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中的詠嘆調

2021-02-19 音樂基礎知識課堂

  詠嘆調(Aria)即抒情調。這是一種配有伴奏的一個聲部或幾個聲部以優美的旋律表現出演唱者感情的獨唱曲,它可以是歌劇,輕歌劇,神劇,受難曲或清唱劇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獨立的音樂會詠嘆調。詠嘆調有許多通用的類型,是為發揮歌唱者的才能並使作品具有對比而設計的。

  詠嘆調是西洋歌劇、神劇或康塔塔等戲劇中一種極富抒情性、戲劇性的獨唱樂段。一般篇幅較大,音域寬,技巧性強,用於集中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用管弦樂隊或鍵盤樂器伴奏。詠嘆調的運用始於17世紀初,與朗誦式的宣敘調相對,結構較自由。18世紀時,其結構變得程式化,一般為A+B+A'的復三部曲式結構,特別是在義大利那不勒斯樂派的歌劇中。過於嚴格的程式化,阻礙了劇情發展,格魯克在其歌劇改革中打破了這種格式。詠嘆調在歌劇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可單獨作為音樂會曲目。一些歌唱性較強的器樂作品也稱詠嘆調,如巴赫的《布蘭登堡變奏曲》主題等。 詠嘆調(aria)大量出現在歌劇和清唱劇中。歌劇中的詠嘆調一般是主角的獨唱,在一部歌劇裡至少有一首,有時也會有兩首。它的作用就象是戲劇中的「獨白」,表現出人物的特徵。同時它往往是最精彩的唱段,結構完整,需要演員掌握高度的演唱技巧。還可以拿出來單獨作為音樂會的獨唱節目來演唱。

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

相關焦點

  • 知識|歌劇中的詠嘆調與宣敘調
    詠嘆調(Aria)即抒情調。這是一種配有伴奏的一個聲部或幾個聲部以優美的旋律表現出演唱者感情的獨唱曲,它可以是歌劇,輕歌劇,神劇,受難曲或清唱劇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獨立的音樂會詠嘆調。詠嘆調有許多通用的類型,是為發揮歌唱者的才能並使作品具有對比而設計的。   詠嘆調是西洋歌劇、神劇或康塔塔等戲劇中一種極富抒情性、戲劇性的獨唱樂段。一般篇幅較大,音域寬,技巧性強,用於集中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
  • 靈魂之聲:賞析歌劇中的女聲詠嘆調
    歌劇詠嘆調是歌劇劇情高潮時的藝術體現,也是歌劇的靈魂,是主人公在劇情發展過程中對感情的抒發。
  • 歌劇的靈魂,情感的宣洩,欣賞十首世界著名歌劇詠嘆調
    詠嘆調是歌劇劇情高潮時的藝術體現,也是歌劇的靈魂,是主人公在劇情發展過程中對感情的抒發。
  • 一生必聽的10首世界著名歌劇詠嘆調
    歌劇都離不開格魯克、莫扎特、多尼採蒂、貝裡尼、華格納、比才、威爾第、普契尼、羅西尼、德彪西等等偉大作曲家們精心的創作,而歌劇中的那些優美動聽的詠嘆調,更是讓人過耳難忘,傳唱至今……今天,中國少兒音樂培訓將與大家共賞十首一生必聽的世界著名歌劇詠嘆調。
  • 威爾第歌劇《弄臣》及其著名詠嘆調
    該部歌劇使帕瓦羅蒂得到了藝術界的肯定,沒有比威爾弟歌劇《弄臣》裡的曼圖瓦公爵的角色更適合帕瓦羅蒂來表演了。在這部影片裡,帕瓦羅蒂把這個玩弄女人感情的流氓演得太絕了。那段《女人善變》也是帕瓦羅蒂唱得最有感覺的唱段了。如果說魯道夫是帕瓦羅蒂成功塑造的第一個角色,那麼曼圖瓦公爵這個角色和《弄臣》這部歌劇才是讓帕瓦羅蒂真正傾倒了全世界的作品。
  • 解讀亨德爾歌劇詠嘆調《讓我痛哭吧》
    《讓我痛哭吧》是亨德爾歌劇《雷納爾多》中的一段詠嘆調,這首作品不同於以往脫離歌詞內容、炫耀花腔技巧、的演唱風格,重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性格和情感。該曲分宣敘調和詠嘆調兩個部分,具有鮮明的巴洛克風格,演唱時嚴格注意速度與節拍,注意樂段之間的力度對比,保持聲音的靈活性和抒情性,即興裝飾音的演唱不影響歌詞大意。 亨德爾《讓我痛哭吧》的解讀與演唱     《讓我痛哭吧》是德國作曲家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所作的魔幻歌劇《雷納爾多》中的一個選段。
  • 燃燒的歌劇(圖)|詠嘆調|威爾第_網易新聞
    ,如一團烈火在舞臺上燃燒,這是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威爾第歌劇《遊吟詩人》。  大劇院在2014年製作推出的這部《遊吟詩人》,今次以不同的陣容再次上演,不僅在於愉悅我們的耳目,同時也讓我們審視世界經典歌劇藝術形態的精妙。  飾演萊奧諾拉的女高音張立萍在第一幕經典詠嘆調「寧靜的夜」中,音色圓潤通透,終極高音以極為舒展的感覺唱出,遊刃有餘。她以出色的氣息控制使得連音達到一個非常高的境界,為威爾第的旋律線提供了極大的延展空間。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歌劇的魅力」唱響經典詠嘆調(圖)
    本報訊(記者 翟志鵬 攝影 姚文生)昨日,天津歌舞劇院歌劇團在天津音樂廳舉辦了「歌劇的魅力」中外經典歌劇選段音樂會,唱響了多首經典詠嘆調。  作為歌劇中最重要的獨唱曲體裁之一,詠嘆調的表現力強,技巧性高,富有抒情性和戲劇性,往往在劇情發展的關鍵時刻演唱。
  • 美聲|著名男高音莫納科演唱詠嘆調「女人善變」選自歌劇《弄臣》
    從1939年起,他先後登臺演唱過《鄉村騎士》、《蝴蝶夫人》、《阿依達》、《託斯卡》和《奧賽羅》等名劇,從此一步步走向輝煌。莫納科是被譽為「黃金小號」的擁有宏大音量、優美音色和深刻藝術表現力的傑出男高音,是上世紀義大利男高音中最出類拔萃的人物之一。
  • 【值得珍藏的歌劇名曲】莫扎特《魔笛》夜後詠嘆調
    莫扎特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年創作出內容豐富的《魔笛》,將精緻的音樂與戲劇手法完美地融洽在一起,除了有莊嚴肅穆的氣氛與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精彩故事外,還有精美而機智的旋律,流暢華麗如泉水般汩汩湧出。 愛上《魔笛》是從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夜後開始,劇中兩段炫目的夜後詠嘆調實在愛煞人吶!怪不得名垂歌劇清史。
  • 【詠嘆調】世界第一男高音弗蘭克·科萊裡:「多麼冰涼的小手」(選自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1946年,尼爾森在斯德哥爾摩皇家歌劇院初次登臺,扮演韋伯的歌劇《自由射手》中的阿嘉德一角。1947年,出演了威爾第的歌劇《麥克白》中的麥克白夫人和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玫瑰夫人》中的元帥夫人。這些演出特別是後一部歌劇,為她帶來了極高的聲譽。尼爾森最出色的成就是演唱華格納的歌劇。她被公認為是這位德國作曲家歌劇作品的最佳歌唱家。
  • 莫扎特歌劇《魔笛》-看秦侃如演繹「夜後的詠嘆調」
    第二幕中《夜後詠嘆調》也稱《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這首極為華麗的樂曲在花腔詠嘆調中是數一數二的名曲
  • Andrea D'amelio先生為您範讀義大利歌劇詠嘆調《漫步街上》選自歌劇《波西米亞入》普契尼
    普契尼的歌劇《波西米亞入》La Boheme裡,女二號 『』穆瑟塔」(Musetta)的詠嘆調《漫步街上》Quando me'n vo(一定不要忘了關注我們,掃描頁面最下方二維碼)歌劇中的三首詠嘆調「你那雙冰冷的小手」《Che gelida manina》和「我的名字叫咪咪」《Si, Mi chiamano Mimi》「漫步街上」《Quando me'n vo》最為著名,常常作為獨唱曲目在音樂會上演出。
  • 【古典音樂小貼士】詠嘆調(Aria)
    華格納以來的歌劇趨向於大量使用宣敘調,只有極短的經過句用詠嘆調格式;同時,樂隊部分則起到主題延續和展開的作用。 18世紀時,其結構變得程式化,一般為A+B+A'的復三部曲式結構,特別是在義大利那不勒斯樂派的歌劇中。過於嚴格的程式化,阻礙了劇情發展,格魯克在其歌劇改革中打破了這種格式。詠嘆調在歌劇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可單獨作為音樂會曲目。
  • 美聲|著名女高音特蕾薩·斯特拉塔斯演唱詠嘆調「重返寂寞悽涼的故居」選自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她的足跡還包括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柏林歌劇院、巴黎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和薩爾茨堡音樂節等。她在大都會歌劇院工作36年,演出385場,飾演過41個不同的角色。她演唱的阿爾班.貝爾格歌劇《璐璐》的錄音,讓她聲名鵲起。
  • 詠嘆調聽多了,我都學會了義大利語
    說得簡單點:詠嘆調就是歌劇中的——歌。詠嘆調(aria)的詞義就是「曲調」,相當於英文的air。十七世紀末,隨著歌劇的迅速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宣敘調的平淡,希望有更富於感情色彩的表現形式,詠嘆調於是應運而生。在歌劇中,詠嘆調一般是主角的獨唱,在一部歌劇裡至少有一首,有時也會有兩首。它往往是最精彩的唱段,結構完整,需要演員掌握高度的演唱技巧。還可以拿出來單獨作為音樂會的獨唱節目來演唱。一些歌唱性、抒情性較強的器樂作品也稱詠嘆調。
  • 第三屆FUE時尚文化周暨詠嘆調的神秘花園,白色歌劇光芒之夜盛大啟幕
    第三屆FUE時尚文化周暨詠嘆調的神秘花園,白色歌劇光芒之夜盛大啟幕 2020-11-22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夜後詠嘆調】」花腔女高音的試金石」
  • 歌劇中角色的安排——宣敘調角色安排
    習慣上我們也將其被之為朗誦調,它在歌劇中的作用主要是敘述劇情和對話,它雖然是一個獨唱段落,但它既不是歌唱也不是朗誦。宣敘調常用於詠嘆調前面的簡短敘述,並作為兩段詠嘆調之間的轉換過渡性段落。具體來說,可將宣敘調劃分為兩種類型。
  • 聆聽七首莫扎特為男中低音所寫的音樂會詠嘆調
    莫扎特歌劇《魔笛》(中文字幕)莫扎特為男中低音所寫的音樂會詠嘆調所以莫扎特的音樂會詠嘆調可以說是「一花獨放」了。 莫扎特音樂會詠嘆調是不同於歌劇詠嘆調而獨立存在的一個聲樂藝術形式,與歌劇詠嘆調相比較而言,前者曲式結構更為獨立自由,規模大小不一。歌劇詠嘆調主要是用以抒發歌劇中的角色人物內心情感,每個角色或者每一唱段,都是歌劇的一部分,需要在一部完整的歌劇戲劇之中才能體現出它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