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張仲景的一方,不但可去腹水,也可改善腎功能

2020-12-23 太陽說易

越婢加術湯是越婢湯加白朮。為了進一步了解此方,我們必須簡單地了解一下越婢湯。越婢湯載於《金匱要略》中,「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汗自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其由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五枚, 甘草二兩組成。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越婢湯可宣肺洩熱,散水消腫。《金匱發微》說「惟身重則病在肌肉,一身悉腫則病在皮毛」。身重,是隱性水腫,肉眼不見,壓之不顯。一身悉腫則是明顯的水腫。二者在本質上沒有區別,只是水腫的程度不同而已。

條文中「一身悉腫,脈浮,惡風,續自汗出」,故越婢湯證它既有表,內裡也有熱,條文後又說「無大熱」,但是續自汗出,就與內熱有關,雖然出汗,但不惡寒,故表不虛。越婢湯內麻黃為主藥可發汗而解外表,方內用大量的石膏,故內可清肺胃之熱,以生薑、大棗增強發越水氣之功,不僅使風邪水氣從汗而解,也可借宣肺通調水道之力,使水邪從小便而去。

越婢加術湯,是在越婢湯中加入四兩白朮。其應用條文說:「裡水,越婢加術湯主之」。越婢加術湯證不一定是風水,它沒有表證。它是裡水,《金匱要略》說:「裡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術湯主之」。裡水,就是水在裡面,一身面目黃腫,黃腫,指水腫微發黃色,為水因熱蒸之象,但不是黃疸。一身面目黃腫,是說全身以及面目都發黃腫。脈沉表示病在於裡,沉脈主裡,也為有水飲之應,小便不利則水不得排洩而外溢,故令病水。所以是全身水腫,水被熱灼,故小便不利。若小便自利,代表這水有地方宣洩,就難免損傷津液,津液亡失,所以病人就會有口渴的現象,裡水,溼氣盛則會肌肉酸痛,所以水腫,有汗又口渴,小便不利,肌肉酸痛,是越婢湯加白朮湯證的主要特徵。

患者在服用越婢湯加術湯後,小便會增多,浮腫也就隨之而退。越婢湯加白朮的原因,就是因為口渴。口渴,在古代醫學裡面,這是體內有停水的外在表現,也是用白朮的依據。這種渴感比較嚴重,但大多伴有浮腫、多汗、大便如鴨溏等。白朮配麻黃,利水作用較好。根據傳統的用藥習慣,浮腫者用白朮,腹脹舌苔厚膩者用蒼朮。如果還有怕風冷、關節痛者,加附子。越婢湯中加入一味溫性的白朮,以逐水利尿。而不嫌其熱的原因,是因方內有寒性的石膏,並且用量很大,故能減少白朮的溫性,再配合麻黃、姜、棗、甘草,不但可加強利尿逐水,而且還具有有健胃解熱的功效。

此方證為脾胃陽鬱,氣機鬱滯,故身重,四肢倦怠;陽熱充斥於外,則身熱;熱擾於心,則心煩;濁熱下灼,則小便不利;陽氣鬱滯,氣不化水,水氣內盛而外斥,則一身面目水腫;熱傷陰津,則口渴。另外臨床上,在前症的基礎上舌紅,苔薄黃,脈沉均為脾胃陽鬱水氣之徵。其治療方法當宜調理脾胃,行水清熱。方中麻黃髮越脾胃鬱陽而行水氣,雖有過汗之弊,得白朮扶脾止汗,則發汗不至於多汗。石膏清透脾胃陽鬱之熱。白朮健脾燥溼以運化水溼,杜絕水溼變生之源。生薑宣散,調理脾胃氣機,發越鬱陽而降逆。大棗、甘草,補中益氣,和中補脾,並能調和諸藥。

總之,在此方中麻黃的作用是宣通肺絡,宣發陽鬱而散水氣,故因主治病證不同,配伍的藥物不同,麻黃所起的治療作用也不同。實踐證明,本方所主水腫證,是以腎功能障礙者為多見。臨床所見,一身面目黃腫,再細辨有越婢加術湯證,用此方劑多有良效,不但使水腫和腹水消退,而且也可使腎功能有所好轉。若陽虛明顯者,加附子,以溫陽固表;若眼瞼水腫者,加桂枝、茯苓,以化氣行水;若小便不利者,加滑石、車前子、瞿麥,以利水通小便;若氣虛者,加黃芪、蒼朮,以補氣燥溼化水等。、

相關焦點

  • 《金匱要略》:對於「五勞極虛」之證,張仲景的一方最為適用
    大黃蟄蟲丸是張仲景《金匱要略·虛勞血痺病篇》中的一個丸劑方子,縱觀虛勞血痺病篇中的代表方劑,補肝潤燥的天雄散,扶脾熄風的薯蕷丸,補腎納氣的腎氣丸,助肺催眠的酸棗仁湯,今天我們主要分析大黃蟄蟲丸能夠治療哪一類的疾病,以便在臨床中加以使用。
  • 《金匱要略》:張仲景的一方,可用杏仁代替麻黃以洩水腫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湯出自《金匱要略》,其原文說:「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其症應內麻黃,以其人遂痺,故不內之,若逆而內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麻黃髮其陽故也」。其原方組成為茯苓四兩,甘草、乾薑、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夏、杏仁(去皮)各半升。
  • 《傷寒論》與《金匱要略》需要發揚,更需要傳承
    我看了一篇文章,他說的很有道理:《傷寒論》與《金匱要略》擔當的是指導初學者診病、用藥、處方的任務。用現在的話說,《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屬於那個時代的臨床學科。 在當今中醫臨床學科已經逐漸分化的情況下,《傷寒論》已經不再是臨床學科了。近20年來,把《傷寒論》、《金匱要略》和《溫病學》放在一起稱之為「臨床基礎學科」,這只是某些人一廂情願地仿照西醫的學科課程模式,是閉門造車的產物。
  • 《金匱要略》建中湯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小建中湯由桂枝湯倍用芍藥加飴糖組成。雖以甘溫補脾,建立中焦為主,但酸甘可以化陰,甘溫可以助陽,故能調和陰陽。《金匱要略心典》云:「是方甘與辛和而生陽,酸得甘助而生陰,陰陽相生,中氣自立,是故求陰陽之合者,必於中氣,求中氣之立,必以建中也。」桂枝辛溫通陽,芍藥酸甘斂陰,調和營衛。生薑辛溫發散,大棗甘溫補虛,宣通營衛。
  • 張仲景《金匱要略》論脾胃病的診治與方劑、中藥的註解
    《金匱要略》是張仲景另外一篇不朽的經典著作,也可以看做是《傷寒論》的雜病續集。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症為主,兼有外科、婦科及卒死急救、飲食禁忌等內容,是非常實用的一本醫學專著。《金匱要略》卷上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節選)漢·張仲景問(黃帝)曰:上工(大醫)治未病,何也?師(岐伯)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 宋柏杉:中醫人為什麼要學習《金匱要略》?
    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博採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一十六卷。那麼我們今天見到的《傷寒論》是十卷二十二篇,二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二方(也有說一百一十三方的,因為有個禹餘糧丸有方名無方藥),那麼其他六卷到哪裡去了呢?其他六卷又寫的什麼內容呢?
  • 與才叔死磕《金匱要略》10
    痙溼暍病脈證治第二05【與才叔死磕《金匱要略》10】也許你不愛讀書,但是你至少不會否定讀書。
  • 此方劑可化痰行水,是張仲景為「嘔吐,眩暈,心下悸動」而設
    小半夏加茯苓湯為化痰利飲的名方,此方劑出自《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並治》,為溫化水飲的基礎方劑,是治療嘔飲的主方,此方劑是小半夏湯加茯苓,小半夏湯被稱為是嘔家的祖方,嘔家的聖方,可見此方劑在眾醫家心目中的位置。
  • 《金匱要略》補法重在補脾腎,一起探討「八味腎氣丸」!
    主要起補損的作用,也就是用藥物來充實體內的陰陽、氣血、精髓、津液等的不足,調整或改善某些臟器生理功能的衰退,以及通過扶助正氣以達到祛除病邪的方法。《黃帝內經》所記載的「虛者補之」「損者益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即指此而言。《金匱要略》中對於補法的運用,重在脾腎,這是因為腎為先天之本,是真陰真陽所寄之處,先天之本,是氣血津液精髓營衛生化之源,故補脾補腎是補法中的重要環節。
  • 張仲景:最拿手的「養肝方」,沒事泡水喝,肝會很健康
    本文理論依據:《臨床仲景方劑學》、《金匱要略》、《中華本草》《千金方》!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雲中君)。中醫在我國已經有著5000多年歷史了,在這千百年間,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奇人異士」,華佗、孫思邈、葉天士、張仲景等都是中醫的佼佼者,其中張仲景留下的《金匱要略》仍被後人借鑑使用。
  • 三黃片與金匱腎氣丸
    「三黃片」功效的古人論述   「三黃片」源於漢代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的瀉心湯。方藥組成: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功效:瀉火解毒,化溼洩熱。   如何服用「金匱腎氣丸」   「金匱腎氣丸」同樣源於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的「腎氣丸」。
  • 與才叔死磕《金匱要略》04
    不一會兒,夕陽漸漸睡去,霓虹燈揭去薄紗,映射萬裡光芒,江面金光閃閃,恰像披上了一件綴滿金珠子的紗衫。今晚應該是我較輕鬆愜意的時刻。但久久眺望著九龍江西部蔥鬱的暗綠,我的眼眶裡似乎有水珠子打轉,不禁望向腳尖。腳下儘管不是我的出生地,但我在這片土地整整生活了二十七年,這裡沉澱並存儲了我整個的青年時代。
  • 醫聖張仲景的一枚補腎祖方,很多人誤解它,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說到補腎,除了眾所周知的六味地黃丸外,還有一千多年前醫聖張仲景的腎氣丸腎丸是『金匱要略出現了5次,分別「腎丸」「八味腎気丸」「崔氏八味丸」的3個名稱中出現了,但後世醫學家腎丸的上若干改進,系列衍生了,人們因此治腎祖方法金舉案齊眉腎丸和奢華說到腎氣丸,這個方子是治療腎虛的,更詳細地說
  • 【古籍】金匱玉函經二注
    趙氏註解張仲景《金匱要略》為《金匱方論衍義》,周氏於《金匱》諸家註疏中最為推崇趙注,認為「獨趙以德先生《衍義》理明學博,意周慮審,本軒岐諸論相為映照,合體用應變互為參酌,庶幾大道之明也。」因《衍義》未有梓本,且抄本流傳甚少,又多遺編缺注,故周氏為其補缺加注。周氏注釋的學術指導思想,誠如他在自序中所說:「事不師古,其法不立;師古而不師聖人,其理不精。」此論體現了周氏尊古崇聖的傾向。
  • 它被譽為中醫補腎的祖方,出自醫聖張仲景之手,可調理腎虛病症
    早在一千八百年前,醫聖張仲景首創了補腎祖方——腎氣丸(又稱八味腎氣丸、金匱腎氣丸),這個方劑堪稱是中醫治腎的祖宗,而且這個方劑更為奇妙的是,加減一味、兩味,就大有乾坤,有可能在功能上發生巨大變化。腎氣丸這個奇妙的方劑,在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裡一共出現四次,每次出場所治病症不太一樣。
  • 《金匱要略》除溼方,送你
    請注意,我說的這個咕咕響,可不是在肚子餓的時候,發出的聲音。  我說的是,因為痰溼水飲,引發的聲音。  這麼說,你可能還是有些不明白。來, 我給你說個案例。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張海峰。他1915年出生,江蘇鎮江人,是我國當代的著名中醫臨床家,曾任江西省中醫內科學會主任委員,並在1982年,應邀到日本講學,獲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
  • 《金匱要略》第八、九篇深度總結∣360°金匱背誦內部資料營
    第二次『360°金匱背誦訓練營•條文討論會』的主題是對《金匱要略》中奔豚氣病和胸痺心痛短氣病的條文及方證進行梳理和整理,希望學員們對條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 《傷寒論》、《金匱要略》中關於神志病治療
    《傷寒論》、《金匱要略》中關於神志病治療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 中晚期癌友出現的難題——惡性腹水怎麼治?
    中晚期癌友的困擾惡性腹水是晚期惡性腫瘤常見併發症,可引起腹痛、腹脹、乏力、呼吸困難、活動障礙,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癌性腹水難治的根本原因在於,一旦出現腹水,說明病期已經中晚期了,患者的體質一般不太好,再去用各種辦法治療,就很困難了。」
  • CJGH:特利加壓素治療肝硬化腹水不伴肝腎症候群患者的作用
    腹水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見併發症,肝硬化伴腹水患者易發生急性腎損傷或肝腎症候群,並可能在腹腔穿刺術後並發循環功能障礙。目前,特利加壓素並非肝硬化腹水的主要治療選擇。本研究旨在系統回顧有關特利加壓素在肝硬化腹水不伴肝腎症候群患者中使用的證據。研究者檢索了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三個資料庫中關於特利加壓素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應用的研究。最終共納入12項研究。