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方劑可化痰行水,是張仲景為「嘔吐,眩暈,心下悸動」而設

2021-01-17 太陽說易

小半夏加茯苓湯為化痰利飲的名方,此方劑出自《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並治》,為溫化水飲的基礎方劑,是治療嘔飲的主方,此方劑是小半夏湯加茯苓,小半夏湯被稱為是嘔家的祖方,嘔家的聖方,可見此方劑在眾醫家心目中的位置。

《金匱要略》說:「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卒嘔吐」,就是突然的嚴重嘔吐,可以說是嘔吐的急證,「心下痞」,心下痞滿,胃脘部脹滿不舒,「眩悸者」,也就是嘔吐伴見頭目眩暈心下悸動,這些症狀是由什麼引起的呢?張仲景告訴了我們,是「隔間有水」,膈間有水飲留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水氣凌心所致的眩悸,上面說了,止嘔吐,小半夏湯就可以,但現在還有水飲導致的眩悸症狀,所以說,小半夏湯止嘔的力量不夠,還得茯苓來配合導飲下行,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故此方劑是標本兼治的方劑。故黃樹曾在《金匱要略釋義》中說:「卒,驟然也,同猝,病暴作曰卒。嘔吐者,有聲有物,間或無聲也。心下痞,謂心下滿而不痛也,膈間近心下。水,即飲之未凝聚者。眼黑心跳曰眩悸。 此證主以小半夏加茯苓湯者,因生薑能止嘔吐,半夏能開痞,茯苓能行水而止眩悸也」。

《金匱要略》又說:「先渴後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此條文是講渴與嘔的關係,「先渴後嘔」,就是說以前沒有嘔吐的症狀,是渴後飲水多的原因,導致飲邪產生,水停心下,也就是胃脘,正常情況下,渴水也很難導致飲邪停留,究其原因,是脾胃虛弱,脾的輸運失司,運化水的能力低下,胃氣不降,從而產生了嘔吐的主要症狀,是一個本虛標實的範例,通過溫脾化飲而止嘔吐。故此方劑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代表方。

此方劑只有三味藥組成,分別為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在《傷寒論》中用湯洗半夏,使粘滑盡去,以減其毒性。姜與半夏配伍既可解半夏之毒,又可協同增效,對於臨床上見到的姜半夏,有用姜制約生薑毒性之意,也有加其降逆止嘔的效果。而方中除半夏的止嘔作用外,尚有生薑的止嘔健胃作用。家裡人若有嘔吐不止的情況,此二味就是小半夏湯,加茯苓重在滲利水溼,健脾益氣。故趙良仁在《金匱玉函經二注》中說:「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陽氣必不宣散也。經云:以辛散之。半夏、生薑皆味辛,《本草》:半夏可治膈上痰、心下堅、嘔逆者;眩,亦上焦陽氣虛,不能升發,所以半夏、生薑並治之;悸,則心受水凌,非半夏可獨活,必加茯苓去水、下腎逆以安神,神安則悸愈也」。

此方證為水津不得所化而為水氣,水氣肆虐脾胃,濁氣上逆,以此而演變為脾胃支飲水盛的病理病證。根據嘔吐頻繁,吐後即渴,渴欲飲水又吐,舌質淡,苔滑,脈沉為用方審證要點。正確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湯,以主治脾胃支飲水盛證為基礎方,以主治肺寒飲證為臨床擴大應用。小半夏加茯苓湯再加陳皮甘草就是著名的二陳湯,為治療痰飲病的主方。痰不僅是指咳吐出來有形可見的痰液,還包括一些停滯在臟腑經絡等的痰液,可通過其所表現的證候來確定,這種痰稱為"無形之痰"。梅核氣為痰氣凝結於咽所致的自我感覺,屬於痰飲氣鬱之證,故宋代《和劑局方》認為小半夏加茯苓湯:「治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咳不出,咽不下,此其氣之所為也」。

水飲停滯,對全身之影響不居一處,僅從上焦而言,水飲上逆於肺,輕者可見短氣,重則暴發喘滿,水停心下,上凌於心則發心悸,蔽冒清陽則有目眩,目為清竅,水飲蔽冒可見目眩,但耳鼻也為在上的清竅,濁陰在上,清竅不利可致目眩,有時也可見到耳鳴耳塞嗅覺不靈等症狀,小半夏加茯苓湯為水飲停於胃脘而設,但此方劑與五苓散,澤瀉湯等合方應用,會治療更多,範圍更廣的痰飲病證。脾胃溼熱證,慎用本方。

相關焦點

  • 《金匱要略》:對於「五勞極虛」之證,張仲景的一方最為適用
    由此我們看到,大黃蟄蟲丸證,其實是人體的各個臟器都出現了問題,本質為血枯而凝結,屬陰虛之極,因此條文開始就言明「五勞虛極」。這就要從肝強脾弱的角度來分析這個病證,我們知道,脾土克腎水,脾土虛,則土不制水,因此,腎水凝鬱,陰盛格陽,上克於心,心火受邪。
  • 張仲景唯一的減肥方,兩味藥材泡水,化痰積,健脾胃,還瘦身!
    另外,今天再分享給大家一個張仲景主打減肥的方子——枳術湯。  只需2味藥材,泡水喝就行,簡單方便,結合日常飲食、運動、身心調理,瘦身效果會更好哦。  為什麼說這個方子主打減肥呢?  因為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說這個方子主要調理如下症狀: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
  • 張仲景小方:橘枳薑湯,治胸悶胸脹胸疼
    總覺得胸中堵得慌,一時上不來氣,是因氣滯而停飲,胃失和降所致,故可伴見心下痞滿,嘔吐氣逆。這時可試著服用橘枳薑湯行氣化飲,和胃降逆。 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記載:「胸痺,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也主之。」組成:橘皮 12克、枳實 2.5克、生薑 6克(劑量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橘皮一般指陳皮。
  • 【每日一膳】二陳湯:燥溼健脾、化痰止咳、理氣和中
    溼痰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則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則噁心嘔吐;阻於胸膈,氣機不暢,則感痞悶不舒;留注肌肉,則肢體困重;阻遏清陽,則頭目眩暈;痰濁凌心,則為心悸。治宜燥溼化痰,理氣和中。方中半夏辛溫性燥,善能燥溼化痰,且又和胃降逆,為君藥。橘紅為臣,既可理氣行滯,又能燥溼化痰。
  • 《傷寒論》:此方劑可清熱利水育陰,是下焦水熱互結的名方
    豬苓湯為祛溼劑,出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具有利水,養陰,清熱的功效。本方以利水為主,兼以養陰清熱。主治水熱互結而兼陰虛之證。傷寒之邪傳入於裡,化而為熱,與水相搏,遂成水熱互結,熱傷陰津。此證為白虎湯證誤下後的變證,下焦是水液代謝的重要場所,攻下後,津液受傷,陽明餘熱猶存,而且邪熱又客於下焦,熱入下焦必然和水相結,因此,形成水熱互結的證候,水熱互結,氣化不利,津液不化,水液不能化生津液,當然,熱灼陰津,津液受損,津不上承,故口渴欲飲。氣化失司,排除廢水的功能也會發生障礙,故小便不利。
  • 《金匱要略》:張仲景的一方,可用杏仁代替麻黃以洩水腫
    究其原因,是因為「其人血虛,麻黃髮其陽故也」,也就是說患者血虛,肺氣不宣,麻黃可宣肺,但發汗力很大,中醫有汗血用源的說法,奪汗則亡血,故血虛者不可發汗,麻黃尤當嚴禁。但從張仲景的用藥看,可知杏仁有代麻黃以驅水氣治療水腫的作用。
  • 眩暈的臨床表現是什麼啊?
    眩暈的患者在發作時常常會感到天旋地轉,甚至會出現噁心、嘔吐、冒冷汗等症狀,有時候還伴有復聽、耳鳴、耳聾、面色蒼白、四肢冰涼等。眩暈的患者在臨床上主要分為五種類型,分別為肝陽上亢型、痰濁上蒙型、瘀血阻竅型、氣血虧虛型以及腎精不足型。 肝陽上亢型:患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眩暈,頭目脹痛,口苦,平時的脾氣比較暴躁,症狀會隨著情緒的變化加重,有時候會出現肢體的震顫,舌紅苔黃,脈弦。主要用天麻鉤藤飲治療,起到平肝潛陽、滋養肝腎的作用。
  • 率谷穴:頭痛、眩暈、嘔吐
    【功能主治】 頭痛,眩暈,嘔吐,小兒驚風。 配印堂、太衝、合谷治 小兒急慢驚風、眩暈、耳鳴; 配合谷、足三裡治流行性腮腺炎。
  • 讓王俊凱眩暈嘔吐退出跨年演唱會的耳石症究竟是啥?
    有報導稱,王俊凱因眩暈嘔吐,退出了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的現場直播,最後經過診斷為耳石症。其實就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指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特定位置的時候,出現的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眼震、嘔吐。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於控制我們身體平衡的半規管出了問題。半規管又是什麼呢?半規管其實是我們身體內維持姿勢和平衡有關的內耳感受裝置,內耳的組成部分。由上、後和外三個相互垂直的環狀管,即上半規管、後半規管和外側半規管組成,連接內耳與前庭。
  • 《金匱要略》:張仲景的一方,不但可去腹水,也可改善腎功能
    越婢湯內麻黃為主藥可發汗而解外表,方內用大量的石膏,故內可清肺胃之熱,以生薑、大棗增強發越水氣之功,不僅使風邪水氣從汗而解,也可借宣肺通調水道之力,使水邪從小便而去。越婢加術湯,是在越婢湯中加入四兩白朮。其應用條文說:「裡水,越婢加術湯主之」。越婢加術湯證不一定是風水,它沒有表證。它是裡水,《金匱要略》說:「裡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
  • 眩暈嘔吐久治未愈,很可能是這個原因…
    :陳女士的眼睛不由自主產生晃動,水平向右快速滑動,這是自發眼震,正常人在暗環境下大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自發眼震。 眩暈 此「暈」不簡單,會讓人有一種全世界在眼前一秒轉一圈的空間錯亂感,還容易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的紊亂,導致噁心、嘔吐、走路不穩等症狀。
  • 坐車的時候經常暈車怎麼辦,眩暈,嘔吐?
    眩暈只是小事,頭疼,嘔吐才是最丟臉的。尤其是在公共汽車上,即難受了自己,也噁心了別人,實在是一件讓人覺得麻煩的事情啊……如果是坐長途汽車的話,暈車者最好自帶暈車藥,提前半小時服下。暈車者儘量少吃油膩的食物,也不要喝太多的水。暈車的時候脾氣會比較暴躁,可以選擇轉移注意力,如觀察某個事物,某個人,這樣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的。
  • 年紀輕輕,一起床就眩暈嘔吐,原來是這個病在作祟……
    圖源:視覺中國付醫師到了急診室,見到了這位一起床就眩暈嘔吐的年輕患者。家屬說在五六年前,付醫師還在另一家醫院工作的時候,有一天晚上也是這樣突發眩暈嘔吐,白天做了一些檢查,到了晚上患者仍然眩暈嘔吐,值班的付醫師接診後做了查體考慮耳石症,做了一次復位治療,症狀竟然神奇的消失了。
  • 中學老師反覆眩暈、聽力下降,一查原來是「耳水不平衡」!
    原因是王老師最近兩年反覆的眩暈聽力下降,發作的時候非常難受,還會噁心嘔吐,別說工作了,生活都很受影響。一家人帶著王老師到處看病,去醫院用點藥物就會緩解一些,不過仍然反反覆覆發作。我們最後接診了王老師,通過詳細的詢問病史和相關檢查,最後診斷為「梅尼埃病」。
  • 夜裡醒來翻身突然眩暈又嘔吐,醫生一雙巧手解難題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楊璞)白天頭暈很多人都遇到過,但是睡覺睡得好好的,只是醒來翻個身竟然都暈了,而且還嘔吐,這是怎麼回事呢?近日,南京市民張女士就遇到了這個讓她苦惱的問題,讓她更驚訝的是,醫生僅憑一雙手就把她這個難題解決了!
  • 一花一石相配,降逆止嘔、止咳,醫聖張仲景也愛用,知道是什麼嗎
    當然,若是從中仔細挖掘,張仲景具體遣方用藥的經驗也是可見一斑。旋覆代赭湯是醫聖張仲景創立的經方之一,而方中有旋覆花、代赭石、生薑、人參、半夏、甘草和大棗等中藥,而在方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兩味中藥便是旋覆花和代赭石,它們一花一石,卻是一個十分經典的搭配。
  • 眩暈嘔吐+站立困難,主帥透露初步判斷為腦震蕩
    兩隊在開場後就打得非常激烈,雙方前三節戰成87-87平,第四節前半段也非常膠著,但最後時刻,福建男籃小外援高登開始個人表演,他全場轟下44分13助攻,末節獨得16分,獨自率隊渡過難關,拿下這場焦灼的拉鋸戰勝利。
  • 醫聖「張仲景」的傳說故事合集!(下)
    ,有一日走進桃花峰下的原始森林。張仲景問旁邊看告示的當地人:這個知府為官如何? 當地人回答:頗為清廉。既是好官,他就去看看能否幫得上忙。張仲景撕下告示,當差的就把他帶到官邸見知府。官邸內堂襄陽城所有的名醫齊聚,大家看來了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不免覺得:我們都不會,你怎麼會?仲景看看知府的孩子,然後就叫僕人打兩桶井水,地上鋪了一個草蓆,將井水灑下,把那小孩子放在冰冷潮溼的草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