮否決。
魏延認為應該如同當年韓信那般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其不意地拿下長安、潼關,與諸葛亮的大軍可以形成對敵人的夾擊之勢,同時因為佔據潼關也能以少量兵力拖住敵人的援軍。
諸葛亮則認為子午谷道路崎嶇,甚至完全不具備大軍同行的條件,糧草輜重可能要捨棄大半,士兵攜帶口糧頂多三五日,如果不能短時間拿下長安,奇襲一旦失敗這支精銳的下場只會是全軍覆滅。
蜀漢是否失去了一次、甚至是唯一一次奪取長安還帝舊都的機會?
那麼關於子午谷奇襲一事,到底能不能成功?
子午谷攻略圖
別急著下結論,萌言先講下一千年以後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高迎祥,可能會有讀者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那明末起義軍首領闖王李自成之名早該廣為人知吧,李自成在自稱闖王前,是原闖王高迎祥的部下。
高迎祥是明朝西北地區的起義軍首領,他的死對頭則是朝廷派來鎮壓起義的明朝大將孫傳庭。
高迎祥知道自己的手下這些雜牌軍很難是孫傳庭手中朝廷精銳的對手,要佔領陝西就必須要拿下西安這個咽喉重地。
於是子午谷這條路出現在高迎祥的面前。
三國北伐圖
高迎祥是陝西人,他對這條路非常熟悉,他認為敵人不可能想到他會選擇這樣一個生僻之地抄小路進攻西安。
於是高迎祥親率五萬大軍上路。這個兵力比當年魏延建議的五千精兵多了足足十倍!
可惜的是,孫傳庭早已經料到高迎祥的企圖。
高迎祥的大軍疲勞地在叢山峻岭中長途跋涉了十多天,面對的是孫傳庭的以逸待勞。
闖王之名自是名不虛傳,高迎祥率軍展現出強大的實力,硬生生地在孫傳庭的陣線上撕開一個口子突圍了出去。
但子午谷道路又狹窄又泥濘,部隊突圍不遠又被明軍追上。
高迎祥的大軍徹底崩潰,本人成了俘虜。
子午谷
子午谷不但沒有為高迎祥帶來勝利,反而使其兵敗被俘,闖王的名號也落到在李自成那裡。
萌言以為子午谷之事還要慎重,戰爭除了要考慮地利,還要將天時與人和的因素添加進去。
----
讀者朋友們對此還有什麼自己的看法呢,不妨在下方的評論區一起參與互動吧。
關注「萌言」,享受更多更有趣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