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歌劇(圖)|詠嘆調|威爾第_網易新聞

2021-01-12 網易新聞

卜大煒

  一部人性激烈碰撞、音樂與製作波瀾壯闊、演繹激情迸發的

歌劇

,如一團烈火在舞臺上燃燒,這是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

威爾第

歌劇《遊吟詩人》。

  大劇院在2014年製作推出的這部《遊吟詩人》,今次以不同的陣容再次上演,不僅在於愉悅我們的耳目,同時也讓我們審視世界經典歌劇藝術形態的精妙。

  飾演萊奧諾拉的女高音張立萍在第一幕經典

詠嘆調

「寧靜的夜」中,音色圓潤通透,終極高音以極為舒展的感覺唱出,遊刃有餘。她以出色的氣息控制使得連音達到一個非常高的境界,為威爾第的旋律線提供了極大的延展空間。如果說這曲「夜深沉」帶有一絲青衣式的冷豔,而接下來的那段詠嘆調「如此愛情」,張立萍在抒情的同時還將花腔裝飾音和經過句處理得靈動而完美,形象地刻畫出女主人公內心湧動的難以抑制的愛慕之情。

  飾演曼裡科的男高音戴玉強在劇中無論是宣敘調還是詠嘆調都演唱得情緒飽滿,一顯威爾第男高音的英雄本色。第三幕救母心切的曼裡科高唱的那首詠嘆調「柴堆上火焰熊熊」有男高音試金石之稱,戴玉強激情澎湃,兩次成功衝擊高音C,尤其曲終的那個含金量更高,要在樂隊強力度的全奏中穿透出來,直上雲霄。在中國的眾多男高音中,戴玉強的聲線獨具魅力,在不吝真聲方面有著斯苔芳諾的遺風。聲音不事修飾卻情感熱烈,質樸無華但質感強烈。從而,他的聲音形象與人物性格高度重合。

  瑪麗安·高聶蒂飾演的阿蘇茜娜很有特色與個性。這位吉普賽母親是復仇的主導人物,高聶蒂賦予她一絲「巫」的色彩。她在第二幕吉普賽營地唱的詠嘆調「火焰在燃燒」,低開高走,意亂神迷。三拍子重音的強調呈現吉普賽音樂的民族風格。

  飾演盧納伯爵的男中音克勞迪奧·斯古拉音色富有磁性,同樣以完美的連音讓音樂富有張力,而在對手戲交鋒的演唱中又不吝氣息的衝擊,從而完成對這個封建領主形象刻畫。

  照著名男高音卡魯索的說法,《遊吟詩人》這部戲需要「四個角兒」。上面所述正是這四個戲骨。然而這部戲中,一開場就是衛隊長費南多的一大段獨角戲。男低音關致京繪聲繪色地演唱了這部歌劇史中著名的男低音詠嘆調,完成了挑戰,他飾演的費南多成為出彩的第五個「角兒」。

  臺上都是戲骨,而戲魂當屬樂池中的指揮丹尼爾·歐倫。要想讓這部歌劇演得激情四射,速度和力度的把握極為重要。歐倫在樂池中一露頭就是碰頭彩,那是滿場觀眾對他寄予的極高的審美期待,他將這種期待化作助燃劑注入到音樂中。他對於威爾第音樂中動力性節奏心領神會,帶領臺上臺下演唱演奏得極具衝擊力。對於合唱「鐵砧之歌」和「士兵之歌」,他全力揮拳激發合唱隊的強力度。而在第二幕教堂讚美詩和第四幕獄中祈禱歌時,歐倫雙手合十深深俯下身子,控制著女聲合唱的弱力度。對於阿蘇茜娜忘情詠嘆時不時出現的速度下滑他做出手勢盡力催帶,而在所有原譜中一唱三嘆速度減慢之處,歐倫都是帶領樂隊耐心等待,滴水不漏。「柴堆上火焰熊熊」的高音C之後,歐倫出人意外地帶領樂隊將這首熾熱的跑馬調重複了一遍,點燃了觀眾的熱情,第三幕在觀眾的歡呼聲中結束。

  由於導演與舞美、服裝設計均由烏戈·德·安納操手,成為一站式意圖表述,因此歌劇的音樂主旨和戲劇寓意得到最大限度的闡發。由於場景多是夜間,並且威爾第的音樂也多由暗色調開幕,因此冷色調低亮度的燈光營造出濃鬱的神秘色彩。

  安納在導演手法上更是強調動態的舞臺調度。第一幕詠嘆調「黑暗卑鄙的吉普賽老婦人」,費南多在臺上左右走動,士兵組成的合唱團跟隨他來回調動而附和。第二幕阿蘇茜娜的詠嘆調「火焰在燃燒」,吉普賽群眾則或坐或臥,昏昏欲睡,那是吉普賽人在「通靈」。這種「通靈」同樣表現在舞臺前沿那一道自始至終存在的紗幕,根據戲劇情節的進展變換著投影出不同的天體,造成「3D」視覺效果,寓意另一個時空維度,這與舞臺上貫穿始終的古典主義立柱傾倒的廢墟,形成幻境與現實的虛實交換,正如同貝聿銘讓透明金字塔造型入口與羅浮宮相映襯一樣。在阿蘇茜娜完成「復仇」全劇結束時,阿蘇茜娜母親在火刑柱的巨幅天體投影極具視覺衝擊力。 烏戈·德·安納挖掘出180年前威爾第音樂和文本中的超驗色彩。 D055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威爾第 | 義大利歌劇無人撼動的大師
    Verdi)1813年10月10日出生於義大利北部布塞託附近的一個小酒館經營者家庭。舞臺上,在雄壯有力的凱旋進行曲聲中,兩千名身穿戰袍的勇士邁著整齊步伐,上千名載歌載舞的群眾歡慶勝利,而繳獲的戰利品出現真的駱駝、老虎、獅子、孔雀等動物,這樣盛大規模的演出,猜猜會出現在哪部歌劇的場景裡?
  • 威爾第 歌劇作品
    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義大利作曲家(1813.10.10~1901.1.27)     威爾第於1813年10月10日出生在北義大利靠近帕爾瑪的小村隆科勒,父親是客棧老闆。威爾第從小就喜歡音樂。
  • 歌劇中的詠嘆調
  • 歌劇的靈魂,情感的宣洩,欣賞十首世界著名歌劇詠嘆調
    歌劇詠嘆調嘆的正是生命的無奈和悽美的愛,唱出了不知多少的悲歡離合,它把歌劇的思想高度集中起來,呈現出整部歌劇的靈魂,並深深地感染著人們……今天,「影音新生活」與大家欣賞十首世界著名歌劇詠嘆調。歌劇《卡門》的著名詠嘆調《愛情是只自由的小鳥》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充分表現出卡門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這首詠嘆調講述了卡門被逮捕後,龍騎兵中尉蘇尼哈親自審問她,可她卻漫不經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調。
  • 詠嘆調聽多了,我都學會了義大利語
    說得簡單點:詠嘆調就是歌劇中的——歌。詠嘆調(aria)的詞義就是「曲調」,相當於英文的air。十七世紀末,隨著歌劇的迅速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宣敘調的平淡,希望有更富於感情色彩的表現形式,詠嘆調於是應運而生。在歌劇中,詠嘆調一般是主角的獨唱,在一部歌劇裡至少有一首,有時也會有兩首。它往往是最精彩的唱段,結構完整,需要演員掌握高度的演唱技巧。還可以拿出來單獨作為音樂會的獨唱節目來演唱。一些歌唱性、抒情性較強的器樂作品也稱詠嘆調。
  • 靈魂之聲:賞析歌劇中的女聲詠嘆調
    歌劇詠嘆調是歌劇劇情高潮時的藝術體現,也是歌劇的靈魂,是主人公在劇情發展過程中對感情的抒發。
  • 知識|歌劇中的詠嘆調與宣敘調
    詠嘆調(Aria)即抒情調。這是一種配有伴奏的一個聲部或幾個聲部以優美的旋律表現出演唱者感情的獨唱曲,它可以是歌劇,輕歌劇,神劇,受難曲或清唱劇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獨立的音樂會詠嘆調。詠嘆調有許多通用的類型,是為發揮歌唱者的才能並使作品具有對比而設計的。   詠嘆調是西洋歌劇、神劇或康塔塔等戲劇中一種極富抒情性、戲劇性的獨唱樂段。一般篇幅較大,音域寬,技巧性強,用於集中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
  • 一生必聽的10首世界著名歌劇詠嘆調
    歌劇都離不開格魯克、莫扎特、多尼採蒂、貝裡尼、華格納、比才、威爾第、普契尼、羅西尼、德彪西等等偉大作曲家們精心的創作,而歌劇中的那些優美動聽的詠嘆調,更是讓人過耳難忘,傳唱至今……今天,中國少兒音樂培訓將與大家共賞十首一生必聽的世界著名歌劇詠嘆調。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歌劇的魅力」唱響經典詠嘆調(圖)
    本報訊(記者 翟志鵬 攝影 姚文生)昨日,天津歌舞劇院歌劇團在天津音樂廳舉辦了「歌劇的魅力」中外經典歌劇選段音樂會,唱響了多首經典詠嘆調。  作為歌劇中最重要的獨唱曲體裁之一,詠嘆調的表現力強,技巧性高,富有抒情性和戲劇性,往往在劇情發展的關鍵時刻演唱。
  • 卡爾洛•貝爾貢齊丨威爾第歌劇的權威詮釋者
    在貝爾貢齊的藝術生涯中演唱最多的是威爾弟的作品,他被公認為是威爾弟作品的權威。威爾弟博大精深的音樂,在貝爾貢齊的歌聲中得到了最完美、最準確的詮釋。他對威爾弟歌劇中的句法和聲樂線條有卓越的、富有表現力的造型:它們有時像被熱情之火燃燒起來的熔巖;有時又輕巧、甜美,像輕風的吹拂。
  • 【值得珍藏的歌劇名曲】莫扎特《魔笛》夜後詠嘆調
    莫扎特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年創作出內容豐富的《魔笛》,將精緻的音樂與戲劇手法完美地融洽在一起,除了有莊嚴肅穆的氣氛與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精彩故事外,還有精美而機智的旋律,流暢華麗如泉水般汩汩湧出。 愛上《魔笛》是從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夜後開始,劇中兩段炫目的夜後詠嘆調實在愛煞人吶!怪不得名垂歌劇清史。
  • 【夜後詠嘆調】」花腔女高音的試金石」
  • 莫扎特歌劇《魔笛》-看秦侃如演繹「夜後的詠嘆調」
    第二幕中《夜後詠嘆調》也稱《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這首極為華麗的樂曲在花腔詠嘆調中是數一數二的名曲
  • 威爾第歌劇《弄臣》及其著名詠嘆調
    該部歌劇使帕瓦羅蒂得到了藝術界的肯定,沒有比威爾弟歌劇《弄臣》裡的曼圖瓦公爵的角色更適合帕瓦羅蒂來表演了。在這部影片裡,帕瓦羅蒂把這個玩弄女人感情的流氓演得太絕了。那段《女人善變》也是帕瓦羅蒂唱得最有感覺的唱段了。如果說魯道夫是帕瓦羅蒂成功塑造的第一個角色,那麼曼圖瓦公爵這個角色和《弄臣》這部歌劇才是讓帕瓦羅蒂真正傾倒了全世界的作品。
  • 解讀亨德爾歌劇詠嘆調《讓我痛哭吧》
    《讓我痛哭吧》是亨德爾歌劇《雷納爾多》中的一段詠嘆調,這首作品不同於以往脫離歌詞內容、炫耀花腔技巧、的演唱風格,重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性格和情感。當時的歌唱家是演出的中心,作曲家處於從屬地位,劇情是拼湊的,歌唱家全神貫注於即興表演各種花腔、快速樂句和裝飾音,極力炫耀自己驚人的絕技,觀眾也主要聽一段詠嘆調結束前的華彩樂段。這種以閹人歌手為代表的,脫離歌詞內容、炫耀花腔技巧、堆砌各種裝飾音、形式主義的演唱風格,一度佔據歌劇演出的主導地位,使歌劇漸漸變得蒼白和令人乏味。
  • 義大利歌劇素描
    詠嘆調(Arias)詠嘆調是歌劇中主角們抒發感情的主要唱段,它們的音樂很好聽,結構較完整,能表現歌唱家的聲樂技巧,因而我們經常也會在音樂會上聽到它們,如《蝴蝶夫人》的詠嘆調「晴朗的一天」,《茶花女》的詠嘆調「為什麼我的心這麼激動」等等。
  • 10首經典雋永的歌劇作品,聽完不枉此生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中最著名的詠嘆調,此版本由義大利「美聲歌劇」復興的代表人物Maria Callas所演唱。Libiamo, ne' lieti calici」 Luciano Pavarotti & Dame Joan Sutherland = 《Libiamo, ne' lieti calici(飲酒歌)》,出自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
  • 【詠嘆調】世界第一男高音弗蘭克·科萊裡:「多麼冰涼的小手」(選自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多麼冰涼的小手」是魯道夫這一歌劇角色在歌劇中的一首詠嘆調,這個唱段由於其演繹詮釋有相當難度而被譽為世界男高音的試金石,也正因為如此,如何正確理解和演唱這首作為男高音保留曲目的經典詠嘆調成為聲樂演唱領域不斷被人揣摩和思考的問題。
  • 視頻|夜後詠嘆調《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 Diana Damrau
    達姆嬈在聲樂界的造詣,經多年來在歐洲確認後,來到北美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一鳴驚人,聲勢猶勝過從俄羅斯東渡紐約的安娜.聶特萊科Anna Netrebko。《魔笛》是莫扎特晚期創作的一部集古典歌劇精華之大成的經典之作,劇中各個角色的音樂生動優美並富有特色,各異的形象風格巧妙地組合成一個整體,充滿神奇的光彩和聖潔的藝術感染力。
  • 歌劇欣賞快速入門指南
    在聽第一幕第一段詠嘆調《聖潔的阿依達》時,你能不僅感受到威風凜凜的旋律,還能體會到背後的含義——拉達梅斯對阿依達的深愛讓他對自己出徵必能獲勝懷有堅定信念。高超的歌唱技巧的展示,詠嘆調的戲劇性和抒情性,重唱的立體感、樂隊伴奏的情感渲染、氣氛烘託.歌劇時的這一切都離不開歌劇特有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