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子午谷奇襲到底能不能實現?

2021-01-12 騰訊網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北伐,大將魏延建議兵出子午谷奇襲長安,不過這一建議被諸葛亮否決。

魏延認為應該如同當年韓信那般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其不意地拿下長安、潼關,與諸葛亮的大軍可以形成對敵人的夾擊之勢,同時因為佔據潼關也能以少量兵力拖住敵人的援軍。

諸葛亮則認為子午谷道路崎嶇,甚至完全不具備大軍同行的條件,糧草輜重可能要捨棄大半,士兵攜帶口糧頂多三五日,如果不能短時間拿下長安,奇襲一旦失敗這支精銳的下場只會是全軍覆滅。

蜀漢是否失去了一次、甚至是唯一一次奪取長安還帝舊都的機會?

那麼關於子午谷奇襲一事,到底能不能成功?

子午谷攻略圖

別急著下結論,萌言先講下一千年以後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高迎祥,可能會有讀者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那明末起義軍首領闖王李自成之名早該廣為人知吧,李自成在自稱闖王前,是原闖王高迎祥的部下。

高迎祥是明朝西北地區的起義軍首領,他的死對頭則是朝廷派來鎮壓起義的明朝大將孫傳庭。

高迎祥知道自己的手下這些雜牌軍很難是孫傳庭手中朝廷精銳的對手,要佔領陝西就必須要拿下西安這個咽喉重地。

於是子午谷這條路出現在高迎祥的面前。

三國北伐圖

高迎祥是陝西人,他對這條路非常熟悉,他認為敵人不可能想到他會選擇這樣一個生僻之地抄小路進攻西安。

於是高迎祥親率五萬大軍上路。這個兵力比當年魏延建議的五千精兵多了足足十倍!

可惜的是,孫傳庭早已經料到高迎祥的企圖。

高迎祥的大軍疲勞地在叢山峻岭中長途跋涉了十多天,面對的是孫傳庭的以逸待勞。

闖王之名自是名不虛傳,高迎祥率軍展現出強大的實力,硬生生地在孫傳庭的陣線上撕開一個口子突圍了出去。

但子午谷道路又狹窄又泥濘,部隊突圍不遠又被明軍追上。

高迎祥的大軍徹底崩潰,本人成了俘虜。

子午谷

子午谷不但沒有為高迎祥帶來勝利,反而使其兵敗被俘,闖王的名號也落到在李自成那裡。

萌言以為子午谷之事還要慎重,戰爭除了要考慮地利,還要將天時與人和的因素添加進去。

----

讀者朋友們對此還有什麼自己的看法呢,不妨在下方的評論區一起參與互動吧。

關注「萌言」,享受更多更有趣的歷史故事。

相關焦點

  • 子午谷之謀到底能不能成功,成功率不高就不試了嗎?|文史宴
    一個屠戶的家變,開啟了三國亂世(史阿師)袁紹、曹操之前差點統一北中國的人(姬叔小白)劉曹孫能夠建立三國,靠的是同一種人(陳思)最早跟曹操創業的那批人為什麼沒混出來(陳思)曹操能奪回丟掉的老巢,關羽為何不能?(王海名)劉備在徐州為何眾叛親離,還不如陶謙?
  • 三國時期,魏延獻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為何嚴令否決?
    論子午谷奇謀成功的可能性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蜀中丞相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趙子龍力斬五將,諸葛亮智取三城」中提到,蜀國大將魏延提出與諸葛亮分兵進軍,其具體計略是:諸葛亮率軍兵出斜谷,進攻長安及潼關,而魏延親自帶萬餘精兵,兵出子午谷
  • 不存在的子午谷奇謀
    相當一部分三國迷認為,如果諸葛亮採納魏延的建議,冒一把險,由子午谷偷襲長安,或許能早日北定中原。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亦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危計,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資治通鑑》大唐和阿拉伯帝國到底誰厲害?突騎施的蘇祿可汗告訴你這裡面有個明顯的漏洞,那就是魏延不可能用十天時間由子午谷抵達長安。雖然諸葛丞相沒讓魏延走子午谷,但是曹真後來替魏延實踐了一把。
  • 三國四大奇襲戰:前三個都彪炳史冊,第四個爭論千年,至今無解
    一、魏延子午谷奇襲——至今無解的奇襲遺案這位諸葛亮北伐時,魏延提出的一次奇襲,目標直指長安。但卻被諸葛亮否決了,而沒有實施。自此後「子午谷奇襲」,便成三國最著名的「奇襲遺案」,被爭論了千年,至今沒有答案。雖東晉時期的司馬勳和明末時期的高迎祥,曾兩次實施子午谷奇襲,卻都失敗。但這卻並不能完全證明,子午谷奇襲不可行。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被爭執1000多年,諸葛亮真的是走了一步臭棋嗎?
    回復「揭秘」,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 所謂的子午谷奇謀,其實只是司馬懿,給諸葛亮下的套而已
    諸葛亮應該不是怕魏延投敵,他對魏延很不錯,魏延在諸葛亮時代地位極高,主要應該是這個子午谷奇謀本身就不靠譜。蜀漢兵少,並不像演義裡一樣動輒出動十萬大軍,除去各地駐軍和都城留守以外諸葛亮每次出徵手頭可用的兵力可能也就五萬上下,就這個軍力而言,五千精兵實在不是可以隨隨便便拿出去賭一把的數字。
  • 論歷史上三國時期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三國時期天下大亂,能人廣泛,有志之士正是建功立業之時,這個時期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名將和謀士。今天我們的主人公就是魏延,魏延是一代名將,在五虎上將亡故以後,當時人才匱乏的蜀漢可謂是擎天之柱,他的武力雖然比不上五虎上將,但是他的謀略和統兵之才與五虎上將有過之而無不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就曾提出子午谷奇謀,由於這個計劃過於冒險,被諸葛亮否決,歷史上對於這個計劃說法不一樣,本人今天說說對這個計劃的看法!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的計劃是:聲東擊西。
  • 歷史上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到底管不管用?
    言歸正傳,在三國後期,五虎上將已去其四。所以當時的魏延是蜀國數一數二的大將。不管諸葛亮是何原因做出的抉擇,「子午谷奇謀」終究是胎死腹中,而魏延也覺得諸葛亮是為了怕他成功會變得權勢威望過大所以故意壓制自己,從而魏諸兩人的關係有了裂痕。今天小編就用另一個故事,給大家講講子午谷奇謀到底管不管用。說實話,歷史也許是一個愛開玩笑的智者。元末明初,羅貫中寫出了三國。留下了子午谷奇謀。
  • 司馬懿也贊同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為什麼不用魏延之計?
    文/小冷三國的諸葛亮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比較了不起的政治家,受《三國演義》以及民間傳說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是無所不能、神乎其神的一位完人,在一些關於諸葛亮的民間傳說當中,諸葛亮更是被描繪成了「撒豆成兵、呼風喚雨的神仙。」
  • 諸葛亮聽取魏延兵出子午谷的建議,能否克復中原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蜀漢名將魏延就提出並出子午谷,奇襲長安的計劃:魏延率精兵五千,從地勢險峻的子午谷,偷襲長安,佔領長安和潼關兩座城池,諸葛亮策親率大軍主力,兵分兩路,一路攻取長安以西的城池,一路直撲長安,策應魏延,蜀軍最終在長安會師,完全佔領長安以西的地區。魏延奇謀提出後,諸葛亮考慮到子午谷地勢險峻,不利於行軍,一但被發現,就會全軍覆沒,於是果斷的拒絕了魏延的計策。
  • 三國名將穿過子午谷進攻敵國,卻遭慘敗(不是魏延!)
    人民提起三國的子午谷奇謀,總是想起魏延向諸葛亮提的建議: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魏延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諸葛亮一向用兵謹慎,認為此計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
  • 魏延「子午谷奇謀」只需要向諸葛亮要幾千兵馬,為何被拒絕了?
    魏延「子午谷奇謀」的核心在於出奇制勝,頗有點韓信暗度陳倉的味道。但是,三國時期的天下大勢與楚漢爭霸時截然不同。韓信時代的關中有雍、塞、翟三秦,天下諸侯並立互不統屬,而魏延時代,整個北方為曹魏所有。
  • 諸葛亮否決子午谷奇謀:魏延的這條計策之中,是否存在三個漏洞?
    但是我們細看三國正史及當時地圖,就會發現子午谷奇謀是異想天開,魏延的才能遠不如諸葛亮,諸葛亮否決子午谷奇謀是明智決策,魏延的一句話,讓諸葛亮發現了此計的三個巨大漏洞,他一眼就看出兵出子午谷,魏延和他的五千精兵必然有去無回。
  • 圖說三國——諸葛亮自始至終沒有採用的「子午谷奇謀」
    三國時代,諸葛亮在主政後期,多次發動了對曹魏的北伐。正史上記載諸葛亮在228年春至234年冬的7年中,前後組織了5次北伐。其中,第一次與第五次北伐規模很大,第四次北伐規模中等,而第二次與第三次北伐都是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因而「六出祁山」其實只是文學作品中的故事情節,並非真實的歷史。
  • 諸葛亮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真的是因為他「不善奇謀」嗎?
    後世很多人也十分認可這種說法,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諸葛亮否決了魏延兵出子午谷的計謀。「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三國志蜀書魏延傳》《三國志》中對此事並無詳細記載,只是說魏延欲率領萬人,效仿韓信,從小路奇襲關中,與諸葛亮會師潼關,諸葛亮沒有同意。
  • 魏延獻子午谷奇謀,為何遭到諸葛亮否決?只是因為忌憚其才華?
    三國蜀國諸葛亮北伐曹魏時,魏延曾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卻被諸葛亮拒絕,後世很多人常以為憾,批評諸葛亮用兵過于謹慎,導致錯失良機,當代也有人將這一案例運用於職場,認為魏延不懂職場潛規則,所以其計劃才不被採用,對此,六甲番人認為,子午谷奇謀被否決只是一次決策而已,與決策者諸葛亮生性謹慎關係不大,更與什麼職場潛規則沒半點關係。
  • 為何不用「子午谷奇謀」?了解這4點,才發現諸葛亮真高明!
    本期《墨說三國》我們來聊一聊三國時期的一段公案: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到底有沒有用?為何諸葛亮就是不同意呢?其實在以史為鑑看來,魏延子午谷奇謀的成功率極大,要是諸葛亮同意這一計策,極有可能佔據關中,在戰術上迎來一次大的勝利。但是在戰略上,蜀漢將面臨極大的困局,這一困局一個處理不好,極有可能危及剛剛平穩的蜀漢政權存亡。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局勢。
  • 鄧艾偷渡陰平,與子午谷詭異計謀相提並論,前者高明在哪
    一個是魏延提出的奇襲子午谷,一個是鄧艾偷渡陰平。眾所周知,奇襲子午谷因諸葛亮的反對而流產。這一計劃能否順利實施,在後世引起了很大爭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子午谷奇襲是當時蜀漢的一個伎倆,可惜沒有被採納。但鄧艾偷渡陰平果然得手,直接造成了蜀漢的滅亡。兩者相比,都是軍人的險招,勝負在一瞬間。當然,戰場上的戰鬥機變化很快。
  • 「子午谷奇謀」是什麼?諸葛亮竟然用了它就能打勝仗?
    魏延因此說諸葛亮膽怯,限自己之才不能盡用,當時蜀漢最偉大的兩位經天緯地之人由此產生矛盾。諸葛亮堅持謹慎的軍事推進,採用四平八穩的軍事方式不斷北伐,但五次北伐,無一次成功。那麼,諸葛亮如果在第一次北伐真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否有可能出奇制勝,一舉攻佔長安,佔領潼關,實現蜀漢偉大的榮光呢?
  • 「子午谷奇謀」是什麼?諸葛亮如果用了它就能打勝仗?
    魏延因此說諸葛亮膽怯,限自己之才不能盡用,當時蜀漢最偉大的兩位經天緯地之人由此產生矛盾。諸葛亮堅持謹慎的軍事推進,採用四平八穩的軍事方式不斷北伐,但五次北伐,無一次成功。那麼,諸葛亮如果在第一次北伐真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否有可能出奇制勝,一舉攻佔長安,佔領潼關,實現蜀漢偉大的榮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