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林安梧教授的認識

2021-02-19 凝聽

「我們生活的社會,

特別需要珍惜這份精神資產」

主播:陳復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本期內容

陳復

臺灣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博士後研究,現任臺灣宜蘭大學副教授兼生命教育研究室召集人,臺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理事,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副理事長,海峽兩岸心理諮詢協會榮譽理事長。

誠意面對人生的心學家,研究與傳播心學二十餘年,寫過十幾本書。大陸國考心理諮詢師,專業研究領域在結合心學與心理學,發展華人本土心理諮詢,讓人活出生命的喜樂與智慧。

林安梧教授是臺灣知名哲學家,作為一名儒者,他早年師從牟宗三先生,後來是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判教與圓教性格強烈,重視儒學價值傳承,道家與佛家則居於輔助性意義,重視本質論與修養論;安梧老師則覺得儒道同源而互補,重視歷史社會傳統發展脈絡,他認為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問題意識,新儒學崛起於清末民初內憂外患巨變,強調如何肯定人的生命價值,如今兩岸進入承平時期,則應思考新的環境衍生的不同問題,因此他提倡「後新儒學」,從生活儒學角度來談公民儒學,思考儒學如何調節現代,解決人心異化的問題。

安梧老師長期關注儒釋道三教間的繼承與對話,提出陽明學、《金剛經》與《道德經》思想的意義治療學,主張以經典思想對人心達到涵養、解惑與復歸生命定向的功能。他在臺中創辦元亨書院,講授儒釋道各家經典,傳播傳統思想於社會,並對我們正在發展中的華人本土社會科學高度關注與支持。安梧老師跟我說,他覺得人們常討論「中華傳統文化是否妨礙現代化」,這其實是虛假的命題,中華文化不會妨礙現代化的進程,且現代化不只有西方這一條道路,癥結是過去中華文化的發展長期隱晦不明,西洋文化過於高亢彰顯,反而造成如今現代化呈現諸多問題。

安梧老師在上課時常會問同學:「儒道佛三家融通何以可能呢?」聽完大家各種發想後,他會解釋說:「這三家就學問系統而言是『學』,就思想流派而言『家』,就其教化宗教意義來講,稱做『儒教』、『佛教』或『道教』,這都沒問題。」他常特別提醒:儒釋道與西洋宗教差異很大,尤其不是一神論,不是「信靠」的宗教,而是「覺性」的宗教,更是直面生命存在的宗教。三教的經典都不是靠「上帝啟示」,而是在對話中生成。它們意識到語言的弊病,主張跨過語言,追求言外的意義,這是三教融通的重要基礎,更是在廿一世紀三教帶給人類文明最重要的一大貢獻,我們生活在臺灣社會,特別需要珍惜這份精神資產,對於大陸朋友而言亦復如此。

安梧老師表示,中華文化非常重視「共同體」這個概念,每個人都是「身心共同體」,家庭是血緣共同體,國家是政治共同體,教育是文化共同體,天地是自然共同體,這些共同體會合,就形成儒家主張「天地君親師」的人倫共同體,最終達到世界大同的理想。道家強調自然共同體,主張無為復歸於自然。佛教進入更寬廣的「宇宙共同體」。佛教看重世間諸苦,要渡眾生到彼岸。在中國經過發展後,認為所謂彼岸當下即是,一念覺就是彼岸,這是「聖」,一念不覺就是此岸,這是凡夫。彼岸淨土與此岸淨土連接,於是佛教變得比過去更為恢弘,但其變化的原因是中國佛教融合儒道兩家思想。

安梧老師覺得當前現代性最可怕的後果就是底線的破壞。人們為了彰顯上帝的榮耀,追求合理的思考和生活,並在工業革命的過程中累積更多財富,但是隨著財富累積與資本擴大,卻漸漸背離信仰並遺忘底線,導致種種惡果。這是西洋現代化帶來的惡果。其實,華人的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就體現儒釋道三家思想的融合。儒釋道思想就在你的生活中,他舉例來說,考試前父母總是鼓勵孩子認真複習,這是儒家「自強不息」的思想;在考試前夕,父母會讓孩子好好休息,不要過累,這體現道家思想;在進考場前,父母會跟孩子說考試時不要想太複雜,只要專心答題,選擇題猶豫不決時要相信直覺,這就是佛教的「當下自在」。

安梧老師並不同意杭廷頓和福山的觀點,他覺得文明的衝突只是表面,其實當前世界的衝突來自於霸權衝突。這個世界已經被霸權所籠罩,意識形態鬥爭已經侵入文化中,這是現代化發展的問題,更是歐洲中心主義帶來的嚴重問題。歷史不可能終結,人類不可能用話語去處置這個世界,人們誤認自己掌握話語,就掌握一切,這根本是對天道的僭越,這是拿話語論定為優先的西洋傳統造成的遮蔽。唯有擺脫話語的控制,人們才可能回歸到生命的根源,回歸到存在本身,免除這些爭端。中華文明作為唯一數千年來未有斷裂的古文明,應該讓王道概念在中華母土很好地生長,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新的參照和可能,歡迎大家可常收聽林安梧教授提供給大家的音頻。

-詳細內容點擊上方音頻-



【相關人物】

林安梧

臺灣臺中人。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現任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臺灣大學哲學博士。

 

先後擔任臺灣清華大學教授、南華大學哲學所創所所長、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臺灣元亨書院創院院長,同濟大學中國思想與文化研究院院長、山東大學儒家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傑出海外訪問學者及儒學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山東大學特聘教授。發表《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存有、意識與實踐》、《牟宗三前後》、《儒道佛三家思想與廿一世紀人類文明》、《林安梧訪談錄:後新儒家的焦思與苦索》、《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等專著二十餘部,專業學術論文二百餘篇,關注儒釋道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林安梧師從牟宗三先生,是當代新儒學第三代中極具創造力的思想家,在牟宗三先生「兩層存有論」的基礎上提出「存有三態論」,認為「儒道同源而互補」,主張融通三教,面對廿一世紀文明的新挑戰,展開對話與交談。方法論上,以船山學、十力學為基礎,提出「道、意、象、構、言」五層詮釋的中國詮釋方法論。林安梧尤為關注儒學的現代適應性問題,近年來更深研哲學治療學之可能,曾以普通話及閩南語開講《四書》《金剛經》《易經》《道德經》等,推動民間書院講學之風不遺餘力!

【相關閱讀】

讓幸福與不幸福獲得轉彎

你,放下了嗎?

相關焦點

  • 林安梧:人類所應該追求是和平,而不是衝撞
    教授兼所長上海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安梧先生部分著作N:文化如何生根?L:文化怎麼生根,其實我有幾個提法,我一直認為有些部分政府應該介入。舉個例子好了,比如說怎麼讓儒家文化生根,要恢復濟世之禮,恢復濟世之禮那應該鼓勵,鼓勵最好三代人能夠住在同一個社區,有一些共同生活的經驗和記憶,彼此的人文關係上密切。
  • 人大教授張鳴:我不是流氓教授
    中國青年報報導:在中國,著名教授雖多,著名而敢說話且「粉絲」眾多的教授卻不多。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算一個。張鳴敢說話,學生可以從課堂上領略,網友則從博客上感受。截至目前,張鳴新浪博客的點擊率已經達到了948萬,他的評論文章常常穩居博客頻道的首頁。近日,張鳴說的話分別被兩家出版社結集出版。
  • 追問:為何我從來不認識屠呦呦?
    碧翰烽:為何我從來不認識屠呦呦?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5日宣布,來自中醫科學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員屠呦呦與另外兩名外國科學家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獎。屠呦呦遂成為中國大陸地區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人士。在國人興奮之餘,屠之獲獎也引發了很多爭論,包括屠呦呦緣何多次落選院士、及集體科研成果的署名權等問題。
  • 哈佛教授坎貝爾:席勒當年指導我論文
    「鮑伯是我的論文導師。」哈佛大學教授坎貝爾(John Campbell)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回憶了他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羅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的學術合作。和席勒的研究領域類似,坎貝爾的理論貢獻體現在創立了「金融計量經濟學」以及對長期資產配置實證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 為什麼我佩服陳平教授?
    今天我所在的蘇北小城,氣溫回升了,最高溫度20多度。昨天還是零下,今天都有人穿短袖了。琢磨不透的天氣。
  • 普林斯頓留學生:我所認識的約翰納什和他妻兒
    我必須寫寫我所認識的約翰-納什,可我難以下筆。一個開頭就是一個定義、一個基調,而約翰-納什恰恰是難以定義的。在普林斯頓的四年我有多次機緣認識他,「認識」,卻不「了解」,每一次認識總是推翻前次剛形成的定見。事到如今,這些複雜的事實和感觸,層層重疊在一起,我只能指著他嘆息:「看啊,這人……」所有的讚美、憐憫、嘲諷,看啊。那就看吧,看看這人。
  • 「Always」斯內普教授
    Alan Rickman2016年1月14日,「斯內普教授」的扮演者Alan Rickman去世。他的家人在昨天一份聲明中說,Alan Rickman罹患癌症而亡,享年69歲。J.K.羅琳首先表達了自己的哀悼,描述他為一個「偉大的演員和一個極好的人」。她在推特上寫:聽到Alan的死訊,我的震驚和絕望已經無法用言語表達。
  • 再見了,斯內普教授,儘管我仍難以接受
    >來源 | 文藝sao客(so_art)經授權發布據英媒消息,當地時間1月14日,英國著名演員艾倫·裡克曼(Alan Sidney Patrick Rickman)因癌症在倫敦去世,享年69歲。聽到這個消息時整個編輯部哀嚎一片,這位演技紮實、紳士範兒十足的演員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心頭愛,此時此刻,回顧他人生的10大關鍵角色,以及最能形容當下心情的一句話,也是他主演過電影的片名:Truly, Madly, Deeply
  • 我薦|童元方:洪業教授及其《<史記>三講》
    散文選自《列子》、《韓非子》、《晏子春秋》,以及《新序》、《列女傳》等書;傳記則出於《史記》的廉頗、藺相如、魏公子和範雎、蔡澤列傳等。至於這本集子的編纂是從海陶瑋(J.R.Hightower)開始到目前韓南(Patrick Hanan)好幾位教授逐年修訂演化而成。「文言文」這門課,一星期中有三節,是由教授主講。
  • 金剛狼3中X教授被X-24殺死,如何評價X教授的一生?
    答|百度派 @MR.C《金剛狼3》是狼叔的最後一部電影,在上映前用了一年的事情去預告,狼叔的最後之作等等作為一位漫威粉,我也去看了一遍算是對狼叔致敬吧,看完之後,我又緊接的回去刷了X戰警的全部系列;說真的看完了我很壓抑,有一種有力氣使不出來的感覺,不僅僅是對金剛狼的無奈
  • 知名教授歸國,全職加盟北大!這位餘高校友,你認識嗎?
    北大官網截圖徐冰君教授在社交媒體平臺發文徐冰君教授簡介2020年歸國,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19年至今 ,Centennial Development講席副教授,美國德拉瓦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2013–2019 年,助理教授,美國德拉瓦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2011
  • 清華教授:《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戳中了誰的痛點
    最近,清華教授劉瑜一篇題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後標題被自媒體改為《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演講引爆了網絡,引起了網友的廣發熱議。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很低調,聽去也無可非議,為什麼從一個清華教授的嘴裡講出來會引起軒然大波,乃至引起群嘲呢?這到底戳痛了誰的痛點?
  • 寵文:「教授,門外有個長腿美女找你」他微笑:「那是我媳婦!」
    十年書齡小仙女,每天為大家推薦精美小說,喜歡看小說,關注我就夠了。本期整理了要推薦給大家的是:寵文:「教授,門外有個長腿美女找你」他微笑:「那是我媳婦!」書中精彩不斷,趕快閱讀!第一本:《教授很專一》作者:暖小寶簡介:佟教授,顏值巨高,才華爆表,還是黃金單身漢。可惜廖筱櫻是個反應慢半拍的,全世界都知道教授在追她時,她才問那麼一句:「教授,你是在追我麼?」
  • 《親愛的自己》面對投資誘惑,高教授的小眼神絕了:當我書呆子?
    在這部劇裡面,劉詩詩扮演的角色是李思雨,而李思雨效力的公司就是電池公司,而李思雨效力的公司也是遇到了大麻煩了,那就是有一位叫做高教授的天才發明家在公開課上自信放話:「要是我研究成功了,潘志勇(李思雨公司老總的名字)的綠寶,就得自盡。」
  • 每天做夢能中樂透,日本教授要直接召我去做修士?!
    只好閉上眼睛來做個美夢,教授喊我直接回去讀書了。終於可以擺脫這惡臭的工作了。夢醒了,電話響不停!微信回不完!會議開不完!無語!算了,還是閉上嘴巴用文字來溝通和繼續完成社會主義生存之道。我不太信奉別人的路放在我身上就一定能行,而且我也不喜歡和別人一樣。一點意思都沒有!啥也不是!
  • 周春塘教授與華梵大學
    周教授是一位學問人品出眾,而性情溫文儒雅的謙謙君子,當年承其四兄,成大管理學院退休院長周春堤教授極力推薦來華梵大學任教,盛讚其幼弟。春塘教授果然學貫中西,文學造詣非凡。至於國學,凡儒家佛教、老莊哲學、詩詞歌賦無不精通,他送過我一本他的英文詩集,意境高遠,比外國詩人寫的更好。周教授待人溫厚親切,令人敬重。
  • MERS 「零號病人」發現者、埃及教授扎基:我們對病毒的認識還遠遠...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曲翔宇】在埃及首都開羅赫立奧波利斯區,有一幢離總統府不太遠的寫字樓,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醫學院病毒學教授阿里·穆罕默德·扎基的工作室就在其中。作為最早發現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的病毒學家,扎基在全球享有盛名。
  • 這位臺灣教授,我想讓他火!
    苑教授追問:「哪裡來的?」女同學笑道:「大陸。」苑教授強調道:「非常好,祖國來的非常好,感動得不得了,我喜歡!」近日苑教授的另一則視頻又感動無數網友「大陸就是祖國我甚至不認為只是我的祖國而是我們的祖國。」
  • 教授,當我在情竇初開的花季,我深深地愛過你
    第一次聽韓教授的課是在大二下學期的第一周。那一天我不知道我是怎麼度過的,總之,那一天課後我目送著他孤獨地遠走,我點點滴滴的淚落。或許這就是愛的感覺,我確切地感知到,我對韓教授生出了異樣的愛戴。我亦不能無視這種奇妙的存在。
  • 專訪中科院國際科技合作獎得主Jan-Christer Janson 教授:我非常...
    在向生物谷記者陳述此次獲獎心得時,Jan-Christer Janson教授表達了對中科院和合作夥伴的深沉感謝,並多次提及了其與馬光輝教授和蘇志國教授的長期合作關係。 Janson教授自1994年便與蘇志國教授結識,此後開啟了長達20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